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良性溃疡灶、胃粘膜或粘膜下良性肿瘤灶,胃粘膜糜烂分别代表凹陷性,隆起性和粘膜表浅性病变,以传统单对比法(充盈相 F,加压相 C、粘膜相 M)与双对比法(粘膜相 M、双对比相 D)进行对照比较。每相均有其优点,故胃 X 线检查必须两种方法结合应用,相互补充,才能从形态和功能上对胃比较全面的了解,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收集我院近年来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并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4例胃癌,其中3例早期胃癌。其粘膜面的X线表现,按Chin氏标准属于粘膜下癌,与病理检查完全吻合,另一例是胃窦前壁病变,为胃双对比检查之难点;着重讨论了检查方法。本文对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分别介绍了粘膜癌与粘膜下癌不同之点,认为是一项值得进一步开展研究和富有前景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胃肠双对比造影检查是同时在胃肠道内引入钡剂及空气 ,在气、钡双重对比和胃肠道适当扩张的情况下进行细微病变的观察方法。此技术的应用已有 30多年历史 ,但在国内发展极不平衡 ,现将 1986年 11月以来我科使用青岛东风化工厂制造的 QD- 3型 X线双重造影剂对 72例患者进行检查的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2例中 ,男 48例 ,女 2 4例 ,年龄 16~ 77岁 ,其中用单纯双对比法 5 7例 ,低张双对比法 15例。1.2 检查方法  1单纯双对比造影 :不用低张药物 ,仅用气、钡造成胃双对比相 ,主要观察胃粘膜皱壁 ,仅对胃窦部粘膜细微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 阐述结肠双对比造影及CT检查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各检查方法优缺点,提高对结肠癌影象认识,进而提高检出率.方法 20例结肠癌,全部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分别采用结肠气钡双对比及CT检查.结果 20例结肠癌双对比造影充分显示结肠癌各种病理大体分型,粘膜细微结构及粘膜浸润情况.20例结肠癌CT扫描显示肿块,肠壁增厚,肠管狭窄和肠壁的异常强化,以及邻近组织器官的侵犯情况.结论 结肠双对比造影是临床影象检查结肠癌的重要手段,而CT检查及后期处理成像是结肠双对比造影的重要补充,二者相辅相成,为结肠癌诊断,分期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双对比造影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110001)徐荣天双对比造影是将硫酸钡和气体同时充入胃内,借气体托衬薄层硫酸钡对粘膜表面结构做以细致描写的一种X线检查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双对比造影可以显示胃小区和胃小沟这些微小固有...  相似文献   

6.
早期食管癌的X线检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食管早癌在不同机器的X线征象和检出率。方法;92例食管早癌,用国产500mAX线机进行非低张和低张双对比两种造影方法比较。再和数字成像双对比造影比较。对粘膜破坏、小充充缺损,小龛影和管壁改变X线征象在食管早癌的糜烂型,斑块型,乳头型和平坦型的检出率进行对照。结果:国产机器非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率71.4%,低张双对比造影83.3%。数字成像双对比造影为100%检出率,任何检查方法对平坦型显示率都很低,病变浸润粘膜下层的低张法优于非低张法,分别为94.7%和80%,浸润粘膜层分别为83.3%和57.1%。数字成像对两种浸润层次的检出率是100%,结论:食管早癌检查数字成像双对比造影显示病变最好。低张双对比造影优于非低张双对比造影。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CT表现。方法 对 1 0例经双对比造影和内镜检查证实的病例行实时螺旋CT扫描 ,工作站三维重建。结果 CT表现为肠壁轻度增厚 1 0例 ,粘膜面呈锯齿状 7例 ,肠壁分层 3例 ,肠系膜密度增高 2例 ,肠系膜淋巴结增大 2例 ,肠管变细、缩短、肠袋变浅或消失 7例。结论 CT能提供双传统双对比造影检查方法以外的影像学信息 ;溃疡性结肠炎的CT表现包括粘膜面、肠壁、肠管形态、肠系膜等改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916例胃十二指肠双对比法检查的结果,发现阳性病变383例(占41.8%),比传统法检查明显提高,特别对传统法不能见到的多发性溃疡、线状溃疡、糜烂性胃炎等有明显价值。双对比检查是发现早期胃癌的重要手段。但此法在我国尚未普及推广。我们按照日本的方法制订出简易的常规,强调使用低张、多剂量钡剂及多剂量气体。建议推广应用双对比法以逐步取代传统法。  相似文献   

9.
刘文新  许云飞 《河北医学》2003,9(2):154-155
食道病变以服钡检查和内窥镜检查为主 ,对于年龄较大者或难以接受内窥镜检查者 ,食道服钡检查对食道有无病变及诊断起重要作用。食道双对比造影已是常规检查方法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 ,数字胃肠机已广泛在临床上应用 ,为食道细微病变的显示及诊断提供可靠的征象。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A组 :使用岛津SHIMAVISON 32 0 0HG 10 0 0MA数字胃肠机行食道服钡检查 16 0 0例 ,发现食道粘膜浅表性病变 4 2例 ,年龄 2 4~ 79岁 ,平均 5 2岁 ;男 2 9例 ,女13例 ;有吞咽哽噎、胸骨后不适、异物感等症状者 37例 ,5例为GI检查中偶然…  相似文献   

10.
常规的胃肠双对比造影往往是通过粘膜双对比相,充盈相及充盈加压相来显示病灶,而对在粘膜双对比相加压重视不够。在近年来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在粘膜双对比相加压可增加胃前壁微小病变的检出率,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我院使用的机器是日立PM-155VC型500mA胃肠专用?..  相似文献   

11.
1目的 探讨无插管倾斜法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2方法 随机选取 5 0例行全消化道检查的病人 ,采用无插管倾斜法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法对其进行检查。跟踪观察各组小肠的气钡双对比效果并摄片 ,记录检查时间。 3结果  5 0例病人均取得满意的气钡双对比效果。其中 35例服用胃复安者完成检查用时 5~ 10 m in,未服用者用时 10~ 15 min.4结论 无插管倾斜法气钡双对比造影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法 ,可作为插管法的替代方法 ,同时服用胃复安可缩短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12.
X线上消化道造影的传统方法(粘膜法与充盈法)的漏、误诊率竞达24%所发现的胃癌其手术切除率尚不足50%,术后5年生存率不足20%,与纤维窥镜相比有69%的漏诊率,尚不包括误诊。双对比造影法(简称DC法)自1966年日本学者的努力以来,已经成为检查胃癌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食管双对比造影在食管滑动性裂孔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患者均口服50ml医用硫酸钡,分别采取立位、卧位、俯卧头低位并腹部加压等方法行食管双对比造影,常规摄取食管充盈像和粘膜像。结果:3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食管双对比造影检查,发现膈上疝囊、食管胃环、齿状线上移、疝囊内有胃粘膜皱襞等食管滑动性裂孔疝征象。结论:食管双对比造影是诊断食管滑动性裂孔疝的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结肠双对比灌肠检查的安全性及检查效果。方法:采用数字化胃肠机,智能胃肠整复仪对52例患者行双对比灌肠检查。最后检出阳性病例均以手术或病理证实,并回顾性与47例传统法结肠造影结果作对比。结果:52例患者都顺利完成检查,均未发生灌肠副用,安全率100%;检查效率与可供诊断率达优;总阳性检查率达94%。结论:应用数字化胃肠机结合智能胃肠整复仪对直接双对比法进行改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简便性,能提高病灶检出率和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早期胃癌的双对比造影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早期胃癌双对比造影 ( DC) X线特征 ,以提高准确检出率。 方法 :分析 42例早期胃癌 (包括始发阶段小胃癌及微小胃癌 )患者 DC像与手术切除后标本病理进行对照比较。 结果 :龛影口部和表面结节状改变 ,周围无一定规律的粘膜纠集 ,胃壁毛糙、僵直、凹陷、双边、边缘毛刺征 ,微皱襞的破坏和粗糙、充盈缺损是早期胃癌的重要特征。 结论 :早期胃癌 DC特征典型 ,结合粘膜法、充盈法和压迫法与胃镜密切配合可有效地提高准确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了解掌握双对比造影各种解剖影像特点与规律,完善操作技术与方法,提高DC的诊断标准;方法:随机对DC和单对比造影中的粘膜影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C检查中,各种体位具有其独特的征象与概念,与传统的单对比粘膜影像有重要的不同。结论:严格掌握DC检查中的原理与规律,认识所代表的病变形状和性质,就会更好的掌握并不断的改进DC技术。  相似文献   

17.
史维  赵聪  邱雄  孙晓滨  袁德强 《四川医学》2001,22(12):1113-1114
目的 初探内镜粘膜切除结合小探头内镜超声对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物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双钳道胃镜检查,高频小探头内镜超声定位评估,粘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后电切法,病理检查定性治疗7例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物。结果 6例治疗成功,1例切除不完整,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镜粘膜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消化道粘膜下肿物的方式,高频率小探头内镜超声检查对确保手术安全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胃癌的影像学诊断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宪  刘玉林 《中国医刊》2003,38(9):11-13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胃镜是胃癌检查的重要手段 ,但胃镜检查有某些局限 ,包括存在盲区、不能显示胃壁外层病变及TNM分期、不能观察胃功能等。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 ,多种影像技术综合应用为胃癌的诊断和准确分期提供了重要帮助。本文就各检查方法及其进展略谈一二。1 钡餐造影钡餐造影是最早应用于胃部的检查方法 ,可分为传统法和低张气钡双对比法两种。传统钡餐造影检查分粘膜相和充盈相 ,分别观察胃粘膜形态和胃壁轮廓异常 ,并观察生理状态下胃的蠕动排空 ;局部加压可更…  相似文献   

19.
作者集中收集了100例残胃普查病例,进行了x线双对比检查并与胃镜检查相对照,重点观察残胃粘膜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残胃双对比造影检查可清晰的显示残同各部情况,着重讨论了残胃炎、溃疡、结节样(息肉样)病变、残胃癌的粘膜改变情况及x线、胃镜对照观察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一种简单有效、容易接受的钡餐检查方法——口服产气胶囊胃肠道双对比检查法。方法将产气粉分别装入零号"胃溶"和"肠溶"空心胶囊制成产气粉胶囊。服入后让其分别在胃内和小肠内溶解产气,与钡剂形成良好的双对比影像。结果胶囊法双对比胃肠道造影检查均可有明显双对比效果,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病例均为本院以往方法造影结果。结论口服胶囊法胃肠道气钡双对比造影能形成良好的气钡双对比影像,所获图像效果较传统口服钡剂法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