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安冬  罗海芸  王时云 《中成药》2014,(3):605-608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Rb1对局部脑缺血后大鼠海马CA1区脑血流(rCBF)及神经胶质谷氨酸转运体(GLT-1)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脑缺血假手术组、模型组、三七皂苷Rb1、尼莫地平治疗组,每组6只,制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各组于缺血后4 h腹腔给药,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缺血后24 h测海马CA1区rCBF水平;测定GLT-1的表达,观测对比上述指标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三七皂苷Rb1、尼莫地平治疗组均能增加局部rCBF(P<0.05),并能上调大鼠海马CA1区GLT-1的表达(P<0.05)。结论三七皂苷Rb1能增加rCBF,还能上调GLT-1的表达,发挥对神经元损伤所起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研发三七皂苷Rb1在治疗缺血性脑疾患上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光化学诱导局部脑缺血模型,研究人参皂苷Rb_1(ginsenosideRb_1,GRb_1)对大鼠右侧脑皮质区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GRb_1高剂量组(100 mg·kg-1),中剂量组(50 mg·kg-1),低剂量组(25 mg·kg-1),尼莫地平组(1 mg·kg-1),每组8只。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测定缺血后24 h右侧脑皮质区r CBF的改变。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PCR)检测GFAP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olt)检测GFAP的表达。应用神经行为学评分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症状。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r CBF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GRb_1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P0.05),GRb_1各组r CBF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GFAP mRNA和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GRb_1组GFAP阳性细胞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其中以高剂量GRb_1组GFAP表达增加明显(P0.01);GRb_1高剂量组与尼莫地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缺血急性期GRb_1可增加局部r CBF,并促进GFAP的表达,稳定星形胶质细胞形态,保护缺血半暗带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去卵巢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Caspase-3和Bcl-2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及葛根素高、中、低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均行去卵巢手术造模,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腹腔注射,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观察去卵巢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Caspase-3和Bcl-2的表达。结果葛根素高剂量组大鼠海马CA1区Caspase-3表达明显减少(P0.05);葛根素高、中剂量组大鼠海马CA1区Bcl-2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葛根素高剂量组大鼠海马CA1区Bcl-2 mRNA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葛根素能下调去卵巢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Caspase-3表达,上调Bcl-2表达,对神经元结构异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制备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观察远志散对模型大鼠胃促生长素(Ghrelin)表达水平的调控,探讨其防治A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SD大鼠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1.02 mg·kg~(-1)),远志散高、中、低剂量组(12,6,3 g·kg~(-1)),每组20只,雌雄各半。除假手术组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大鼠双侧海马立体定向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诱导AD大鼠模型。连续灌胃治疗10周,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进食量。灌胃结束后通过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留取全脑和胃体胃窦,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Ghrelin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穿越站台次数、有效区域停留时间及运动路程均显著减少(P0.01),海马CA1区细胞排列紊乱、数量减少、胞核固缩,雌雄大鼠进食量明显下降(P0.05,P0.01),海马CA1区、胃黏膜组织中Ghrel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远志散各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P0.05,P0.01),穿越站台次数、有效区域停留时间及运动路程均增加(P0.05,P0.01),海马CA1区细胞数目与形态有明显改善,远志散高、中剂量组雌雄大鼠每日进食量显著增加(P0.05,P0.01);远志散各剂量组大鼠海马CA1区、胃黏膜组织Ghreli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远志散能够有效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加每日进食量,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海马CA1区及胃黏膜组织Ghrelin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夏天无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CA1区MVD、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夏天无组。血管性痴呆模型建立后连续给药30d。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微血管密度及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夏天无组较模型组自第3天起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P 0.05),后2天其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 0.01);夏天无组海马CA1区血管数量有所增加,VEGF阳性细胞数量有所增加(P 0.05)。结论:夏天无对血管性痴呆学习记忆障碍有一定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VEGF表达,一方面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直接起保护作用,另一方面诱导缺血区侧枝新血管形成,改善血液循环,对神经元起间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CIP)对再次缺血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脑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脑缺血耐受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脑缺血预处理再次损伤组(CIP+MCAO)。采用神经缺损评分(NDS)法评价行为学的改变,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评价脑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BDNF,GDNF,VEGF在皮质、海马CA1区的表达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神经缺损评分明显升高,脑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较明显,血清中NSE水平明显升高(P0.01),大鼠患侧脑组织皮层、海马CA1区BDNF阳性表达面积和积分吸光度IA均明显降低,但仅有脑组织皮层与Sham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I/R组比较,CIP+MCAO组可明显降低大鼠的神经缺损评分(P0.05),明显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程度(P0.05),降低血清中NSE水平(P0.01),CIP+MCAO组大鼠患侧脑组织皮层、海马CA1区BDNF,VEGF阳性表达面积和IA均明显增加(P0.05,P0.01)。GDNF的阳性表达虽有增加的趋势但没有统计学差别。结论:脑缺血预处理的神经保护作用与上调BDNF,VEGF内源性保护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总生物碱、总黄酮、总环烯醚萜)对中动脉栓塞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通过检测缺血中心区(尾壳核)和远隔脑区(海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中动脉栓塞大鼠模型,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神经元核蛋白Neu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脑缺血7 d大鼠海马神经元核蛋白NeuN表达下调,尾壳核、海马VEGF免疫染色强度降低,差异较假手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连解毒汤水提取物和总黄酮可提高海马神经元NeuN表达(P0.05);总生物碱、总黄酮、总环烯醚萜组大鼠海马CA1区VEGF表达较模型组增强(P0.05);总黄酮还可明显上调尾壳核VEGF表达(P0.01)。结论:黄连解毒汤总黄酮对缺血中心区、远隔脑区VEGF均有调节作用,可减轻脑梗死远隔部位海马CA1区神经元继发性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络欣通复方对脑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大鼠血管新生及局部脑血流量(r CBF)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160只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低剂量正常组、中剂量正常组、高剂量正常组、低剂量诱发组、中剂量诱发组和高剂量诱发组各10只,各剂量正常组与诱发组大鼠分别给予400 mg/kg、800 mg/kg、1000 mg/kg的脑络欣通复方溶液1 ml/(100 g·d)灌胃,连续灌胃7天后各诱发组大鼠采用50%CCl4-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诱发完成24h后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白蛋白(Alb)水平,以筛选安全剂量;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脑络欣通组各30只,模型组和脑络欣通组采用线栓法制作MCAO/R模型,根据安全剂量实验结果灌胃给予脑络欣通组安全剂量药液,分别于灌胃第3、7、14天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匀浆血小板生成素(TPO)、内皮素(ET)水平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动态观察r CBF。结果与正常组、低剂量正常组、中剂量正常组比较,高剂量正常组及各诱发组大鼠ALT、AST均升高,LDH、Alb均降低(P0.05或P0.01);与中剂量诱发组比较,高、低剂量诱发组ALT、AST升高,Alb降低(P0.01),故以中剂量800mg/kg为安全剂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PO和ET水平明显升高,VEGF蛋白表达增加,r CBF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脑络欣通组TPO和ET水平显著降低,VEGF蛋白表达增加,r CBF明显恢复(P0.05或P0.01)。脑络欣通组不同时间点比较,TPO、ET第7、14天较第3天水平明显下降,VEGF蛋白表达第7、14天较第3天增加,r CBF第14天较第3天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结论脑络欣通复方可通过调节模型大鼠凝血纤溶调节因子、VEGF以及促进血管新生而改善血流状态、提高局部脑血流量,挽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进而发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电针井穴(中冲、涌泉)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4-VO法制备V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每组各8只,通过跳台试验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ERK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低于假手术组(P0.01),电针组与药物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优于模型组(P0.01),但不及假手术组(P0.05),电针组和药物组无差异(P0.05);ERK的表达模型组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电针井穴可能通过增加VD大鼠海马CA1区ERK的表达,保护海马神经元,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百事乐胶囊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CUMS)大鼠行为活动、学习记忆及海马显微结构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抑郁模型组、氟西汀组、百事乐胶囊高、中、低(2.88g/kg、1.44g/kg、0.72g/kg)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外其它5组建立抑郁模型,造模同时ig给药,观察对大鼠Open-field、1%蔗糖偏食度、水迷宫的影响,HE染色观察模型大鼠海马结构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海马CA3区Bcl-2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海马Bcl-2的表达。结果百事乐高剂量组可提升模型大鼠水平及垂直活动次数(P﹤0.01),中剂量组可提升模型大鼠水平活动次数(P﹤0.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可提高模型大鼠的蔗糖偏食度(P﹤0.01或P﹤0.05),缩短模型大鼠的EL,并能明显升高模型大鼠穿越目标象限的次数;同时高剂量可缩短目标象限潜伏时间(P﹤0.05)。病理检测显示百事乐高、中剂量组可增加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层厚度,促进海马神经元排列整齐、紧密;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百事乐高剂量组能升高模型大鼠海马CA3区BCl-2的表达(P﹤0.05)。Western-Blot显示百事乐高剂量能升高模型大鼠海马Bcl-2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百事乐胶囊能明显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行为及海马CA3区神经元结构的异常变化,并能减少海马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金思维对APPV717 Ⅰ转基因小鼠海马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月龄的APPV717 Ⅰ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治疗组(0.92 mg/kg),金思维小、中、大剂量(0.075、0.15、0.3g/kg)治疗组,并以同月龄遗传背景相同的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每天ig给药1次.给药8个月后(11月龄)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测试,用电镜观察海马CA1区超微结构变化,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海马CA1区Shank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行为学检测显示,金思维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目标象限游泳时间明显延长(P<0.05、0.01),并且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海马超微结构显示,模型组小鼠海马CA1神经元出现明显变性及坏死,突触结构不完整,数量明显减少.而金思维各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剂量依赖性的减轻神经元变性、坏死,增加突触的数目.突触相关蛋白Shank1,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Shankl阳性细胞总数、总面积以及阳性细胞积分吸光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0.01),而金思维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能显著提高Shank1阳性细胞总数、总面积以及阳性细胞积分吸光度(P<0.05、0.01).结论 金思维能明显改善APPV717 Ⅰ转基因小鼠海马神经损伤,增加突触相关蛋白Shank1的表达,进而改善了APPV717 Ⅰ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肾化浊方对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CA1区神经元、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月龄SAMP8小鼠随机分为SAMP8组和益肾化浊方低、中、高剂量组,选择SAMR1小鼠作为对照;益肾化浊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3.12、6.24、12.48 g/kg益肾化浊方药液灌胃,SAMR1组和SAMP8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尼氏染色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小鼠海马CA1区TNF-α和NF-κB的表达。结果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各组小鼠平均游泳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AMR1组比较,SAMP8组小鼠逃避潜伏时间显著增加、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5);与SAMP8组比较,益肾化浊方中剂量组小鼠逃避潜伏时间显著减少、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5)。尼氏染色结果显示,与SAMR1组比较,SAMP8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P0.05);与SAMP8组比较,益肾化浊方中剂量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与SAMR1组比较,SAMP8组小鼠海马CA1区TNF-α和NF-κB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SAMP8组比较,益肾化浊方中剂量组小鼠海马CA1区TNF-α和NF-κB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中剂量益肾化浊方可有效改善7月龄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该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减少海马CA1区神经元丢失、抑制炎症因子TNF-α、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3月龄SD大鼠64只,体重300±20g,随机分成30天组和90天组,各组再分成假手术对照组(简称对照组)、慢性脑缺血组(简称缺血组)和慢性脑缺血+葛根素治疗组(简称治疗组)三个亚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BCAL)制作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各亚组大鼠海马CA1区bcl-2和bax阳性细胞并计数。结果:在海马CA1区,相同时间点不同类亚组进行比较,治疗组bc l-2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缺血组(P0.01)和对照组(P0.01),治疗组Bax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缺血组(P0.01)但高于对照组(P0.01);相同时间点不同亚组间bcl-2/bax比值进行比较,治疗组均高于缺血组(P0.01),缺血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能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Bax蛋白的表达,提高Bcl-2/Bax的比值。这可能是葛根素发挥对慢性脑缺血神经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熄风胶囊单药和联合用药干预治疗对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大鼠海马突触损伤的影响。[方法]将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熄风胶囊高剂量干预组(熄高组)、熄风胶囊中剂量干预组(熄中组)、熄风胶囊低剂量干预组(熄低组)、熄风胶囊大剂量+托吡酯联合干预组(联高组)、熄风胶囊大剂量+托吡酯1/2剂量联合干预组(联低组)、托吡酯干预组(TPM组)各8只。运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化学点燃法,复制癫痫大鼠模型,通过采用SABC免疫组化检测突触索(P38)表达水平来反映突触索的生长情况、原位杂交检测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mRNA的表达水平来反映GAP-43的水平。[结果]1)所有癫痫大鼠海马CA1、CA3及齿状回分子层及颗粒细胞层均可见深染的颗粒状免疫反应产物,呈点片状分布。所有治疗组海马CA1、CA3起始层及齿状回内分子层P38免疫反应产物总面积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联高组海马CA1、CA3、齿状回区P38免疫反应产物总面积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熄高组海马CA1及CA3区阳性反应物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海马CA1区联高组和熄高组优于其余各治疗组(P0.05)。在海马CA3区联高组作用优于熄低组和TPM组(P0.05),与其余各治疗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海马齿状回区联高组作用与其余各治疗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各治疗组大鼠海马颗粒细胞GAP-43 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其中海马CA1区联高组和熄高组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优于熄中组和熄低组(P0.05)。在海马CA3区,各治疗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海马齿状回区联高组和熄高组与熄中组,熄低组和TPM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熄风胶囊单药和联合用药能有效的干预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大鼠海马颗粒细胞层及内分子层P38和GAP-43的表达,从而起到减轻海马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灯盏乙素对树鼩局部脑缺血海马CA1区脑血流(rCBF)与星形胶质细胞(AS)活化的影响,探讨灯盏乙素的保护作用能否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有关.方法 建立树鼩血栓性局部脑缺血模型,通过激光多普勒(LD)血流计测量脑缺血后24h海马CA1区rCBF的改变;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缺血上述时间海马GFAP的表达.于脑缺血后4h给予高、中、低剂量灯盏乙素实施灯盏乙素后适应,并观察其对海马CA1区rCBF和AS活化以及GFAP表达的影响.结果 树鼩脑缺血后24h海马CA1区GFAP阳性细胞数增多,AS表达GFAP增强(145±4.1,P<0.01),24h可见AS胀亡.分别实施高、中、低剂量灯盏乙素后适应后24h海马CA1区rCBF逐渐增加(P<0.01),尤以高剂量组明显(19.2±0.66 PU,P<0.01);且AS胀亡的病理改变基本消失.结论 高剂量灯盏乙素可显著延长树鼩脑缺血治疗的“时间窗”;灯盏乙素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增加海马rCBF、调控AS活化及改善海马微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远志散对Aβ1-40所致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SPF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双侧海马各注射Aβ1-40 5μL造模,假手术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多奈哌齐组、远志散组分别给予盐酸多奈哌齐(1.02 mg/kg)、远志散不同剂量(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3、6、12 g/kg)灌胃。给药8周后,每组各取6只,雌雄各半,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tau蛋白磷酸化位点表达,及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P-Tau(Ser199)/tau5、P-Tau (Thr231)/tau5比值升高(P0.001),P-AKT/AKT、P-GSK-3β/GSK-3β比值降低(P0.001);与模型组相比,远志散各组大鼠海马CA1区P-Tau(Ser199)/tau5、P-Tau (Thr231)/tau5比值降低(P0.05,P0.01,P0.001),P-AKT/AKT、P-GSK-3β/GSK-3β比值升高(P0.05,P0.01,P0.001)。结论远志散可抑制Aβ1-40致A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tau蛋白磷酸化表达,其作用机制与调节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通络益智散对脑缺血损伤大鼠海马亚区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通络益智散组和尼莫地平组,尼莫地平组、通络益智散组分别灌胃给予尼莫地平0.001 g·kg-1,通络益智散1.57 g·kg-1,模型组给予蒸馏水。预防性灌胃给药7 d后,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法制造大鼠脑缺血损伤模型,缺血再灌后2 h、4 h分别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亚区c-Fos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组间均数比较。结果:各组海马CA1、CA2、CA3、齿状回、下托区均可见c-Fos的阳性表达。与模型组比较,通络益智散、尼莫地平组海马各亚区c-Fos蛋白表达数量在造模后2h、4h明显降低(P0.01)。通络益智散组与尼莫地平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c-Fos蛋白数量在脑缺血损伤后2 h均达到高峰,4 h出现下降,对比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通络益智散能够抑制脑缺血损伤c-Fos蛋白表达,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合欢花总黄酮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A3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B(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盐酸文拉法辛组(12.5 mg·kg-1)、合欢花总黄酮(100,50,25 mg·kg-1)剂量组.应用孤养加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建立抑郁症模型,造模同时ig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21 d,正常组、模型组ig等体积蒸馏水.用Morris水迷宫法测定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3区BDNF及TrkB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orris水迷宫试验逃避潜伏期时间增加、成功次数减少(P <0.05,P<0.01);海马CA3区BDNF及受体TrkB的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盐酸文拉法辛组、合欢花总黄酮3个剂量组Morris水迷宫试验逃避潜伏期时间缩短、成功次数增加(P< 0.05或P<0.01),海马CA3区BDNF及受体TrkB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或P<0.01).结论:合欢花总黄酮能够提高抑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A3区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进而保护海马神经元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脾通络开窍汤对老年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3区神经元JN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及石杉碱甲组共6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组大鼠均在海马CA3区注射冈田酸诱导老年性痴呆模型,假手术组在海马CA3区注射等体积的10%二甲亚砜。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3区神经元JNK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①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空间探索实验中跨越平台的次数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均能增加大鼠跨越平台的次数(P0.05或P0.01);与石杉碱甲组比较,中药低、中剂量组大鼠跨越平台的次数明显减少(P0.01),而中药高剂量组大鼠跨越平台的次数与石杉碱甲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JNK蛋白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大鼠海马CA3区JNK蛋白阳性表达均有显著下降(P0.01);各用药组中石杉碱甲组降低效果最为明显,优于中药中、低剂量组(P0.05),中药高剂量组与石杉碱甲组效果相当(P0.05)。结论:温脾通络开窍汤可以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A3区JNK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柴胡细辛汤加减对颅脑损伤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89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6只,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中药低剂量组各18只,中药高剂量组19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建立控制性皮层冲击损伤模型。造模次日阳性对照组予安理申片0.45 g/(kg·d),中药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柴胡细辛汤加减方6.5、13 g生药/(kg·d),假手术组、模型组予等体积双蒸水,各组灌胃4周。比较各组大鼠认知功能(水迷宫测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 NSS)、脑组织病理与海马CA1区超微结构,并检测CA1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突触素1(SYN1)蛋白表达。结果各组在造模后0、3、7天时m NSS评分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升高(P0.01),中药高剂量组在第7、28天时m NSS评分较模型组降低,中药低剂量组在28天时亦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水迷宫测试中,各给药组逃避潜伏期时间较模型组减少(P0.05或P0.01)。各给药组损伤海马区病理形态学显示优于模型组,中药高、低剂量组能够改善海马CA1区受损的神经元、线粒体和突触的超微结构。中药高剂量组BDNF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和阳性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SYN1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柴胡细辛汤加减能够改善颅脑损伤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及其神经功能缺损,其机制可能是提高海马CA1区BDNF、SYN1的表达以促进损伤的神经元修复与突触重塑,改善海马CA1区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