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心包积液患者的B超检查,并在B超引导下进行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结果39例中等量和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均在B超定位、引导下穿刺置管一次性成功,成功率达到100%.心包积液引流管的放置时间为5~15d.通过反复对引流的心包积液检验,最终37例病因明确,2例原因不明.其中癌性积液15例,结核性积液22例.结论 采用B超引导经皮穿刺置管法引流心包积液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方法:1%利多卡因局麻后经心尖区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结果:10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均1次穿刺置管成功,未发生感染及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术较传统心包穿刺安全、有效,便于在基层开展。  相似文献   

3.
陈广龙 《医疗装备》2020,(2):111-1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于医院就诊的80例心包积液患者,均实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比较治疗前后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心率(HR)、血氧饱和度(Sa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80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引流后,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短率(LVFS)、SaO2、SBP均高于引流前,HR低于引流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患者的疗效良好,可增强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善HR、SaO2、SBP,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改良Seldinger置管法引流恶性心包积液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2002年7月~2005年5月,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法[1-2]心包穿刺置管引流23例恶性心包积液,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科2002年7月-2005年5月,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23例恶性心包积液,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高用 《中国卫生产业》2012,(14):155-155
目的 评价B超定位下心包腔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持续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4例患者均在B超定位下,在心尖部或剑突下进行心包腔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观察患者的液体引流及临床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均安全置管引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流管时间3~18d,平均6d,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在B超定位下,经皮心包腔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持续引流治疗心包积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大量心包积液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分析1999年3月~2004年3月收治的21例大量心包积液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均一次引流成功,病因分析;心包转移瘤(8例)、结核性心包炎(5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尿毒症(2例)、不明原因(3例).结论: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大量心包积液的可行、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CT导引下对心包积液一次性置管抽吸引流方法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方法 使用一次性留置静脉针在CT导引下通过12例心包积液进行一次性置管抽吸引流回顾性分析,其中有8例B超导引穿刺失败,4例直接行CT导引下穿刺。结果 12例心包积液中,肿瘤转移性6例,结核性3例,风心病心衰,围产期心肌病、甲状腺机能减退致心包积液各1例,穿刺成功率为100%。结论 CT导引下对心包积液穿刺一次性置管抽吸引流是一种准确、安全、成功率高、操作简便、无菌操作程度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腹腔及心包积液穿刺引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对91例胸腔、腹腔及心包积液患者应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结果91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腹腔及心包积液穿刺引流具有创伤小,不良反应少,引流彻底,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置管引流(PTCD)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引导对40例梗阻性黄疽患者行经皮肝胆管置管引流,并将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内置管引流,首次成功率达95.0%,二次成功率达100%,并发症2例(5.0%)。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内置管引流首次穿刺成功率和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应成为PTCD术的首选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11.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6例大量心包积液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组(导管组)20例,传统心包穿刺抽液组(抽液组)16例,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心包积液引流量、积液吸收时间、住院日。结果导管组与抽液组相比,并发症明显减少(p<0·01),心包积液引流量明显增多,心包积液吸收时间、住院日均明显缩短(p<0·01)。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发症少,症状改善快,可缩短住院日及减少住院费用,疗效和安全性优于传统穿刺抽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seldinger导管法留置中心静脉置管至心包腔内可多次引流并利用置管进行病因治疗及协助明确诊断。结果:38例患者均成功置管引流积液,无严蘑并发症发生。结论:经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心包积液的方法治疗效果理想,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超声显像定位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和置管后感染率.方法 360例拟实施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超声组采用超声定位引导术,在超声显像实时引导下进行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常规直视穿刺置管.结果 超声组颈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高,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颈内静脉穿刺后置管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长期留置颈内静脉置管出口处分泌物培养阳性者,超声组感染7例,感染率为3.9%,对照组感染20例,感染率为11.1%,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显像定位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简便、安全、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感染少,可延长颈内静脉置管的使用,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缩短静脉穿刺时间,对于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简便、可靠的心包穿刺并有效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方法对27例心包积液患者术前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定位、定向并测定进针深度后,以Seldinger法进行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连接无菌引流袋持续引流,必要时进行冲洗并注入相应药物,观察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结果27例病例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2~31d,引流液量300~7600ml,心包积液引流彻底,心包压塞症状消失,心功改善,疗效显著,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定位、定向并测定进针深度后,以Seldinger法进行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对心包积液进行治疗安全、简便、可靠,疗效显著且无严重并发症,完全能替代以往的常规心包穿刺术。  相似文献   

15.
以往心包积液常采用反复心包穿刺抽液和外科开帘引流来解除心包填塞症状[1] 。作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穿刺心包置管治疗大量心包积液 2 3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结核性心包积液 11例 ,尿毒症性心包积液 4例 ,肿瘤性心包积液 5例 ,病毒性心包积液 3例 ,均经病理及检验确诊。临床症状均有胸闷、气急、不能平卧、颈静脉怒张、心界扩大和心音遥远。周围静脉压明显增高达 2 30mmH2 O。超声心动图检查示 :心包腔四周各切面液平段均大于 10mm ,积液量多于 5 0 0ml,符合大量心包积液诊断标准。1.2 方法 穿刺前进行…  相似文献   

16.
心包穿刺是一项有危险的操作技术,在临床上,大量心包积液较常见,需反复多次心包穿刺抽液,并发症时有发生,本文根据我科2例大量心包积液实例,介绍心包腔置管引流的具体方法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心包胸腔穿刺引流方法。方法 2002年以来,我科采用Seldinger法对大量心包积液8例,胸腔积液26例,自发性气胸5例进行穿刺置入动脉鞘管引流,引流到没有液体或气体溢出后24h拔管。结果 39例患者都得到有效引流,临床有效率100%。未发生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应用Seldinger法进行心包、胸腔穿刺置入动脉鞘管引流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自发性气胸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推广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引流部位与安全性和引流程度的关系。方法对46例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患者,11例选取左肋缘与剑突左缘交角下1cm为穿刺点;28例选取左侧第4肋间距胸骨左缘1~2cm处为穿刺点;7例选取左侧第4肋间心浊音界内侧1~2cm为穿刺点,留置引流导管直至积液消失。结果46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无相关并发症;选取左侧第4肋间距胸骨左缘1~2cm处为穿刺点时进针深度最小;引流导管位于心包底部几率最高;采用反复抽送导引钢丝的方法能有效区分穿刺针是在心包腔内还是心腔内。结论选取左侧第4肋间距胸骨左缘1~2cm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采用多种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心包穿刺留置导管术后引流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包穿刺留置导管术后两种引流方法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86例心包穿刺留置导管术后的心包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持续引流组(43例)和间断抽液组(43例).持续引流组:以持续25~35滴/min的滴速引流积液,至无液滴出.间断抽液组:首次抽液不超过100 ml,以后200~300 ml/次,每日或隔日1次,至抽尽积液.结果 与间断抽液组比较,持续引流组的排空积液时间明显缩短(P<0.01),导管留置时间也缩短(P<0.0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心包穿刺留置导管术后应用持续引流法引流心包积液更安全、更有效,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技术在腹部外科术后脓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6例腹部外科术后脓肿患者,在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配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36例患者中2例经多次穿刺引流不畅后中转开腹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治愈,余34例患者均经1~3次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愈,治愈率为94.4%(34/36).置管时间(11.5±2.4)d.结论 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操作简单、创伤轻微,在腹部外科术后脓肿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疗纠纷,适合在各级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