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骨髓铁染色和血清铁蛋白检测用于缺铁性贫血病患、慢性病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08月02日-2017年08月07日收治的贫血病患中随机抽出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为缺铁性贫血病患(观察组),20例为慢性病贫血病患(研究组),对两组病患均采取电化学发光法来进行SF(血清铁蛋白)含量检测,对骨髓涂片行铁染色,观察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病患的SF含量与骨髓内铁含量均高于观察组,研究组骨髓外铁含量明显高于研究组,组间对比p值低于0.05。结论:骨髓铁染色和血清铁蛋白检测对于缺铁性贫血、慢性病贫血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可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哈申高娃  沙拉王蕊 《吉林医学》2005,26(10):1044-1045
目的:探讨骨髓铁染对缺铁性贫血和慢性疾病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缺铁性贫血、慢性疾病性贫血的骨髓片行染色检查,显微镜下检测细胞内外铁。结果:缺铁性贫血和慢性疾病性贫血患者细胞内铁明显减少;缺铁性贫血患者细胞外铁明显减少,慢性疾病贫血患者胞外铁明显增加(P<0.001)。结论:骨髓铁染色是鉴别诊断缺铁性血和慢性疾病性贫血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铁调素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进行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6例缺铁性贫血(IDA)患者、68例慢性病贫血(ACD)患者,及同期8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铁调素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铁调素含量为(48.68±28.68)ng/ml,IDA患者血清铁调素含量为(26.48±14.36)ng/ml,ACD患者血清铁调素含量为(113.56±42.64)ng/m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DA患者血清铁调素含量显著降低(P<0.01),ACD患者血清铁调素含量升高(P<0.01)。结论:血清铁调素对于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中的IDA和ACD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骨髓巨噬细胞内铁测定对贫血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骨髓活检、塑料包埋、改良的骨髓组织铁染色方法和半定量分析。结果在402例各种贫血患者中,缺铁性贫血全部骨髓巨噬细胞内铁阴性,阳性率>85%的贫血有铁粒幼细胞贫血、慢性病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脾功能亢进。阳性率<70%的贫血有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肾性贫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二者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经对照分析,骨髓巨噬细胞内铁与骨髓涂片铁染色阴性符合率为61%~62%。与血清铁蛋白阴性符合率为78%~83%。骨髓巨噬细胞内铁阳性强度与血清铁蛋白之间显著相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阳性强度明显高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P<0.01)。结论骨髓巨噬细胞内铁测定在了解机体铁贮存方面其敏感性、特异性都优于骨髓涂片铁染色,并且在有些贫血的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骨髓细胞学联合骨髓铁染色、血清铁蛋白在不明原因贫血患者诊断和鉴别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不明原因贫血患者,采用德国罗氏发光Cobas E601及珠海BASO配套试剂,检测不明原因贫血患者的骨髓细胞学、骨髓铁染色、血清铁蛋白。结果通过检查后,有45例患者(75%)的贫血原因明确,其中缺铁性贫血21例(35%),巨幼细胞性贫血8例(13%),慢性病性贫血10例(17%),溶血性贫血5例(8%),另外还有12例(25%)贫血原因暂不明确。结论髓细胞学联合骨髓铁染色、血清铁蛋白的检测能够确诊不明原因患者的贫血,在临床中对于鉴别患者贫血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骨髓铁染在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及继发性贫血中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80例贫血症患者(包括52例缺铁性贫血患者,28例继发性贫血患者),取患者的骨髓进行细胞内、外铁含量的检测,即对骨髓样本进行染色处理,并在显微镜下行铁检测。结果:无论在缺铁性贫血还是继发性贫血患者的细胞中均可观测到铁含量显著减少的情况,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在缺铁性贫血患者细胞外铁含量降低,而继发性贫血患者细胞外铁含量有所增加;两者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临床诊断与判别贫血患者的贫血性方面(缺铁性贫血、继发性贫血)而言,骨髓铁染色十分简便、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贫血患者血清铁铁蛋白细胞内外铁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各类贫血患者血清铁、铁蛋白和骨髓细胞内外铁含量多或寡与贫血症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比色法、放射免疫法和普鲁士兰反应法检测186例各种贫血患者血清铁、铁蛋白浓度和细胞内外铁粒、铁小珠的含量.结果急、慢性白血病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清铁浓度升高;肾性贫血、肝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肿瘤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RA)患者血清铁下降;铁蛋白增高主要见于急、慢性白血病贫血和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肿瘤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细胞内外铁颗粒减少和外铁消失主要见于缺铁性贫血和肾性贫血.结论检测血清铁、铁蛋白和细胞内外铁能灵敏地反映机体铁的贮存和利用水平;恶性肿瘤或其它细胞快速增殖时,细胞合成铁蛋白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异常红细胞形态学和红细胞参数检查结合骨髓铁染色及血清铁蛋白在儿童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8例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患儿进行了异常红细胞形态检验并进行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 含量检测,还对其骨髓涂片进行铁染色检查。选取388例IDA及255例慢性病性贫血(chronic diseases anemia,ACD)患者进行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和SF的检测,并与203例健康对照比较,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8例IDA患儿异常形态红细胞占56.25%~92.34%,骨髓细胞铁染色随血清铁蛋白检测指标的增高而增高。与ACD组比较,IDA组MCV、MCH、SF均明显降低,RDW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IDA组MCV、SF明显降低,ACD组MCV无明显变化,SF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RDW和SF三项联合诊断IDA的敏感性最高,达99.9%。MCV、RDW和SF联合应用可在IDA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发挥更大作用。结论:异常红细胞形态学和红细胞参数检查结合骨髓铁染色及血清铁蛋白在儿童IDA鉴别诊断中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396例各种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SF)测试结果,并与细胞外铁、细胞内铁百分率及细胞内铁积分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单纯缺铁性贫血患者上述四项指标均明显降低或消失。非单纯性缺铁性贫血患者除外铁、内铁及积分降低或消失外,SF正常或升高。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巨幼红细胞贫血组中四项指标均升高或明显升高,在感染性贫血组中除SF外铁升高外,内铁降低积分往往正常。  相似文献   

10.
血清铁、铁蛋白和铁染色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血清铁、铁蛋白和铁染色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法、化学发光法和普鲁兰反应法分别对65例缺铁性贫血组、158倒非缺铁性贫血组和38倒健康对照组患者进行血清铁、铁蛋白和细胞内外铁检测.③结果 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清铁、铁蛋白和骨髓细胞内、外铁明显减少,与非缺铁性贫血及健康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非缺铁性贫血组血清铁、铁蛋白和细胞内、外铁琦增高,与缺铁性贫血及健康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④结论 血清铁、铁蛋白和骨髓细胞内外铁的多少能灵敏的反应机体对铁的贮存和利用水平,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I、SF、TIBC与sTFR 4项铁指标检测对缺铁性贫血与慢性疾病性贫血诊断价值。方法对照组与实验组在同等条件下对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进行检测。结果缺铁性贫血组的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总铁结合力,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慢性疾病性贫血组,总铁结合力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铁蛋白,可溶性转铁蛋白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血清铁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I、SF、TIBC与sTFR 4项铁指标检测是快速、无创伤性的指标,对缺铁性贫血与慢性疾病性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铁染色在鉴别几种形态相似贫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铁染色是评估铁缺乏最实用的方法,储存铁(主要位于骨髓组织,又称外铁)、幼红细胞铁(又称细胞内铁),由于二者可通过染色识别,故被称为可染铁,临床上常被用作鉴别贫血类型,我们通过研究发现,骨髓铁染色在鉴别缺铁性贫血、慢性感染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及铁粒幼贫血等几种形态相似贫血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缺铁性贫血患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不饱和铁结合力(UIBC)和转铁蛋白(TRF)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单纯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缺铁性贫血组,30例单纯慢性病贫血患者作为慢性病贫血组,同期选择3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健康对照组。对比三组患者的sTfR、SF、SI、UIBC、TRF水平,分析sTfR、SF、SI、UIBC、TRF在不同程度缺铁性贫血中的表达,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不同贫血程度与sTfR、SF、SI、UIBC、TRF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TfR、SF、SI、UIBC、TRF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效能。结果 缺铁性贫血组、慢性病贫血组与健康对照组的sTfR、SF、SI、UIBC和TR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TfR、UIBC、TRF:轻度患者低于中度患者,而中度患者低于重度患者(P<0.05);SF、SI:轻度患者高于中度患者,而中度患者高于重度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显示,缺铁性贫血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大剂量静脉铁剂治疗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31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PD)患者,采用足量低分子量右旋糖酐铁静脉滴注补铁,每次500mg,1周1-2次.观察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患者Hb[(102.7±10.6)g/L vs.(69.9±5.8) g/L]、Hct[(28.5±3.2)% vs.(19.7±4.2)%]、SF[(501.6±20.3)ng/ml vs.(215.8±15.3)ng/ml]及TS[(29.3±3.4)% vs.(11.4±4.5)%]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输注大剂量低分子量右旋糖酐铁治疗PD患者缺铁性贫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骨髓铁染色、血清铁蛋白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在贫血性疾病诊断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207例贫血性疾病患者,用雅培i2000化学发光仪测定血清铁蛋白,普鲁兰反应试剂检测骨髓铁,其中排除肝病、发热及铁剂治疗的患者84例(第1组);白血病组55例(第2组);恶性疾病、感染、发热、肝病及铁剂治疗组68例(第3组);正常对照组:男性141例,女性171例.结果 单纯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骨髓铁染色与血清铁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参数值;第1组的患者:骨髓铁染色和血清铁蛋白呈良好的正相关(n=84,γ=0.475,P<0.01);白血病患者(第2组)的骨髓铁染色与血清铁蛋白含量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n =46,γ=0.620,P<0.01);慢性白血病患者血清铁蛋白含量的增高和变化不如急性白血病明显;第3组骨髓铁染色与血清铁蛋白含量之间无相关关系(n =68,γ=0.168,P>0.05).结论 在排除肝病、发热及铁剂治疗的情况下,患者血清铁蛋白含量可反映机体贮存铁的水平,此时可不需要骨髓穿刺,可以用测定血清铁蛋白含量来了解机体铁储存情况.白血病患者血清铁蛋白含量变化幅度显著高于骨髓铁染色,发病时显著增高,完全缓解时可降至正常或近乎正常,当复发或病情恶化时又升高,骨髓铁染色变化幅度不大.因此可以通过观察血清铁蛋白动态变化,来判断病情是否缓解或复发或病情恶化,以评估疗效.  相似文献   

16.
评价几种铁参数在铁缺乏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连续性收集 90例贫血病人 (缺铁性贫血 36例 ,慢性病贫血 2 3例 ,慢性病伴缺铁性贫血 31例 ) ,做骨髓铁染色、血清转铁蛋白受体 (sTfR)、血清铁蛋白 (serumferritin ,SF)、血清铁 (serumiron ,SI)、总铁结合力 (totaliron bindingcapacity ,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 (transferrinsaturation ,TS)等检查。应用似然比 (LR)和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方法 ,以骨髓铁染色作为金标准对以上的铁参数诊断慢性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在判断慢性病是否合并缺铁性贫血时SF在 2 5~ 44 μg/L时的LR最大 (5 .8) ,STfR >5 0nmol/L时的LR最大(6 .0 ) ;ROC曲线下面积以STfR最大 (0 .84) ,其他依次是STfR/logSF(0 .83)、SF(0 .77)、sTfR/SF(0 .74)、SI(0 .72 )、TIBC(0 .6 8)。结论 ROC曲线与LR对科学评价铁参数诊断价值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结果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放射免疫法测定181例血清铁蛋白,其中包括102例各类血液病患者;成人缺铁性贫血组28例,血清铁蛋白含量在7.1±6.3ng/ml,明显低于正常人,并提出以15ng/ml 为诊断缺铁性贫血的指标,15~24ng/ml 为可疑范围。本文观察了小儿缺铁性贫血18例,其血清铁蛋白显著低于正常人,其中14例低于16ng/ml。本文并对白血病及肝脏疾病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含量进行了检测,其含量均高于正常人。对其增高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胡凯  刘俊峰 《中国热带医学》2007,7(7):1123-1124
目的 探讨铁代谢指标对慢性病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方法和放射免疫学方法分别测定70例ACD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铁(Serum Iron,SI)、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TIBC).ROC工作曲线选择ACD患者SF临界值.结果 64.3?D患者骨髓铁染色外铁阴性,提示伴有缺铁;伴缺铁性贫血组(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Iron Deficiency,ACD-ID)和非缺铁性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non Iron Deficiency,ACD-NID)SI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ACD-ID组SI、SF显著低于ACD-NID和对照组(P<0.01);ACD-ID组TIBC高于ACD~NID和对照组.ROC工作曲线选择ACD患者SF临界值为40μg/L,诊断的灵敏度为78.6%,特异性为96.7%.结论 ACD患者铁代谢指标的测定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SF低于40μg/L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19.
骨髓铁蛋白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仁彬  赵长秀 《医学新知杂志》2006,16(2):112-112,114
目的了解骨髓和血清铁蛋白对缺铁性贫血的珍断价值。方法缺铁性贫血55例分轻、中、重3组,分别为13、31、11例。正常对照组26例。采用放射免疫竞争抑制法测定骨髓铁蛋白和血清铁蛋白含量。结果各组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铁蛋白含量均明显减低。轻度缺铁性贫血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骨髓铁蛋白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血清铁蛋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1)。中度以上缺铁性贫血与正常对照组骨髓和血清铁蛋白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骨髓铁蛋白检测是缺铁性贫血实验室诊断的重要依据,特别对轻度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贫血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系统许多疾病的一个共同症状.它是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下限.临床上常见的贫血有缺铁性贫血(IDA)、巨幼细胞性贫血(MeA)、溶血性贫血(HA)、再生障碍性贫血(AA)、白血病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SA)和继发性贫血(感染性贫血、肾性贫血、恶性肿瘤所致的贫血等).本文通过对293例贫血患者血清铁、铁蛋白和骨髓铁染色的结果分析并与健康对照组结果比较,旨在探讨这些指标对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