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究针灸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对脑瘫患儿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18例脑瘫患儿,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9)及观察组(n=59)。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取针灸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粗大日常运动功能评估(GMFM-88)量表、精细运动功能评估(FMFM)量表、格塞尔婴幼儿发展量表、改良阿什沃思量表(MA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53%)高于对照组(76.27%)(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88、FMFM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88、FMFM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发育商(DQ)、M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DQ均高于治疗前,M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DQ高于对照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瘫患儿接受针灸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可改善患儿肢体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式情景训练在痉挛性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痉挛性脑瘫患儿93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及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家属参与式情景训练.比较2组康复护理前、康复护理3个月后患儿运动功能(GMFM-88评分)、适应行为、患儿家属亲职压力(P SI-SF评分)、焦虑程度(HAMA评分)及患儿家属康复护理满意度.结果:康复护理3个月后,2组GMFM-88评分、适应行为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GMFM-88评分[(177.62±16.84)vs(150.61±17.27)分]、适应行为评分[(62.41±4.08)vs(56.72±4.43)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PSI-SF评分、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PSI-SF评分[(64.81±4.27)vs(72.65±5.24)分]、HAMA评分[(9.50±2.62)vs(12.74±2.91)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康复护理满意度(93.75%)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属参与式情景训练应用于痉挛性脑瘫患儿,可有效改善患儿运动功能及适应行为,同时有效缓解患儿家属亲职压力及焦虑情绪,康复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配合家庭姿势管理在痉挛型脑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偃师市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患儿接受康复训练+家庭姿势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粗大运动功能(GMFM-88)评分百分比。结果干预前,两组ADL评分、GMFM-88评分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ADL评分、GMFM-88评分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配合家庭姿势管理应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提高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陈莉琳  郑佩儿  郑红 《当代医学》2011,17(13):63-64
目的评价干预模式差异对不同临床类型小儿脑瘫生活自理能力的疗效。方法研究组使用Bobath疗法+引导式教育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用Bobath疗法,采用ADL评定量表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差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痉挛型脑瘫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小于3岁脑瘫患儿的疗效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组治疗脑瘫均有疗效,但早期(〈3岁)Bobath疗法+引导式教育疗效显著优于单用Bobath疗法,特别对痉挛型脑瘫,因此小儿脑瘫的治疗应遵行早期引导式教育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头针配合Bobath头控训练在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患儿运动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4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基础康复训练和头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Bobath头控训练;均以12周作为一个时间点,连续随访2年。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自主行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99.94±4.44)分,治疗后(119.56±2.88)分,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44.03±5.69)分,治疗后(68.63±6.38)分,对照组GMFM-88量表治疗前后分别为(102.16±4.66)分及(113.91±3.68)分,ADL评分分别为(46.50±6.14)分及(57.44±6.31)分,为期12周的治疗后,观察组GMFM-88评分及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7%,高于对照组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头针联合Bobath头控...  相似文献   

6.
覃洁 《华夏医学》2013,(5):943-946
目的:探讨音乐治疗对小儿脑瘫功能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符合脑瘫标准的患儿41例,通过分层随机单盲法分成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音乐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GMFM-88项量表对两组患儿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88项量表总百分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平均每月上升(5.13±2.78)分,对照组平均每月上升(2.98±2.43)分,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音乐治疗能有效提高脑瘫儿童功能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任洪梅 《当代医学》2016,(9):123-124
目的:分析引导式教育理念对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脑瘫儿童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患儿52例,研究组采用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患儿68例,对比2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2组患儿CPMFS与MMSE指标评分均较护理前增高,但是研究组增高幅度更显著,CPMFS(83.62±5.14)分与MMSE(81.23±5.64)分高于对照组(67.84±4.12)分与(66.52±6.14)分(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另外,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总满意度91.18%高于对照组71.15%(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理念对脑瘫儿童康复效果具积极改善作用,同时可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水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6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神经发育学疗法),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水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Berg平衡量表(BBS)及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项(GMFM-88)得分。结果两组治疗前BBS、GMFM-88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BBS、GMFM-88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水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功能和粗大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核心力量训练在脑瘫患儿临床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试验组20例,给予核心力量训练进行治疗。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给予3个月的训练治疗后,两组患儿的GMFM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提高脑瘫儿童的躯十及骨盘控制能力。提高粗大运动功能,促进患儿的运动及平衡协调的能力的发育,促进患儿康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联合躯干训练对小儿脑瘫综合能力及活动的影响。方法收集小儿脑瘫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躯干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前馈控制。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儿的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的Wee FIM和GMFM-88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两组干预后6个月的Wee FIM和GMFM-88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Wee FIM和GMFM-88评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估结果与干预前均存在明显差异,社交功能、生理功能、情感功能评分及Peds QL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的上述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躯干训练的基础上对小儿脑瘫患者联合实施前馈控制效果显著,可更好地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磁圆梅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0~12月在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及残联定点治疗的6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磁圆梅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功能训练治疗,两组均干预治疗3个月。采用肌张力Ashworth量表(MAS)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价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改善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M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的MAS评分为1.67 (1.00,3.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4 (1.83,4.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GMFM-88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的GMFM-88评分为69.47 (24.09,93.7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79 (5.15,88.4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痉挛型脑瘫患儿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将76例脑瘫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前后采用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评定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88,GMFM-88)对患儿站立与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GMFM的D、E区功能评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D、E区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站立与步行能力的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患儿的尖足、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扬州大学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物理治疗、生物反馈等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虚拟现实技术。两组均康复治疗3个月,康复治疗前后采用改良Tardieu量表(MT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MFM-88)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 经3个月康复治疗,治疗组康复治疗前后踝关节MTS角度R1、R2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康复治疗前后GMFM量表D区、E区得分及ADL得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尖足症状,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陈才  杨少华  张华  洪芳芳  廖晓宇  叶化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9):1787-1788,1791
目的 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将60例脑瘫患儿进行随机区组设计,分成3组,每组20例.A组:采用易化技术(以Bobath法为主,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辅以Vojta法);B组: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C组:采用易化技术+任务导向性训练.疗程均为3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66),以盲法测评3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结果 3组患儿治疗后的GMFM-66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前的GMFM-66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后的GMFM-66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B组高于A组,C组高于A组,C组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任务导向性训练能有效地提高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但综合应用各种康复技术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康晓东  张如飞  董超  易英  单泽良 《四川医学》2019,40(10):1059-1062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结合悬吊运动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综合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将年龄4至8岁痉挛型脑瘫儿童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和水疗),试验组采用引导式教育结合悬吊运动,每天150min,每周5天,分别于干预前与干预12周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88)、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fe,ADL)、Berg平衡量表及脑瘫综合功能评定表进行评定并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试验组GMFM-88评分、ADL评分、Berg评分、脑瘫综合功能评分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GMFM-88评分、ADL评分、Berg评分、脑瘫综合功能中的三项(言语功能、运动功能、自理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ADL评分、berg评分及脑瘫综合功能评定量表中的四项(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评分提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引导式教育结合悬吊运动可显著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功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平衡能力以及脑瘫综合功能,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平衡能力以及部分脑瘫综合功能方面较常规康复训练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15年1—10月进行诊治的脑瘫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儿行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行一般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GMFM、PedsQIA.0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评分均提高,观察组患儿治疗后PedsQIA.0总分、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上田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脑瘫患儿7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3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神经发育疗法治疗,包括Bobath法和Vojta诱导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上田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GMFM-66评分和肌张力(Hotel评价表)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GMFM-66量表评分为(48.86±6.7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38±6.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肌张力正常率为65.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神经发育疗法治疗基础上,采用上田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传统神经发育疗法,能够促进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发育,改善患儿肌张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应用健脑益智散结合针灸治疗对患儿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6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康复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脑益智散结合针灸治疗。记录比较2组治疗前后88项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分、盖塞尔(Gesell)语言发育商(DQ)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估(ADL)量表评分、脑血流灌注、CT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儿治疗3、6月后GMFM-88、Gesell语言DQ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上升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儿治疗3、6月后ADL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治疗6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0.7%,对照组总有效率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后,观察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P)、血流阻力指数(RI)均显著降低(P0.01),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脑瘫应用健脑益智散结合针灸治疗更能有效促进患儿大脑的整体发育,提高其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丹参穴位注射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 将106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应用丹参头部穴位注射.并应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GMFM-88)对两组患儿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结果 经过6个疗程康复治疗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与对照组在A~D功能区GMFM-88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E功能区GMFM-88评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在综合康复的基础上配合丹参头部穴位注射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两侧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作业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年龄及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层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单侧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业疗法,观察组给予两侧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业疗法。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儿88项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儿腘窝角均提高,足背屈角均降低,且观察组腘窝角高于对照组,足背屈角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侧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作业疗法康复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效果较好,不但能提高患儿的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