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占武 《北方药学》2021,18(3):93-94
目的:分析和探究中药复方生肌液联合西药在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46例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并在2019年3月~2020年8月期间开展研究.根据所接受的不同治疗方式将46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结合组.常规组选择的治疗方法是常规疗法;结合组选择的治疗方法是常规组基础上联合中药复方生肌液,比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创面愈合情况以及疼痛缓解情况.结果:结合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于常规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合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较短,愈合创面发生瘢痕的概率也明显较低,P<0.05;对比两组治疗后疼痛缓解的情况,结合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药复方生肌液联合西药在治疗烧伤残余创面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较短,发生瘢痕的概率也较低,该方法缓解疼痛的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2.
浸浴冲洗疗法对残余创面愈合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烧伤或外伤后残余创面的治疗。方法对30例烧伤或外伤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后期的残余创面进行冲洗治疗。结果9例残余创面直径〈4cm以上者未手术,余创面直径〉4cm以上者皆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冲洗疗法是治愈残余创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郑莉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6):2385-2387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167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79例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丹参组)88例,常规组予脱水、降压、控制血压治疗及其他对症处理.丹参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6~72小时内开始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复方丹参注射液 5%葡萄糖液250 ml日1次),共14天.观察治疗后14天和21天的脑血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治疗后21天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第21天丹参组血肿体积(8.7±2.3 cm3)显著小于常规组(12.7±2.4 cm3),丹参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5.3±2.1)显著小于常规组(23.4±3.1),两组在治疗后21天的显效率分别为81.8%和63.3%,前者显著高于后者.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可显著改善脑血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祝伟建  陈文美  徐溪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930-2931
目的 探讨复方雪莲烧伤膏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90例以深Ⅱ度烧伤创面为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给予常规输液、抗感染治疗.对照组90例,创面以磺胺嘧啶银霜外敷换药;治疗组100例,创面以复方雪莲烧伤膏换药治疗.观察两组创面基底变化、坏死组织脱腐及上皮生长情况、平均住院日4个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0%)明显高于对照组(71.1%)(Z=-30112,P<0.05).结论 复方雪莲烧伤膏能改善深Ⅱ度烧伤创面血循环,加速创面坏死组织腐烂,抑制创面细菌生长,促进创面上皮生长,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评估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对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方法大面积烧伤患者35例, 共87个创面,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18例, 47个创面;对照组17例, 40个创面。治疗组应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 对照组应用10%聚乙烯吡酮碘软膏,均将软膏局部涂于患处, bid或tid,14 d为1个疗程。, 观察1~ 2 个疗程后两组创面细菌清除率及愈合情况。结果细菌学检查提示创面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感染菌,且对常用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5% (P< 0.01);创面细菌清除情况,治疗组细菌感染20例次,清除16例次,而对照组细菌感染21例次,清除3例次。结论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适用于治疗大面积烧伤后残余创面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与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联合治疗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的护理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单个创面面积16 cm2以下、创面4周未愈合的大面积烧伤患者共40例,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经1∶1的生理盐水+过氧化氢清洗创面后,治疗组使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涂抹、凡士林纱覆盖、浸润无菌水的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覆盖并包扎创面,对照组予以10%聚乙烯吡酮碘软膏涂抹、凡士林纱覆盖、灭菌纱布包扎。两组均规范更换敷料,治疗前、中、后检查创面细菌变化,全程规范营养支持、控制活动。结果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12.33±1.97)d,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发热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与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联合治疗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我科1992~1994年,对于久治不愈的褥疮创面采用三黄液换药加频谱照射治疗10例,治愈率达100%。1 一般资料 10例住院患者年龄69~84岁,其中男7例,女3例;面积4cm×5cm~2cm×2cm大小不等.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近半年。三黄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特重烧伤晚期残余创面的治疗.方法采用全身浸泡,局部使用抗菌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方法治疗3 0例特重烧伤后期顽固性残余创面.结果3 0例顽固性残余创面全部愈合.结论对烧伤晚期残余创面采用全身浸泡,局部使用抗菌素贝复剂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浸浴疗法治疗烧伤创面感染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浸浴疗法”与常规换药方法治疗烧伤创面感染的疗效。方法:将住院的250例病人随机分成浸浴组(治疗组)和常规换药组(对照组),两组面积及伤情比较无差异。浸浴组采用0.1%~0.5%的新洁尔灭浸浴液浸浴,彻底清创后用磺胺嘧啶银冷霜包扎创面,每日换药1次。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换药,磺胺嘧啶银冷霜包扎创面,每日换药1次。结果:治疗组1周后创面菌株检出率比入院时下降了51.68%,对照组下降了23.97%。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21.32±5.24)天,对照组(32.46±7.32)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治疗烧伤创面感染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左氧氟沙星锌乳膏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9例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9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对症处理、营养支持和抗感染等治疗措施,治疗组用复方左氧氟沙星锌乳膏,对照组用磺胺嘧啶银乳膏。观察2组烧伤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率,感染控制及对全身情况的影响。结果在浅Ⅱ度烧伤和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率及感染控制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左氧氟沙星锌乳膏用于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疗效确切可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并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杠板归煎剂治疗烧伤残余创面21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 ,由于细菌耐药常经久不愈 ,或反复溃破 ,表现十分顽固。小面积深度烧伤 ,不经切削痂或植皮处理 ,门诊换药 ,常发生伤口感染 ,迁延时日 ,难于愈合。我科应用杠板归煎剂治疗 2 1例 ,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 ,男 15例 ,女 6例 ;大面积烧伤 11例 ,门诊小面积深度烧伤 10例。最大残余创面达 10 %~ 2 0 % ,最小直径仅 0 .5~ 3cm。烧伤余创面最长时间 15 0天左右 ,最短时间 6 0天左右。2 方法将采集的新鲜杠板归茎蔓洗净 ,切成小段后放入锅内煎煮沸 2 0分钟左右 ,取出煎液 (或加水稀释后 )浸泡创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在门诊小面积浅Ⅱ°烧伤病人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作者所在医院2012-12 ~2014-12烧伤科治疗的1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烧伤患者创面外用敷料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9例.对照组采用医用凡士林进行创面的内敷包扎处置,观察组采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进行内敷包扎处置,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浅Ⅱ°烧伤患者伤后平均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应用在门诊小面积浅Ⅱ°烧伤患者创面的治疗中可以明显缩短愈合时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应用全身浸浴疗法对烧伤患者的残余创面进行处理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例烧伤并存在残余创面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平均每组1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对残余创面进行处理;实验组患者采用全身浸浴疗法对创面进行处理。结果实验组患者残余创面恢复效果明显优于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观察组;接受治疗的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结论应用全身浸浴疗法对烧伤患者的残余创面进行处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4.
对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 ,既往多局限于防治感染和保护创面的被动修复方法。因此 ,国内外都在试图通过刺激或诱导患者自身创面残存的上皮细胞来修复创面。我科自 1999年 7月~ 2 0 0 0年 5月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Ⅱ度烧伤创面 69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Ⅱ度烧伤患者 10 7例 ,男 78例 ,女 2 9例 ;年龄 8个月~ 80岁。治疗组 69例 ,其中浅Ⅱ度创面 3 9例 ,深Ⅱ度 3 0例。烧伤面积 2 %~ 3 0 % ,平均 ( 8.70± 7.61) % ;治疗面积0 .5 %~ 8% ,平均 ( 2 .0 8± 1.63 7) % ;对照组 3 8例 ,其中浅Ⅱ度 2 1…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百多邦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08年3月以来烧伤后残余创面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应用凝胶和百多邦组)和对照组(常规换药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联合浸浴治疗,观察创面细菌清除情况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佳,细菌清除快,疗程缩短。结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百多邦是一种治疗残余创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深度创面处理的目的是重建该部位的皮肤结构并恢复其外观和功能.复合皮(Composite shin,cs )是一种新型的创面复盖物,具有近似正常皮肤的优点,是当今国内外修复领域的热门课题.我们采用江苏省启东市医疗用品研究所研制的无细胞异种真皮与自体薄皮片移植获得成功,收到外观和功能的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文10例均为男性,年龄11~48岁.深度烧伤创面6例,烧伤瘢痕畸形4例.移植创面11例,其中躯干部1例,大腿4例,腘窝2例,小腿部2例,上臂1例,踝关节1例.移植最小面积10cm×5cm,最大面积30cm×10cm.1.2手术方法:深度烧伤创面经切痂及瘢痕部分切除后,其新鲜创面充分止血,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即移植无细胞异种真皮基质,边缘适当缝合固定,无细胞异种真皮网状间距均在1.5mm以内,并复盖胶原蛋白生物膜,以多层敷料最佳压力包扎.待第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药实践》2016,(12):906-907
目的:探讨复春散Ⅰ号浸浴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方法:将34例烧伤后存留残余创面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用复春散Ⅰ号浸浴,对照组(16例)用0.01%高锰酸钾浸浴,两组浸浴后均用0.5%碘伏凡士林纱布贴敷并无菌包扎或不包扎(半暴露治疗),观察第14天和第21天创面愈合率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创面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复春散Ⅰ号浸浴治疗能有效促进烧伤残余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局部艾灸烧伤患者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25例由艾灸导致的Ⅲ°烧伤患者,创面面积1 cm×1 cm至4 cm×5 cm的病人作为治疗组,对其应用美宝湿润烧伤膏包扎创面每日1次。同时选择同期门诊治疗的同等深度同等面积艾灸烧伤患者25例,创面外用碘附纱布包扎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创面的局部变化及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通过换药方法直接愈合24例,占96%。平均非手术愈合天数24.5 d;对照组通过换药方法直接愈合13例,占52%,换药后期肉芽创面行手术植皮愈合12例,占对照组48%,排除手术例数平均非手术愈合天数41.6 d。治疗组患者非手术愈合平均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换药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创面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美宝湿润烧伤膏能够促进上皮生长,减轻患者痛苦,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是局部艾灸烧伤及小面积深度患者创面较理想的外用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我科自1997年1月以来,应用素高捷疗软膏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2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病例选择与用药方法1.1 病例选择:年龄4~50岁,其中男14例,女8例。烧伤总面积为8%~65%,烧伤后残余创面2~16处不等。1.2 用药方法:在每例的四肢或躯干选择两个相似的创面,然后分成素高捷疗软膏治疗组和SD-AG霜对照组,以局部换药  相似文献   

20.
[病例]男,40岁.因右大腿溃疡入院.患者5岁时因右大腿烧伤在当地治疗,大部创面瘢痕愈合,残余约3 cm×3 cm大小肉芽创面,应用多种外用药(具体用药不详)一直未愈,3年前残余创面反复红肿、增大,疼痛不明显,应用抗感染药物后好转,1年前局部溃疡迅速增大,并伴痒痛及分泌物增多,边缘呈城垛样隆起,中间向深部组织浸润,抗生素及外用药物治疗无效,故入我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