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米薇  唐灵芝  刘奕君  杨青 《妇幼护理》2023,3(10):2319-2321
目的 探讨二孩产妇的产后抑郁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抽取 2022 年 6 月至 2023 年 1 月怀化市 5 家医院产后 42 天来院随访的二孩产妇 203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产后抑郁量表测评产妇的抑郁状态; 分析影响二孩产妇产后抑郁的因素。结果 存在抑郁症状的二孩产妇 72 例(35.5%),有抑郁倾向 64 例(31.5%)。文化程度、 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独生子女、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居住环境满意度、不良孕产史、产褥期知识 掌握、担心产后体型变化方面不同的二孩产妇,产后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孩产妇的文化程度、分娩 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婆媳关系、产褥期保健掌握程度、对分娩心理准备是二孩产妇产后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 结论 203 例二孩产妇中,存在抑郁症状的二孩产妇有 72 例(35.5%),有抑郁倾向的二孩产妇 64 例(31.5%)。二孩产妇的文化 程度、分娩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婆媳关系、产褥期保健掌握程度、对分娩心理准备均是二孩产妇产后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流动产妇产后抑郁症的状况,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及抑郁自评量表(EPDS),对200例住院分娩的流动产妇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例流动产妇中,62例EPDS评分≥9分,产后抑郁症检出率为31%。居住条件、生育状态、夫妻关系、家庭关系、家庭月收入、新生儿性别、新生儿健康状况及医护满意度与产后抑郁症显著相关(P0.05);年龄、教育程度及分娩方式与产后抑郁症无相关性(P0.05)。家庭月收入、夫妻关系、新生儿性别、新生儿健康状况及医护满意度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流动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家庭收入低、夫妻关系差、新生儿性别为女性、新生儿健康状况不良和医护满意度差,增加其发生的风险,应针对性实施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产妇产后抑郁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为早期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自行设计的心理社会因素问卷调查表对75例有不同抑郁症的产妇产后6周的抑郁状况进行测评分析。结果产后轻度抑郁占61.3%,中度占28.0%,重度占10.7%。产妇的分娩方式、夫妻关系、婴儿性别、家庭支持、产妇性格、婴儿存活及健康状况不同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而产后护理、居住条件、产后睡眠状况、家庭收入、喂养方式不同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有明显差异。结论心理社会因素对产后抑郁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应做好孕产妇在围产期中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使产妇愉快地度过情感危险期,从而降低产褥期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当地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情况以及与产后抑郁症发生相关的家庭环境因素,寻找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我院237例产妇以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筛选,以确定产后抑郁症患者,然后以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自编家庭条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当地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2,66%;各年龄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没有显著差异;家庭环境道德宗教观和控制性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环境因素中经济收入、居住条件、夫妻关系和丈夫照顾程度与PPD发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产后5周产妇即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表现;经济收入低、居住条件差、夫妻关系不和睦以及丈夫照顾不周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应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产妇产后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与产褥期并发症的相关性,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产后产妇1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产妇的一般资料(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分娩孕周、分娩方式、主要照顾者、产后知识来源、喂养方式),评估其产后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是否合格,分析其影响因素及与产褥期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产妇产后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合格率为61.6%,现状不容乐观。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后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合格与不合格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分娩孕周、主要照顾者、产后相关知识来源、喂养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主要照顾者、产后相关知识来源、喂养方式是产后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因素。产妇产褥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1.1%,有并发症的产妇营养知识评分、态度评分、行为评分均显著低于无并发症的产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产褥期并发症发生与产妇产后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产后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受到产妇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主要照顾者、产后相关知识来源、喂养方式多因素影响,而产褥期并发症发生与产妇产后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呈负相关,临床应针对相关影响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改善产妇产后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减少产褥期并发症,保证产妇产后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产后抑郁的发病因素及分析.方法 于产后6~7周,采用EPDS调查表对本院302例分娩产妇进行随访调查.结果 产妇产后抑郁患病率为18.5%(56/302);产后抑郁的发生与夫妻关系、产妇性格类型、生产方式、胎儿性别及家庭经济收入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抑郁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必要时可针对产后抑郁各相关因素,给予产妇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相关因素对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找出与该病有关危险因素,为预防该病发生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以及自编调查表对在我院分娩的1000例产妇进行调查及效果评定。结果我院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3%,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性格、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地域、居住条件、家庭收入、是否定期产检、分娩方式、喂养方式、陪护人员、新生儿性别、新生儿是否畸形、新生儿出生时是否有窒息、新生儿出生时体重及新生儿个数状况均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结论为早期识别该病,做好产褥期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产后抑郁及其相关心理社会因素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为早期心理卫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爱丁堡抑郁量表及自拟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表对350例初产妇产后6w的抑郁状况进行测评分析。结果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22%,其中轻度占90.6%,中度占9.4%。产妇的年龄、学历、婴儿性别、分娩过程、婆媳关系不同,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夫妻关系、产后护理、居住条件、产后睡眠状况不同,对产后抑郁影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产妇的职业、家庭收入、喂养方式不同,对产后抑郁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心理社会因素对产后抑郁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应做好孕产妇在围产期中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使产妇愉快地度过情感危险期,从而降低产褥期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州市产妇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艾丁堡产后抑郁量表(the 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970例于分娩后42 d的广州市产妇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970例产妇中,产后抑郁症总发生率为38.87%(377/970)。年龄、喂养方式、分娩方式、文化程度是影响产后抑郁症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广州市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较高。开展多途径、分阶段、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加强产前教育辅导对预防和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澳门住院产妇婴儿喂养态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澳门一间公立医院住院部,采用方便抽样法对468名华裔产妇在产后3天应用中文版婴儿喂养态度量表(IIFAS)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产后3天IIFAS总分为(58.94±6.21)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有4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其中产妇持有奶粉喂养意图、产后3天采取奶粉喂养方法、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不充足与母乳喂养态度呈负相关(β=-0.267、-0.101、-0.087,P<0.05)。孕期接受过母乳喂养卫教与母乳喂养态度呈正相关(β=0.103,P<0.05)。产后3天IIFAS总分在产妇的教育程度、年龄、分娩方式、婚姻、家庭月收入、有无产假、是否饮酒、在澳门居住年限和有无喂奶经验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澳门产妇的婴儿喂养态度处于中高水平,婴儿喂养态度总分越高越趋向于采取母乳喂养行动。婴儿喂养意图、孕期母乳喂养卫教、母乳喂养知识和产后早期婴儿喂养方式是影响澳门产妇婴儿喂养态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产妇产后心绪不良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杨衬  彭碧玲  吴丹 《护理学报》2005,12(8):15-16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心绪不良的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80例初产妇分别于分娩后1周逐一进行一般状况问卷调查,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产妇产后心绪不良的发生率,然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产妇产后心绪不良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480例产妇产后1周发生产后心绪不良167例,发生率为34.8%;产妇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产后出血、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新生儿呼吸衰竭、家庭支持系统等是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对有上述高危因素作用的产妇,应加强围产期的精神卫生保健和心理援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科室进行分娩的200例高龄产妇,采用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评估产妇的抑郁情况,并分析分娩方式、年龄、文化程度等相关因素与抑郁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200例产妇中有33例发生产后抑郁,产妇的年龄、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妊产期综合征等与抑郁发生率明显相关,胎儿的性别以及分娩方式与抑郁发生关系不大。结论:高龄产妇容易发生产后抑郁,应该给予产妇综合的护理措施,提高产妇产后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心理、社会等影响因素,为及早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住院分娩的产妇220例进行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汉姆顿抑郁量表。调查内容包括产妇的一般情况和产后的抑郁症状。结果:产妇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居住条件、婴儿性别等因素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家庭经济状况、职业、分娩方式等因素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社会等因素是产后抑郁症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社会因素与产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社会因素与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182例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产妇的社会因素水平与产妇产后的抑郁状况,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 家庭收入、家庭关系、夫妻关系、新生儿性别、负性事件对产后抑郁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 家庭收入低、家庭关系和夫妻关系差、新生儿性别为女性、孕期发生负性事件均会增加发生产后抑郁症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防控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538例分娩产妇资料,其中92例发生产后出血,占1. 41%,从妊娠合并症、分娩年龄、孕次、产次、孕周、分娩方式、多胎妊娠、新生儿体质量方面进行相关因素比较,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妊娠合并症、年龄、孕次、产次、孕周、分娩方式、多胎妊娠、新生儿体质量对产后出血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合并症、分娩方式、新生儿体质量为影响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P 0. 05)。结论了解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重视孕前及孕期保健工作,准确把握剖宫产指征,可减少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6.
买苗  姬超  段元丽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1):1683-1686
【目的】探讨神经肽Y(NPY)、P物质(SP)在产后焦虑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分娩的13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产妇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是否为初产妇、文化程度、有无不良孕产史、产程、新生儿性别、家庭月收入、分娩方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自我效能感及NPY、SP水平等。采用状态焦虑量表(S-AI)评估产妇焦虑情况.根据产妇是否存在焦虑分为焦虑组和非焦虑组,分析产妇产后焦虑的影响因素。【结果】136例产妇中,产后发生焦虑的产妇30例(占22.06%,焦虑组);产后未发生焦虑产妇106例(占77.94%,非焦虑组)。焦虑组有不良孕产史、家庭月收入<3000元、剖宫产、PSQI评分≤7分产妇占比及血浆S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焦虑组.血浆NPY水平显著低于非焦虑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NPY、SP对产妇产后焦虑均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0.758。血浆NPY水平预测产妇产后焦虑的最佳截断值为6.41 Mg/mL,敏感度为0.821,特异度为0.798;血浆SP水平预测产妇产后焦虑的最佳截断值为6.72 μg/mL,敏感度为0.786,特异度为0.7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不良孕产史、家庭月收入、分娩方式、PSQI评分、NPY、SP是产妇产后焦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浆NPY、SP水平与产后焦虑发生相关,可作为预测产后焦虑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产后3 d产后忧郁的发生及产后42 d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其相关的发病因素。方法:采用产后忧郁症评估表——贝氏量表(BDI)、焦虑自评量表、产褥期抑郁症诊断标准和产妇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92例产妇进行产后忧郁和产后抑郁症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产后3 d产后忧郁发生率20.8%(40/192),产后抑郁症发生率5.2%(10/192)。孕期夫妻关系,丈夫企盼生男孩的程度,家庭支持等心理因素及经前期综合征等生物学因素和产后抑郁情况密切相关。结论:产后忧郁在围生期妇女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是产妇常见的精神及心理障碍。产后焦虑和忧郁情绪是发生产后抑郁症的最主要因素。调节好家庭成员的关系,加强孕产妇心理保健及分娩知识的宣传教育,及早发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燕杰 《现代康复》1999,3(10):1184-1186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与社会心理因素的相互关系及相关的发病因素。方法:对住院分娩的产妇随机抽取155例进行交谈及问卷调查。采用Beck抑郁自评量表,并对有症状进行追踪观察.对各因素进行检验。结果:产后抑郁症发病率为20%。产妇的年龄、性格、化程度、居住条件、婴儿性别、喂养方式及产后护理人数等因素,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无显性差异(P>0.01)。产妇的职业、家庭收入、家庭收入、家庭关系、分娩方式、住院环境及医院的服务质量等因素.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是有显性差异的(P<0.05~P<0.005)。结论:应充分重视围产期及产褥期的心理保健和心理护理.加强对孕产妇及其家属的产前、产时宣教.积极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与社会心理因素的相互关系及相关的发病因素。方法:对住院分娩的产妇随机抽取155 例进行交谈及问卷调查。采用Beck 抑郁自评量表,并对有症状者进行追踪观察,对各因素进行检验。结果:产后抑郁症发病率为20% 。产妇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居住条件、婴儿性别、喂养方式及产后护理者人数等因素,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 0.01)。产妇的职业、家庭收入、家庭收入、家庭关系、分娩方式、住院环境及医院的服务质量等因素,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是有显著性差异的(P< 0.05~P<0.005) 。结论:应充分重视围产期及产褥期的心理保健和心理护理,加强对孕产妇及其家属的产前、产时宣教,积极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经产妇产褥期家庭支持的现状;分析经产妇产褥期家庭支持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 2020 年 6 月至 2020 年 11 月期间桂林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后保健科复查的 460 例经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对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进行调查;采用家庭支持自评量表评估家庭支持情况;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评估家庭功能;分析影响经产妇家庭支持的因素。 结果 经产妇产褥期家庭支持总分为(8.30±2.35)分。多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民族、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与配偶关系、与 公婆的关系、产褥期家庭居住方式、胎儿数量、受孕方式、妊娠期合并症、分娩过程、分娩期并发症、产褥期过程、家庭功能 是经产妇产褥期家庭支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经产妇产褥期家庭支持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经产妇的民族、职业、家庭 人均月收入、与配偶关系、与公婆的关系、产褥期家庭居住方式、胎儿数量、受孕方式、妊娠期合并症、分娩过程、分娩期并 发症、产褥期过程、家庭功能是经产妇产褥期家庭支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