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于本院收治的100例怀疑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接受腹腔镜检查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阳性率,并对应用腹腔镜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后检测和随访。结果通过腹腔镜对子宫内膜异位进行诊断,准确率和符合率较高;应用腹腔镜对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治疗,术后复发率及妊娠率有显著改善,术后恢复好。结论腹腔镜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肺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经验,提高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手术治疗的3例肺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全组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肺部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极少见且容易延误诊断的疾病,因其缺乏特有的症状和体征,影像学表现也无特异性,加之医务人员对此病警惕性不高,易耽误治疗。  相似文献   

3.
王红梅 《中国科学美容》2011,(17):182-182,18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临床症状与治疗方法。方法对3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于人工流产、剖宫产术后,临床症状主要为月经周期变化相关的周期性腹痛、痛经、性交不适。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要及时治疗,否则引起盆腔环境改变影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导致不孕,临床症状与卵巢恶性肿瘤、盆腔炎行包块、子宫腺肌病等疾病症状相似,需仔细鉴别诊断,活组织检查和腹腔镜检查可辅助诊断。孕激素治疗内膜症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霞  刘明霞  闫芳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251-252
目的:分析研究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诊断及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2009年2月~2011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7例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治疗16例,术后1例复发,为会阴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加用孕三烯酮或曲普瑞林治疗3~6个月治愈;1例单纯药物治疗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停药后再次复发。结论: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对手术不能彻底切除者加用治疗内异症的药物是最好方法;严格操作规程、提高手术技巧,可以避免医源性内异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下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均进行腹腔镜检查并术中活检明确诊断,其中3例可见阴道直肠隔有紫蓝色结节.均于腹腔镜辅助下行手术治疗,手术均顺利实施,术后无盆腔感染或吻合口瘘发生,9例患者症状消失,2例改善.术后随访无一例出现吻合口狭窄及复发.结论 腹腔镜探查用于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可在明确诊断的同时进行治疗,诊断率高,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重视尿路子宫内膜异位症,探讨其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3例尿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和B超,CT,膀胱镜征象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术前明确诊断2例,术中发现1例,术后均病理证实,无复发,痊愈出院,疗效满意。结论:确诊需靠腔镜检查或手术探查,诊断应强调详细地询问病史,治疗方法的选择决定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部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预防及诊治方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18例患者均予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5年,3年后复发的1例为切缘距病灶边缘0.5 cm以内的患者,经口服孕三烯酮3个月,再次手术后痊愈。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医源性并发症,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增多,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也逐渐增多。通过病史分析、临床表现和B超检查可做出初步诊断,病理组织切片检查可确诊。彻底切除病灶是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郭旭霞 《中国科学美容》2011,(14):115-115,12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超声图像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声像图均表现为腹壁切口处皮下不均质的低回声结节,边界不清,周边回声增强,内部血流信号不丰富。术前诊断与超声检查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6.44,P〈0.01)。结论高频彩超能发现早期病变以及明确病变范围,有助于临床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临床提供依据,指导临床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高频超声对剖宫产或妇科手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高频超声诊断的41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做对比分析,评价高频超声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 术前超声诊断提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在术后得到病理学证实的有37例,超声术前诊断准确率为90.2%. 结论 高频超声在术前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且安全、无创、重复性好,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窄带成像电切镜治疗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有关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结果:术后病理为(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组化检测显示CDIO+,CK7+,CK2O-,ER+,PR+。术后随访半年,恢复良好。结论: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较为罕见,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与膀胱肿瘤难以鉴别,主要靠病理学结果确诊。而窄带成像电切镜对鉴别诊断及治疗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6例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确诊为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应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中注意保护切口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05年10月~2012年8月经手术治疗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患者30例,对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例病灶累及腹膜,5例累及肌层,14例累及腹肌前鞘。行异位病灶切除手术,手术效果良好,无复发。手术患者病灶均为一次手术切除,30例手术的患者完全治愈,治愈率100%。病理检查增生的结缔组织中可以见到子宫内膜腺体结构及间质细胞。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术后23例患者随访1~3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剖宫产手术是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最重要的医源性因素,应严格依照剖宫产手术适应证可降低剖宫产率,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规范手术操作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1年收治的5例病理确诊为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36岁。其中2例通过膀胱镜和活检确诊为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通过超声、静脉尿路造影、输尿管镜检查确诊为左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物电切术,3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均行开放手术治疗,其中1例行输尿管粘连松解术.2例行输尿管瘢痕狭窄段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并处理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变。结果:膀胱子宫内膜异位l例术后10个月复发,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愈。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报告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随访10~60个月.术见复发及进展。结论: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少见,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行经尿道电切及膀胱部分切除术,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取决于输尿管病变的位置、受累的深度及范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诊断延迟的原因。方法制订《痛经及慢性盆腔痛调查表》,对2012年1月~2014年2月336例门诊就诊的痛经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诊断延迟情况。结果 205例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延迟时间为10年(0~31年),初潮即痛经者,诊断延迟时间为15年(5~31年),明显大于初潮后痛经者(15年vs.6年,Z=-7.547,P=0.000)。痛经逐渐加重的患者,诊断延迟时间小于无加重者(9年vs.11年);合并伴随症状者,诊断延迟时间小于无伴随症状者(8年vs.10年);合并子宫腺肌症的患者,诊断延迟时间小于未合并者(8年vs.10年),但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存在诊断延迟,初潮即痛经者,其诊断延迟的时间更长。痛经症状持续加重、合并伴随症状、合并子宫腺肌症,更有利于相对早期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临床3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的诊断、治疗,随访1年疗效。结果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无典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检查,及早治疗至关重要。结论临床工作中应提高对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掌握其发病原因、机理及临床特点,尽可能减少其导致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12-01—2014-04间收治的21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内异症患者均有下腹部手术史,其中20例继发于剖宫产术后,1例继发于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发病潜伏期与发病年龄呈正相关(P0.001)。21例患者均手术切除腹壁异位病灶,术后病理结果诊断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随访7~24个月,均无复发。结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往往根据患者病史、症状及体征即可初步确诊。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较大而深的病灶,适当扩大切除范围,彻底切除病灶防止复发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较高,约10%的生育期女性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不孕女性占20%~50%,严重影响育龄女性身心健康。子宫内膜异位症累及范围广,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也称卵巢巧克力囊肿)是最常见的类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因自身病理及医源性因素而影响卵巢储备功能,导致卵巢功能不全、患者不孕。因此,保护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在治疗时,需注重个体性差异,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更好地保护患者生育力。本文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方案及其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诊断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对50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实施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中48例经常规病理检查确诊,诊断正确率96%(48/50)。结论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方便、安全、可靠等,为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泌尿系统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11例泌尿系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均行开放手术治疗,术后育龄期患者服用达那唑者或米非司酮者时间1年.结果:将异位内膜组织均完全切除,所有患者随访2个月~2年,1例(9.1%)复发患者服用达那唑效果良好,3例肾积水患者积水明显减轻.结论:子宫手术时应重视对周围组织的保护,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一经诊断后应及时彻底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治疗的9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均有剖宫产手术史,均在下腹原切口处触及一个质硬包块,6例患者月经期包块增大有触痛,经后期包块缩小,疼痛缓解;另3例触痛不明显。9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包块,术后病检结果支持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并结合B超可初步诊断,术后病理确诊,预防该病的发生极为重要,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切除的彻底性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