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作者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制备了生物素标记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型DNA探针,用斑点杂交检测宫颈癌组织DNA中HPV 16 DNA相关序列。在28例宫颈癌组织中,有16例呈HPV 16 DNA杂交阳性,阳性率为57%;4例正常宫颈组织呈阴性反应;4例宫颈慢性炎症中有1例呈阳性反应。实验阳性对照HPV 16质粒DNA呈杂交强阳性,以λ-噬菌体DNA及NIH/3T3小鼠成纤维细胞DNA为实验阴性对照,均呈杂交阴性。结果证明,HPV的基因组存在于宫颈癌组织中,提示HPV的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本实验采用生物素标记HPV 16 DNA探针,检测特异性强,方法简便,为开展宫颈癌病毒病因的普查及其研究,提供了一个快速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光敏生物素法标记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DNA探针,进行斑点杂交检测宫颈癌组织中HPV16、18DNA相关序列。检测结果为,18例宫项癌组织中5例HPV16杂交阳性(27.78%);14例HPV18杂交阳性(77.8%)。这表明宫颈癌的发生和HPV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与宫颈癌发病关系的研究,已日益引起人们重视,并从基因及分子水平表明其在宫颈癌变中起着重要作用。作者曾以生物素及~(32)P—dATP标记HPV16型DNA为探针,经点杂交证实了宫颈癌中存在有HPV的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a—~(32)p—dCTP标记的人乳头瘤病毒11型(HPV—11)、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和人乳头瘤病毒18型(HPV—18)质粒DNA为探针,对全国五个地区的275例女性生殖道病变活检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基因相关序列进行了核酸杂交分析。结果表明:(1)女性生殖道各种病变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HPV—16感染,其感染率随病变恶性程度的加重呈进行性增加;HPV—11感染主要见于生殖道良性增殖性病变中;HPV—18感染只见于宫颈癌。(2)不同地区妇女宫颈癌中HPV—16的感染率不同,宫颈癌高发区新疆,HPV—16感染率较高,宫颈癌低发区贵州,HPV—16感染率较低。(3)不同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宫颈癌中,HPV—16和HPV—18感染率不同,宫颈鳞癌以HPV—16感染为主,宫颈腺癌以HPV—18感染多见。以上结果表明:人乳头瘤病毒,特别是HPV—16与中国妇女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宫颈癌是全世界妇女中除乳腺癌外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90%以上的宫颈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HPV感染能否引起宫颈癌的发生,受性激素水平、HPV感染逆转情况、宿主免疫状态、病毒DNA的存在形式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就HPV感染引起宫颈癌的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负荷量与宫颈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以探讨HPV负荷量预测宫颈疾病转归的可行性.方法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 HPV DNA)检测云南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癌患者143例HPV感染负荷量,研究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 CINⅠ患者高危型HPV负荷量显著低于CINⅡ、CINⅢ及各期宫颈癌患者(P<0.05),CINⅡ及各期宫颈癌患者间HPV负荷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NⅠ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较低,CINⅡ、CINⅢ及宫颈癌患者HPV病毒负荷量增高,但病毒负荷量不随宫颈病变程度增加而增高.高危型HPV负荷量不能预测宫颈病变转归,但较高的HPV负荷与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相关.  相似文献   

7.
陈园园  王英红 《医学综述》2015,(6):1006-1008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目前公认的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病毒,尤其是高危型HPV。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即可发生侵袭,而侵袭转移是宫颈癌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该文主要综述HPV的研究成果、HPV检测的普及、HPV亚型检测的临床意义。HPV分型检测对未来于研发具有针对地区高危型HPV疫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HPV与宫颈癌的相关性及干预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染是宫颈癌重要致病因素。研究HPV病毒的致癌机制,筛查、监测并干预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有利于预防及早期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HPV(Human Papillomavirus,人类乳突病毒)感染和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及其癌前病变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4例宫颈癌、CIN(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和64例宫颈炎(Cervicite)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对三组患者进行HPV病毒检测。结果:高危型HPV在不同类型宫颈癌中的感染率不同,其中鳞癌高危型HPV感染率最高(95.00%),宫颈癌中单一病毒感染率、双重病毒感染率、多重病毒感染率相对较高,CIN次之,III期、II期、I期病毒感染率依次降低,宫颈炎只发现单一HPV病毒感染,且单一病毒感染率远低于宫颈癌与CIN,其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HPV病毒感染和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关系密切,早期高危HPV检测可以阻止高危HPV的持续性感染,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在宫颈癌发生过程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必要的环境因素,而宿主遗传易感性则影响感染结局.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是新一代的遗传学标记,可用于寻找肿瘤相关基因.本文就宫颈癌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人乳头状瘤病毒及其致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学慧 《海南医学》2010,21(18):111-114
人乳头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是目前肿瘤病毒病因学研究的热门课题,随着该研究的不断深入而取得极大进展。本文就HPV的基本概念、病毒种类、基因分型及检测方法,HPV感染与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HPV感染与宫颈癌、乳腺癌、喉癌的关系,以及其作为宫颈癌微转移的肿瘤标志物等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0mavirus,HPV)是一类具有严格宿主范围和组织特异性的病毒,主要感染人的皮肤或黏膜上皮细胞,引起感染部位发生病变.目前大量研究已证实HPV是感染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宫颈癌是一个由癌前病变逐渐衍变为癌的连续性病理过程.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及多重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变的重要原因之一.宫颈HPV早发现、早预防是阻断癌变的关键.建立简便、特异、快速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在宫颈癌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还缺乏针对HPV公认的有效治疗手段.因此,应非常重视HPV感染.HPV DNA检测作为宫颈癌筛查的一种辅助手段是目前研究热点.现就近年来对HPV病毒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及其对宫颈癌诊断的意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李爱玲  程静新 《吉林医学》2013,(26):5326-5327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病毒载量与新疆妇女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以因宫颈癌住院进行治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杂交捕获2代(HC-Ⅱ)方法定量检测宫颈HPV-DNA的含量(以此表示HPV的病毒载量),进一步观察HPV载量与宫颈癌的关系。结果:①HPV-DNA在宫颈癌Ⅰaa期组中检出率为82.7%,ⅡbⅡa期组中检出率为82.7%,Ⅱbb期组中检出率为87.2%,Ⅲb期以上检出率为92.9%,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PV-DNA病毒载量(均数)在ⅠaⅢb期组中检出率为87.2%,Ⅲb期以上检出率为92.9%,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PV-DNA病毒载量(均数)在Ⅰaa期组中为396.41,ⅡbⅡa期组中为396.41,Ⅱbb期组中为548.89,Ⅲb期以上为793.31,不同期别的宫颈癌组中HPV DNA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根据不同级别的宫颈癌中HPV DNA病毒载量总体分布发现宫颈癌中HPV DNA病毒载量普遍在高载量范围,其中在宫颈癌ⅠaⅢb期组中为548.89,Ⅲb期以上为793.31,不同期别的宫颈癌组中HPV DNA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根据不同级别的宫颈癌中HPV DNA病毒载量总体分布发现宫颈癌中HPV DNA病毒载量普遍在高载量范围,其中在宫颈癌Ⅰaa期组中有30.7%在500以上,在宫颈癌ⅡbⅡa期组中有30.7%在500以上,在宫颈癌Ⅱbb期组中有48.7%在500以上,在宫颈癌Ⅲb期以上为82.0%,各组间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r=0.72,P<0.05),不同期别的宫颈癌与HPV DNA病毒载量有关。结论:HPV DNA病毒载量与新疆妇女宫颈癌期别高度相关,HC-Ⅱ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乳头瘤病毒(HPV)导致的生殖道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诱因。高致病性HPV16亚型感染可增加宫颈癌的患病风险,但多为自限性感染,仅部分患者发生宫颈癌变,故仍需对HPV携带者的癌变风险进行精确的检测和判断。HPV DNA甲基化与癌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PV DNA甲基化与病毒载量、复制转录以及病毒致瘤性具有相关性。准确鉴定HPV相关的甲基化模式对宫颈上皮内瘤变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将有助于改善宫颈癌癌前病变患者的筛查、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5.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5):365-368
目的探讨集聚蛋白(Agrin)基因在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和阴性宫颈癌细胞中表达的差异。方法以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阳性的宫颈癌Caski细胞和Si Ha细胞、HPV18阳性的宫颈癌He La细胞、HPV阴性的宫颈癌C33-A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方法分别检测Agrin mRNA和蛋白在不同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与HPV阴性的宫颈癌C33-A细胞比较,HPV16阳性的宫颈癌Caski和Si Ha细胞、HPV18阳性的宫颈癌He La细胞中的Agrin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或0.05),Agrin mRNA和蛋白在4种宫颈癌细胞中表达的顺序为:C33-A细胞相似文献   

16.
广州地区宫颈癌组织标本中HPV感染情况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其型别分布.方法 采用HPV通用引物对宫颈癌组织标本中的HPV L1区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根据PCR产物测序所得序列分析对HPV分型.结果 130例宫颈癌组织HPV DNA检出率为82.3%,广州宫颈癌患者存在HPV16、33、18、52、11、31、58、68、53和59十种型别.结论 证实了生殖道高危型HPV感染是妇女宫颈癌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一种广泛流行的性传播疾病,高危型HPV持续感染被认为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主要因素。多重HPV感染、HPV病毒负荷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病变程度及发展密切相关。HPV的致癌机制已经研究至分子生物水平,本文主要从HPV致癌的分子机制、检测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宫颈癌发病率位于女性肿瘤的第3位,全球每年有约27万女性死于宫颈癌~([1])。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90%以上的宫颈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HPV是一种乳头瘤空泡病毒,为球形DNA病毒,能引起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目前已分离出130多种HPV,根据其致癌危险性不同可分为低危型(low-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LR-HPV)和高危型(high-risk  相似文献   

19.
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资料表明,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能够引起子宫内上皮样瘤变(CIN)及宫颈癌的发生.并且HPV的不同型别致病力也存在差异,高危型别、高病毒载量的持续感染是促使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HPV感染的早期发现、准确分型及病毒定量对宫颈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对HPV基因的检测和分型方法如核酸杂交、PCR、荧光定量PCR等,以及各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我院115例宫颈癌患者及192例宫颈炎症患者的宫颈分泌物进行HPV16/18 DNA检测,计算两组HPV16/18型阳性率及各组中HPV-DNA病毒载量拷贝对数值。结果宫颈癌患者组HPV16/18型阳性率76.5%,宫颈炎患者组HPV16/18型阳性率30.4%,两组的阳性率和病毒载量统计学上均有显著差异。结论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对早期诊断、治疗宫颈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