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家强  王米渠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538-1539
基因组整体由脏腑基因组模块和经络基因组组成,基因组的非基因部分在基因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腧穴与基因存在对应关系。经络基因组与脏腑基因组在证候基因组学的研究上可以相互促进,提出更好的中医证候学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迅猛发展,中医学界正在掀起结合的浪潮,但是没有整体的指导和正确的思路,这种结合只能是外在的,不能说明证候的本质。本文就从基因组整体观出发,期望在整体方面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在辨证和证候作一探讨。1证候研究的基本点宏观整体和微观基因组  相似文献   

3.
论证候基因组研究中的海量数据生物信息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世纪科学、人类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大背景下,中医证候基因组的研究已起步,在运用基因芯片等新技术中,产生了海量数据,如仅仅一个肾阳虚家系的基因表达谱芯片和证候症状已有近40万个原始数据,用初步的信息融合观考虑也会有61种计算的角度。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将会为我们证候基因组研究不断提供数学方法;功能基因组的进步,开始为中医证候研究奠定了一个新的平台。前面的探索告诉我们证候基因组研究虽是艰巨,但仍是可行的,其中复杂问题,海量数据,也是可以逐步解决的。  相似文献   

4.
当今证候基因组研究的反思以及功能基因模块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候研究只有必须结合基因组结合当代分子生物学,才能揭示出中医证候的本质,论证中医学的科学性,证候的研究必须在现在证候基因组学研究的基础上采取跨越式的前进方式;从证的单个基因、个别基因、多个基因的孤立基因研究积累中,走向集约化、基因功能模块化的研究,在基因功能模块中去发现证候的内在本质,继而论证证候理论的正确性;“证乃一类功能基因组”,证是一类功能基因组的相互调控的外在表现,是一组基因功能模块的相互调控关系的综合。证候基因组学应该走模块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毒邪致络病”与证候及基因组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王忠  王安民  鞠大宏 《中医杂志》2000,41(8):500-501
随着基因组及后基因组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学又面临一次大好的历史机遇,若能很好地吸限当代科技精华,在其所提供的技术水平台上融合中医药的独特研究思路,将会极大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本文结合现代细胞、分子、基因组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中医“毒邪”与“络病”的科学内涵,“毒邪致络病”“毒损脑络”的病理演变规律以及证候与基因组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因组整体由脏腑基因组模块和经络基因组组成,基因组的非基因部分在基因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腧穴与基因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医证候与基因组整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迅猛发展,中医学界正在掀起结合的浪潮,但是没有整体的指导和正确的思路,这种结合只能是外在的,不能说明证候的本质.本文就从基因组整体观出发,期望在整体方面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在辨证和证候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国中西医结合学者提出了今后中医药研究的五点思路:证候与基因组的相关性研究;证侯与蛋白质组的研究;体质与易感基因的研究;中药药理与基因及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医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模式与疾病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论证候与分子生物学的结合——分子象与分子症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是"象"的内在实质,而"象"是内在"藏"的外在表现;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都是五脏功能整体的分子"象"。开发出症状聚类法,将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结合起来,从症状的基因表达去研究证的微观表达原理。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世纪科学、人类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大背景下,中医证候基因组的研究已起步,在运用基因芯片等新技术中,产生了海量数据,如仅仅一个肾阳虚家系的基因表达谱芯片和证候症状已有近40万个原始数据,用初步的信息融合观考虑也会有61种计算的角度。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将会为我们证候基因组研究不断提供数学方法;功能基因组的进步,开始为中医证候研究奠定了一个新的平台。前面的探索告诉我们证候基因组研究虽是艰巨,但仍是可行的,其中复杂问题,海量数据,也是可以逐步解决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基因和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中医证候基因组学研究也在逐步展开,但是在基因和基因组本身还没有研究清楚之前,中医证候是否存在基因或基因组改变还存在争议,展开证候基因组学的研究尚缺乏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再论复合证的诊治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大样本临床资料分析为基础,提出了“复合证”的新概念:“当一个病人同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证时称为复合证”。阐明了复合证之客观性,占临床住院病人的66.18%~89.57%;用具体数据表达了复合证的广泛性、倾向性与相关性;分析了复合证的四个构成要素与十种表现方式;从而提出了复合证的四个证治要点:既确定是否复合证,辨别原发证与继发证,辨别主证与次证,个体化的整体治疗观。本文对于中医证候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五脏证候是临床辨证的核心.从临床主证、临床特点、证候分类、类证鉴别等论述心病证候辨证施治.依据八纲将心病证候分为虚实两类虚证表现正气不足之气、血、阴阳;实证表现为邪气有余之寒、热、痰、瘀.证候分九类即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心血虚、心阴虚、心火亢盛、痰火扰心、痰蒙心神、心脉痹阻证.同时要作好类证鉴别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心阴虚证与心血虚证;心火亢盛证与痰火扰心证;痰火扰心证与痰蒙心神证.及胆郁痰扰证、肾虚水泛证、心肾不交证、心肺气虚证、心阳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肝血虚证、心胆气虚证等证的鉴别.  相似文献   

14.
系统生物学是从一个整体水平入手研究生物系统的一门新兴科学,其方法较多是利用建立网络的方法来诠释生命系统各组分的关系,而随着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迅速发展和基因注释工作的完成,从基因注释出发建立的“基因组尺度代谢网络”因其跨学科地综合了生化和生物信息等技术,又具备了稳定性及其可运算性,使其成为当前研究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项目,并且在代谢疾病研究、基因预测研究、生物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当前中医药也处于继承与发展的关键时代,中医辨证思维和个性化医疗的传承和探究是中医药继承者一项大课题,基因组代谢网络恰好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研究新思路和技术平台,其前景广阔而影响深远。如何结合现代生物信息技术,剖析中医本质内涵,是现代中医研究的主要内容。基因组代谢网络以其整体性和网络可联系性,与中医辨证观和整体观相通,这为用生物信息语言解读中医中药提供可能。本文将概述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进展,并对其在中医药方面可能的应用进行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15.
证候、证、症的概念及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刘保延  王永炎 《中医杂志》2007,48(4):293-296,298
首先通过中西两种医学体系的比较,对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证候”进行了定位,提出证候是中医从治疗的角度对人体运动状态和方式的概括和描述;进一步通过认识论证候和本体论证候概念的区别,对症、证、候以及证候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通过证候概念中中医主体、客体等约束条件的分析,阐述了对证候实质、分类、分层、构成等的认识,提出了证候深入研究的初步思路和内容;同时对证候“内实外虚”、“动态时空”、“多维界面”等特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基因组是中医学"精"的功能的集中表现。基因组(精)是人体五脏和经络系统的根源,基因组(精)的功能形成了五脏和经络。基因组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联系的表象体现在基因组内部的复杂的相互的物理化学作用中。基因组就是在阴阳属性的转座子的调控中形成了平衡统一的整体。基因组的五脏和经络微观系统是由于转座子的作用形成的。中医针灸经络学在新的基因组研究中将发挥现代科学不能取代的巨大的作用,中医学经过基因组的网络联系的研究将走向世界生命科学的前列。  相似文献   

17.
中风病证候分布及动态变化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中风病的证候分布及不同阶段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中风病发病后第3~5日、14~16日、45~50日分别为第1、2、3观察点进行辨证量化诊断调查。结果第1观察点风证(55.56%)、痰证(54.63%)所占比例较大,其次为火热证(48.15%)、血瘀证(47.22%);第2观察点痰证居首(61.11%),其次为血瘀证(46.30%)、火热证(41.67%);第3观察点气虚证(63.89%)、痰证(62.04%)、血瘀证(58.33%)所占比例较大;3个观察点中气虚证构成比明显逐渐增加,火热证、风证构成比逐渐下降,痰证、血瘀证构成比一直较高并略有增加。证候组合第1、2观察点最多的是三证组合,两证次之,第3观察点与之相反。证候组合中第1、2观察点以痰瘀(27.78%、32.41%)最多,第3观察点以虚痰(30.56%)最多。第1、2观察点分别有腑实证75%、69.44%,第3观察点有阳虚证9.26%。结论中风病证候分布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气虚血瘀痰阻可能是中风病的根本病机,建议不断完善中风病证候辨证量化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8.
探讨证候基因组研究中引入双生子方法可行性。证候是中医特有的概念,而双生子证候在遗传背景一致基础上演变出的差异,无疑对证候-基因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梳理。  相似文献   

19.
证候-基因组研究实施8年来,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研究心得归纳出样本细化难、采样难、海量数据分析难、中医证与西医病结合难、中医证候理论与基因功能对接难及证候-基因组学应用难6大难题,并提出建立中医证的特征基因数据库、结合已知基因功能阐释证的可能机制,实现中医证候理论现代化;加快未知基因的研究,占领基因功能注释新领地等可能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文章提出了中医证具有显性和隐性双层结构,显性结构为证的外候,简称证候,证候由症元组成,症元则是由一组有联系的症状组成;而隐性结构则是证形成的病机网络及其表达,称之为证机,证机有更小的功能单元组成,该单元为机元,机元则由机素构成。证候是表现于外的有联系的现象层,而证机则是反映证候本质的相关要素的内在联系,因此证是证候的显性结构和证机的隐性结构的统一体。如此构建中医证的严谨逻辑结构,对证的本质和规范研究将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