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抑郁综合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eeine ,HCY)水平,并探讨其与抑郁综合症症状的相互关系。方法本文采用我院住院病例一对一的分析方法设计,用循环酶方法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抑郁综合症住院患者100例(患者组),健康检组100例(对照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患者组与健康体检组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结果患者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16.80±6.6)μmol/L,健康体验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10.80±3.86)μmol/L。检测结果抑郁综合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结论抑郁综合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临床上显示轻度增高,可能与抑郁综合症症状的病理有着直接的相互关系,有待于临床作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8月1~31日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精神分院收治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80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289名作为对照组。两组采用循环酶法进行血清Hcy浓度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80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正常范围的有570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为70.98%;对照组289名体检人群中血清Hcy水平高于正常范围的有107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为37.02%;观察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χ^2=22.836,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Hcy水平为(21.69±11.33)μmol/L,对照组血清Hcy水平为(16.84±11.14)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62,P〈0.01)。观察组男、女患者血清Hcy水平分别为(24.71±11.64)、(18.30±9.10)μ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7.45±10.93)、(14.90±9.92)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036、5.284,均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存在有明显的Hcy代谢异常,但Hcy代谢失衡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生物学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抑郁症患者血液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清叶酸水平与抑郁症的关系;并研究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清叶酸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30例抑郁症患者(符合DSM-Ⅳ重性抑郁症诊断标准)治疗前、治疗4周、6周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叶酸水平;采用小分子捕获技术,循环酶法测血浆Hcy。比较患者组治疗前和对照组血液叶酸、Hcy水平,分析Hcy与抑郁程度的关系。比较HAMD减分率〉50%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的变化。统计方法用t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患者组治疗前叶酸水平为(7.46±1.69)μg/L,与对照组(7.67±2.44)μg/L无显著差异(t=0.632,P=0.534)。患者组治疗前Hcy水平(19.03±7.42)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9.60±3.43)μmol/L(t=6.885,P=0.000)。患者组治疗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6.7%比10%,P=0.000)。6周达临床缓解的患者血浆Hcy水平16.24±5.63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2.801,P=0.013)。血浆Hcy水平与抑郁程度正相关(r=0.430,P=0.018)。结论本研究样本抑郁症住院患者血浆Hcy水平及HHcy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抑郁症患者血浆中Hcy水平与其抑郁程度呈正相关,随着病情好转其血浆中Hcy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4.
张敏 《当代医学》2011,17(20):71-71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测定326例冠心病患者,419例脑卒中患者和14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冠心病组和脑卒中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24.94±15.25)、(19.51±10.81)μmol/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5.24±7.91)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浓度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是心脑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子,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脑梗塞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在这40例患者中,有18例首次发病的脑梗塞患者,有22例病情复发的脑梗塞患者。我们将这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我们将观察组中18例首次发病的患者作为首发组,将22例病情复发的患者作为复发组),另选取同一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我们对两组人的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为22.0±10.2u mol/L,对照组人高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为15.0±6.6umol/L。观察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人,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中首发组的18例患者其高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为18.3±6.2umol/L,观察组中复发组的22例患者其高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为21.5±5.5umol/L。观察组中复发组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首发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引起脑梗塞的高危因素,同时也是导致脑梗塞复发的高危因素。这一情况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静注甲钴胺联合针灸治疗对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83例,随机分为两组,41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为对照组,42例患者实施早期静注甲钴胺联合针灸治疗为观察组,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瘫痪侧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下降,瘫痪侧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0.6±4.2)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8.4±3.9)μmol/L],观察组瘫痪侧肢体运动功能评分[(91.4±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3.1±6.9)分],观察组总有效率(97.6%)明显高于对照组(78.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8%)明显低于对照组(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静注甲钴胺联合针灸是治疗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的有效方法,可明显降低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侯小光 《中外医疗》2012,31(10):57-57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探讨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以158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以142例2型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2组患者FBG,2hPBG,HBA1c水平均高于正常,且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6.9±3.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9.6±2.4)μmol/L,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高水平提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风险增加,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女性抑郁症患者焦虑症状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54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女性,按照是否存在焦虑特征分为有焦虑特征的抑郁症组(n=30)与无焦虑特征的抑郁症组(n=24),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两组抑郁、焦虑水平,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水平与抑郁及焦虑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有焦虑特征的抑郁症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无焦虑特征的抑郁症组(P<0.05),两组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年龄、BMI等因素为自变量发现,女性抑郁症患者血清Hcy、UA水平与抑郁及焦虑症状无相关性.结论 有/无焦虑特征的女性抑郁症患者血清Hcy可能存在不同表现,但UA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抑郁症的关系,以及治疗后血清Hcy水平的变化。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分剐检测对照组(30例)的血清Hcy含量及患者组(30例)治疗前后的血清Hcy含量;患者组治疗前后的血清Hcy含量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治疗前血清Hcy含量为(17.94±8.5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0.09±4.13)μmol/L(P〈0.05)。患者组治疗后血清Hcy含量为(11.19±5.81)μ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升高的血清Hcy水平与抑郁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水平改变意义。方法选择4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设定为观察组,40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设定为对照组,400例体检的健康人设定为健康组,比较3组的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等水平。结果观察组胱抑素C (1.86±0.65)mg/L,同型半胱氨酸(15.01±3.19)μmol/L,血肌酐(77.52±12.58)μmol/L,血尿素氮(6.16±2.50)mol/L;对照组胱抑素C(0.98±0.26) mg/L,同型半胱氨酸(11.30±2.65)μmol/L,血肌酐(73.12±18.01)μmol/L,血尿素氮(6.09±1.81)mol/L;健康组胱抑素C(0.76±0.11)mg/L,同型半胱氨酸(8.89±1.29)μmol/L,血肌酐(72.98±14.25)μmol/L,血尿素氮(5.95±1.00)mol/L;观察组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高于健康组,对照组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肌酐与血尿素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发病早期就会表现出胱抑素C与半胱氨酸升高的现象,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利于及早诊断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高Hcy血症的患病率以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结果观察组高Hcy血症的患病率(43.97%)显著高于对照组(7.50%)(P<0.05);观察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6.83±2.36)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3±2.65)μmol/L,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生具有正相关性,同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吉顺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5):3293-3294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的155例冠心病患者,另选同期健康者5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入选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对冠心病发生及程度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分析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8.03±7.68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08±3.5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男性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8.16±7.931μmol/L)高于女性患者(13.68±6.83lμmol/L),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并与性别有关,可能是其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心血管病变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虞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观察并记录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同时记录观察组各疾病类型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陈旧性心肌梗死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均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心血管病变患者具有较高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引发心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关系。方法以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并将其按照有无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分为A组(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60例)、B组(未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70例)。以同期体检的13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A组与B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超声检查结果显示,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60例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A组),70例未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B组);研究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21.8±10.9)μmol/L,对照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1.3±5.2)μmol/L,研究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21.3±12.3)μmol/L,B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5.6±6.3)μmol/L,A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呈现正相关,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需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血脂及内皮素(ET)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50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观察组)和50例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ET及血清tHcy水平。结果观察组TC、LDL、TG均高于对照组(P〈0.01),HDL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t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ET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tHcy和ET可能是预测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标志物,联合检测对甲状腺功能减退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平顶山神马医院收治的5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58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高同型半胱氨酸及叶酸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中男性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和高同型半胱氨酸具有相关性,男性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诊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时选取自愿参加该项目调查的健康人8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研究对象刚入院时和心肌梗死治疗1个月后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刚入院时,观察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38.8±10.2)μmol/L,正常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7.4±3.5)μmol/L,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9.259,P<0.001)。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7.1±5.4)μmol/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63,P<0.001)。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健康人,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6,P<0.001)。 结论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关系密切,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检查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心肌梗死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4例作为观察组,又根据发作情况分为首发组(40例)和复发组(44例)。体检正常者5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组间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血浆含量为(29.35±3.39)μmol/L,对照组为(12.15±1.66)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05,P〈0.05);首发组与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1,P〈0.05)。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四个水平患者的百分率,复发组与首发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重度增高者(81.9%)明显高于首发组(45.0%)。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有关,且水平越高,复发几率越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清叶酸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应用对照研究的方法测定4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30名健康对照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叶酸水平。精神分裂症患者又根据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分为阳性亚型及阴性亚型。结果精神分裂症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清叶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精神分裂症阳性亚型与阴性亚型之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叶酸补充剂8周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清叶酸水平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紊乱,但似与血清叶酸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