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一般护理1.1 病室要整洁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患儿宜充分休息,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吹风。1.2 饮食以清淡半流质,富有营养且易于消化吸收为宜,母乳喂养小儿应鼓励母乳喂养。 1.3 要准确掌握给药剂量、时间和次数,静脉输液时宜根据病情变化与患儿年龄掌握好静滴速度,以防心阳虚脱。 1.4 注意观察患儿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高热者每30min测1次体温,并注意热型。发现呼吸困难、喘憋青紫、张口抬肩或心率、脉率>140次/min者,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并报告医生。2 辨证施护 2.1 风热闭肺证2.1.1 证候发热恶寒、咳嗽气急,微有汗出,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静脉输液患儿220例,上述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心理舒适护理、输液过程中舒适护理、拔针舒适护理、健康教育等.观察两组患儿输液过程中哭闹发生情况;观察患儿是否主动配合输液;记录护理人员穿刺时一次性穿刺成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哭闹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主动配合率及护理人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输液患儿实施舒适护理能够提高降低患儿哭闹发生率,提高患儿主动配合率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舒适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 脑血管病一般分急性期和恢复期两个过程。 一:急性期护理 (一)卧床休息:安静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探视和不必要的搬动,以减少脑代谢,减少脑需氧量。同时,病室保持安静及空气流通,避免直接吹风,减少刺激。病人需要约束时,要加床挡,系约束带等以免坠床或碰伤。 (二)吸入氧气:脑血管病变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脑缺氧,吸入氧流量以2~4升/分为宜。 (三)药物治疗:据病情特点,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注意不同的给药方法。如:静脉输液时尽量少在患侧输液,用镇静剂时要注意观察意识和血压的变化,以防血压过低而加重脑供血不足致血栓形成等。 (四)病情观察:观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  相似文献   

4.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患儿输液时应注意的以下几个方面,现总结如下:1输液前的准备1.1门诊患儿输液时,由于门诊环境条件的限制,环境比较嘈杂,家长和患儿情绪都比较烦躁,所以给患儿静脉输液前我们首先要稳定好家长的情绪,做好患儿的思想工作。耐心解释,多给患儿表扬和鼓励,尽量取得患儿的配合。1.2儿科静脉穿刺与成人相比有更大的难度,护士应克服急躁情绪。在操作时,一定要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集中精力,沉着冷静,排除干扰,避免周围环境及人的情绪影响,仔细寻找穿刺部位,尽量做到一次穿刺成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诊输液儿童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针对1~6岁年龄阶段患儿的心理特点,在静脉输液时采用分散注意力、诱导意向、暗示性语言、音乐疗法等心理干预措施。结果:显示1-3岁的幼儿儿童不合作率明显高于学龄前儿童的不合作率;两组年龄组患儿护理干预后,静脉输液时I级、Ⅱ级、Ⅲ级配合程度率明显优于干预前,患儿输液配合程度的构成情况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不同年龄患儿的心理特点,做好静脉输液前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保证输液成功,促进患儿病情康复至关重要,尤其要注意做好幼儿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危重患儿有效、安全、方便的给药途径,减轻患儿痛苦及费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收集我科2007年1~8月使用腋下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的危重患儿资料,总结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结论:腋下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留置时间长,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具备较熟练地静脉穿刺技术的护士即可操作,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小儿静脉输液的心理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患儿静脉输液时的心理变化特征及心理护理方法。方法以1~16岁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患儿的心理变化特征,并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合适的护理干预后患儿对静脉输液不合作情绪明显降低,提高了患儿配合输液治疗的成功率和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结论小儿在静脉输液时可以采取恰当的心理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8例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分析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输液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时给予综合护理,可显著减少输液并发症,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住院患儿静脉输液护理干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要点和最佳方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保证输液治疗顺利进行;方法:回顾性总结1903例输液患儿的护理措施;结果:1903例静脉输液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9.47%(1893/1903);余10例均第二次穿刺成功,均为1岁以内婴儿.占5.3‰;患儿家长满意率99.32%(1890/1903);明确了小儿静脉输液全过程的护理要点;结论:小儿静脉输液穿刺前的宣教、心理护理、血管的选择是保证输液成功的前提,穿刺后的固定、看护是保证输液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总结出一套好的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方法,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一年间小儿头皮静脉输液1200例患儿,总结出了提高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及小儿输液的护理心得.结果:1092例一次性穿刺成功,占91%,两次成功84例,占7%,两次以上成功24例,占2%.结论:减少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增加家长对护士的满意和信赖,并且大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陈晓和  金颖颖  余思思 《新中医》2021,53(5):178-181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正强化干预对静脉输液患儿依从性、疼痛及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静脉输液的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儿科常规护理进行输液,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的护理实施中医情志护理联合正强化干预,对比2组患儿输液依从性、疼痛及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5岁以下及5岁以上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输液风险事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液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Wong-Baker评分及中重度疼痛占比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联合正强化干预可有效提高静脉输液患儿依从性,稳定情绪,进一步提高穿刺成功率,且降低输液时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一种重要的、迅速有效的给药方法。由于小儿头皮静脉细小,管腔窄,易动不合作,不适于用静脉输液。一般采用静脉留置针,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它是头皮针的替代产品,静脉留置针的重复穿刺率低,能保证输液安全;利于临床紧急抢救用药及输液前取血标本;减轻了患儿每天穿刺的痛苦及静脉穿刺的恐惧心理,也减轻了家长对患儿由于穿刺取血困难和疼痛引起的焦虑心理;减少了侵入性操作的次数,保护患儿的血管;而且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本文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及护理要点,提高留置针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抢救治疗小儿急危重症的重要护理技术[1],在输液过程中由于患儿哭闹、好动、不配合或输液时间过长等原因,常常会导致输液渗漏情况,由于患儿皮肤娇嫩,药液对局部皮肤刺激,渗漏局部出现红、肿、痛的表现,致使患儿哭闹,给患儿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及家属心理上的紧张.为此本科将具有消肿止痛作用的京万红软膏应用于止小儿头皮输液诊漏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方法及护理改进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5月-6月我科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600例,按单、双号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例,观察组采用改进方法进行固定及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固定及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输液成功率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改进固定方法及护理后,提高了头皮静脉输液的成功率,减少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和护理工作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儿科的心理护理与一般的心理护理既有相似处,也有其,特殊性。包括患儿本身、家长及外界因素,对疾病的康复和好转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探讨心理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成功与否在治疗上有之重要的作用。通过掌握不同年龄患儿输液时实施及探讨心理护理的技巧,通过护士给患儿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以巧妙的言语,娴熟精湛的技术操作,取得患儿及其父母的信任。运用暗示的方法,争取患儿的配合,转移患儿在输液时的注意力,减少对输液时的恐惧心理,使患儿顺利地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静脉输液时的护理措施。方法:观察366例儿童在行静脉输液静脉穿刺及输液时的反应,选择较好的穿刺方法。结果:366例静脉输液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6.1%(352/366),患儿家长满意率98.3(360/366),临床效果满意。结论:相应的穿刺手法能影响儿童静脉输液的心理反应,并可提高患儿配合输液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陈凤荣 《光明中医》2009,24(8):1593-1595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基本操作.而且小儿输液量较少,2次输液间隔时间为12h~23h,需要较长的维持时间[1].本院近两年来,为830例患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取血,收到较好效果.有效地保护了患儿的血管,减少了反复穿刺造成的感染机会,也减轻了患儿及家长的痛苦和烦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究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期间出现药物外渗现象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采用常规输液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护理;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儿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对静脉输液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静脉输液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期间出现药物外渗现象的患儿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防静脉输液导致静脉炎的护理措施.方法:140名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70名和实验组70名,对照组常规更换敷贴 2次 /周;实验组除常规更换敷贴护理外,加强日常巡视、患儿及家属健康教育、及时处理静脉输液处局部异常、经常性的局部热湿敷.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8.23%和 2.26%,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静脉输液时通过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加强健康教育,局部预防性应用热湿敷,对于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0.
小儿静脉输液常见问题与护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常见问题与护理方法研究其效果。方法:(1)心理护理在静脉输液的全过程中的应用;(2)静脉穿刺部位及血管选择;(3)液体不滴的常见原因及护理处理;(4)输液过程中的巡视管理与护理处置;(5)输液滴速的科学调剂与护理管理。结果:儿科门诊输液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不断上升,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纠纷、护理投诉现象明显减少,病人满意度从原来的72%提高到90%,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结论:以家属最关注的问题为切人点,注重人文关怀,最大限度地满足患儿及家属需求。创造舒适、温馨的输液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患儿及家属良好的第一印象。减轻患儿及家属的心理负担,以高超的操作技巧,高度负责的精神,定能及时准确的处理好小儿静脉树叶的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