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吴明  田国强  吴景竹 《浙江医学》2018,(10):1084-1087
目的探讨绍兴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6至9月结合精神病防治管理网络分层抽样现况调查选取绍兴市社区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0例。采用自制的《病人基本情况调查表》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自制的《病人治疗依从性调查表》调查统计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病程、职业、文化程度、医疗费用、住院时间、服药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复诊情况、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等因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并分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结果6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治疗依从性好的312例,占52%,治疗依从性差的288例,占4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病程、职业、文化程度、医疗费用、住院时间、服药知识的掌握情况、TESS评分、复诊情况、BPRS评分等因素对绍兴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服药知识的掌握情况、TESS评分、复诊情况和BPRS评分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的危险因素。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是认为已经痊愈,不需服药;长期服药,没有信心以及认为药物的疗效不佳。结论影响绍兴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因素主要有服药知识的掌握情况、TESS评分和BPRS评分,应加强患者健康知识的教育,完善患者的随访制度,简化患者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服药的依从性。方法采取与社区联合干预的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情况进行调查,随后根据调查结果采取干预措施。结果51例患者干预前服药依从性低,进行干预后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症状较干预前明显控制,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干预能够提高患者依从性,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影响民政医院男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服药依从性相关因素,为寻求干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依从性判断标准对上海民政第二精神病院127例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服药依从性与年龄、病程、住院时间、住院次数、有无发病诱因、婚姻无显著相关,与文化程度、服药情况、自知力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文化程度高、药物副反应小、有自知力者服药依从性好。长期住院无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提高,开展白知力、治疗依从性方面的教育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2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历和现场调查.结果:完成病历调查和现场调查的316例患者中,服药完全依从127例(40.19%),部分依从93例(29.43%),不依从96例(30.38%);部分依从和不依从主要原因为患者认为自己病已经痊愈,不需要再服药,占45.50%;服药种类、服药数量与服药依从性之间有关联.结论:加强社区医疗服务质量、选用服用简便及单一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减少副反应是提高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增强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调查近年来于我院诊疗的10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家庭因素、经济收入、医患关系、治疗环境;服药次数、服药剂量、住院次数等方面来分析增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家庭的支持、融洽的护患关系等均能增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另外药物服用次数的较少及剂量的降低等因素也有利于使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结论:增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众多,可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期增强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最终使患者精神及生活状态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院外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并进行针对性干预。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12月本院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自编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服药情况调查表,了解其一般情况及服药依从性,按患者是否规则服药,分成规律服药组与不规则服药组。结果:2组患者的病程、家族史、主要症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影响院外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原因有家庭环境、药物不良反应、性功能下降、文化程度及职业。应从优化社区及家庭康复环境,积极开展社区护理,强化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按照城市和农村划分分别抽取4个街道或乡镇,采用面对面的调查方式对155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服药完全依从者59例(38.1%),服药部分依从54例(34.8%),服药不依从42例(27.1%);不同地区服药部分依从或不依从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79,P=0.37).患者服药部分依从和不依从主要原因为他们认为病情稳定就可以减药或停药、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和认为自己没病,不需要再服药等.结论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服药部分依从或不依从比例仍然较高,需要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联合社区进行综合干预和管理、选用副反应小的药物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背景 遵医嘱服药是患者病情稳定和全面康复的基本保障,服药率是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质量的核心指标。了解本地区居家患者的药物治疗现状并提出改进措施,对促进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质量的有效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无锡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进一步提高患者服药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对无锡市12个街道/乡镇的1 285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服药依从性问卷(自行设计)、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及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共1 220例患者完成全部调查,有效应答率为94.9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无锡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服药依从率为75.33%(919/1 220),其中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服药依从率分别为78.56%(667/849)、75.49%(154/204)、69.57%(16/23)、47.06%(8/17)、35.71%(25/70)、85.96%(49/57)。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监护人关系、监护人对疾病认知、疾病诊断、病程、住院次数、是否参加社区健康讲座、家庭与精神专科医院距离、自知力与治疗态度评分、病耻感水平患者服药依从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监护人对疾病认知、疾病类型、病程、住院次数、是否参加健康讲座、家庭离精神专科医院距离、自知力与态度评分、病耻感水平9个因素为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无锡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有待提高,增设精神卫生服务网点、重点关注精神发育迟滞及新发病患者、加强健康宣教、消除病耻感是提高服药依从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分阶段实施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与社会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CCMD-3)的且没有严重躯体疾病的80例住院患者,按照住院号分为观察组(单号组)和对照组(双号组).对观察组采用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为观察组在疾病治疗、康复的不同阶段设立不同的教育目标;对照组则采用精神科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评价两组患者在出院6个月后的服药依从性和社会功能康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服药依从性和社会功能康复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阶段全程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与社会功能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王大鹏  张春梅  侯杰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6):179-179,181
目的:调查沈阳兴工街道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39例居住在沈阳兴工街道社区的高血压患者,入选者分别接受了"高血压药物治疗情况调查表"、"高血压病知识测试问卷"和"Morisy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问卷"调查。结果:139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掌握水平佳者71例(51.08%),掌握水平差者68例(48.92%)。掌握水平佳组"Morisy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问卷"中各项问题得分及依从性总分均明显高于掌握水平差的患者(均P〈0.01)。结论:疾病知识掌握水平是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免费服药对贫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通过对119例贫困精神分裂症患者3年随访,自制调查表,比较患者在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性、住院频繁性三个方面治疗前后的变化,总结免费服药的疗效.结果:119例贫困精神分裂症患者能遵医嘱服药者从免费治疗前的35例提高到110例,增加了68.2%;间断服药者从47例减少到7例,减少了88.9%;不服药者从37例减少到2例,下降了94.6%;生活不能自理者从50例下降到10例,下降了80.0%;未住院患者从13例增加到108例,增加了90.7%.结论:免费服药是贫困精神分裂症患者获得有效康复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市杨浦区4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及降压药物应用现状,为人群干预做基线调查。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杨浦区5个社区居委1502人进行病史、生活方式及2周内高血压服药情况调查,并测量血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根据血压控制达标情况分为血压控制组及未控制组。结果高血压标准化患病率为37.1%,583人男性中有高血压患者219人(37.6%),919位女性中有高血压患者338人(36.8%)。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87.4%、74.9%、29.4%;男性患者的高血压控制率低于女性患者(P〈0.05)。血压控制组与未控制组在吸烟人数、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这三个变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降压药物使用方面,血压控制组选择二药连用的人多于未控制组,而未控制组使用复方降压药物的人多于血压控制组(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控制率依旧处于较低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强化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使用的规范管理与跟踪调查。  相似文献   

13.
葛聪聪  张伟波  杨莉  张琼  蔡军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9):2365-2369
背景 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急性期症状缓解或改善后回归社区康复。我国社区精神卫生资源服务利用率不高,患者满意度低,无法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需求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精神康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6年12月—2017年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18个区249个居(村)委2 285例社区在册管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特征与治疗情况调查表、无锡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需求调查问卷。比较不同特征患者康复需求总评分,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服务需求总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2 285例患者总需求评分为(2.93±1.07)分,需求评分较高的6个因子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保障(3.57±1.42)分、情绪管理(3.50±1.42)分、治疗依从(3.47±1.43)分、症状管理(3.39±1.39)分、精神卫生知识(3.33±1.34)分、心理社会关怀(3.12±1.49)分。性别、城郊类型、文化程度、居住状况、主要照料者、就业状态、由家人经济供养情况、疾病支出费用、残疾证持有情况、家族史、服药情况、门诊随访情况、精神症状缓解程度不同的患者康复需求总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总需求得分与年龄、病程呈线性负相关(r值分别为-0.230、-0.139,P<0.05);康复总需求得分与疾病复发次数、接受过康复服务的项数、服务满意度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值分别为0.113、0.469、0.330,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郊类型、就业状态、家人经济供养情况、疾病支出费用、门诊随访情况、年龄、疾病复发次数、接受过康复服务的项数、康复服务满意度评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服务需求总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上海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多个领域均存在康复需求,城郊类型、就业状态、家人经济供养情况、疾病支出费用、门诊随访情况、年龄、疾病复发次数、接受过康复服务的项数、康复服务满意度评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服务需求总得分的影响因素,社会和政府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根据患者情况提供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背景 服药依从性是决定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是否有效的关键环节。了解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探讨各因素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路径,以期为医疗卫生人员制定改善服药依从性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7年7-8月,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选择某市城市3个社区和2个团场社区(农村)1 15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及服药依从性情况。基于安德森模型采用路径分析方法分析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共收集调查问卷1 157份,有效问卷1 090份,问卷有效率为94.20%。结果 1 09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男396例(36.33%),女694例(63.67%);平均年龄为(73.5±7.3)岁;服药依从率为63.21%(689/1 090)。不同倾向特征(居住地)、使能资源(门诊特殊慢性病政策、生活压力、每月降压药费用)、需求因素(自评健康、睡眠障碍)、健康行为(饮酒)的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服药依从性好和依从性差的患者平均共患慢性病数量、平均高血压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住地(效应值=-0.113)、睡眠障碍(效应值=-0.114)、自评健康(效应值=-0.076)、饮酒(效应值=-0.150)、门诊特殊慢性病政策(效应值=0.126)对服药依从性产生直接效应(P<0.05)。高血压病程(效应值=0.020)和每月降压药费用(效应值=0.044)通过门诊特殊慢性病政策产生间接作用;生活压力(效应值=-0.023)通过需求因素(睡眠障碍)产生间接作用(P<0.05)。结论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待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人员应注意对患者科学宣教,缓解其生活压力,减少因睡眠障碍而带来的服药不依从现象。决策者在制定门诊特殊慢性病政策时应适当调整政策的申请标准及提高对患者的补偿力度。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延伸处方是指上海市2015年专门在社区综合医改中推出的延伸处方政策,但目前对于延伸处方在社区慢病患者中的开展现状研究比较缺乏。目的 分析延伸处方在社区慢病患者中的开展现状,为优化延伸处方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从上海市金山区卫生信息系统数据库中整群抽取2017-2018年在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且使用延伸处方的慢病患者的数据,并通过《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疾病史、用药情况(药品品种数),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延伸处方在社区慢病患者中的开展现状、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结果 2017-2018年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具延伸处方的慢病患者共714例,占总开具处方(32 666例)的2.19%;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慢病患者延伸处方开具率为83.19%(594/714);疾病种类(例次)以常见慢性病为主(81.55%,707/867);延伸处方执行依从性佳的慢病患者593例(83.05%)。不同性别慢病患者延伸处方执行依从性佳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疾病种类、用药情况(药品品种数)慢病患者延伸处方执行依从性佳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于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病患者延伸处方的不合格率为12.50%(25/200),主要问题为不规范处方和用药不适宜处方,不规范处方主要包括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者诊断书写不全10例(5.00%)、延伸处方开具超过30 d用药时间6例(3.00%)、用药适宜证不适宜5例(2.50%);用药不适宜处方主要包括药物的用法用量不适宜2例(1.00%)、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2例(1.00%)。结论 社区慢病患者延伸处方开具率仍旧偏低,在社区慢病患者治疗管理中应进一步提高延伸处方的数量、执行依从性和处方开具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心房颤动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应用Morisky问卷对984例房颤患者的服药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有729例(74.10%).原因依次是缺乏疾病知识和保健意识差(65.57%)、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45.68%)、记忆力差(36.08%)、治疗方案复杂和药物种类繁多(32.24%)、经济原因(12.48%).服药依从性在文化程度、治疗方案、有无医疗保障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性别、年龄、经济收入、居住地、病程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影响房颤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为文化程度、治疗方案、有无医疗保障,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应针对这些因素进行重点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之后对生活自理能力、自知力、治疗效果以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1:1的比例随机的分为对照组于研究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训练,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12周、24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疾病量表(BP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服药依从性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两组患者在生活自理能力、治疗效果、自知力以及服药依从性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有效地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自知力、治疗效果以及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桂西北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干预效果。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温暖工程干预。两组患者入组时和干预1年后分别采用自制的服药依从性调查问卷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患者进行测评,观察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状况。记录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12个月疾病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SD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1),SDSS评分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的服药依从性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SS评分显著下降(P〈0.01),干预1年后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和SDSS评分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出院6个月、12个月疾病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服药依从性调查分析后给予温暖支持工程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状况与其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社区中符合入组原则的20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和中国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对其自我管理水平和生存质量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结果显示,遵医嘱用药、运动自我管理、饮食自我管理等维度得分均较高,分别为(6.62±0.41)、(6.13±0.87)和(5.74±1.23)分,足部护理和血糖自我监测维度得分较低,分别为(2.11±1.45)和(1.72±1.16)分;中国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总分为(54.35±15.07)分;运动自我管理和足部护理与生存质量总分、生理功能、心理、社会关系、治疗具有相关性(P<0.05),血糖自我监测与生存质量总分、生理功能、心理、治疗具有相关性(P<0.05),遵医嘱用药与生存质量总分、生理功能、治疗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状况与其生存质量有正相关性,社区医务工作者应最大限度地采取措施,增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