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细胞凋亡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及川芎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兔肺组织细胞凋亡和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及川芎嗪的影响。方法:制备兔在体原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PIRI),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引起的肺细胞凋亡的变化;采用Murata法进行肺组织损伤定量(IQA)检测,进行细胞凋亡与IQA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肺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再灌注组(IR组)1、3和5 h发生明显的肺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数峰值位于再灌注3 h(P<0.01),而川芎嗪干预细胞凋亡指数与同一时相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P<0.01);IR组肺组织IQA值高于TMP组(P<0.01);细胞凋亡指数与肺组织损伤定量指标呈正相关(r=0.718,P<0.01)。结论:细胞凋亡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川芎嗪可减轻肺缺血再灌注导致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正>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中一个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常伴有心肌细胞的死亡。它包括心肌细胞的坏死和心肌细胞的凋亡,其中心肌细胞的凋亡占主要的地位,文献[1]报道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可发生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加重再灌注损伤。大量研究表明[2,3],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2h,再灌注24h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黄芪组3组。造模前1h时黄芪组给与黄芪200mg/kg腹腔注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再灌注24h后断头取脑、切片,进行HE染色、c-fos和c-jun免疫组化染色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缺血2h再灌注24h后,黄芪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侧皮层可检测到凋亡细胞,黄芪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未见凋亡细胞;黄芪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侧皮层c-fos/c-jun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假手术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黄芪组大鼠缺血侧皮层c-fos/c-jun表达降低。结论:黄芪可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侧皮质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为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羟丁酸钠、咪达唑仑和异丙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羟丁酸钠组、咪达唑仑组和异丙酚组各18只;每组再分为缺血前、缺血30min和复灌30min3个亚组各6只。分别用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和用TUNEL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细胞凋亡。结果表明,与缺血前相比,各组缺血30min及再灌注30min亚组的凋亡指数(AI)均显著增加(P&;lt;0.01);与对照组相比,异丙酚缺血30min及再灌注30min亚组的AI显著降低(P&;lt;0.01)。结论:缺血与再灌注组均发生了细胞凋亡,AI均较其缺血前显著增加,且以再灌注组更为明显。从细胞凋亡角度观察,仅异丙酚具有拮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丙泊酚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细胞凋亡(apoptosis)是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个重要特征[1,2]。众多研究显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是多因素、多环节、多途径参与的复杂过程,有氧自由基产生增加、细  相似文献   

6.
Bcl-2家族与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的机制研究经历了从器官水平到分子水平的不断深化过程.认为细胞凋亡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受基因调控的细胞主动自杀过程。CIRI可诱导多种凋亡调控基因表达。包括促凋亡基因和抑凋亡基因.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产物可直接或间接参与凋亡的调控。Bcl-2家族在细胞凋亡调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也较为深入。  相似文献   

7.
靳隽 《中国医药指南》2008,6(16):460-461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组织中细胞凋亡的临床意义。方法建立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免疫组化等技术,观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spase-3mRNA变化规律、bcl-2mRNA动态表达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可诱导心肌基因表达谱发生改变,凋亡与存活基因二者共同调控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应激性变化。结论凋亡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表现形式,促进心肌重构,对心肌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丹参注射液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中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淑英  陈辉  邵小松  王建华  吴升华 《江苏医药》2003,29(8):585-586,F002
目的 力求探明丹参对缺血性心肌损伤凋亡过程的影响,并对缺血再灌注的心肌细胞凋亡是否产生保护作用。方法 将18只新西兰白兔分成假手术组、丹参治疗组、对照组,每组织6只。按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模型,分别取再灌注部位心肌标本,切片后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的情况,计算心肌细胞凋亡阳性指数(AI)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凋亡细胞数量变化及AI有明显差异,对照组、治疗组与假手术组相比,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能使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提示丹参可通过显著抑制心肌细胞坏死性损伤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保护缺血再灌注的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9.
脑缺血是由于血栓或栓子阻塞脑内动脉而导致血管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神经元受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目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最佳方案是脑梗死后超早期溶栓,尽早恢复缺血区域血流再灌注,挽救缺血脑组织。但在缺血性疾病抢救和治疗过程中,医学家们渐渐发现,对组织造成损伤的主要因素,不是缺血本身,而是恢复血液供应后导致严重的迟发性神经元损伤,即引起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许多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神经细胞凋亡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多数学者认为,细胞凋亡的发生不仅是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结果,而且受许多内外因素的调节。目前研究证据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缺血缺氧本身激活凋亡发生基因例如促凋亡基因Bax、缺氧诱导因子-1α、T淋巴细胞、趋化因子等的激活;(2) mi RNA、蛋白激酶ERK等凋亡蛋白因子及有关的细胞因子产生;(3)脑缺血再灌注后产生大量氧自由基、氮自由基以及NADPH氧化酶对神经元造成严重损伤的同时,也诱导凋亡的发生;(4)钙超载激活一系列钙依赖性酶促反应,促进凋亡的发生;(5)线粒体损伤导致细胞能量代谢障碍;(6)炎性反应引发神经组织细胞损坏从而导致神经细胞凋亡。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详细阐述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凋亡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Bc1-2家族与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的机制研究经历了从器官水平到分子水平的不断深化过程,认为细胞凋亡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裴凤群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4):134-134,137
心肌持续性缺血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急症。有效、及时的血液灌注来恢复心肌血流灌注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但是再灌注过程中存在心肌细胞凋亡的问题。因此,探索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机制、再灌注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的诱发因素成为了临床的重要课题。本文综述了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Ischeia/repefusionInjury,IRI)与Carvedilol干预治疗及该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rhIGF-1对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国萍  郭洁  黄维惠  汪志云  梁东春 《天津医药》2007,35(9):675-677,723
目的:研究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hIGF-1)对缺血再灌注所致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自新生大鼠脑组织中分离培养原代神经细胞,^3H—TdR掺入法检测rhIGF-1对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将所培养的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类缺血对照组及损伤后rhIGF-1干预组,对不同组别的细胞进行类缺血-复氧处理,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rhIGF-1可明显促进原代培养的神经细胞增殖,并降低再灌注损伤所导致的细胞凋亡。结论:rhIGF-1对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纳洛酮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机制。方法:腔内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1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组及纳洛酮治疗组,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于缺血再灌注各2.5h后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5h后凋亡的神经细胞主要分布在梗死灶边缘,纳洛酮治疗组细胞凋亡数量低于缺血组(P<0.05)。结论:纳洛酮具有减少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纳洛酮具有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氯胺酮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状态及相关基因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沙土鼠全脑缺血模型,缺血10min,再灌注24h。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氯胺酮组。采用TUNEL法原位标记DNA片段检测凋亡细胞,采用SP法进行bax、bcl—2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及氯胺酮组脑组织中TUNEL及bax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假手术组(P<0.01);氯胺酮组阳性细胞数目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bcl—2阳性细胞数3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氯胺酮减少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的凋亡,bax/bcl—2比值较再灌注组相对降低可能为此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脑缺血是由于血栓或栓子阻塞脑内动脉而导致血管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神经元受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目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最佳方案是脑梗死后超早期溶栓,尽早恢复缺血区域血流再灌注,挽救缺血脑组织。但在缺血性疾病抢救和治疗过程中,医学家们渐渐发现,对组织造成损伤的主要因素,不是缺血本身,而是恢复血液供应后导致严重的迟发性神经元损伤,即引起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许多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神经细胞凋亡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多数学者认为,细胞凋亡的发生不仅是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结果,而且受许多内外因素的调节。目前,研究证据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缺血缺氧本身激活凋亡发生基因,例如促凋亡基因Bax、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T淋巴细胞、趋化因子等的激活;(2) mi RNA、蛋白激酶ERK等凋亡蛋白因子及有关的细胞因子产生;(3)脑缺血再灌注后产生大量氧自由基(ROS)、氮自由基(RNS)以及NADPH化酶(NOX)对神经元造成严重损伤的同时,也诱导凋亡的发生;(4)钙超载激活一系列钙依赖性酶促反应,促进凋亡的发生;(5)线粒体损伤导致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详细阐述神经元凋亡发生机制以及作用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通路、不同因子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 CD31)在大鼠肺缺血 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单肺原位热缺血-再灌注模型。将清洁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缺血-再灌注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大鼠肺缺血60 min后再灌注损伤不同阶段(0,2,4,6,8 h)血液中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PECAM-1/ CD31的变化情况。并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组织、细胞形态及亚显微结构,确定凋亡发生情况。结果肺缺血 再灌注后,血液中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PECAM-1/ CD31均开始升高,2 h达到高峰(P<0.01=,然后逐渐下降,至6和8 h基本恢复到缺血 再灌注前水平。肺缺血 再灌注后,肺组织透射电镜观察可见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增多,并且不同程度出现形态学改变,细胞体积缩小变圆,细胞核呈多边形,核被膜外折或内陷,核固缩并边集在核膜下呈月牙状或腰带状,胞浆浓缩,胞浆内嗜锇性板层体减少,排空增多,细胞膜上微绒毛减少或消失,并可见凋亡小体,提示细胞凋亡发生。此种亚显微结构的改变在再灌注2 h最为明显,与PECAM-1的变化相似。结论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参与并介导了肺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可作为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标志分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分别在再灌注1、3、5h处死6只大鼠,取左肝内叶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测定各组Bcl-2和Bax的表达,原位细胞凋亡法测定肝细胞凋亡的情况,光镜、电镜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S组相比,IR组细胞凋亡指数、Bax表达均增高(P<0.05),而瑞芬太尼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组减弱了缺血再灌注上述指标的升高(P<0.05),二者没有区别;IR组Bcl-2表达减少(P<0.05),瑞芬太尼预处理和缺血再灌注组可增强其在肝组织的表达(P<0.05),二者没有区别。病理检查显示瑞芬太尼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结论瑞芬太尼预处理及缺血预处理都有抑制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细胞凋亡的作用,均与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有关,瑞芬太尼可模拟缺血预处理的抗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半暗区核因子(nuclear factor kappa B,NF-kB)基因表达的变化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用插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M CAO)栓塞/再灌注模型,原位杂交法检测大鼠脑重度缺血(3h)及再灌注损伤不同时间点(2、3d)半暗区NF-kB表达;TUNEL法测定凋亡细胞。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区NF-kB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凋亡细胞数量亦显著增加(P<0.01)。细胞凋亡的时程变化与NF-kB的表达基本一致。结论:局灶性重度脑缺血再灌注后可引起NF-K b表达的增加,参与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动物分组对照实验,研究了L—精氨酸(NO供体)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测量不同状态下动物肝脏组织中NO- 3/NO- 2 含量和细胞凋亡百分率(AI)的变化。结果:肝组织中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 3/NO- 2 含量明显增加,并且肝组织中细胞凋亡百分率(AI)明显减小。结论:一氧化氮对肝脏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本实验为一氧化氮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脑缺血后恢复脑血流是治疗脑缺血最关键的方法,但再灌注后可加重缺血脑组织的死亡,这种再灌注损伤主要以凋亡为主,因此减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为重要的脑保护机制.有作者报道p38MAPK的激活是再灌注损伤引起凋亡的重要信号转导通路之一.p38MAPK特异性的抑制剂SB202190能否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目前少有报道.研究已知Caspase家族,尤其是Caspase-3一旦被激活,细胞进入凋亡过程.因此本实验通过应用SB202190,观察其对缺血再灌注后沙土鼠行为学变化和海马CA1区p-Caspase-3含量、凋亡神经元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