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要点及方法,从而评估该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8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Child肝功能分级A级16例,B级2例。腹腔镜下成功切除胆囊17例。1例因胆囊床出血而中转开腹。无腹腔感染、肺感染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6.5±2.2)d。结论:虽然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时,由于肝硬化导致的一系列严重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可能给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带来极大危险,但通过严格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操作轻柔准确,止血彻底,术后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仍可将危险降到最低程度,绝大多数患者通过腹腔镜手术治愈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胆囊结石合并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随机选取42例胆囊结石合并高血压患者,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11例,施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结果 A两组病例均成功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等均较对照组患者减少或降低.结论 加强围术期的整体护理是胆囊结石合并高血压患者成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李劲松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8):3814-38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合并肝硬化的胆囊疾病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9月至2008年3月对52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疾病病人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资料。结果:Child肝功能分级A级38例,B级14例。腹腔镜下成功切除胆囊32例胆囊次全切除11例9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8.2±16.3)min,术中出血(81.3±25.6)ml。术后腹腔引流大量腹水8例。无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8.1±3.2)d。结论:对肝硬化(ChildA,B级)合并胆囊疾病的病人行LC手术是可行的,但是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中控制出血,尤其是胆囊床的出血,同时应当放宽中转开腹指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高原地区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8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成功16例,2例中转开腹,无胆道损伤,术后无出血和肝功能衰竭病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掌握高原地区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解剖、生理特点,LC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囊大部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中的治疗体会.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科收治100例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其中93例行胆囊全切除术,7例给予腹腔镜下行胆囊大部切除术.对该7例腹腔镜下行胆囊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腔镜下胆囊大部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20±9)min,平均出血量(110±8)mL,平均住院时间7 d;无中转开腹,无胆管损伤及术后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胆囊大部切除术在腹腔镜急性胆囊炎术中运用,可减少术中胆管损伤发生率,降低中转开腹比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两种术式的不同特点,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 将98例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9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9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等均较开腹组患者降低.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腹腔镜组及开腹组全子宫切除术各98例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1)腹腔镜组98例均镜下完成,无1例中转开腹及并发症发生,出血量为55.6±3.4 mL,手术时间75.4±24.9 min,肠道恢复时间32.2±1.4 h,术后住院天数4.7±0.7 d。(2)开腹组:出血量81.2±6.6 mL,手术时间60.2±5.1 min,肠道恢复时间38.1±2.1 h,术后住院天数7.1±0.9 d。两组出血量、肠道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选择适应证,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郑江华  简志祥  区金锐  王卫东 《广东医学》2006,27(10):1506-150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在合并肝硬化的胆囊结石症治疗中的优点和安全性。方法60例合并肝硬化的胆囊结石症手术患者。所有患者分成LC组和OC组,比较两组间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LC组和OC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1.7±12.7)min和(75.7±23.8)min(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8.6±25.5)ml和(134.6±36.6)ml(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6.2±2.9)d和(9.2±3.7)d(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LC组较OC组低(P<0.05)。结论Child分级为A级和B级合并肝硬化的胆囊结石患者采用LC治疗是相对安全的,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并发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硬化胆囊结石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6例肝硬化胆囊结石患者,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各68例的两组,一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另一组给予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术中出血量(75.2±4.3)ml、手术时间(54.3±16.4)d、切口长度(1.3±0.5)cm、术后排气时间(1.2±0.3)d、术后输液时间(3.4±0.3)d、住院时间(5.5±1.1)d、胆总管损伤率(10.29%)明显低于开腹胆囊切除术组(P0.05)。结论:肝硬化胆囊结石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胆总管损伤小、切口短、排气早、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马博  杨莉 《吉林医学》2012,33(13):2721-272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手术适应证和某些手术技术细节。方法回顾分析62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资料。结果:对62例肝功能Child A、B级的症状性胆囊结石患者进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经过平稳,无胆道损伤及术后再出血。因胆囊嵌顿结石、胆囊炎症充血肿大、三角区致密粘连中转开腹8例,1例于穿刺时气腹针损伤肿大脾脏,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对肝硬化(Child A、B级)合并胆囊疾患的患者行LC手术是可行的,但如何控制术中出血特别是胆囊床部位的出血是手术难点,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为减少并发症,应适当放宽中转开腹指征。对于正确选择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合并肝硬化的症状性胆囊结石治疗有着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陈桂云 《中外医疗》2012,31(17):182-183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51例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进行围手术期各项护理措施。结果经过围手术期有效、细致的全面护理,除有4例因大网膜包裹分离困难转为中转手术,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伤口均甲级愈合,平均住院(5.7±1.2)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完整、细致的护理配合是提高患者治愈率,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与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选择复杂性胆囊结石患者75例,分别行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A组,37例)与次全胆囊切除术(B组,38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86.47±17.95)min、术中出血量(82.58±34.84)mL、术中补液量(786.57±128.65)mL显著低于A组的(103.72±22.56)min、(108.23±41.46)mL和(975.68±151.3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中转开腹率、术后体温、腹腔引流量、术后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与次全胆囊切除术疗效相当,但后者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对于耐受性差的患者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最佳时机选择。方法选取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25例患者腹腔胆囊切除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时间(59.8±10.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4.6±9.4)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3±2.1)d,并发症发生率为4.0%,无复发现象。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需做好病例与围手术期处理工作,同时早期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手术时机予以科学把握,可行性高,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围术期血糖控制方法和对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糖尿病患者TURP围术期血糖调控情况。结果:36例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12.6±1.8)mmol/L,经术前用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至6.0~7.8mmol/L后接受TURP,术中及术后继续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至基本正常水平。本组术中血糖7.2~13.8mmol/L。35例未发生感染等明显并发症,仅1例术后出现感染,经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后,治愈出院。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经正确的围术期处理,将血糖控制至基本正常水平,可耐受TURP,并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两种手术方式的近期指标及远期评价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08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822例胆囊结石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组(744例)和保胆取石组(78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保胆取石组平均手术用时为(85.26±20.08)min,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组的(60.43±15.61)min,保胆取石组平均住院时间为(6.89±1.96)d,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组的(4.97±1.34)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术后感染、胆漏、出血等术后并发症。保胆取石组术后结石复发15例,复发率为19.23%,腹腔镜胆囊切除未见复发。结论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虽然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复发率等方面均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具有保留胆囊生理功能的优势,且未见术后并发症。在严格遵守手术适应症的情况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均可所谓胆囊结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择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L组)和开腹胆囊切除术组(O组)两组,每组各20例。分别在入室后(T1)、切皮前(T2)、手术进行30 min后(T3)、手术结束后患者清醒时(T4),在外周静脉采血4 mL,测定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浓度。结果:两组麻醉诱导前MCP-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手术结束时MCP-1浓度与T1时比较浓度明显升高,在T4时点与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MCP-1表达的影响,开腹组要优于腹腔镜组,这可能与CO2气腹及手术时间较短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复杂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入院先后顺序将186例复杂性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3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胆囊次全切除术,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切除术.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腹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83.6±17.8)min]短于对照组[(115.2±19.7)min],术中出血量[(91.4±21.5)ml]也少于对照组[(112.0±38.6)m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中转开腹率(3.2%)、腹腔引流量[(116.5±32.1)ml]、住院时间[(6.1±1.1)d]、并发症发生率(7.5%),与对照组的中转开腹率(2.1%)、腹腔引流量[(110.3±30.5)ml]、住院时间[(6.7±1.2)d]、并发症发生率(8.6%)相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结石的手术效果与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切除术相仿,但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对106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LC组59例、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的OC组47例两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口长度等治疗情况和术后感染率、疼痛率、术后出血率、胆漏率等术后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治愈,经过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和术后疗效,LC组疗效均优于OC组,P均<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胆囊结石治疗手术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贺婷  刘海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9):2295-2296,2344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畸胎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1年2月182例卵巢畸胎瘤手术的患者,其中腹腔镜组104例,开腹组78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雌激素水平、术后6个月异常子宫出血等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腹腔镜组(50.27±14.35)min,开腹组(66.54±16.74)min,术中出血量腹腔镜组(48.1±10.6)ml,开腹手术组(83.4±34.8)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镜组(14.9±5.3)h,开腹手术组(20.5±10.6)h,住院天数腹腔镜组(4.4±1.2)d,开腹组(7.5±2.3)d,术后3d雌激素水平腹腔镜组(34.13±1.36)ng/ml,开腹组(99.23±2.56)ng/ml,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雌激素水平、术后异常子宫出血,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畸胎瘤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并不影响卵巢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微创治疗胆源性胰腺炎55例手术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源性胰腺炎的微创治疗的方法及其时机。方法:对55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微创治疗,并与行开腹手术及药物保守治疗的132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急诊内镜下乳头切开(EST)+取石+ENBD治疗55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最快(5.4±2.5d);而单纯药物保守治疗和急诊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镜探查术的132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血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时间最长(8.5~3.1d)。结论:胆源性胰腺炎的梗阻型ERCP治疗为首选;ENBD和EST+网篮取石宜在发病的早期进行,最好是确诊后的48 h以内,72 h后不适宜采取;保守治疗后的手术时机,最好是在病情稳定后的3~4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