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目的:探讨喉接触性肉芽肿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28例喉接触性肉芽肿患者采用(1)内科保守治疗;(2)保守治疗失败后的手术治疗;(3)术后综合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28例患者中19例经保守治疗后肉芽肿明显减小或消失,有效率67.8%(19/28);9例无效,给予手术+术后综合治疗;7例肉芽肿消失,2例复发,2次手术+综合治疗痊愈.结论:明确并针对内芽肿形成的病因进行综合治疗,可消除肉芽肿形成的病理学基础,能取得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检查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胸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20例经临床手术病理确诊的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CT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效果。结果MRI诊断嗜酸性肉芽肿19例,误诊结核1例;CT诊断嗜酸性肉芽肿14例,误诊结核4例、转移瘤2例。MRI诊断符合率为95.00%,CT为70.00%,MRI较高(P<0.05)。MRI与CT诊断时间、诊断预约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医生对MRI诊断的满意度为100.00%,CT为80.00%,MRI较高(P<0.05)。结论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检查价值高,诊断符合率高,诊断效率快,有利于分辨病变的典型征象,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嗜银染色(AgNOR)计数对52例皮肤T细胞淋巴瘤(CTGL)及9例皮肤假性淋巴瘤(CPL)进行鉴别诊断。每例均在高倍油镜下随机计数200个细胞的AgNOR,并求得其平均数,标准差及均数标准误,结果如下:22例蕈样肉芽肿前期(MFI)为1.17±0.09SEM=0.01;24例蕈样肉芽肿浸润期(MFⅡ)为1.17±0.11 SEM 0.01;4例蕈样肉芽肿肿瘤期(MFⅢ)为3.55±0.87 SEM=0.43;2例非向表皮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NECTCL)为4.5±0.28 SEM=0.19;9例CPL为1.17±0.1 SEM=0.03。结果说明在CTCL(MFⅢ+NECTCL)与CPL之间(t=7.13;P<0.001)和MFⅠ与MFⅡ之间(t=4.75;P<0.001)AgNOR计数的差别是极为显著的。因此,AgNOR在鉴别诊断上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Xu L  Zeng WH  Zheng Y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11):1907-1909
目的研究psoriasin(S100A7)在蕈样肉芽肿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皮肤组织及蕈样肉芽肿皮损中psoriasin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psoriasin蛋白不表达于正常皮肤组织;在21例蕈样肉芽肿中,可见psoriasin蛋白表达于角质层及棘层,而不表达于基底层,阳性率为90.5%。在蕈样肉芽肿中,psoriasin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组织(P<0.001)。结论 psoriasin可能通过趋化CD4+T细胞在蕈样肉芽肿的发病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测50例原发性小血管炎疾病患者血清中ANCA的检出率.结果 50例原发性小血管炎血清中,韦格纳肉芽肿(WG)阳性率95%,为C-ANCA阳性;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阳性率50%,为P-ANCA阳性;过敏性紫癜(AP)阳性率37.5%,为P-ANCA阳性;白塞病(BD)3例,ANCA均为阴性;未分型原发性小血管炎(UCPSV)阳性率66.67%,其中C-ANCA 4例,P-ANCA 6例.结论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原发性小血管炎中,部分疾病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密切相关,尤其是韦格纳肉芽肿阳性率95%,提示C-ANCA可作为韦格纳肉芽肿血清学标志性抗体,ANCA检测对血管炎的发病及诊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三联体基因蛋白(FHIT蛋白)在皮肤蕈样肉芽肿中的表达状况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FHIT在48例皮肤蕈样肉芽肿中的表达状况.结果 48例蕈样肉芽肿中30例显示FHIT蛋白缺失,且有表达者都为弱阳性;FHIT缺失与肿瘤的分期、转移与否无相关性.结论 FHIT缺失在皮肤蕈样肉芽肿组织中是频发事件;FHIT在皮肤蕈样肉芽肿中缺乏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尚须作进一步的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和胆囊癌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要点,以减少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误诊率。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23例)和胆囊癌(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临床表现类似一般的胆囊炎,术前B超32%(7/22)胆囊癌不能排除,术前MRI或CT检查52%(12/23)误诊为胆囊癌,4%(1/23)误诊为胆囊腺肌症。术中冷冻病理检查7例XGC均排除胆囊癌,术后病RI胆囊癌诊断正确性为7例,检查23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均确诊。51例胆囊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B超胆囊癌诊断正确性为73%(33/45),术前CT及MRI诊断正确性为78%(35/44),术后病理检查51例胆囊癌均得以确诊。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的特征性表现不明显,极易误诊为胆囊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可明确病变性质,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确诊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需依赖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8.
肉芽肿性唇炎(G 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唇部慢性感染性肉芽肿。尽管多数研究排除感染作为肉芽肿性反应的潜在因素,但与结核病的可能关联性仍有报道。据我们所知,只有1例结核疹致肉芽肿性唇炎在文献中报道,但内在机制没有详细描述。报道1例结核疹致肉芽肿性唇炎。研究显示结核病伴肺部侵犯,抗结核化疗3月后病情得到改善。结核疹致肉芽肿性唇炎@Kavala M.$Erenkoy Omerpasa Sok, Kadikoy, Istanbul, Turkey Dr. @S.do■an S. @Sarigüul S. @阎小宁…  相似文献   

9.
背景:发生在免疫抑制的基础上的肉芽肿已有报道。作者报道的6例泛发性环状肉芽肿,都发生在药物引起免疫抑制的患者。4例女性患者和2例男性患者,平均年龄61(35~76)岁。3例患者因乳腺癌(2例)和肝细胞癌化疗。1例女性患者因霍奇金病化疗。1例曾经做肝移植并用环孢菌素A,另1例因多关节炎系统应用类固醇治疗。所有患者都有泛发性非光线性肉芽肿,由多形红斑构成,有时呈环状。皮损位于躯干、腿和臂部。每例患者的组织病理都证实为环状肉芽肿。讨论:这6例患者的泛发性环状肉芽肿与药物引起的免疫缺陷有关。药物所致的免疫失调可能是环状肉芽肿形成…  相似文献   

10.
骨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 of bone)是原发于骨髓腔,以组织细胞及嗜酸性细胞为主要结构特征的肉芽肿。1973年Schajowicz等极告106例骨嗜酸性肉芽肿,其中肋骨9例。国内报道的44例骨嗜酸性肉芽肿中,发生于肋骨的仅3例。我院曾收治2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少见病,迄今国内共报告93例(表1)。1937年金氏等首先报告7例,认为是一种新的肿瘤性疾病,与Mikulicz病相似,命名为“嗜伊红球增多性淋巴母细胞赐”。1957年又补报16例,并改名为“嗜伊红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指出本症有十大特征。1964年林氏报告10例本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肉芽肿(Malignant granulo-ma)是一种少见的进行性破坏性溃病,其病理表现为非特异性肉芽肿性改变,故又名坏死性肉芽肿。该病破坏性大于恶性肿瘤,且病因不明,故临床上称为恶性肉芽肿。此病于1896年首先由 Mcbride 报导,国外1958年 M-lls 收集了8例,国内于1957年始有报导。我院近几年来共收治十余例,现将资料完整的11例报导如下(附表)。本组男性8例,女性3例,年令在11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CEC)的临床病理诊断资料,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误诊原因及避免误诊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9例病例中术前诊断中,16例误诊为胃溃疡,2例误诊为胃癌,仅1例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误诊率高达94.74%。手术后病理诊断均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结论该病种临床误诊率高,病理诊断是其唯一确诊途径;强调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知度,手术前进行胃镜挖掘性多点活检或术中进行快速病理检查是减少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炎性肉芽肿的伽玛刀治疗效果。方法经MRI检查后采用LEKSELL立体定向仪测定靶灶坐标行伽玛刀治疗。结果本组脑炎性肉芽肿19例,靶灶直径(Z Y Z/3)1.0~2.5cm,平均2.0cm,边缘剂量16~18Gy,平均(15.8±1.7)Gy,中心剂量25~36Gy,平均(28.9±2.1)Gy,随访12~24个月:①癫痫发作完全消失或每年偶发1~2次者计为12例;②癫痫发作减少75%者76例。结论伽玛刀是治疗脑炎性肉芽肿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 环状肉芽肿(Granuloma annulare)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我们采用DDS治疗1例,疗效满意,特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6.
郑志燕  唐文成  徐伟  刘璇婷  张波 《安徽医学》2022,43(11):1309-1313
目的 比较不同超声分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超声与X线图像特征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滁州医院甲乳外科/普外科就诊的52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均经空芯针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52例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其中32例同时进行X线检查,根据声像图特征分为片状低回声型、肿块型、脓肿型,根据X线特征分为不对称性局限性致密影、不规则肿块影、局部结构扭曲或索条影,比较超声与X线对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肉芽肿性乳腺炎病灶内出现岛屿状回声、周边出现高回声带在片状低回声型与肿块型、片状低回声型与脓肿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型与脓肿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芽肿性乳腺炎的X线特征在各型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与X线对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389,P<0.05)。结论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片状低回声型超声特征为岛屿状回声和周围高回声带,各型的X线特征无明显差异,超声与X线对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断具有一致性,可相互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mRNA在根尖肉芽肿和根尖囊肿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根尖肉芽肿和根尖囊肿的骨破坏和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22例根尖肉芽肿、11例根尖囊肿及10例正常根尖周组织MMP-8 mRNA 的表达。结果:根尖肉芽肿组和根尖囊肿组MMP-8 mRNA表达的阳性率均高于正常根尖周组(P<0.01) 。根尖肉芽肿组和根尖囊肿组的MMP-8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1)。根尖肉芽肿组与根尖囊肿组MMP-8 mRNA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MP-8的表达可能参与根尖肉芽肿和根尖囊肿的发病过程,并在骨破坏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临床特征。方法以"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为检索词,通过中国医院知识数据库(CHKD)对2017年1月以前发表的例数达10例以上的中文文献进行检索,并汇总分析。结果符合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诊断的病例186例,以呼吸系统受累最常见(73.7%),神经系统(68.3%)、皮肤损害(60.2%)、泌尿系统(42.5%)受累也较为常见。肾脏受累较轻,最常见实验室检查异常为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90.8%)。结论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识别困难,临床医生须加强认识,提高警惕,争取早期诊断,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脑血吸虫肉芽肿的MRI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搜集资料完整的脑血吸虫肉芽肿11例,其中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对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1.0 TMR扫描机,全部病例均行增强扫描.结果 6例单发,5例多发;病灶主要位于顶叶(5例)、枕叶(5例)、颞叶(4例)、额叶(3例)、小脑半球(1例).平扫呈团、片状异常信号,T1WI为低、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周围水肿明显,增强扫描有多个小结节状、斑点状强化,并呈"泥砂样"聚集成团.结论脑血吸虫肉芽肿的MRI表现有很高的特异性,MRI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CEC)的临床病理诊断资料,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误诊原因及避免误诊的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9例病例中术前诊断中,16例误诊为胃溃疡,2例误诊为胃癌,仅1例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误诊率高达94.74%.手术后病理诊断均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结论 该病种临床误诊率高,病理诊断是其唯一确诊途径;强调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知度,手术前进行胃镜挖掘性多点活检或术中进行快速病理检查是减少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