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Rh 抗体天然发生的比较少见,大多由输血或妊娠刺激而产生。我们在常规交叉配血时发现一例因输血刺激产生不完全抗E 抗体而使交叉配血不合,介绍如下:何××,男,27岁。诊断为左股中上段陈旧性骨折不  相似文献   

2.
抗-E和抗-c抗体致交叉配血不合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翠莹  穆士杰  张宇宏  郑岩 《医学争鸣》2001,22(15):1422-1422
1 病例报告 女 ,6 6岁 ,已婚 ,汉族 . 196 7年患再生障碍性贫血 ,曾多次输血 .2 0 0 0 0 9输注浓缩红细胞时 ,因与多人份献血员交叉配血主侧凝集 ,便查原因 .有过敏史 (青霉素高敏 ,红霉素过敏 ) .WBC 2 .5× 10 9·L-1,RBC 0 .73× 10 12 ·L-1,Hb 33g·L-1,PLT 2 1× 10 9·L-1,尿胆红素 1+,尿胆原2 +.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 ,遂对其作进一步鉴定 ,确定有单纯IgG抗 E ,抗 c抗体 .2 血清学检查 不规则抗体筛选细胞、谱细胞、抗 D人血清由上海市血液中心国家血型参比室提供 .木瓜蛋白酶 抗痛素由南宁市华南生物工…  相似文献   

3.
<正> Rh系统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中,以抗D抗体引起者较为多见。现将一例由抗D抗体所致严重溶血性输血反应报告如下: 病历摘要孙××,女,66岁,住院号:293937。因头晕、乏力、面色苍白、活动后心悸、气短6年,加重1年,以“贫血待查”于1991年6月8日住院治疗。查体:T36.8,P100,R24,Bp15/9。神志清,重度贫血外貌。实验室检查:WBC1.31×10~9,RBC1.25×10~(12),Hb24g,Ph0.01~0.05。ABO血型:O型。骨髓象:增生性贫血骨髓象;血清铁13.32μmol。住院期间输血两次:第一次在6月8日,拟输新鲜全血400ml,但只输30ml~40ml时就出现寒战、心悸、口唇发绀等症状,立即停止输血。患者逐渐出现昏迷,右侧肢体偏瘫。第二次输血在6月12日,输O型洗涤  相似文献   

4.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由于存在自身抗体 ,在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中常常出现疑问。如果存在自身抗体掩蔽下的同种抗体 ,输血治疗常导致溶血反应的发生。我们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清中检出自身抗体抗I和同种抗体抗E并存 1例 ,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2 2岁 ,原因不明贫血近 3年。此次因受凉后出现畏寒、咳嗽、发热、头晕、乏力入院治疗。血常规WBC 10 6× 10 9/L ,Hb 5 0 g/L ,X线检查 :双肺可见高密度片状阴影 ,有输血史。医嘱抗炎治疗同时建议输血以纠正贫血。交叉配血中出现凝集 ,建议进一步做血清学鉴定…  相似文献   

5.
输血前检查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输血前检查患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是鉴别患者是否因输血传播疾病的有效的临床依据.我们回顾了北京天坛医院和宣武医院自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共3810例输血患者于术前检查的HBsAg、抗-HCV、抗-TP、抗-HIV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市遇到1例由于多次输血而产生IgM抗-E、IgG抗-E和IgG抗-c抗体引起的配血不合,因少见,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 患者赵某,男,36岁,汉族,曾有多次输血史,因右胸部摔伤住院。Hb 70g/L,RBC 2.65 × 1012/L,因需输血,医院血库配血主交叉出现凝集,送血站查明原因。2 血型血清学检查2.1 血型检查 患者血型为B型(CCDee,MP2)。供血者血型  相似文献   

7.
抗D、IgG抗B引起新生儿溶血病1例叶健忠唐秋萍(海南省血液中心血型参比实验室)海口5703111病例资料患者白××,女,29岁。1988年,1991年因胃出血输血3次,1995年10月产1婴儿,产后1d出现黄疸,逐渐加重,3d后死亡。1996年10...  相似文献   

8.
笔者对一名血清中含有抗-C、-E抗体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在试剂缺乏一时难以查明原因,而又急需输血时,采用盐水、酶、抗人球蛋白法配血筛选相合血液,较好地解决了用血问题。现报告如下。患者覃××,女性,38岁,有分娩史,血型为A型。因乳腺癌术后复发,于1988年7月1日入院。7月4日、6日盐水法配血相合,各输A型血300ml无反应。7月14日仍输用盐水法配血相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抗PD-1抗体阻断PD-L1/PD-1途径抗肿瘤效应以及抗肿瘤免疫力的影响.方法建立TC-1肿瘤细胞C57BL/6小鼠模型,分为3组(n=3):阴性对照组(予PBS处理)、阳性对照组(予顺铂处理)、抗PD-1抗体组(予抗PD-1抗体处理),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观察抗PD-1抗体的抗肿瘤效应;小鼠自然死亡或小鼠肿瘤直径达2 cm时,处死小鼠,取出鼠脾和肿瘤组织,流式细胞仪检测鼠脾单核淋巴细胞中CD4+CD25+T调节细胞(Treg细胞)数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8+T细胞的表达.结果(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抗PD-1抗体组有显著肿瘤抑制作用(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小鼠脾脏内单核淋巴细胞中Treg细胞数量比例分别为:阴性对照组(87.00±6.06)%、阳性对照组(71.50±4.04)%、抗PD-1抗体组(69.75±3.77)%,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抗PD-1抗体组Treg细胞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小鼠肿瘤组织中CD8+T细胞数量分别为:阴性对照组(2.25×1011±3.34×1010),阳性对照组(1.99×1011±3.12×1010),抗PD-1抗体组(3.27×1011±3.67×1010),其中阳性对照组CD8+T细胞数量最低;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相比,抗PD-1抗体组CD8+T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PD-1抗体可有效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PD-L1/PD-1途径减少免疫抑制细胞,增加CD8+效应细胞数量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 Rh系统抗体主要在输血及妊娠过程中产生。我国Rh阴性率虽然很低,仅有0.24%(D阴性),但因Rh系统的18种血型中,各型阴性率不同、所以输血产生Rh系统抗体的机遇较多。现将我院遇到的一例介绍如下: 病例介绍: 患者孙某、男性、35岁、因头晕乏力半年余、查血象发现白细胞明显增高、发烧38℃、脾大、WBC52.0×  相似文献   

11.
周世乔  周静  王雪影 《当代医学》2012,18(25):99-100
临床输血中,抗-A和抗-B是最重要的红细胞同种抗体,常引起致命的溶血性输血反应,临床输血前用交叉配血方法进行排查.而对抗-A,抗-B,抗-AB以外的其它抗体(不规则抗体),目前只有部分有条件的医院进行筛查,而其他医院,特别是二级或以下医疗机构的输血科或血库,配血水平落后,不能抗-A,抗-B,抗-AB以外的其它抗体(不规则抗体),引起急或迟发性的输血反应,往往加重病人病情,甚至给病人带来生命危险.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42岁,孕3产1.脑梗伴缺铁性贫血,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48 g/L,共输注A型Rh(D)阳性血约1600mL,无输血不良反应.2006年2月10日再次申请输血,在进行输血前血型复检及抗体筛选时,发现抗体筛选阳性.患者血清中检出抗-C、抗-e抗体,血型为A型、ccDEE.患者血清与试剂谱细胞在室温37℃盐水介质中全部无凝集;在聚凝胺、抗人球蛋白介质中,除2、10号阴性外其余均为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13.
李承新  刘玉峰  王刚  李春英  万业宏 《医学争鸣》2001,22(13):1157-1160
目的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人源性抗角蛋白抗体Fab片段,并对其纯度、抗原结合活性及特异性等进行鉴定. 方法将从半合成噬菌体抗体库中成功地筛选到的特异表达抗角蛋白Fab片段的阳性克隆转化大肠杆菌,IPTG诱导表达,产物经金属鏊合层析纯化,并用ELISA鉴定抗原结合活性和特异性、SDS-PAGE鉴定纯度和蛋白印迹检测抗角蛋白抗体Fab片段识别的抗原组分. 结果可溶性表达的抗角蛋白抗体Fab片段经金属鏊合层析可有效地纯化,蛋白印迹明确纯化产物为人Fab片段.所纯化的Fab片段在非还原SDS-PAGE中形成Mr 50×103单一条带,在还原SDS-PAGE中可见Mr 23×103,Mr 25×103两条带. ELISA和Western blot证实该片段具备良好的抗原结合活性和抗原特异性. 结论成功表达并鉴定了人源性抗Mr 48×103角蛋白的Fab可溶性片段,为人源性抗角蛋白抗体工程化、进一步研究该抗体的生物活性并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输血是临床急救和一般治疗的重要措施 ,但输血也可产生不良反应 ,严重者导致死亡。有关Rh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报道较多 ,这种溶血反应绝大多数为抗D抗体所致。我院输血科自 1991年 8月至 1997年 3月共发现 5例抗E抗体引起的严重溶血输血反应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例溶血性输血反应归纳于附表内。全部输血反应均有畏寒发热、血红蛋白尿、黄疸 ,且均检获抗E抗体。附表 抗E抗体所致溶血性输血反应姓名性别年龄 (岁 )诊   断输血史 (次 )血型血清学检测抗体检则罗××男 3 1肝硬化 ,门脉高压 ,食道静脉曲张 8B ,CCDe抗E张××男 15变应性亚败血症 4O ,CcDe抗E  相似文献   

15.
本室最近发现 1例较少见的IgG抗 -E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 ,现报告如下 :1 病例简介患者 ,岳×× ,女 ,4 8岁 ,AB血型 ,CCDee。患子宫肌瘤住院 ,有输血史 (AB型血 ) ,患者因重度贫血 ,需输血 ,笔者用盐水法与几个AB型供血者交叉配血发现未凝集 ,再用Biovue柱凝集配血法配血 ,主侧出现 ( + + + + )凝集 ,次侧 (一 ) ,为查明原因进一步作如下检查。2 血型血清学检查2 1 血型鉴定 (正、反 ) :患者血型为AB型、RH(D)阳性。2 2 患者不规则抗体筛选 :用试剂红细胞 (美国强生公司提供 ) ;在抗人球蛋白介质中检查患者…  相似文献   

16.
谱细胞检测抗-e抗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葵  容伯芬 《海南医学》2006,17(7):138-138,60
目的检测抗-e抗体,预防输血反应,确保输血安全.方法先用3种谱细胞进行筛查,再用10种谱细胞进行确定性检测.结果患者产生抗-e抗体,需与多个献血员进行交叉配血,凝聚胺配血无凝集无溶血方可给病人输注.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是确保输血安全地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在临床输血中,患者血清中同时存在多种血型抗体的现象较为少见,我科最近采用不规则抗体筛选检出抗-c、抗-E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输血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 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拟输血的10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输血前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研究乙肝表面抗原(HBs Ag)、HBs 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阳性率,并进行分析。结果:1026例患者中输血前Hbs Ag检测验性率最高,达9.94%,抗-HCV、抗-HIV、抗-TP分别为1.75%、0.19%、2.24%,不同指标阳性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78.14,P0.05)。对不同指标阳性率的科室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病理产科的阳性率最高,达29.66%,不同科室的相关指标阳性率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字2=73.52,P0.05)。结论:输血前各种疾病存在一定的感染率,其中乙肝感染率较高,且在不同科室的分布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利用ELISA法进行输血前HBs Ag、抗-HCV、抗-HIV及抗-TP检测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陈玲 《北京医学》2014,36(2):141-142
患者 女,60岁,因"类风湿性关节炎拟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于2013年4月14日入院.孕1产0,有多次输血史.输血前检查血型为B型,RhD阴性,抗体筛选Ⅰ、Ⅱ、Ⅲ细胞均阳性,交叉配血不合.随即将患者血样送到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血型室做进一步血清学检查,发现患者血清中同时存在抗-E和抗-Jka抗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通过不规则抗体的检测,以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方法依据免疫学原理,利用筛选细胞和谱细胞对患者血清做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在本例患者血清中检测出Ig M Ig G抗-C及抗-e相关的不规则抗体。结论为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患者输血前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