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自从Kuntscher在1968年发表髓内钉一横型螺钉固定法后,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Kempf和Grosse1972年提出交锁髓内钉固定法,并且报告了它的二种固定类型:静力型和动力型。近几年来,交锁髓内钉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并获得良好疗效。一、临床资料1995年6月~1996年6月,共治疗胫骨干闭合性骨折33例。男28例,女5例。年龄28~56岁;平均35.5岁。在恻24例,右侧9例。车祸伤30例,重物砸伤3例。均为不稳定骨折,其中腹骨中上1/3交界处骨折6例,中段骨折15例冲下1/3交界处和下1/3骨折12例。患者从受伤到手术时间3~22天,平均7.3天。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至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
关节镜下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12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对于股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出现多种手术治疗方法,多采取切开复位、角钢板、髁钢板、动力髁螺钉及交锁髓内钉固定。与非手术相比,手术治疗能保证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有利于膝关节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关节僵硬致残的机率。我科于2004年9月至2005年12月应用关节镜监视下逆行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12例股骨髁上骨折,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共1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28岁~75岁,平均46岁。9例为摔伤,3例交通事故伤;根据骨折AO系统分类,A1型4例,A2型2例,A3型4例,C2型2例。1.2手术方法本组12例病人均采用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多段粉碎性骨折的技术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多段粉碎性骨折,共38例42肢,男26例,女12例,年龄18~86岁,平均36.2岁,按Gastilo分类,ⅢA24例27肢,ⅢB14例15肢,其中累及骨干上下端18例,采用骨干上下端骨折直接复位简易内固定后,骨干骨折间接复位,交锁髓内钉同定,恢复小腿的长度、轴线及纠正旋转畸形。术后当天作肌肉等长收缩,3d以后作关节活动功能锻炼。结果:随访32例,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3.2个月,拟Johner-Wish评分标准:优24例,良5例,中2例,差1例。结论:对于胫骨多段粉碎性骨折,上下端骨折能加用简易内同定,重建≥35mm髓腔后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背景:逆行交锁髓内钉联合记忆合金骨卡环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A型骨折,固定稳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可早期锻炼。 目的: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联合记忆合金骨卡环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患者19例。根据AO分型:33A1型11例,33A2型6例,33A3型2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17-68岁,平均37.2岁。全部患者均通过逆行交锁髓内钉联合记忆合金骨卡环置入内固定治疗。 结果与结论:17例患者获得随访4-24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2-18周,平均愈合时间14周;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畸形、关节感染、骨不连等发生,术后发生切口表浅感染2例,膝关节滑膜炎2例,原有骨性关节炎一过性加重1例。按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定,优12例,良3例,优良率88%,可2例(12%)。说明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联合记忆合金骨卡环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A型骨折生物力学稳定,能有效恢复股骨髁上骨折的稳定性及完整性,固定可靠,能促进骨折愈合,有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5.
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与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进行临床生物力学分析。方法:1998年5月至2002年5月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65例,分别采用静力型股骨交锁钉内固定29例,动力钉内固定29例,重建钉固定18例,逆行钉固定9例;胫骨骨折47例,采用静力胫骨交锁髓内钉固定;肱骨干骨折15例,采用肱骨分叉式交锁髓内钉固定。扩髓:股骨47例,胫骨36例,肱骨10例。结果:本组127例中,骨折愈合125例;膝、踝、肩、肘关节完全恢复正常121例。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效果良好。最好选择与骨骼弯曲半径相匹配直径较大的钛髓内钉。术中扩髓与不扩髓各有优缺点。静力型交锁钉可在6~8周内改为动力固定来刺激骨折愈合。交锁髓内钉固定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AF钉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型骨折12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圣  董俊  周歧勇 《解剖与临床》2004,9(3):183-184
目的:总结采用AF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AF钉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型骨折患者120例,全部采用后人路AF钉复位、内固定。结果:术后X线片示椎体高度、椎间隙高度和生理弧度完全恢复,脱位纠正;合并脊髓神经功能障碍者神经功能恢复率达87%;平均随访18个月,有11例断钉,14例伤椎椎体高度丢失10%左右;112例恢复劳动能力。结论:后路AF钉内固定对胸腰段爆裂型骨折的复位、固定和对椎管间接减压更加简便、有效,无需电视监视条件;为防止断钉等并发症发生,应严格限制术后早期负重活动。  相似文献   

7.
背景:O’Driscoll分型能够涵盖所有冠状突骨折,目前对其治疗原则基本一致,但固定方法选择颇多,尚无统一标准,临床疗效也存在一定差异。 目的:评估可吸收软骨钉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自2007-01/2010-01收治尺骨冠状突骨折24例,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16~47岁,平均30岁。冠状突骨折根据O’Driscoll分型,Ⅰ型4例,Ⅱ型14例,Ⅲ型6例。6例前侧入路,15例内侧入路,3例外侧入路,行切开复位可吸收软骨钉内固定,术中对关节囊及侧副韧带进行必要的修补重建。 结果与结论:随访时间18~30个月,所有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0周,平均8.2周。根据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7例,良4侧,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固定后出现异位骨化3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肘关节不稳定2例。无感染、排异反应以及尺神经损伤病例发生。结果可见对于需手术治疗的尺骨冠状突骨折,可吸收软骨钉固定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同时可避免因二次手术取内植物可能造成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钛缆联合加长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Seinsheimer V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和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钛缆联合加长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Seinsheimer V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病例资料,共26例(27髋)。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39 ~ 76岁,平均53.8岁;损伤原因:车祸伤15例,摔伤3例,坠落伤8例。除1例为双侧损伤外,其余均为单侧损伤,右侧损伤10髋,左侧17髋。骨折分型均属股骨转子下Seinsheimer V型,手术行牵引床预先复位,维持后有限切开钛缆预环扎复位,再行加长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本组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 ~ 42个月,平均17.2个月,末次随访时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 ~ 25周,平均16.9周。未见血管神经损伤、伤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髋内翻、再次骨折等并发症。根据患者髋关节的疼痛、功能、活动范围等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估手术疗效:优18髋,良7髋,中2髋,优良率92.6%。结论 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钛缆联合加长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Seinsheimer V型股骨转子下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失败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髓内钉具有优良的力学承载性能,提高了骨与内固定的整体稳定性,减少了骨折畸形愈合和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股骨转子下骨折的内固定治疗对内植物的要求较高,因此在内植物的选择上仍存在很多争议。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6月至2011年11月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17例的病例资料。其中股骨转子下骨折合并转子间骨折9例(Seinsheimer分型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Seinsheimer分型ⅡB 2例,Ⅲ B 1例,Ⅳ 4例)累及股骨干骨折7例,Seinsheimer分型Ⅴ型同时累及同侧股骨干骨折1例。受伤原因:高能量损伤16例,低能量损伤1例。记录固定时间、固定时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固定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6.2个月。固定后X射线片示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4个月。固定后X射线片示所有患者骨折复位良好,转子下骨折、转子间及股骨干骨折均愈合,未出现骨折移位、内固定松动及髋内翻畸形,固定时仅有1例患者出现插钉困难。固定后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8.2%。结果证实,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本身设计合理,其防旋刀片对骨折端具有抗旋转和成角稳定性,疗效较好,安全可靠,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0.
羟基磷灰石(HA)义眼台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术后是否植入栓钉还存在一定的争议。近些年来我们给部分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后的患者实施了栓钉植入,并对栓钉植入前后效果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科于2007年7月至2011年6月,共行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栓钉植入术45例45眼,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19~55岁,平均30.2岁。眼球摘除原因:眼外伤38例,眼内炎4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髌上入路Meta锁定型胫骨髓内钉联合阻挡钉技术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2月至2018年2月,回顾性分析应用髌上入路Meta锁定型胫骨髓内钉联合阻挡钉技术内固定治疗的22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男18例,女4例; 年龄21 ~ 58岁,平均38.8岁; 右侧13例,左侧9例; 所有骨折全部行闭合复位。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及Olerud-Molander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术后膝和踝关节功能。结果 20例患者术后获8 ~ 48个月(平均26.5个月)随访,2例患者失随访。术后10 ~ 24周(平均18.5周)骨折全部愈合,无软组织感染、骨延迟愈合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 末次随访时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2 ~ 98分(平均93分),其中优16例,良4例; Olerud-Molander踝关节评分为88 ~ 96分(平均94.5分),其中优14例,良6例。结论 髌上入路Meta锁定型胫骨髓内钉联合阻挡钉技术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复位方便、固定牢靠、术中透视方便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股骨远端逆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段粉碎性骨折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多累及关节,治疗效果不佳,容易产生关节僵硬、膝内外翻畸形及创伤性关节炎等,是目前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目前治疗多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多种多样,效果各有不同。股骨远端逆锁髓内钉(GSH)是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为主而设计的一种髓内固定技术[1-3],作者于2002年5月至2005年6月,应用GSH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23~52岁,平均年龄37岁。左侧5例,右侧9例。就诊距手术时间最短5 h,最长2.5月,平均7天。分型为C1型3例、C2型8例,C3型3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应用不扩髓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本院收治的17例肱骨干粉碎性骨折,采用不扩髓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后临床效果的回顾性分析,综合评估该方法对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治疗的可行性。结果按Winquist骨折分类法,17例患者中,Ⅰ型1例,Ⅱ型5例,Ⅲ型8例,Ⅳ型3例。多发性损伤12例(ISS≥20)。1例发生不完全性脂肪栓塞。6例为开放性骨折急诊手术。术后45 d骨折处大量骨痂生长者12例,90 d 5例。14例90 d骨折线完全消失,3例120 d完全消失(均为Ⅲ型,Ⅳ型骨折)。所有病例术后12 ̄24个月拔出髓内钉。远期疗效优14例,良3例。未发现断钉、骨不连、畸形愈合、取钉后再骨折等并发症,也未发生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等损伤。结论应用不扩髓髓内钉固定法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效果良好,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Gamma钉结合有限切开复位钛缆环扎固定治疗ScinsheimerⅢ~Ⅴ型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 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治疗ScinsheimerⅢ~Ⅴ型股骨粗隆下骨折共31例,其中,男24例,女7例,平均年龄(46.4±8.7)岁。术前按Scinsheimer分类:ⅢA型11例,ⅢB型9例,Ⅳ型6例,Ⅴ型5例。手术先用牵引床初步复位,然后有限切开,综合采用多种微创方法复位骨折块,钛缆环扎固定骨折块,再自大粗隆顶点顺行插入长Gamma钉进行固定。临床疗效评定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及影像学评价。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7.6(12~34)周,无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断裂、骨不连、肢体短缩、髋内翻、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优24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3.5%。结论长Gamma钉结合有限切开复位钛缆环扎固定治疗ScinsheimerⅢ~Ⅴ型股骨粗隆下骨折具有创伤小、内固定牢靠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背景:骨质疏松所导致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具有较高的治疗失败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目前治疗尚存在争议。 目的:应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与其改进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Ⅱ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并比较两者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平果县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2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治疗,另外13例患者接受改良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Ⅱ置入治疗。 结果与结论:随访12个月,两组均无失访。两组置入后髋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Harris评分和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改良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Ⅱ组置入后下肢疼痛发生率低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P < 0.05)。结果证实,改良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Ⅱ置入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优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安全可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夙  汤立新  宋应超  付鹏军 《医学信息》2006,19(12):2181-2183
目的 比较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从我院1998年1月~2002年3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选出年龄〉55岁,骨折类型为GardenⅢ、Ⅳ型,伤后时间在一周以内手术,分别采用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三种方法治疗的病例共12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经10-39个月,平均24。5个月随访,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三组术后功能优良率分别为:73%,84%,86%,其中内固定组与人工关节置换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年龄在65岁以下的新鲜基底部或嵌插型骨折,宜选用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头下型或有严重移位的经颈型骨折,宜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联合缝线锚钉加强固定对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骨科采用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2~84岁,平均年龄64岁。根据内固定方法分为:24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锁定钢板组),26例采用锁定钢板联合缝线锚钉加强固定(锁定钢板—缝线锚钉组)。比较两组术后大结节不良事件发生率、Neer评分。结果 5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完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16周。锁定钢板组:大结节复位不良3例,大结节再移位6例;锁定钢板—缝线锚钉组:大结节复位不良1例,无大结节再移位病例。锁定钢板—缝线锚钉组的大结节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锁定钢板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术后12个月随访两组Neer评分为,锁定钢板—缝线锚钉组(87.65±7.58)分,高于锁定钢板组(81.21±8.21)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锁定钢板联合缝线锚钉加强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相比单纯锁定钢板固定更牢靠、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日益增多,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间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自1994年12月到1997年3月采用多枚空心加压螺纹钉手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共21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本组21例病人,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42~71岁。头下型10例,经颈型5例,基底型6例。平地滑倒伤17例,车祸4例。就诊时间:最长1月1例,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结合同种异体骨钉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2003年7月~2007年1月,采用体外冲击波或结合同种异体皮质骨钉植入术治疗54例(84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并随访观察。男41例,女13例;年龄20~61岁,平均30岁。按Ficat分期,Ⅱ期55髋,Ⅲ期29髋。其中40髋(Ⅱ期27髋,Ⅲ期13髋),采用ESWT结合同种异体骨钉治疗,治疗后6、12、24个月复查双髋X线、MRI及髋关节Harris评分(HHS)。44髋(Ⅱ期28髋,Ⅲ期16髋)患者采用单纯ESWT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24~29个月,平均25.7个月。二者治疗后Harris评分分别为83.71±18.76和57.20±12.8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妒〈0.01):影像学X光片评估:ESWT结合同种异体骨钉术后随访股骨头塌陷12髋,塌陷率为30%,单纯ESWT治疗随访股骨头塌陷25髋,塌陷率为56.8%。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结合同种异体骨钉是治疗中期ONFH的方法之一,它不但具有冲击波疗法促进骨愈合作用,而且复合骨钉移植可起到骨传导及骨支撑作用,近期可以减少股骨头塌陷发生。  相似文献   

20.
背景:骨质疏松和骨折类型是影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后失效的两个重要原因。AO31-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因其骨折累及内外侧壁,极大地增加了骨折不稳定性,加之老年人多为骨质疏松患者,故老年AO31-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失败和术后并发症概率较高。 目的:探讨钉道强化和普通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AO31-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差异。 方法:选取1例75岁女性AO31-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志愿者的CT资料,导入Mimics 19.0和Geomagic studio 2017软件中进行提取、优化,得到右侧股骨三维模型。运用Solidworks 2017软件画出内固定模型并与股骨模型按照标准手术技术装配,以STEP格式导入Hypermesh14.0软件中截骨得到AO31-3.3型普通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将螺旋刀片近端周围松质骨重新定义为骨水泥,得到钉道强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模型。设置材料属性参数、边界条件、施加载荷,分别储存为K文件导入LS-DYNA软件求解。 结果与结论:①与普通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相比,骨水泥钉道强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AO31-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螺旋刀片切割程度更轻,股骨头颈骨块内翻和旋转角度、位移均更小,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效果;②完整的外侧壁可以有效支撑股骨头颈骨块,对抗头颈骨块的内翻和旋转倾向,并作为三点支撑的外侧作用点,有效防止头颈螺钉退出;③骨水泥强大的锚固力能稳定螺旋刀片,增强三点支撑的内侧作用点,并能传导、分散压力。 ORCID: 0000-0002-9519-4797(陈心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