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掌握大骨节病病情动态,为防治科研提供科学依据,按照国家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方案要求,于今年4月初对白山市抚松县新屯子镇中心小学和长白县新房子镇中心小学两个监测点进行了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监测点的选择:两个监测点均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历史上均为大骨节病重病区。当地居民都以农耕为主,主食以自产水稻为主,小麦和玉米占少部分,肉蛋类较少。1.2 监测对象与指标:7~12岁儿童临床及右手X线病情。1.3 诊断标准:《大骨节病诊断标准》(GB16003—1995)。2 结果2.1 7…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吉林省大骨节病现状及病情动态,于2002年4月对白山市的江源县石人镇林子头村、通化市通化县的大川乡大川村、延边州汪清县罗子沟镇永胜村及吉林的磐石市富太乡岫水村4个监测点进行了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监测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监测点的选择4个监测点均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历史上均为大骨节病重病区。当地居民都以农耕为生,主食以自产玉米、水稻为主,农业欠发达,人均收入较低。1.2监测对象与指标7~12岁儿童临床及右手X线病情。1.3诊断标准《大骨节病诊断标准》(GB16003-1995)。2结果4…  相似文献   

3.
根据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方案的要求,我们于2002年4月初对吉林省延边州敦化市大兴川村小学及汪清县罗子沟镇上河村小学进行了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监测点的选择两个监测点均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敦化市大兴川小学为1990~1999年国家监测计划中规定的大骨节病监测点。1.2监测对象与指标7~12岁儿童临床及右手X线病情。1.3诊断标准《大骨节病诊断标准》(GB16003—1995)。2结果7~12岁学生临床及X线监测结果,见表1。表17~12岁学生临床及X线结果监测点检诊人数临床…  相似文献   

4.
2000年四川省大骨节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0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方案要求,于2000年3月对我省汉源、若尔盖、阿坝县等3个大骨节病监测点进行病情监测,现将病情监测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监测点的选择 按照新一轮监测方案要求,首先向各病区了解情况,然后根据反映的情况及我们近年来掌握的病情,经过筛选确定,阿坝、汉源、若尔盖为今年大骨节病监测点。1.2监测对象 7-12周岁学龄儿童。1.3监测内容 临床检出率、X线检出率、干骺端阳性检出率、骨端阳性检出率。1.4诊断标准 按照 GB 16003- 1995大骨节病诊断标准进行,X…  相似文献   

5.
大骨节病病因未明,曾是严重影响我省病区人民健康的地方病之一。河北省病区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承德、张家口两市的山区乡村,为了严密监视大骨节病病情动态,以便顺利进行防治工作,按照2000年新一轮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方案要求,4月份我们对我省大骨节病重病区丰宁县二道河村国家级监测点和省级监测点围场县35号村进行了病情监测。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监测7~12岁在校儿童。1.2监测内容、方法对7~12岁在校儿童登记,做临床检诊并拍右手X线片。1.3诊断标准按照全国统一的大骨节病临床及X线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大骨节病病情动态,为防治科研提供科学依据,按国家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方案要求,于病今年4月份对靖宇县花园口镇腰甸子村、汪清县罗子沟镇上河村、通化县四棚镇及掸甸市公吉乡联合村4个监测点进行了大骨节病病情监测。1 材料与方法选择的4个监测点均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历史上均为大骨节病重病区,当地居民都以农耕为主,主食以自产水稻为主。小麦和玉米占少部分,肉蛋类较少。监测对象与指标为7~12岁儿童临床及右手X线病情。诊断标准为《大骨节病诊断标准)(GB16003—1995)。2 结果7~12岁儿重临床及X线监…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0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方案要求,于2000年3月末至4月初,对莫旗卧罗河的卧罗河村和丰收村进行了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兹将病情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监测点的选择按照新一轮监测方案要求,首先向各病区了解情况,然后根据反映的情况及我们近年来所掌握的病情,经过筛选确定莫旗卧罗河乡为今年大骨节病监测点。1.2监测对象7~12周岁在校学生。1.3监测内容临床检出率、X线检出率、干骺端改变阳性率、骨端改变阳性率。1.4诊断标准按照全国统一临床及X线诊断标准判定[1],X线片由2人以上专…  相似文献   

8.
为了掌握大骨节病的病情消长趋势,更好地指导防治工作,从1992-1999年在庆阳县蔡家庙乡蔡家庙村和庆阳县南庄乡东源村进行了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监测点 根据大骨节病的流行情况,1992-1995年选蔡家庙乡蔡家庙村进行监测,简称蔡家庙点。1996-1999年选南庄乡东源村进行监测,简称南庄东源点。1.2监测对象 1992-1994年、1996-1999年对7-12岁儿童进行监测。1995年分别在蔡家庙点和南庄东源点进行了全人口监测。1.3方法与标准 按照《全国大骨…  相似文献   

9.
根据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方案要求,于1999年4月上旬赴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简称莫旗)兴仁乡的后巨仁和东北岗两村,进行第5次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结果如下。1内容与方法 本次病情监测,属全国大骨节病第二轮第5次病情监测的继续,故其监测的内容、方法、指标、诊断标准及监测的地点、对象、单位,参加工作的人员分工均和前几次相同。拟群体指标为依据,分析病情现状及动态趋势。2结果2.1大骨节病临床病情 经过2个村93名7-12周岁儿童的大骨节病临床检查,检出病人20名,临床检出率为21.51%,均为早期病人,…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大骨节病10年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照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1990-1999年甘肃省对大骨节病进行了连续10年病情监测,结果汇总分析如下。1监测内容及方法 在全省大骨节病流行的7个地(州、市)共设省级监测点17个,其中天水北道范河村和庆阳正宁狼牙洼村为全国监测点。17个点分布在陇东黄土高原、南北秦岭山地和陇山山地等不同病区环境类型,病情轻、中、重不同,能客观显示全省病情状况及动态变化,有较好的代表性。 监测对象主要为7-12岁儿童,监测内容为儿童临床和X线病情,各点每年监测1个行政村60-100例左右儿童,并于1990年和199…  相似文献   

11.
1998~1999年山西省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是全国大骨节病重病区省份之一。按照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要求,从1990年起在我省设立重点监测点,现将1998~1999年6个监测点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监测对象7~16岁在校学生1.2监测内容及指标7~16岁少年儿童临床普查,普查率>95%,监测指标:早期、Ⅰ、Ⅱ度、Ⅲ度各类病人数;I度以上患病率。7~12岁儿童拍右手X线正位片,监测指标:X线检出率,干骺端检出率,骨端检出率。1.3诊断标准 按照GB16003—1995大骨节病诊断标准执行[1]。2结果2.1临床检查7~1…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大骨节病病情动态,为防治科研提供科学依据,按国家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方案要求,完成了1990~1999年吉林省敦化市大兴川屯和蛟河市长青屯2个国家大骨节病监测点的病情监测工作,现将监测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情材料 1990年和1994年分别对2个监测点进行了全民临床普查。采用座谈、访问及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监测点的社会情况、生产生活状况、疾病流行史等。从1990~1999年,每年对2个监测点的7~12岁儿童(990~1999年为50名以上;1995~1999年为100名以上)进行…  相似文献   

13.
陕西麟游临潼大骨节病监测点病情监测张宝弟梁树棠徐刚要吕晓亚王立志王善继赵明轲王文辉按照《第二轮全国大骨节病(KBD)病情监测方案》的要求,我省于1997年4月对麟游县崔木和临潼县西岳两个监测点继续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监测对象和方法1.1监...  相似文献   

14.
大骨节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之一,为观察大骨节病病情发展趋势与动态,作者在通化县干沟乡迎门岔屯设立了省级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点,进行临床、X线观察,现将l990~1999年连续10年的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情况 迎门岔屯是历史上的重病区,1986年按《吉林省大骨节病病区类型划定标准》(试行)核定为稳定病区。该屯均为农业人口,主食以自产的玉米、高粱、谷子为主,近几年增加部分大米、面粉,约占30%。至今尚未改水,饮水源为土井水和手压井水。1.2监测对象与指标 出生和生活在本屯的7~…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天水市大骨节病10年监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要求,从1990年连续10年对张川县闫家乡、清水县上■乡和秦城区关子乡3个监测点进行了大骨节病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总结如下: 3个监测点位于西秦岭陇中黄土高原为壑区,海拔1500~2000m之间。饮用地表渗出泉水或河沟水。主食小麦,次为玉米、土豆及豆类。肉蛋蔬菜少且单一,主要有白莱、萝卜等。近几年来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主要食品质量及结构趋向合理化、多样化。1材料与方法1.1监测对象与方法1.1.1对病区居民每隔5年进行一次大骨节病临床检查,对7~12岁儿童除检查外,拍…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大骨节病国家监测点10年病情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掌握陕西省榆阳区大骨节病病情及防治现状,评估防治效果,指导防治工作。方法每年对监测点100名7~12岁儿童进行临床、X线检查及发硒检测,按国家诊断标准(GB)确诊病例,对10年间的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年间榆阳区儿童大骨节病临床及X线检出率显著下降,2006年临床及X线检出率均为0,达到国家控制标准;儿童发硒水平显著上升,由1997年的0.118mg/kg上升到2005年的0.370mg/kg。结论食用合格硒盐及非病区粮食,群众经济收入增加,生活、卫生水平提高是大骨节病病情下降的主要原因,应继续加强病情监测工作,加强病区群众健康教育及成人大骨节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新一轮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实施的第二年。在去年进行全省病情调查时,发现徽县柳林乡西沟村病情较重,今年将其列为全国监测点。按照监测方案的要求,于2001年3月对天水张家川县闫家乡丁河村和陇南地区徽县柳林乡西沟村2个点进行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监测对象天水市张家川县同家乡丁河村近几年来病情趋于上升[1],徽县柳林乡酉沟村属历史重病区,但近年来有关病情报道甚少,去年全省病情调查时发现病情较重,列入本年度全国病情监测。1.2 监测内容2个监测点7~12岁儿童临床检查及X线右手拍片…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总结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掌握2006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及动态,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在病区省、自治区各选1-2个当前病情最重的村作为监测点,每个点拍摄约100名7-13岁儿童右手X线片,按大骨节病诊断标准,集体读片,核定诊断,统计检出率。结果东部7省、市共13个监测点的X线阳性检出率均≤6.00%:西部5省、区11个监测点中X线检出率有4个〉10.00%,最高的是青海省上下鹿圈村,达到26.14%。监测点阳性检出率四川省为1.00%、3.00%与4.71%;陕西省为7.63%、0;内蒙古为16.00%、4.50%;甘肃省为14.85%、2.91%;青海省为26.14%、23.28%。东西部各监测点的平均检出率为5.53%。结论与2005年比较,全国大骨节病病情(检出率)高点略有上升,平均检出率变化不大。西部一些病区病情仍然较重,如青海省和甘肃省等。需坚持落实大骨节病的防治措施.尽早控制大骨节病发生。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自1990年按照国家监测方案,每年选取2个监测点作为大骨节病国家级监测点,1990~1999年采取的是固定点监测;2000年以后的监测点采取流动式、对病情重的病区进行监测。为了解近些年吉林省大骨节病的发展趋势,更好地掌握吉林省大骨节病病情动态,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吉林省1990~2006年17年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监测点的选择每个监测点均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或半山区,均为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固定点选的是延边地区敦化市的大兴川村和吉林地区蛟河市的长青村;流动点选取全省病情较重的病区。监测点居民以农耕为主,主食以…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1992—1997年大骨节病病情监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观察我省大骨节病病情消长趋势,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我省在吉林、通化、延边、白山的大骨节病病区设立了4个省级监测点,现将1992~1997年4个省级监测点的病情监测结果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监测点的选择 4个监测点均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或半山区,当地居民都以农耕为主,主食以自产水稻、小麦、玉米为主,肉类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