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张丹丹  徐峰  李娅  李珂 《河南医学研究》2022,31(8):1417-1420
目的 探讨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287例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可疑药物、肝功能、年龄、性别等,比较不同临床类型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点、肝功能变化.结果(1)重症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表现以黄疸最为常见(51.716%),引起肝损伤药...  相似文献   

2.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监测及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是药物肝毒性最常见的发病形式,可因为药物直接毒性或药物代谢异常及药物介导的免疫损伤所致.用药过程中出现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或混合型肝损伤的临床征象,提示有药物性肝损伤的可能;根据药物治疗与症状出现的时间规律,以及停药后血清酶水平可迅速下降的病程特点,并能排除肝损伤的其他病因,可初步诊断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量化评分表可用于评价用药与发生肝损伤之间的关联性程度.充分认识药物肝毒性的危险性和复杂性,特别注意防止发生重症药物性肝损伤,在安全用药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点、病因、治疗并分析预后,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及分类国际共识标准,回顾性分析近14年来赤峰宝山中医医院159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门诊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1.57%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重症肝损伤4例;79.24%患者预后较好,主要肝功能指标于30d内恢复正常。4例重症患者预后不好。结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症状缺乏特异性,单纯根据症状确定不了诊断;临床上可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但以非甾体类抗炎药、化疗药、中草药发生率最高,临床应用此类药物时,注意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4.
陈勇  李德梅 《中外医疗》2013,(25):32-33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对其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该组研究中导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药物以中草药最常见(11/30),占36.7%。结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可由多种药物引起,其中中草药导致者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回顾性调查我院老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病例并进行关联性评价。方法收集58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病例的肝损伤病史和住院诊治经过。采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国际共识意见的量化评分系统,评价药物与肝损伤的相关程度并列出可能导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药物。结果58例中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与药物之间的关联性程度及其比例依次为:极有可能(评分〉8分)占14.6%,很可能有关(6—8分)占38.9%,可能有关(3—5分)占36.6%,可能无关(1~2分)占9.9%,无关(≤0分)占0。男女比例接近,平均年龄(63.0±7.5)岁,重症药物性肝损伤2例(3.45%),死亡1例,病死率1.7%。导致急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繁多,其中以中成药或中草药(36.2%)和抗结核药物(17.2%)多见。结论我院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诊断病例数有逐年增加趋势,国际共识意见的量化评分系统有助于重新审定急性肝损伤与药物之间的关联程度,抗结核药物和中成药或中草药可能是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78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保肝药物治疗,治疗组42例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二组比较,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AL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80.56%,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异甘草酸镁对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2005年10月至201 1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230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0例患者中60%以上有乏力、纳差及黄疸,肝功能损伤以ALT、AST、碱性磷酸酶(ALP)及总胆红素变化为主.有肝细胞损伤型185例(80.4%),胆汁淤积型27例(11.7%),混合型18例(7.8%).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最多见的为中草药汤剂及中成药(55.2%)、抗结核药(9.6%)和其他抗细菌药(5.2%).218例(94.7%)患者预后良好,预后不良12例(5.3%),包括加重后自动出院4例,死亡8例.结论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缺乏“金标准”,易误诊漏诊.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应注意中草药、抗结核药、其他抗微生物药等.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多数预后良好,但亦可发生严重肝损害,应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8.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而引起的肝损害,病程在3个月以内.根据用药后发生血清生化检测异常情况.目的 讨论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方法 定,维护重要器官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提高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标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79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生化指标、诊断依据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肝损伤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ALT升高〉正常水平4倍者43例。结论:目前我国诊断药物性肝损伤的标准需进一步完善,ALT是诊断药物性肝损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钱伟明 《大家健康》2014,(1):188-188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关联性及特点。方法:对2008-2012年我院11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损伤类型、用药至发生肝损伤间隔时间、停药后至体内肝脏生化指标下降50%所需时间、各类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体内生化指标对比情况等,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1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大部分均为肝细胞型肝损伤,所占比例为54.46%;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类型不同,其体内各项生化指标表现情况也有所不同;肝细胞型肝损伤患者用药至发生肝损伤间隔时间最长,而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患者停药后至体内肝脏生化指标下降50%所需时间最长,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根据肝损伤患者近期用药情况判断其是否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并结合其临床实际表现及生化检验结果确定肝损伤类型,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是指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是常见的肝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临床用药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也越来越多.2003年6月~2007年6月,我们对46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对乙酰氨基酚(APAP)作为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解热镇痛药,其肝毒性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引起药物性急性肝损伤甚至肝衰竭的最常见药物之一。线粒体氧化应激被认为是APAP诱导肝损伤的主要细胞事件。除了线粒体氧化应激外,多种其他的细胞事件也参与了APAP所诱导的肝损伤的发生发展。笔者综述了APAP肝毒性涉及的各种细胞事件以及针对这些事件可能有效的治疗措施,有望为相关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线索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用药治疗提供预防性指导。方法对2002年10月~2009年10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135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治疗后肝功能改变情况、转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药物性肝损伤具有以下临床特点:(1)发病率女大于男;(2)抗结核药及中(成)药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药物;(3)临床分型以肝细胞型多见,胆汁淤积型次之,混合型相对较少;(4)预后与ALB呈负相关,与TBA、DBIL、PT呈正相关。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药物性肝损伤病例的诊治情况,分析常见诱发药物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6~2010年住院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54例,根据患者的病史、药物史、临床表现、肝功能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把导致肝损害的药物进行分类。54例患者中,其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18~72岁,平均(50.1±16.9)岁。结果:药物性肝损伤病例中,急性肝细胞型占40.7%、淤胆型31.5%、混合型27.8%,绝大部分病人在停用相关的药物后能迅速恢复,对于一些特殊病例,特别是合并有其他肝脏疾病的患者,多有重症表现,死亡率高,导致肝损伤的药物中,抗结核药物占29.6%,中草药物占25.9%。结论:近几年药物性肝损伤病例逐渐增多,抗结核药物和中草药物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分型和肝功能变化等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105例因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05例,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分别为33例和72例;老年药物性肝损伤的潜伏期为3 d~4个月;导致药物性肝损伤最常见的药物为中药类(27.62%),老年组心血管系统用药比例高于中青年组(P〈0.01);老年组肝细胞型为20例(60.61%)、胆汁淤积型9例(27.27%)和混合型4例(12.12%),中青年组分别为43例(59.72%)、12例(16.67%)和17例(23.61%)。两组临床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应提高对老年性肝病的认识,老年患者药物性肝损伤以中草药类及抗微生物药为主,潜伏期较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原因、分型和临床特点等,提高对老年人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老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率、病因、临床表现和预后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总结老年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肝损害患者平均年龄为70.37±8.46岁。引起老年人药物性肝损的药物排名前3位的是:抗结核药(42.55%)、中药和中成药(20.21%)和降血脂药(10.64%)。药物性肝损类型分别为:肝细胞型61例(64.89%)、胆汁淤积型24例(25.53%)和混合型9例(9.58%)。肝损伤程度:0级无,1级11例(11.70%),2级32例(34.04%),3级49例(52.13%),4级2例(2.13%),5级无。中度和重度肝损伤男女性别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防治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2011年48例急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有很多,应引起重视,提高认识,减少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抗结核药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的文献资料,整理总结其发病机制和临床防治的研究进展,为抗结核药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胰腺炎并发肝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志群  胡绍敏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6):3650-365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并发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2例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肝功能、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复常时间、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肝损伤的发生率、肝损伤程度和对病程的影响。结果:(1)12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合并肝损伤者78例,重型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较轻型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肝损伤发生率高;(2)重型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损伤程度比轻型急性胰腺炎肝损伤者重(P<0.05);(3)重型急性胰腺炎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复常时间、住院时间比轻型急性胰腺炎明显延长(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肝损伤的程度与病情严重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16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6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药物性肝损伤与年龄和用药史的关系,患者临床表现、治疗效果、保肝药应用情况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160例患者中,治愈7例(4.38%),好转150例(93.75%),无效3例(1.88%),总有效率为98.13%;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情况大多发生在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服用抗结核药和中药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因素;乏力、纳差、尿黄、恶心、呕吐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普遍临床症状;患者应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注射液、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较为广泛;患者联合用药情况分析,其中三联、四联用药情况较多。结论:药物性肝损伤主要由抗结核药和中药引起,患者主要症状为乏力、纳差、尿黄、恶心、呕吐,三联、四联用药情况普遍,保肝药治疗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