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生物送检标本常见不合理原因及其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进行微生物检查的2000份粪便、血液、分泌物、中段尿、痰液等资料,分析送检标准中不合格的原因,并根据其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方法。结果 2000例送检标本中226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1.3%。其中,痰液标本不合格率最高为25.9%,其次为其他标本为18%,第三为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12.6%;226例不合格标本中其原因相对较多,排在前三位原因分别为:标本采集不规范,占32.7%;非标准痰占25.2%;分泌物采集污染,占11.9%。结论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相对较多,相关部门应该引起重视,加强临床科室和检验科室的沟通,加强检验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高送检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2.
张国英  夏学红 《重庆医学》2013,42(9):1061-1062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确保标本送检质量的提高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该院门诊送检的痰液、中段尿、咽拭子、粪便、血液、分泌物、脓液、胸腹腔积液等标本4 605例标本不合格原因。结果不合格标本数为232例(5.03%),其中,粪便标本的不合格率最高,占10.59%,其次是痰液标本,占7.45%。主要原因为标本采集不符合规范,占59.05%,运送不及时占17.24%,未使用无菌容器占3.45%。结论应加强医护人员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规范的培训,以提高标本的送检质量。  相似文献   

3.
苏琼 《吉林医学》2014,(18):4027-4028
目的:对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提高送检标本的检验准确度,保证标本质量。方法:选择送检的分泌物、粪便、痰液、尿液、胸腹腔积液、脓液等500例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检验不合格标本为57例,占11.40%。粪便不合格率最高,占35.08%,痰液次之。不合格原因主要由不规范标本采集、送检时间延误、标本容器污染等原因造成。结论:加强标本采集及送检规范培训,加强标本送检前质量把控力度,提高标本送检速度,才可实现有效送检标本的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归纳并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以及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252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为此次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包括痰标本、血标本、尿液标本、粪便标本、无菌体液标本以及分泌物标本。分析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针对此结果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结果 2527份检验对象中,有48份标本检验不合格。检验不合格率为1.90%。其中痰标本20份,占41.67%;血标本11份,占22.92%;尿液标本6份,占12.50%;粪便标本4份,占8.33%;无菌体液标本3份,占6.25%;分泌物标本4份,占8.33%。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样本污染,占79.17%(38/48),送检不及时,占16.67%(8/48),以及检验错误,占4.17%(2/48)。结论在临床检验之中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加强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和运输管理,确保标本在送检前的无菌和及时送检,对于降低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微生物室与临床的沟通中从规范送检开始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6152例住院患者的送检微生物培养标本,对于送检不合格标本的数量以及不合格原因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规范送检在微生物室与医院临床沟通的价值。结果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临床送检的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数量达到677例,所占比率为11.00%,送检不合格微生物培养标本主要以尿液、粪便、痰液等为主,导致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包括标本留取质量不合格、送检申请信息不全或者是出现错误、标本容器使用错误等。结论规范送检标本不仅有利于避免临床标本留取不合格情况的发生,同时有利于提升临床医护人员对于送检标本合格性重要程度的认识,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清丰县第二人民医院128例检验不合格微生物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常见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结果微生物标本包括痰液、尿液、血液、分泌物、粪便以及无菌液体标本,不合格率分别为42.97%、21.09%、14.84%、10.94%、6.25%以及3.91%,其中痰液标本的不合格率最高。导致标本检验出现不合格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标本污染、采集时间错误以及送检不及时。结论不断加强各科室之间的沟通,规范检验操作步骤,以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布特点以及相应的针对性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象山县中医医院微生物室2011-2013年不合格标本的分布、原因及不合格率.结果 2011-2013年微生物室不合格标本总数分别为63份、74份和97份,不合率分别为3.03%、2.85%、3.43%.其中主要类型是痰标本,占总不合格标本的61.54%,其中咳出痰液占不合格痰标本的91.67%.其次为尿液,占21.79%,中段尿标本又占不合格尿液标本的64.70%.不合格原因主要为标本采集不规范、送检不及时、未使用无菌容器、条形码错误、空容器及重复送检等.结论 应重视微生物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和合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送检标本的质量,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为临床提供可靠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3月期间检验科收到的90例不合格微生物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不合格标本的构成及不合格原因。结果:在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的90例不合格标本中,不合格的痰液标本有38例,占标本总数的42.22%,明显高于其他微生物标本,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为标本污染及送检不及时。结论:了解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可有效地提高送检标本的质量和检验工作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研究提升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接收的行生物样本检验样本860例,采用回顾分析法研究,总结微生物样本中的不合格率分布情况,分析其产生原因,整理出有效质量控制对策。结果研究过程中,所有检验样本中不合格检验样本240例,不合格率为27.90%;其中尿液样本为76例,不合格率为31.67%,所占比重最多,其余分别为:无菌液体样本、粪便样本、分泌物样本、血液样本和痰液样本,主要检验不合格原因则为取样过程不正规、样本污染和送检时间过长。结论研究发现,尿液样本在微生物检验中不合格率较高,提高微生物检验精准度的有效方法为:增强微生物检验规范化管理,提升检验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减少样本送检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116例检验不合格微生物标本进行研究,并深入分析常见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基于此对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制定。结果微生物标本包括无菌液体、血液、痰液、粪便、尿液、分泌物,不合格例数及不合格率分别为无菌液体标本不合格4例,占比3.45%,血液标本不合格17例,占比14.66%,痰液标本不合格49例,占比42.24%,粪便标本不合格7例,占比6.03%,尿液标本不合格26例,占比22.41%,分泌物标本不合格13例,占比11.21%。由此得出,不合格率最高的标本为痰液标本。造成标本检验过程中出现不合格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未及时送检、采集时间错误、标本污染。结论为了对微生物检验标本合格率提供保证,有必要增强各个科室的沟通,对检验各操作步骤进行规范,进而使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及采取的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门诊和住院患者送检的血、痰、尿、胸腔积液、腹水、粪便、各种分泌物等3 896份临床微生物标本,对其中培养不合格标本的数量等进行统计,分析产生原因。结果:总计3 896份微生物标本,118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03%。内科系统送检例数最多,发生错误例次最多;标本采集不当、污染是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结论:必须重视微生物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体系,规范工作流程,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注重与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与协作,加强对检验、医护及运送人员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的培训,不断提高实验室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院检验科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查找处理对策。方法对检验科标本不合格原因、不合格项目及科室不合格送检率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检验送检标本不合格率为0.78%,其中不合格原因以标本凝块、痰液标本为唾液、标本量少、无标本、乳糜血、条码错误、项目与标本类型不符等原因居多;不合格项目以血常规标本最高,其次是微生物;不合格标本送检率较高的科室是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儿科。结论针对不合格标本原因,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减低或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确保检验结果的质量,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提高送检标本合格率,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检验科2011年1月-2012年6月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及原因。结果:生化免疫标本不合格率0.93%,血细胞分析标本不合格率0.51%,红细胞沉降率不合格率1.43%,粪便标本不合格率1.23%,尿液标本不合格率0.71%;胸腹水标本不合格率0.1%,脑脊液标本不合格率0.37%。结论:实验室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检测结果的前提,必须加强临床沟通、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送检标本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微生物检验前标本的质量控制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东港市中医院检验科所接收的11500例微生物检验标本,其中不合格标本共计350例,对不合格标本的类型分布以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以痰液标本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动态监测,探讨该方法对于提升微生物检验标本合格率的作用。结果与呼吸科沟通前痰液标本不合格率为5.6%,而沟通后的不合格率降至了3.2%,将与呼吸科沟通前后的痰液标本不合格率进行比较,P0.05,沟通后的不合格率显著降低,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标本质量控制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需要不断提升临床检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与临床部门加强联系沟通,共同做好微生物检验前标本的质量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标本出现不合格情况的原因,以及标本在送检过程中提高质量的方式和检验准确结果的方式。方法:将本院于2009年4月~2013年10月期间开展的诸多份多种类型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标本中,出现的400例不合格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标本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400例不合格的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率最高的为大小便标本,其次为痰液标本,而出现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由于采集过程中不符合采集规范,其次下来是由于运输不及时造成标本的不合格,最后则是由于没有使用无菌的容器。结论:需要将医护工作人员在进行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标本采集过程中进行规范化培训,除此之外,还需加强送检过程中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张静 《当代医学》2016,(30):62-63
目的:探讨分析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类型、原因分布特点,并且总结相应的改善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检验科收集的50例不合格标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且分析微生物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分布情况。结果本次选取的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中,最多的是痰标本20例(40%),其次是尿标本12例(24%)、血标本8例(16%)、分泌物5例(10%)、粪便3例(6%)、无菌体液2例(4%)。送检不及时、采集时间错误以及标本污染等都是比较常见的不合格标本原因。结论检验科应该加强和临床科室的交流、沟通,加强标本采集以及送检过程的规范性,充分发挥管理部门的职能及作用,尽可能提高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合格率,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的真实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本院临床科室送检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本院检验分析前标本不合格发生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有效防范措施来降低不合格标本比例。方法:对本院2012年—2014年临床送检不合格检验标本的分布情况及其产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各临床送检的标本共7 455份,不合格标本为66份,不合格率为0.885%。标本凝块、溶血、脂血所占比例较高。结论:医院应严格控制送检标本的采集、运输流程,完善采集标本质量监督体系,强化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感,来提高送检检验标本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我院检验的1879份微生物标本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879份送检标本中,痰液54例不合格(7.37%),尿液22例不合格(6.38%),血液12例不合格(5.56%),粪便5例不合格(9.26%),胸腹腔积液3例不合格(4.29%),分泌物7例不合格(1.62%),穿刺液1例不合格(3.33%)。共计104例标本不合格(5.53%)。在104例不合格标本中,标本采集不规范61例(58.65%),容器不合格4例(3.85%),标本运送超时18例(17.31%),采集时机错误11例(10.58%),条码错误10例(9.62%)。结论通过分析送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规范标本的采集、运送、处理,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送检标本合格率,从而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江敏敏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9):1052-1053
目的分析常规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及其分布情况,通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检验质量。方法对2008—2009年136256份常规检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不合格标本在所有标本中所占比例,找出不合格标本出现的原因。结果 2008年不合格率1.00%(585/58057),2009年标不合格率0.30%(234/78199)。尿常规和大便常规的不合格率最高;不合格标本中,因溶血、凝血导致标本不合格者最多,其次是样本不新鲜。结论要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检验标本的采集至关重要;针对不合格标本发生原因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有助于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益六西格玛质量工具减少送检标本缺陷率的效果。方法:根据精益六西格玛"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对全院各病区送检标本进行不合格率计算,并查找主要的原因和主要科室,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多种改进措施,比较实施六西格玛质量工具前后送检标本不合格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不合格标本数299例,对照组不合格标本数385例,2组不合格标本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合格标本中部分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标本采集满意度、报告出具及时性和结果与临床符合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护士标本采集满意度及运动、饮食等对结果影响和输血对结果的影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六西格玛精益管理有助减少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率,提高分析前质量,提升检验整体质量及医生、护士满意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