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参胃炎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糜烂性胃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糜烂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三参胃炎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单核细胞浸润评分、中性粒细胞浸润评分和肠上皮化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p清除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参胃炎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糜烂性胃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Hp清除率,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和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活胃方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以活胃方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症状积分比和糜烂病灶愈合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胃方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理想,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归芍六君子汤联合中药漱口治疗耐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对Hp转阴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门诊治疗的脾胃虚弱证型Hp相关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标准四联疗法)和治疗组(标准四联疗法联合归芍六君子汤和中药漱口)各40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和Hp转阴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72.5%)(P<0.05);治疗组Hp转阴率(90%)高于对照组(72.5%)(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积分和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归芍六君子汤联合中药漱口治疗Hp相关性胃炎,较单纯西药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和Hp转阴率。  相似文献   

4.
谢少茹  沈洪 《西部医学》2014,45(2):20-22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消萎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自拟益气活血消萎方汤药口服,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6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优于对照组的66.67%(P<0.05)。②同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胃脘疼痛、胀满、嘈杂、嗳气、纳差、乏力症状积分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只有胃脘疼痛、嘈杂、嗳气、乏力症状有所改善(P<0.05);2组比较,治疗组胃脘胀满、纳差、失眠症状积分和总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消萎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可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胃镜表现和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莲连胶囊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收治的脾胃湿热型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铋剂四联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莲连胶囊,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Hp根除率、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白细胞介素(IL)-8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对照组各退出4例。两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IL-8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结论 莲连胶囊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脾胃湿热型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效果较好,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IL-8水平,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122例Hp相关性胃炎患者,并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61例)采用三联疗法治疗;研究组(6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积分、Hp根除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80%,对照组患者为80.33%,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各症状积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且H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与安全性优于单纯三联疗法治疗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部六病”溃疡汤在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胃黏膜及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9月—2022年9月115例慢性糜烂性胃炎(聚脉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予常规抑胃、护胃、抗Hp等对症治疗)和观察组58例(联合“三部六病”溃疡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症状改善情况、胃黏膜变化及炎性反应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66%,高于对照组的70.18%(P<0.05);两组反酸烧心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余临床症状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胃黏膜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部六病”溃疡汤可有效改善聚脉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症状,减轻炎性反应程度,促进胃黏膜恢复,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8例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联合磷酸铝凝胶及阿莫西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药用党参、大枣、枳壳、香附等)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的69.2%(P<0.01);治疗组Hp清除率76.9%,高于对照组的53.8%(P<0.05);治疗组清除Hp总有效率94.9%,高于对照组的69.2%(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Hp相关性CAG,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左金丸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胃炎疗效。方法8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左金丸联合三联疗法(雷贝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片),对照组单用三联疗法。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胃脘胀痛、口苦口臭)、病理组织学炎症改善及Hp根除率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金丸适用于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  相似文献   

10.
刘凡 《中外健康文摘》2012,(38):431-432
目的研究糜烂性胃炎的经济、实用、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四联法治疗糜烂性胃炎,观察其疗效及预后.结果四联法治疗糜烂性胃炎,治疗组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有效率为84.62%,二者差异明显;治疗后Hp清除率治疗组为92.31%, 对照组为80.77%;一年内复发率比较,治疗组为7.69%,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1.54%,提示清除Hp感染是治疗糜烂性胃炎的关键.结论四联法能有效清除Hp感染,并保证疗效,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曹雯  张靖娟 《西部医学》2018,49(5):21-22
目的观察隔姜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消化科收治的CAG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抑酸、保胃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隔姜灸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胃黏膜病理评分,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胃脘疼痛、饱胀、痞闷、嗳气、纳差等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降低程度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在改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姜灸治疗CAG疗效确切,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而且能改善胃黏膜的萎缩及肠上皮化生。  相似文献   

12.
杨林青  窦逾常  逯遥 《吉林医学》2009,30(21):2650-2651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制剂益胃散对(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和对Hp的根除率。方法:将Hp相关性胃炎患者111例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给予益胃散治疗,对照组给予丽珠维三联治疗,各治疗1个疗程。治疗停药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分别为57.6%、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清除率分别为72.7%、7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6.7%、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益胃散对Hp相关性胃炎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胃散的治疗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4):59-62
目的探讨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清胃祛湿颗粒联合铋剂四联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抽取确诊为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130例入组研究,均为本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随机分两组,对照组(n=65,单纯应用铋剂四联治疗)与观察组(n=65,应用清胃祛湿颗粒联合铋剂四联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Hp根除率及总有疗效经评估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症状积分及总积分经测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积分均有下降,相较对照组,观察组呈更低水平(P0.05);观察组Hp根除患者半年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予清胃祛湿颗粒联合铋剂四联治疗,可增强疗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安全性较高,十分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卢培英 《吉林医学》2010,(24):4047-4048
目的:探讨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病理诊断相关性和胃窦型致病因素。方法:对门诊接收的123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行内镜分析,同时对胃窦型患者取胃黏膜2~3块,做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慢性糜烂性胃炎的内镜诊断与病理糜烂相关(P<0.05);内镜诊断和病理胃炎程度也有相关趋势(P<0.01);胃窦型Hp检出率与黏膜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慢性糜烂性胃炎内镜表现和病理诊断有一定的相关性,胃窦型致病因素与HP关系较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清幽解毒汤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湿热中阻证患者临床症状、胃镜下粘膜相、病理组织学的影响.方法 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清幽解毒汤,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两组疗程均4W.结果 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Hp清除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胃镜相较前均有改善,治疗组略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理改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清幽解毒汤可有效改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湿热中阻证患者临床症状,并对患者胃镜下粘膜组织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黄连温胆汤与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效果,及对其药物使用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Hp相关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西联合组,各43例。西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中西联合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连温胆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疗效、Hp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2周后,中西联合组上腹痛、腹胀、烧灼感、餐后饱胀等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总有效率(90.70%)较西药组(72.09%)明显更高(P<0.05),Hp清除率也更高(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Hp相关性胃炎患者采用中西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李枝锦 《中医学报》2019,34(6):1296-1299
目的:观察连朴饮加味黎药治疗脾胃湿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并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铝碳酸镁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组采用连朴饮加味黎药。8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疗效、胃镜下胆汁反流程度分级改变以及内镜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证候有效率分别为85.0%、72.5%,内镜有效率分别为75%、60%,治疗后治疗组胃脘部胀满、胃脘部疼痛、嗳气、口苦等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能显著改善内镜下胆汁反流分级、胃镜下征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朴饮加味黎药治疗脾胃湿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胆汁反流程度、内镜下胃黏膜征象。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报》2019,(6):1296-1299
目的:观察连朴饮加味黎药治疗脾胃湿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并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铝碳酸镁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组采用连朴饮加味黎药。8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疗效、胃镜下胆汁反流程度分级改变以及内镜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证候有效率分别为85.0%、72.5%,内镜有效率分别为75%、60%,治疗后治疗组胃脘部胀满、胃脘部疼痛、嗳气、口苦等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能显著改善内镜下胆汁反流分级、胃镜下征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朴饮加味黎药治疗脾胃湿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胆汁反流程度、内镜下胃黏膜征象。  相似文献   

19.
李伟 《中国医药导刊》2019,21(3):157-161
目的:观察自拟建中和胃汤治疗脾虚畏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104例脾虚畏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入选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纳入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自拟建中和胃汤治疗;治疗一疗程(60 d)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胃肠激素、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统计治疗前后两组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胃肠激素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胃脘痞满、胃脘隐痛、嗳气、大便异常、肢冷畏寒、纳差积分均较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一疗程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为76.92%,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一疗程后,两组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胃泌素(GAS)、白细胞介素-6(IL-6)、胃动素(MTL)表达均优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Hp阳性率为26.92%,观察组为11.54%,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Hp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建中和胃汤治疗脾虚畏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理想,能够提高Hp根除率,改善胃动力,抑制炎性因子过高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结合奥美拉唑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将其随机分成中药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对照组行奥美拉唑治疗,中药组在奥美拉唑基础上辅以半夏泻心汤进行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1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个疗程后,中药组Hp尿素酶检测转阴率为76.2%(16/2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5.0%(9/21)(P<0.05);3中药组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Hp相关胃炎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疗效较为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胃黏膜分泌情况,提高Hp治愈率,经济安全,几乎无不良反应,对提升患者预后、减轻患者痛苦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