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一、产后痫证王某,女,27岁,1982年7月7日初诊。产后5小时反复抽搐已2日。患高血压病3年,经治疗病情稳定,妊娠早期测血压正常,未曾服降压药,自怀孕8个月后,血压略有升高,测血压为18.6/11.3kPa(140/86mmHg),因近临产,而收住本院妇产科待产。于当月5日下午3时许,分娩一女婴,虽出血较多,但产程顺利。约5小时后,患者烦躁不安,嗣后全身抽搐,神识不清,两目上视,口吐涎沫,目瞪少瞬,片刻自苏,移时又作,血压为23.9/14kPa(180/106 mmHg),经使用汉防  相似文献   

2.
患者,26岁,孕1产0,宫内孕39^ 2周,2004年2月1日入院,孕期无高血压、水肿、蛋白尿,无既往高血压史、癫痫病史,2月3日开始有规律宫缩,宫口开大3cm,测血压110/70mmHg(1mmHg=0.133kPa),第2,3产程进展顺利,除孕妇紧张外,分娩过程无头痛、头晕、视物不清,胎盘娩出后测血压120/80mmHg,助产士遂行会阴缝合,行皮外缝合时,产妇突然四肢痉挛、抽搐、牙关紧闭、眼球固定、呼吸急促,即测血压140/90mmHg,立即给予冬眠Ⅰ号半量注射,高流量吸氧,安定静推,2min后渐渐平稳,在产房观察2h后送入病房无再发作,住院7d后出院,产后追问平时血压偏低,为90/60mmHg。  相似文献   

3.
1病历介绍患者,女,34岁,主因产后大出血,子宫全切术后40 h,昏迷伴全身黄染22 h入院。患者40 h前行孕足月第3胎阴道试产,破水后羊水浑浊,应用腹压助产时突然出现口唇发绀,呼吸困难,意识丧失,按羊水栓塞给予抢救,应用氟美松、速尿、阿托品、氨茶碱等药物,分娩后出血不止,行子宫全切术,术中出血量不详,共静点红细胞1 200 mL,冷沉淀3 IU,血压曾一度测不到,用多巴胺升压后维持在(100~120)/(80~90)mmHg(1 mmHg=0.133 kPa),为进一步抢救转入我院。入院查体:T 39℃,BP 124/84 mmHg,P 130次/min,R 45次/min,深昏迷,呼之不应,呼吸急促,重度贫血貌…  相似文献   

4.
吕宜民  吕政金 《中医杂志》2000,41(8):488-489
1 病例摘要党某某,男,59岁,农民。主诉:于1999年8月11日下午2时许,家人发现其仍未起床,呼之不应,经乡医治疗无效,遂于下午4时送至某医院抢救,收入内二科病房。据病历记载:患者血压160/95mmHg(1mmHg=0.133kPa),体温39℃,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心率108次/分,心律尚齐  相似文献   

5.
江××,女,45岁。1985年8月30日就诊。患者一年来,经常于饭后二小时左右出现头昏、目眩、全身乏力、四肢麻木甚则震颤、面色苍白、汗多、心慌等现象。住本市某医院治疗,测血压126/78mmHg,空腹血糖82mg%。发作时血压轻度上升142/90mmHg,血糖44mg%,诊为:“功能性低血糖”,经治疗后发作次数减少,症状亦缓解。然每因情绪激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女,48岁,于2014年12月17日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头晕、吞咽困难12d。现病史:患者于2014年12月5日8时许,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头晕,汗出,即刻自测血压:240/140 mmHg(1mmHg=0.133kPa),当时未进行诊治,11时左  相似文献   

7.
1病历介绍 患者,39岁,因孕2产0,妊娠30周,左枕前,子痫前期,高龄初产,于2007年8月18日人院.患者妊娠28周起偶有头昏,休息后缓解,未重视,于8月14日在外院产前检查发现血压160/100mmHg(1 mmHg=0.133 kpa),尿蛋白( ),伴头昏,收住院予硫酸镁解痉治疗,效果不佳,转来我院.入院时血压150/100 mmHg,一般情况可,下肢水肿( ).  相似文献   

8.
1病例简介男,101岁,于2011年1月19日22时30分因咳嗽,咳痰一周伴神志不清5小时急诊入院,入ICU时患者SPO278%即时动脉血气PH:7.26 PaO249mmHg PaCO244mmHg乳酸5.7mol/L K+3.7mol/L,CT示两肺感染伴两侧胸腔积液,诊断为重症肺炎,Ⅰ型呼吸衰竭。入院后即行气管插管,吸出大量黄脓痰,夹杂少量胃内容物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化痰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间断脱机,  相似文献   

9.
患者35岁。因早孕于外院行吸宫术,术后阴道大量流血,于2008年5月21日15时转来我院。患者8年前行剖宫产术。入院时查体:T 36.4。C P108次/分,R24次/分,Bp80/40mmHg。贫血外貌,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软,  相似文献   

10.
静滴维生素K_1致变态反应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历介绍 例1:男,36岁,因患胃溃疡合并出血于2007年2月在我院急诊科住院治疗,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时查体:BP 100/60mmHg (1mmHg=0.133kPa),轻度贫血貌.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相似文献   

11.
<正>1病历介绍患者,女,26岁,因自服红酒、啤酒及药物后昏迷约6 h被同事于2011年4月15日送入我院。同事诉患者约6 h前自服大量红酒、啤酒和酒石酸唑吡坦片、奥氮平片、劳拉西泮片(具体剂量不清),并且割腕,被同事发现时患者呼之无反应,遂将患者送入院。既往病史及过敏史不清。入院时查体:T36℃,P 62次/min,R 8次/min,BP 85/55 mmHg(1 mmHg=  相似文献   

12.
我们近年来,运用电针刺激内关、公孙穴治疗全宫切除术中血压下降、心率减缓,疗效满意,并设未电针刺激之对照组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中,年龄最小30岁,最大者55岁;术前血压最高160/95mmHg,最低90/60mmHg;术前心率 60次~100次/min,术中因麻醉牵拉子宫发生牵拉反应血压心率降低时,血压最低75/45 mmHg,最高者90/60mmHg,心率40次~60次/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70岁.因胃癌并腹腔转移于2010年8月2日收入院.入院时患者神志清,精神不振,呼吸平稳,上腹部胀痛不适,有时恶心、无呕吐,上腹压痛,无反跳痛,下腹部膨隆,腹水征(+),双下肢轻度浮肿,血压110/70 mmHg(1mmHg=0.133 kPa).  相似文献   

14.
体位性低血压又叫直立性低血压,是由于体位改变,如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位或长时间站立而发生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压[1]。产后体位性低血压常发生于产妇产后初次改变体位时,表现为一过性意识不清、头晕或晕厥、视物模糊、面色苍白、四肢湿冷、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由于产妇分娩后出血量多,消耗体力较大,卧床时间较长,突然改变体位时,头部供血不足,而发生产后体位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15.
1,病历介绍 例1:男,64岁,活动时突感头晕、恶心、站立不稳2 h,于2005年2月16日入院.查体:BP 200/95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言语正常,双眼向左侧视时可见水平震颤,口角、伸舌不偏,颈软,心、肺(一),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无偏身感觉障碍,左手指鼻实验( ),左跟膝胫实验( ),Romberg征( ).脑CT示:左小脑半球出血,量约8mL.  相似文献   

16.
我院于2004年10月—2005年2月运用针罐治疗非特异性肋软骨炎3例,均于1个疗程内痊愈,现介绍如下。1典型病例患者,男,21岁。无明显诱因左胸前第2,3肋软骨疼痛3d,局部咳嗽时加重。查体:T36.2℃,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两肺叩诊清音。听诊: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胸膜摩擦音,  相似文献   

17.
1病历摘要患者张某某,男,48岁,农民。2003年5月5日12时入院。患者于2003年5月3日7时许早饭时突然仆倒于地,呼之不应,急送当地卫生院,测血压150/90mmHg,于当日上午11时送至某县医院,查头颅CT未见异常,诊断不明,予甘露醇等药治疗,神志稍好转,呼之能应,答非所问。于5月4日上午再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儿疝气手术应用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疝气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气管插入导管,实验组实施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治疗,观察分析其临床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T1时心率为(113.21±12.67)次/min,平均动脉压为(81.23±0.61)mmHg,对照组T1时心率为(136.25±0.58)次/min,平均动脉压为(136.25±0.58) mmHg;实验组T3时心率为(127.36±0.53)次/min,平均动脉压为(89.4±7.53) mmHg,对照组T3时心率为(140.26±1.68)次/min,平均动脉压为(103.36±8.74)mmHg,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在T1、T3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T2时心率为(112.26±10.32)次/min,平均动脉压为(82.64±7.51) mmHg,对照组在T2时心率为(142.38±9.58)次/min,平均动脉压为(101.21±7.21)mmHg,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在T2时平均动脉压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疝气儿童应用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可使患几心率、动脉压明显降低,安全稳定,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男,55岁,以"频发癫痫2年"于2014年3月10日就诊于我科。病史:2年前因外伤致脑出血,2年来反复发作癫痫,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0.5g、每天3次,硝基安定5mg、每天3次,奥卡西平0.15g、每天2次控制。入院时情况:神清,反应欠灵活,常突发昏仆,伴肢体抽搐、口吐白沫,10min后方可缓解,每半月发作一次,纳可,寐安,二便可,舌暗淡、苔白,脉弦细。查体:BP:150/90 mmHg(1mmHg=0.133kPa),HR:91次/min,查脑电图  相似文献   

20.
1病历介绍患者,女,61岁,因进行性排便困难3个月余,于2010年3月27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个月出现排便困难,粪便变细,为软便,1次/3~4 d,口服麻仁软胶囊后症状有所缓解,近1个月来症状进行性加重,1次/5~6 d,后经口服药物治疗无效,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以“直肠旁肿物”收入院。自发病以来,患者无便血,无腹胀腹痛,无发热症状,饮食尚可,体质量未见明显减轻。既往高血压病20余年,血压最高达180/110 mmHg(1 mmHg=0.133 kPa),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血压控制在135/85 mmHg左右。冠心病10余年,否认手术史,绝经前月经正常,顺产一子。入院时情况:查体:T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