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梳理紫草药用品种变迁,正本清源,并分析其现在药用品种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紫草在不同时期的用药基原进行考证,对古今历代本草及其药图中所记载的本草进行对照,并结合含量测定结果对紫草当前市场供应品种进行调研;结果:历代本草中所记录的正品本草与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规定的Arnebia euchroma(Royle) Johnst或Arnebia guttata Bunge有所差异;结论:根据紫草药用品种的变迁规律,应结合不同基原紫草的资源分布、成分等情况,对紫草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紫荆皮的本草学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紫荆皮进行本草学研究,正本清源,使中医用药名符其实。方法:引据考证历代本草文献,从药用植物形态学,所用药物品种及所治疾病进行考证。结果:紫荆皮与紫金皮非同一种药物。紫荆皮为豆科植物紫荆Cercis cheinensis Bunge的树皮;紫金皮为木兰科植物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 Finet et Gagn.的根皮,为地方习用品种。结论:中医临床处方用药规范品种紫荆皮应为豆科植物紫荆的树皮。  相似文献   

3.
乌梅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乌梅的历代本草考证,为乌梅资源的市场应用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考证历代主流本草著作。结果:厘清了历代本草中乌梅的名称、基原、产地变迁、品质评价、产地加工与炮制方法。结论:历代本草中所记录的乌梅即为历版中国药典所规定的Prunus mume(Sieb.)Sieb.et Zucc.,其在品种、采收加工、品质评价方面与现今基本一致,在产地方面存在一定变迁。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证水蔓菁的药用品种及功用。方法查阅古今有关文献,以本草文献为依据,结合当代水蔓菁的品种应用,对水蔓菁的药用品种、用药部位及功用加以考证。结果水蔓菁为玄参科婆婆纳属植物水蔓菁Veronica linariifolia Pall.ex Linksubsp.dilatata(Nakai et Kitag.)Hong的干燥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止咳化痰等多种功用。结论水蔓菁是一种具有广泛开发前景的中草药,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雷公藤的本草考证,收集雷公藤别名,明确药材的来源,为其资源相关品种的开发提供本草学依据,并从古籍中寻找是否有减毒措施。方法:考证历代本草及地方本草对雷公藤或其别名的描述,进行分析。结果:历代本草对雷公藤的记载不够清晰,清代以后的本草开始记载,从中总结出配伍解毒等方面内容,可为临床应用或减毒提供依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6.
甘肃产独活类中药的本草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肃产独活类中药的用药渊源、名称、品种等方面进行本草考证.  相似文献   

7.
川楝子与苦楝子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楝子Fructus Toosendan属理气药,具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功效。《中国药典》2005年版所载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toosendan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而苦楝子Fructus Meliae Azedarach属杀虫药,具行气止痛,杀虫功效。《中华本草》所载苦楝子为楝科植物楝Melia azedarach L.的果实。但有文献报道在全国许多地区以苦楝子作川楝子用。有的地区当川楝子缺货时,亦以此代用。所以本文就其名称、品种、原植物、药材及毒性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8.
藤茶的本草资源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冉京燕  方建国  谢雪佳  熊微  王文清 《中草药》2016,47(20):3728-3735
运用中药本草考证的思路方法,对藤茶的名称、品种来源、传统功效等进行考证,对藤茶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植物学比较研究,为其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古代本草中多以藤茶为正名,但对其基原植物未有记载,其功效主治等与现代应用基本一致。作为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的药茶两用植物,藤茶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目前仅见有地方标准收载,品种来源还有待统一。  相似文献   

9.
苍耳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志瑰  褚小兰  范崔生 《中药材》2002,25(10):745-748
为正本清源,对苍耳的用药渊源、名称、品种、药用部位及加工炮制等方面进行本草考证。  相似文献   

10.
地龙作为常用的动物药,历代本草古籍对其均有收录。地龙在临床实践中已经使用了几千年,但是由于朝代更替、古籍版本的缺失以及地龙本身品种的庞杂,致使其药用品种混乱。为了溯本清源,理清其正统药用品种,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古籍,并结合现代文献著作,对地龙的名称、基原、性味归经、主治功效和炮制方法等进行详细考证。通过考证,发现地龙的名称、基原、炮制和主治功效、古今记载基本一致,而在归经、毒性方面,历代本草均没有详细记载,尤其是对于地龙的毒性,历代记载不一,需要通过开展药理、毒理实验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