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作为示踪剂的正电子发射断层与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18F-FDG PET/CT)对常见妇科恶性肿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拟行手术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3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18F-FDG PET/CT检查,然后行根治性手术。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对照,分别在患者水平和区域淋巴结水平计算18F-FDG PET/CT诊断妇科恶性肿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30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原发灶均为妇科恶性肿瘤,12例患者存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8F-FDG PET/CT正确诊断7例;在切除的199个区域淋巴结组中,经病理确认30个腹膜后淋巴结组发生转移,18F-FDG PET/CT正确诊断16个区域淋巴结组。在患者水平分析,18F-FDG PET/CT诊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58.3%,特异性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78.3%,准确性为83.3%;在区域淋巴结水平,上述指标分别为53.3%、98.8%、88.9%、92.3%和92.0%。发生淋巴结转移时,原发肿瘤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要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时,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6)。结论:术前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具有中度敏感性,不能代替全面手术病理分期;18F-FDG PET/CT诊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高阳性预测值对是否进行全面手术分期有提示意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在选择不需要腹膜后淋巴结切除的患者时,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卵巢恶性肿瘤PET-CT检查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辅助)体层成像(PET-CT)在卵巢恶性肿瘤术后化疗疗效评价、复发监测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07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治疗的58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分析,并将PET-CT结果与同期B超、CT、肿瘤标志物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58例患者共进行75例次PET-CT检查,发现复发病灶位于阴道断端、膀胱壁层表面、直肠表面、大网膜残端、升结肠旁等常见转移部位及肝、脾被膜周围、纵隔内淋巴结、膈肌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等隐匿部位.PET-CT用于监测卵巢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2.8%,阳性预测值为75%,阴性预测值为100%,准确性为88.6%.20例PET-CT阳性患者同时进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或二次手术,结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60%;68例次PET-CT检查与B超检查同期进行,符合率77.94%;19例次与CT同期检查,符合率为78.95%;75例次同时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查,符合率为74.67%;50例次PET-CT检查在患者随访期间进行,与B超、CT和肿瘤标志物检查的符合率为74%.结论:PET-CT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较CT和B超检查能早期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复发.故可进行病情监测,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及PET/CT能够同时提供肿瘤的解剖结构和代谢图像,不受局部解剖位置改变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并且能够通过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标准摄取值辅助评估肿瘤转移的可能性,因此其对宫颈癌患者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检查效果优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并且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肿瘤、评估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但18F-FDG标准摄取值的临床使用价值、PET及PET/CT检查能否代替传统的检查方式或临床分期还需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癌术前MRI及PET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癌的术前磁共振显像(MRI)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表现与术后病理,探讨MRI及PET对其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 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确定分期,其中术前有16例患者行MRI检查,14例患者行PET检查。MRI分期按1988年FICO分期原则,PET以出现^18F-FDG聚集病灶为阳性。结果 MRI对Ⅰ期准确率为88.9%,Ⅱ期准确率为75%,Ⅰ期和Ⅱ期总的准确率为84.6%;PET均出现^18F-FDG聚集病灶。结论 MRI利于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而PET利于发现病灶,但对于术前分期的诊断欠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类型及相同组织学类型但分化程度不同的宫颈癌原位病灶在经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显像后最大标准摄取值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41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鳞癌34例(高分化7例,中分化21例,低分化6例),腺癌7例。比较不同病例类型及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原位病灶的~(18)F-FDG PET-CT显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结果:宫颈鳞癌患者的SUV_(max)(12.14±5.38)高于腺癌(6.99±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鳞癌患者中高分化组SUVmax为6.86±2.85,中分化组SUV_(max)为12.21±3.74,低分化组SUV_(max)为17.75±5.97,3组中SUV_(max)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宫颈鳞癌分化程度与SUV_(max)呈负相关(r=-0.669,P0.05)。结论:不同组织类型及相同组织类型但分化程度不同的宫颈癌原位病灶~(18)F-FDG PET-CT显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之间有差异,对指导临床治疗可能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对于高SUV_(max)值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18F-FDG(18氟标记氟代脱氧葡萄糖)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在卵巢癌术后病情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6月至2002年3月对21例卵巢癌术后随访的患者行^18F-FDG PET检查,结果 判定采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标准化摄取值,SUV)。结果 9例临床完全缓解的卵巢癌Ⅰ期患者于术后12~15个月进行了全身PET检查,未发现病灶,继续随访观察12~21个月,临床无复发征象。12例临床检查疑为复发者,11例PET检查为阳性,1例为阴性,6例PET结果阳性者及1例阴性者进行了手术探查,手术病理证实7例均为复发,PET、B超与病理结果符合率分别为85.7%、71.4%。21例患者中,2例CA125升高而B超结果为阴性者,PEr显像除见局部复发灶外,还同时探测到横结肠和(或)乙状结肠转移灶,均经病理证实为复发灶,病灶最小直径约0.8cm;1例PET检查结果为阴性者,B超及CT检查均为阳性,病理证实为透明细胞癌复发。结论 ^18F-FDG PET检查对卵巢癌术后随访、确认肿瘤复发以及探测全身各部位尤其肠道转移灶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对肠道转移病灶的定性和定位诊断优于B超,对透明细胞癌的诊断缺乏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妇科肿瘤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均属于形态学诊断方法。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computed tomography , PET-CT)因其实现了功能与结构成像的有机融合,近年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采用正电子标记的模拟生理代谢物的放射性药物,在生理条件下追踪人体活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形成功能代谢影像,在肿瘤复发、转移的诊断中具有显著优势。PET-CT结合具有高组织分辨率的CT,集中了全身显像和断层显像的优点,同时弥补了CT定性困难和PET定位不精确及由于生理性摄取造成假阳性的缺陷,提高了诊断效能和准确性,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PET-CT在妇科恶性肿瘤领域应用最多、研究最深入的是宫颈癌的诊治。  相似文献   

8.
利用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监测治疗后的肿瘤对葡萄糖类似物-18F荧光脱氧葡萄糖(FDG)的摄取情况,评价FDG-PET作为放化疗后宫颈癌监视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分娩与子宫破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好发于育龄妇女.据统计子宫肌瘤患者中大约5%伴发不孕症,需要剔除肌瘤,提高妊娠率[1].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臻成熟,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1aparoscopic myomectomy,LM)已经成为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合并不孕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文献报道LM后的妊娠率为42.9%~80.6%[2-4].  相似文献   

10.
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在诊断复发性卵巢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 (PET)在诊断复发性卵巢恶性肿瘤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行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 ,术后经 6~ 9个疗程的化学药物治疗 (化疗 ) ,临床完全缓解 6个月以上的 31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进行PET全身检查 35例次。在随访过程中同时进行PET和盆腹腔CT检查 2 2例次 ,通过二次探查术或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 ;13例次继续随访和结合多项检查进行评估 ,评价PET和CT在诊断复发性卵巢恶性肿瘤中的价值。结果  35例次PET检查中 ,1例透明细胞癌为假阴性 ,1例内胚窦瘤化疗后PET检查为假阳性 ,PET检查的灵敏度为 96 3% ,特异性为 87 5 % ;CT的灵敏度为 70 4 % ,特异性为 75 0 %。PET和CT的灵敏度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结论 应用PET诊断复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的效果优于CT ,可提高复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29%~38%的宫颈癌患者在治疗后复发或未控,复发或未控宫颈癌的5年生存率为3.2%~13%.75%以上的宫颈癌复发出现在初次治疗后的2年内,早期发现对预后非常重要,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PET)是一种灵敏的影像学方法,有助于病灶的诊断和定位,复发及难治性宫颈癌的治疗主要根据病变程度、初次治疗方式以及复发病灶的形式和特点选择方案,以综合治疗为主,其中化疗以铂类药物联合化疗为主.  相似文献   

12.
患者 36岁 ,孕 1产 1,住院号 30 18。因体检发现右肺部占位性病变 2个月 ,要求手术治疗入院。 5年前因多发性子宫肌瘤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 ;2年前因卵巢颗粒细胞瘤行双侧附件切除术 ,术后给予常规化疗 ,并随访至今。 2个月前发现右肺下叶靠近胸膜处一占位病变 ,呈圆球形 ,密度均匀 ,轮廓清晰 ,为实质性 ,直径约 6cm。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诊断为“右肺肿瘤性质待查” ,行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 (病理号 2 0 2 0 2 5 ) :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讨论 :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是子宫肌瘤的一种特殊生长方式。 1993年有人报道此类病例 ,并命名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_(125))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联合应用对卵巢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妇科门诊就诊超声检查提示盆腔包块,并完成PET/CT检查与CEA、CA_(125)检测及活检病理检查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05例。以病理活检作为金标准,评估不同方法诊断早期卵巢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Youden指数。结果:105例患者中病理活检结果有70例为卵巢癌,35例卵巢良性病变。单纯血清CEA、CA_(125)检测灵敏度为97.1%,特异度为37.1%,阳性预测值为75.6%,阴性预测值为86.7%,Youden指数为34.2%;单纯PET/CT检测灵敏度为94.3%,特异度为77.1%,阳性预测值为89.2%,阴性预测值为87.1%,Youden指数为71.4%;两者联合诊断灵敏度为92.9%,特异度为91.4%,阳性预测值为95.6%,阴性预测值为86.5%,Youden指数84.3%。结论:在CEA、CA_(125)异常升高的患者中,联合进行PET/CT检查,将可显著提高卵巢癌检出率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自1994年Ravina等[1]首次报道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治疗子宫肌瘤取得成功后,此项技术在国内外相继开展起来.随着病例数的增多,在UAE治疗子宫肌瘤取得满意疗效的同时,也有关于其副反应及并发症的报道[2-4].本院在门诊接诊了3例因行UAE治疗子宫肌瘤而闭经的患者,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是由子宫内膜腺体和含有厚壁血管的纤维化间质构成的突出于子宫内膜表面的良性结节,常为单发,也有多发.是妇女最常见的子宫内膜病变之一,也是引起异常子宫出血和不孕的常见疾病.有文献报道,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率为5.7%~25.0%[1-2]不等,恶变率为0.5%~4.8%[2-5].目前,对息肉的治疗缺乏标准而有效的方法,防止治疗后的复发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就当前处理息肉的主要方法--手术治疗及预防复发的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势已得到公认,其术后妊娠的问题及结局也逐渐受到关注.本期报道了几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期发生自发子宫破裂的病例,结合目前已有的文献报道,虽然其发生率不足1%,但其对母儿造成的严重危害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1-2].为加强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期的高危管理和提高对发生子宫破裂危险因素的认识,及时发现异常征兆,及时诊断和积极处理,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全身2-18氟-2-去氧-D-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在监测宫颈癌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0年6月至2006年1月为评估宫颈癌是否复发行全身FDGPET检查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PET结果与手术病理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进行比较。结果:25例患者共进行38次全身FDGPET检查。真阳性9例,真阴性27例,假阳性2例,无假阴性病例。本研究PET检测宫颈癌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3.1%。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8%和100%。结论:全身FDGPET是评估宫颈癌复发的一种敏感和特异的检测手段,是否可取代其他的影像学方法而成为检测宫颈癌复发的常规检测手段尚需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是近年用于子宫肌瘤的新兴治疗方式。其并发症也逐渐被认识,而目前关于HIFU术后子宫内膜损伤报道较少[1-2]。本文报道1例HIFU治疗子宫肌瘤后子宫内膜出现局部缺损的病例,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HIFU术后子宫内膜损伤相关并发症的诊断能力与预防意识。  相似文献   

19.
利用2-氟(18)-2-脱氧-右旋葡萄糖(FDG)的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技术是一种新的检测淋巴结转移(LNM)技术,原理是代谢率比正常组织高的癌组织对FDG的吸收较周围组织高。为比较FDG PET技术和MRI技术对子宫颈癌(UCC)患者LNM的检测效果,对1995~1998年间35例年龄27~78岁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临床分期依据术前阴道检查、三合诊检查、经腹和经阴道B超、静脉尿路造影和胸片的检查结果。MRI应用1.5系统,矢状面T2加权,横切面T1  相似文献   

20.
巨大子宫肌瘤阴式全子宫切除术37例分析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我院自 2 0 0 1年 5月至 2 0 0 2年 1月对 3 7例增大如18~ 2 3孕周的巨大子宫成功地实施了阴式子宫切除术 ,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我院自 2 0 0 1年 5月至 2 0 0 2年 1月实施巨大子宫肌瘤阴式子宫全切术 (transvaginalhysterectomy ,TVH) 3 7例作为研究组 ,选取同期因巨大子宫肌瘤行经腹子宫全切术 (transabdominalhysterectomy ,TAH) 40例作为对照组。手术指征 :(1)有手术切除子宫的指征。 (2 )子宫良性病变。 (3 )子宫活动度好 ,无粘连。 (4)子宫增大如 18~ 2 3孕周。 (5)无附件疾患。 (6)术前常规行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