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氨茶碱联合苯巴比妥钠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将12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苯巴比妥钠组40例,氨茶碱+苯巴比妥钠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苯巴比妥钠组在患儿出生后6 h内据医嘱予苯巴比妥钠20 mg/kg静脉注射,24 h后给予5 mg/kg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6 d;氨茶碱+苯巴比妥钠组在前两组基础上据医嘱给予氨茶碱5 mg/kg负荷量稀释后静脉滴注,静滴时间>15 min,12 h后予氨茶碱1.5 mg/kg维持治疗,每12 h静脉滴注1次,连用6 d。及时记录每例患儿的呼吸情况。比较三组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次数、程度及机械通气例数。结果:氨茶碱+苯巴比妥钠组呼吸暂停的次数和严重程度评分低于苯巴比妥钠组和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率低于对照组与苯巴比妥钠组(P<0.05);死亡率虽较前两组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氨茶碱联合苯巴比妥钠能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次数和程度,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6例),观察组用纳洛酮治疗.首次按0.1 mg/kg静脉注射,继之以0.03~0.05 mg/(kg·h)静脉泵入,连用3 d,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显效率60.0%,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显效率36.8%,总有效率71.0%,两组之间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4.18,P<0.05;χ2=6.08,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易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7):1622-1622
目的探讨纳洛酮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方法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1mg/k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每天1次,共3 d。结果治疗组平均显效时间为7.6 h,对照组则为20.3 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P<0.01)。结论用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可缩短硬肿症、呼吸暂停的病程或避免发生硬肿症、呼吸暂停等并发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纳洛酮与氨茶碱联合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原发性呼吸暂停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均应用氨茶碱治疗,首次剂量5 mg.kg^-1负荷量,继按2 mg.kg^-1,12 h 1次维持;治疗组加用纳洛酮,首次剂量0.1 mg.kg^-1负荷量,继之以0.1 mg.kg^-1,以0.03-0.05 mg.kg^-1.h^-1速度静脉泵泵入,连用3 d。比较2组原发性呼吸暂停的发生次数和时间、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等的差异。结果 2组呼吸暂停次数治疗组均明显减少(P〈0.001);呼吸暂停时间治疗组明显缩短;SpO2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减轻(P〈0.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6.56,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纳洛酮与氨茶碱联合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5月收治呼吸暂停早产儿63例作为观察组,2001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该病患儿56例作为对照组。当时对照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氨茶碱,首次负荷量5mg/kg,12h后予维持量5mg/kg·d,分2次静脉滴注。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每次0.1mg/kg静脉注射,每8h1次。观察两组间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时间、发作的次数、心率、氧饱和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6%,对照组总有效率70.8%,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与氨茶碱联合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优于单用氨茶碱,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纳洛酮与氨茶硷联合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用氨茶硷,首次负荷量5mg/kg;12h后予维持量2mg/kg,加10%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Q8h。治疗组用纳洛酮0.1mg/kg次,静脉滴注,氨茶硷2mg/kg次,静脉滴注,两者Q8h交替使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5.4名和88.5%,对照组分别为36.4%和59.0%,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x^2=4.022,5.483P均〈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氨茶硷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优于单用氨基硷。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11-2010-11收治的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62例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暖箱保暖,维持血糖、血压、酸碱平衡稳定,保证气道通畅,生命体征监测,静脉营养,维生素C,ATP等支持对症基本治疗.对照组使用氨茶碱,首剂5mg/kg,0.5h内静脉滴入,12 h后予维持量2 mg/kg,每12 h一次;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1mg/(kg·次),每8h一次静脉泵入,与氨茶碱交替使用,两组治疗至呼吸暂停消失后减停.结果 治疗组显效20例(62.5%),有效9例(28.1%),无效3例(9.4%),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显效13例(43.3%),有效7例(23.3%),无效10例(33.3%),总有效率66.6%.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6,P<0.05).结论 纳洛酮与氨茶碱联合应用优于氨茶碱单独应用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且用药安全性高,加上纳洛酮价格低廉,配制简便,故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水平(即低氧浓度及低压力)鼻塞持续气道正压(NCPAP)配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将6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给予低水平NCPAP及纳洛酮治疗;对照组31例给予氨茶碱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后呼吸暂停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3%;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7.7%。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水平NCPAP配合纳洛酮治疗原发性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明显优于用氨茶碱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纳洛酮和氨茶碱联合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将60例生后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两组常规应用氨茶碱注射液治疗呼吸暂停,按4mg/kg稀释后静脉滴注,间隔12小时后给药1次;治疗组加用纳洛酮注射液,首次0.04mg/kg静推,如无改善于30分钟后再给1次,1小时后按0.01mg/(kg.h)的速度给微量输液泵维持静脉滴注,每日总量不超过0.4mg/kg。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6.7%和96.7%,对照组分别为43%和70%。两组显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x2=6.94,P<0.01),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x2=7.68,P<0.01)。结论纳洛酮和氨茶碱联合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优于单用氨茶碱。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将96例呼吸暂停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46例。两组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纳洛酮10ug~20ug·kg·h^-1持续静脉点注,呼吸暂停控制后减量;对照组首次应用氨茶碱负荷量5mg·kg^-1,12h后予以维持剂量5mg·kg·d^-1,分2次静脉滴注,用药3d~5d。比较两组患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时间、发作的次数、心率、氧饱和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73.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8.27,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显著、起效快、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杨静  张青  高秀清  张翠翠  王琳琳 《妇幼护理》2023,3(16):3919-3921
目的 探究三阶梯俯卧位用于预防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效果观察。方法 2020 年 6 月至 2021 年 6 月我院收治早产儿患者选 出 62 例,按照干预方式分成对照组(30 例)与观察组(32 例)。对照组采取俯卧位头部抬高方式,观察组采取三阶梯俯卧位 的方式。观察两组呼吸暂停发生率及血氧饱和度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对比,观察组早产儿呼吸暂停例数、次数、氧疗时间 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氧饱和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产儿应 用三阶梯俯卧位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血氧饱和度,降低呼吸暂停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剂量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诊断为原发性呼吸暂停的5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氨茶碱首剂按5 mg/kg~6 mg/kg,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静脉输注,12 h后每次按2 mg/kg~3 mg/kg稀释后灌肠,8 h给药1次,疗程5 d.对照组出现呼吸暂停时给予足底刺激或抚摸胸背部,记录5 d内呼吸暂停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5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2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在首次发生呼吸暂停之后采用氨茶碱治疗,治疗组患儿采用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呼吸暂停次数、呼吸暂停时间、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氨茶碱治疗相比,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有利于改善患儿呼吸功能,安全性与有效性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氨茶碱合用纳络酮治疗原发性呼吸暂停(AOP)早产儿临床疗效。方法:68例AOP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8例,所有患儿予同样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纳洛酮。结果:观察组AOP时间明显缩短、SpO2及心率下降程度明显减轻,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χ2=4.58,P〈0.05)。结论:氨茶碱合用纳洛酮治疗早产儿AOP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多沙普仑联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单用纳洛酮,治疗组32例在应用纳洛酮的基础上加用多沙普仑。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沙普仑联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比单用纳洛酮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18例 (观察组 )新生儿呼吸暂停患儿 ,采用纳洛酮 +氨茶碱治疗 ,与对照组 17例单用氨茶碱治疗对照 ,两组治疗后呼吸暂停发生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仰卧位与俯卧位对控制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效果.方法 按出生日单双号分观察组 30 例和对照组 20 例,两组均予氨茶碱治疗及相关护理,观察组予俯卧位,对照组予仰卧位,每次持续 2 h,观察对减少呼吸暂停发作的效果.结果 俯卧位患儿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少于仰卧位患儿.结论 俯卧位可辅助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  相似文献   

18.
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综合症5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使用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综合症的疗效。方法:将所收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 组病人给予保暖、吸氧、使用氨茶碱、维持正常血糖、控制感染及其他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则在对照组 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0.2 ,加入10%GS20ml中,维持静滴4h,每日2~3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525% (54/59),对照组总有效率76.27%(45/59),经统计学处理,χ2=5.0813,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治疗早产儿呼 吸暂停综合症,在传统综合治疗基础上,使用纳洛酮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且其毒副作用轻微,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使用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将所收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病人给与保暖、吸氧、使用氨茶碱、维持正常血糖、控制感染及其他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液,首次负荷量0.1mg/kg,静推,1小时后按0.01mg/(kg.h)的速度经输液泵持续静脉注射,每日总量不超过0.4mg/kg.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27/30),对照组总有效率50%(15/30),经统计学处理:X^2=11.42.P〈O.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在传统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其毒副作用轻微.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改良鸟巢体位包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7月-2010年10月100例早产儿根据入院的单双日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传统棉布环形包绕四周的鸟巢和改良鸟巢体位包,即除了四周有棉布环绕外,还配有帽子,背部也有柔软温暖的海绵作为底垫,两组均予恒温水枕垫高头颈部,观察比较两组早产儿入院7 d内发生新生儿硬肿、呼吸暂停、经皮测SpO2<85%、心率>160次/min的例数,及每2 h内肛温<36℃的例数.结果 早产儿入院7 d内研究组与对照组发生呼吸暂停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经皮测SpO2<85%、心率>160次/min、入院2h内肛温<36℃的例数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新生儿均未发生新生儿硬肿.结论 改良鸟巢体位包有利于维持患儿体温,维持较高血氧饱和度,能较好控制心率,从而促进早产儿适应宫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