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比较四物汤不同溶剂提取部位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系统的影响,筛选四物汤活血祛瘀有效部位。方法:四物汤经水煎煮后,采用系统溶剂提取法分别得到4个溶剂提取部位。雌性SD大鼠80只分为8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复方丹参滴丸组(0.15 g·kg-1),四物汤组(7 g·kg-1),石油醚提取液组(7 g·kg-1),乙酸乙酯提取液组(7 g·kg-1),正丁醇提取液组(7 g·kg-1),水提取液组(7 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ih盐酸肾上腺素加冰水浴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比较四物汤不同提取部位给药后大鼠血液流变学,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率,血浆中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la)含量的差异。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切变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明显升高,TT,PT,APTT明显缩短,FIB含量明显升高,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升高,血浆TXB2含量明显升高,6-keto-PGFl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物汤乙酸乙酯组明显降低大鼠各切变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明显延长TT,PT,APTT,明显降低FIB含量、血小板聚集率、血浆TXB2的含量,明显升高6-keto-PGFla的含量(P0.01);石油醚组可明显降低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P0.05),降低TXB2含量、升高6-keto-PGFla的含量(P0.01);正丁醇组、水提组可明显降低TXB2含量、升高6-keto-PGFla含量(P0.01)。结论:乙酸乙酯部位是四物汤活血祛瘀的最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2.
李明  谢鸣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1682-1684
目的观察比较四物汤及其加味方对大鼠血淤模型的药效作用。方法选用W 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血淤模型组、四物汤组、圣愈汤组、桃红四物汤组、胶艾汤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连续灌胃7 d,第8天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大鼠同时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按0.9 mg/kg剂量,2次/d,2次给药之间进行1次冰水浸泡刺激,时间为5 m in,处置后停食。18 h后用乙醚麻醉剖腹,腹主动脉采血,作血液流变学检测及凝血时间的测定。结果与血淤模型组比较,四物汤组和圣愈汤组的大鼠各切变率下的血液黏度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或P≤0.001);桃红四物汤组在切变率1 s-1下的血液黏度降低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血淤模型组比较,圣愈汤组和桃红四物汤组的血浆黏度明显降低(P<0.05)。与血淤模型组比较,桃红四物汤组和胶艾汤组大鼠红细胞聚集率均有明显降低(P<0.001)。与四物汤组比较,圣愈汤组、桃红四物汤组和胶艾汤组大鼠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其中桃红四物汤组和胶艾汤组大鼠的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非常明显(P<0.01)。与血淤模型组比较,四物汤组、圣愈汤组和桃红四物汤组大鼠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血淤模型组比较,四物汤组及其三个加味方的凝血时间均明显延长(P<0.01或P<0.01)。结论四物汤及其三个加味方作用于血淤模型均能显示出一定活血作用,活血作用的强度因配伍而有所不同,四物汤配伍活血、益气药时的活血作用较强。提示方剂的效用与其所作用的对象的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3.
细梗胡枝子总黄酮对大鼠活血化瘀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细梗胡枝子总黄酮对急性应激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凝固的影响.方法:利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复制大鼠微小病变肾病模型,采用在2次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 mg·kg~(-1)之间将大鼠置于冰水中5 min的方法建立急性应激血瘀大鼠模型.观察胡枝子总黄酮对模型大鼠全血黏度(TBAV)、全血还原黏度(TBRV)、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性(EAI)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同时测定凝血时间(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解聚时间.结果:胡枝子总黄酮5.5,2.25 g·kg~(-1)能明显降低高、中、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降低中、低切变率下全血还原黏度和红细胞压积,降低红细胞聚集性(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5.5,2.25 mg·kg~(-1)可使模型大鼠CT,PT,APTT,TT明显延长(与模型组比较P<0.01),并使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降低和血小板开始解聚的时间缩短(P<0.01),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胡枝子总黄酮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液凝固有明显的影响,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晨  柳佳  郑传柱  张丽  丁安伟  喻斌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6):3152-3156
目的:考察侧柏炭各极性部位对干酵母致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 方法:以云南白药为阳性药,对照组及模型组ig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阳性组、侧柏炭石油醚组、乙酸乙酯组、正丁醇组和水部位组分别ig相应的治疗药物,连续给药7 d,第7天复制血热复合出血模型,以全血及血浆黏度、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的量、红细胞压积(HCT)、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的量、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等评价指标为导向,考查侧柏炭各极性部位的止血作用。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切变率下全血及血浆黏度明显增加,RBC,HGB,HCT明显升高,TT,APTT显著延长,PT显著缩短,FIB的量显著增加,PLT,PCT,MPV,PDW明显增加,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乙酸乙酯部位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明显缩短TT,APTT,明显降低FIB的量,明显降低PDW,显著提高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肺组织病理性出血现象。正丁醇部位可明显增加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水部位可明显降低血浆黏度,明显缩短TT。但正丁醇和水部位作用程度均不及乙酸乙酯部位。石油醚部位对模型大鼠各环节的作用较弱。 结论:侧柏炭乙酸乙酯部位主要通过降低血浆和全血低切黏度、改善内源性凝血功能及促进血小板聚集功能发挥其止血作用,为侧柏炭止血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5.
胶艾汤与四物汤对血虚模型大鼠补血功效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胶艾汤和四物汤对血虚模型大鼠外周血象、免疫器官指数和红细胞膜能量代谢酶活力的影响,探讨胶艾汤衍化为四物汤后补血功效变化的机制。方法每天于大鼠眼底静脉丛放血5 m L/kg,连续放血12 d,复制大鼠血虚模型;同时造模大鼠分别ig给予不同剂量的胶艾汤、四物汤、胶三汤及胶四汤,复方阿胶浆为阳性对照,各组均给药12 d;检测各组大鼠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免疫器官指数、红细胞膜Ca2+,Mg2+-ATP和Na+,K+-ATP酶活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RBC、HGB、HCT、PLT明显降低(P0.01),红细胞膜Ca2+,Mg2+-ATP酶和Na+,K+-ATP酶活力明显降低(P0.05、0.01),脾脏和胸腺指数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胶艾汤高、中剂量组可明显升高大鼠RBC、PLT、HCT、HGB(P0.05、0.01),升高脾脏和胸腺指数(P0.05、0.01),增强Ca2+,Mg2+-ATP酶和Na+,K+-ATP酶活力(P0.05、0.01);四物汤组可明显升高大鼠RBC、HCT、PLT(P0.05),升高脾脏和胸腺指数(P0.05、0.01),增强Ca2+,Mg2+-ATP酶活力(P0.05)。四物汤组对RBC和Na+,K+-ATP酶活力改善作用明显弱于胶艾汤中剂量组。结论胶艾汤和四物汤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补血作用,胶艾汤衍化为四物汤后补血作用具有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当归总苯酞活血化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书辉  徐旭  于冰  赵专友  汤立达 《中草药》2012,43(5):952-956
目的 观察当归总苯酞在活血化瘀方面的功效.方法 大鼠ig给予当归总苯酞(生药1、2、4g/kg),观察当归总苯酞对大鼠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采用高分子右旋糖酐制备高黏血症大鼠模型,观察当归总苯酞对大鼠血液黏度的影响;观察当归总苯酞对大鼠凝血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 当归总苯酞(生药1、2、4 g/kg)能延长大鼠实验性动脉血栓的形成时间(P<0.05、0.01);降低高分子右旋糖苷所致的高黏血症大鼠全血、血浆、血清黏度(P<0.05);抑制花生四烯酸(AA)、腺苷二磷酸钠(ADP)、胶原(CG)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P<0.05、0.01、0.001);明显延长大鼠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P<0.05、0.01、0.001).结论 当归总苯酞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作用,表现为延长实验性动脉血栓的形成时间;改善高黏血症模型大鼠的全血及血浆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影响凝血系统,延长大鼠TT、PT、APTT等指标.  相似文献   

7.
贺中民  谢艳华  王四旺  杨倩 《陕西中医》2010,31(9):1226-1228
目的:观察龙星胶囊对小鼠凝血时间及出血时间的影响,对血瘀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及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寒冷刺激加肾上腺素造成血瘀模型等方法,观察龙星胶囊的药理作用。结果:①龙星胶囊0.50g/kg、1.00g/kg给药14d与正常组比较,有延长小鼠凝血及出血时间的趋势(P<0.05或P<0.01);②模型组血液中TT、PT、APTT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功能明显缩短,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增高;龙星胶囊0.20g/kg、0.40g/kg、0.80g/kg均能明显降低血瘀高凝大鼠模型Ⅱ因子活性,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抑制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降低血液高凝状态,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③龙星胶囊0.50g/kg、1.00g/kg给药14d与正常组比较,能延长小鼠存活率(P<0.05或P<0.01)。结论:龙星胶囊能明显延长小鼠凝血时间、显著降低血瘀大鼠的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8.
温里药配伍对少腹逐瘀汤活血化瘀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温里药配伍对少腹逐瘀汤活血化瘀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实验观察不同提取物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凝血酶时间(TT)法抗凝血作用的影响;采用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评价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减小茴香-肉桂-干姜温里药组水提取物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少腹逐瘀汤能够明显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改善急性血瘀大鼠全血黏度(P<0.05)、血沉(P<0.05);明显延长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而少腹逐瘀汤减小茴香等温里药物后仅在血浆黏度,TT,PT指标显示显著性降低作用,而对血小板聚集作用、APTT;对纤维蛋白原未呈现明显影响。结论:温里药配伍后对少腹逐瘀汤活血化瘀效应具有一定的增强或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侧柏叶炮制前后对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晨  柳佳  张丽  李帅锋  周丽娜  丁安伟  喻斌 《中草药》2014,45(5):668-672
目的 考察侧柏叶炮制前后对干酵母致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方法 以云南白药为阳性药,对照组和模型组ig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阳性组、侧柏叶生品组、侧柏叶炭品组分别ig给予相应的药物,连续给药7 d,第7天给药后复制血热复合出血模型,考察大鼠全血及血浆黏度、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的量、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的量(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明显增加(P<0.05、0.01),RBC、HGb及HCT显著升高(P<0.01);TT和APTT显著延长,PT显著缩短,FIB的量显著增加(P<0.01);PLT、PCT、MPV和PDW明显增加(P<0.05、0.01);侧柏叶生品及炭品均可明显降低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P<0.05);生品组及炭品组均可不同程度降低RBC、HGb和HCT(P<0.05、0.01);生品组可明显缩短TT和APTT(P<0.05、0.01),明显降低FIB的量(P<0.05);炭品组可显著缩短TT和APTT(P<0.01),显著降低FIB的量(P<0.01),明显降低大鼠PLT、PCT、MPV及PDW(P<0.05);生品组及炭品组均可使肺损伤得到明显修复(P<0.050.01)。结论 侧柏叶生品和炭品均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改善肺出血等病理性损伤,主要通过作用于内源性凝血途径改善凝血功能,且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对心梗后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探讨其防治心梗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心梗模型后,分为5组,灌胃3个月,于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和APTT、PT、TT。结果:益气活血方能明显抑制心梗后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延长APTT、PT、TT(P<0郾05),且大剂量组明显优于模型组和小剂量组(P<0郾05),但大剂量组与卡托普利组无显著性差异(P>0郾05)。结论:益气活血方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延长APTT、PT、TT等作用,这可能是临床上使用益气活血方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香附四物汤与四物汤对急性血瘀SD大鼠模型血液流变性、凝血功能及卵巢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冰水浴及注射肾上腺素的方法造成SD大鼠急性血瘀模型,对其血液流变性、凝血4项及卵巢分泌功能进行测定。 结果 :香附四物汤能有效改善急性血瘀SD大鼠全血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延长TT、APTT,降低FIB至正常水平,对卵巢功能也显示一定改善作用;而四物汤对以上各指标影响不明显。 结论 :在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生物效应评价中,香附四物汤优于四物汤。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少腹逐瘀汤全方及其中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组分为研究对象,考察少腹逐瘀汤组方配伍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大鼠的活血作用。[方法]制备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少腹逐瘀汤全方组(全方组)、少腹逐瘀汤活血化瘀组(活血组)、少腹逐瘀汤温经止痛组(温经组),连续给药7 d,检测各组大鼠子宫血流量、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栓素(TXA2)、前列环素(PGI2)水平,评价组方配伍的合理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活血组、温经组大鼠子宫血流量显著降低,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降低,PT、TT、APTT均延长,FIB降低,TXA2降低,PGI2升高。[结论]少腹逐瘀汤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活血组分和温经组分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香附四物汤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口服香附四物汤配方颗粒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和治疗第2月经周期、第3月经周期月经来潮12小时内凝血功能.结果:经香附四物汤治疗后,12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3.3%.治疗后凝血功能示APTT时间延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项目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香附四物汤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疗效较好,且能延长APTT,可能为其治疗本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少腹逐瘀汤和丹参饮3首活血化瘀方药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红细胞膜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明确三方均高脂血症在红细胞膜上的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9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生药含量14.0g·kg~(-1))、低剂量组(生药含量3.6 g·kg~(-1)),丹参注射液高剂量组(生药含量3.6 g·kg~(-1))、低剂量组(生药含量0.9 g·kg~(-1)),少腹逐瘀汤高剂量组(生药含量4.8 g·kg~(-1))、低剂量组(生药含量1.2 g·kg~(-1)),阳性对照药辛伐他汀组(2.0 mg·kg~(-1)),以及模型组和空白组。以灌胃给予脂乳剂复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连续20天,之后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治疗10天,治疗同时继续灌胃脂乳剂维持高脂血症状态。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膜组分相关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三方对血浆中TG、TC、LDL-C、GLU的含量均可显著降低(P0.05,P0.01),对HDL-C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三方都可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P0.05,P0.01);三方均可显著延长APTT时间,降低FIB含量(P0.05,P0.01),丹参饮和补阳还五汤可显著延长PT(P0.05)。三方均能显著升高巯基含量及SOD活性(P0.05,P0.01);此外,丹参饮显著升高Na~+-K~+-ATP酶活性,降低MDA含量(P0.05,P0.01),补阳还五汤显著升高Na~+-K~+-ATP酶活性和唾液酸含量(P0.05,P0.01);少腹逐瘀汤显著升高唾液酸含量(P0.01)。结论三方均具有活血化瘀降血脂的作用。三方共同点是可能通过提高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来达到活血化瘀降血脂的作用,此外各方还通过改善红细胞变形性、聚集性等方面改善血瘀状态,从而达到活血化瘀降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三七粉活血作用的质量标志物。方法 采集家兔血浆,采用体外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试剂盒观察三七粉主要成分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收集家兔富含血小板血浆,以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观察三七粉主要成分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取家兔主动脉条,置于体外组织灌流系统中,以去氧肾上腺素诱导血管条收缩,观察三七粉主要成分对血管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影响。结果 以蒸馏水溶解的三七总皂苷(PNS),与水溶剂组比较,可显著延长TT、APTT、PT,降低FIB含量(P<0.05、P<0.01),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0.01)。以5%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的单体成分,与5%DMSO溶剂组比较,人参皂苷F2、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b3、人参皂苷Rk1、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2,可显著延长TT(P<0.05,P<0.01);人参皂苷F2、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g2、人参皂苷Rb1、槲皮素可延长APTT(P<0.05);人参皂苷Re、槲皮素、人参皂苷F2、人参皂苷Rb3,可显著延长PT(P<0.05);槲皮素、人参皂苷F2、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b3、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2可显著降低血浆FIB含量(P<0.05);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h1、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g2、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F2、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Rd和人参皂苷Rb1可显著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5);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Rh1、人参皂苷Rd、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k1和人参皂苷Rg2可明显扩张血管动脉条(P<0.05,P<0.01)。结论 三七粉活血作用表现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等方面,人参皂苷F2、人参皂苷Rg2、人参皂苷Rg3、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b3、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Rg1、槲皮素等可能为三七活血作用的物质基础,可作为三七粉活血作用的质量标志物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大鼠血液流变学、凝血及纤溶的影响,探讨其防治SANFH的机理。方法:取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以每周2次注射醋酸泼尼松龙24.5mg/kg进行造模,正常对照组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造模同时给药,治疗组予补阳还五汤水提液灌胃,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喂生理盐水。第6周取血标本检测血液流变学、凝血及纤溶指标。结果:①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模型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红细胞压积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②凝血指标测定结果:模型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较正常组短(P0.05),而纤维蛋白原(FIB)升高(P0.05)。治疗组PT、APTT、TT较模型组延长(P0.05),而FIB降低(P0.05)。③纤溶指标测定结果:模型组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较正常组减少,而tPA抑制剂1(PAI-1)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tPA较模型增加,PAI-1无明显差异(P0.05)。④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凝血及纤溶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够改善因激素导致的异常血液流变状态、凝血及纤溶功能,改善高凝状态,有利于阻止或延缓SANFH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评价丹参不同有效部位丹参提取物(DT)、丹参总酚酸提取物(DF)、丹参总酮提取物(DST)、丹参总酚酸合用总酮提取物(DF+DST)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sc盐酸肾上腺素和冰水浴共同刺激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通过测定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血沉(ESR)和红细胞压积(HCT),观察丹参不同有效部位不同剂量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通过测定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量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DP),观察丹参不同有效部位对血瘀大鼠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采用PCA法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综合评价丹参不同有效部位的总活血化瘀效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丹参不同部位低、中、高3个剂量给药组均能较好地改善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PCA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综合评价得出,丹参不同有效部位不同剂量组中DF+DST高剂量组的活血化瘀作用最好;相同剂量下,各剂量下的DF+DST给药组活血化瘀效应较好。结论丹参不同有效部位能明显改善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异常,丹参总酚酸和丹参总酮2个有效部位配伍活血化瘀效果优于各有效部位单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