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七氟醚麻醉在小儿扁桃体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择期小儿扁桃体手术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2组均行BIS监测。Ⅰ组通过BIS监测对麻醉深度行调控,调整七氟醚浓度使BIS维持于45~55;Ⅱ组根据血压、心率等变化凭经验调整七氟醚浓度。记录麻醉过程中麻醉前(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结束时(T3)、拔除气管导管时(T4)4个时间点的血压、心率和BIS值,统计手术时间、七氟醚用量及患者苏醒时间。结果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基础值和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切皮时、停药时2组与同时段的基础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T1、T4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Ⅱ组的T2、T3明显低于Ⅰ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2组吸入七氟醚的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停药至睁眼时间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过脑电双频指数的指导,可减少七氟醚在小儿扁桃体手术中的用量,从而提早苏醒时间,提高麻醉的安全性,预防术中知晓。  相似文献   

2.
王洁  王敏  梁郑 《中医正骨》2002,14(8):14-15
为比较异丙酚与安氟醚在控制“唤醒”时间和控制性降压方面的差异 ,将 5 0例拟行脊柱侧弯矫正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 (2 5例 )和安氟醚组 (2 5例 ) ,两组均以芬太尼、异丙酚、阿屈库铵麻醉诱导。异丙酚组用异丙酚和 5 0 %氧化亚氮维持。安氟醚组用安氟醚和 5 0 %氧化亚氮维持。术中监测 HR、MAP、Sp O2 、BIS、SEF95。结果“唤醒”试验成功时间、术毕至完全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等异丙酚组均低于安氟醚组 (P<0 .0 5 )、异丙酚组在控制性降压方面优于安氟醚组。异丙酚是脊柱侧弯后路矫正术中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比较瑞芬太尼、芬太尼配伍异丙酚、七氟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R组为瑞芬太尼配伍异丙酚、七氟醚,F组为芬太尼配伍异丙酚、七氟醚,每组30例,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5 min(t2),切皮(t3),烧灼剥离胆囊床(t4),拔管(t5)时的BP、HR及术毕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记录拔管后即刻、30 min的疼痛评分(VAS),记录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R组插管期心血管不良反应明显少于F组,术中烧灼剥离胆囊时,R组血压、心率较平稳。术毕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R组早于F组。2组患者术中知晓、术后恶心呕吐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瑞芬太尼配伍异丙酚、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术中镇痛效果更好,生命体征更平稳;术后苏醒较芬太尼快、拔管时间早,更有利于呼吸道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七氟醚全麻对腹股沟斜疝患儿麻醉苏醒后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78例,均接受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9),对照组采用七氟醚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异丙酚复合七氟醚全麻,比较两组苏醒情况(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清醒时间)、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麻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苏醒、拔管及麻醉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时两组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观察组HR、MAP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1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七氟醚全麻应用于腹股沟斜疝患儿手术中,具有麻醉恢复快、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麻醉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并可降低麻醉苏醒后躁动发生率,是较为安全的有效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在老年患者胃肠肿瘤根治性手术全身麻醉中监测的准确性及反馈调控输注全麻药物的可操作性。方法选择限期行胃肠肿瘤根治性手术的全身麻醉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IS组和对照组各40例。BIS组在麻醉手术期间监测血压、心电图、BIS值,对照组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术中各组根据上述各指标的变化来调节静脉给药剂量并调控麻醉深度。记录2组血压、心率及手术期间流泪出汗、皱眉体动情况,以及苏醒时间和术中知晓情况。记录2组患者术毕拔管时间、苏醒室留观时间及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结果BIS组麻醉诱导期血压、心率变化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术毕拔管时间以及术毕患者恢复室留观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肠肿瘤根治性手术全身麻醉中应用BIS监测可加快围术期术后苏醒、术后拔管和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恢复,并且麻醉平稳,有利于老年患者术中管理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监测脑电双频指数和麻醉意识深度指数的价值。方法将92例接受各种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手术均采用气管内插管、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对照组根据血流动力学参数、体征调整麻醉药物用量,观察组根据脑电双频指数和麻醉意识深度指数调整麻醉药物用量。对比2组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时(t2)、开始切皮时(t3)、手术结束时(t4)、拔除气管插管时(t5)的血压、心率、脑电双频指数和麻醉意识深度指数的变化,比较患儿的术后苏醒时间、拔除气管插管时间以及七氟烷使用量。结果 2组t1和t5时间点的血压、心率、脑电双频指数和麻醉意识深度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2、t3、t4时间点的血压、心率、脑电双频指数和麻醉意识深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拔除气管插管时间、七氟烷使用剂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监测脑电双频指数和麻醉意识深度指数指导麻醉药物的用量,有助于维持患儿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缩短患儿术后的苏醒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骶管麻醉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泌尿外科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有泌尿外科疾病的患儿随机分成2组,骶管麻醉组(Ⅰ组,n=30)和氯胺酮组(Ⅱ组,n=30),I组应用骶管麻醉复合异丙酚全麻,Ⅱ组应用氯胺酮全麻。于麻醉前、切皮、术中、术毕记录其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并比较2组苏醒时间。结果诱导后和术中2组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有显著性差异,Ⅰ组明显低于Ⅱ组(P<0.05),苏醒时间也短于Ⅱ组(P<0.01)。结论骶管麻醉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泌尿外科手术,呼吸、循环稳定,麻醉满意,术后恢复快,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用于指导小儿全身麻醉术毕时拔管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并分析拔出气管插管最理想时机。方法:将佛山市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收治的150例小儿全身麻醉患儿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50例;三组均予以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A组拔管时75≤BIS80,B组拔管时70≤BIS75,C组拔管时65≤BIS70。记录气管拔管时常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和呼气末七氟烷浓度(CETSev)。记录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及喉痉挛、低氧血症(Sp O290%)、咳嗽、屏气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儿气管拔管时MAP、HR、Sp O2、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PACU停留时间均10 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A组或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可用于指导小儿全身麻醉术后拔管,最佳拔管时机为65≤BIS70时,可有效预防拔管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行短小手术治疗的患儿开展七氟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择期手术治疗患儿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异丙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研究组开展七氟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比较2组于手术不同时间点心率及平均动脉压、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2组麻醉诱导时间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麻醉药物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气管插管后、手术开始后及拔管后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患儿呛咳、喉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诱导期体动及术后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小儿短小手术开展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相较于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安全性更佳,从而取得更好的临床成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七氟烷吸入全麻麻醉维持期及其恢复期的影响。方法择期进行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加七氟烷复合麻醉组(T组,n=40)和七氟烷吸入全麻组(S组,n=40)。在麻醉诱导开始前,选择开颅侧穴位,合谷连外关,金门连太冲,足三里连丘墟,相应穴位贴上皮肤自粘电极,连接穴位神经刺激仪,频率2/100 Hz。电刺激时间为麻醉诱导开始前直至手术结束。S组患者在上述相应穴位上贴上导线,不进行行针和电刺激。两组患者在异丙酚2 mg/kg、枸橼酸舒芬太尼0.3 g/kg、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下行气管插管,吸入2%七氟烷维持麻醉,术毕停止吸入七氟烷。记录各时间点七氟烷呼气末浓度、最小肺泡气浓度(MAC)、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麻醉恢复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七氟烷呼气末浓度和MAC,T组在开颅期、颅内期(颅内操作10 min、20 min、30 min)各时间点所需七氟烷呼出浓度均显著低于S组(P<0.05),节省七氟烷用量10.37%。两组都能够维持BIS值在40~60之间。T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随意运动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均明显小于S组(P<0.01)。T组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S组。结论对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七氟烷麻醉,可明显减少七氟烷用量,并能够显著缩短麻醉恢复时间,提高麻醉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术中持续静脉泵注利多卡因对颈淋巴结结核切除术术中七氟醚用量及术后短期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手术颈淋巴结核患者随机均分为L组和C组。L组麻醉诱导前缓慢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mg/kg,继予2 mg/(kg.h)泵注至手术结束;C组以生理盐水替代。2组均行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阿曲库铵和七氟醚吸入复合全麻。调整七氟醚的吸入浓度,保持BIS值45~55。记录术中至术后各时点血压、心率和七氟醚用量,拔除气管导管前后评定躁动评分,麻醉复苏期间需芬太尼镇痛例数及术后0.5,2,6 h VAS评分。结果 2组术中血压、心率平稳。L组较C组术中七氟醚用量明显减少,麻醉复苏期间芬太尼用量减少,拔管时间缩短,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降低。结论术中静脉持续泵注利多卡因在颈淋巴结结核切除术中能减少七氟醚用量,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上腹部手术时对循环和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4 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B组单纯全麻。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及Sp(O2 )。分别于麻醉前、插管后2min、进腹探查时、术中2h和插管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肾上腺素、血糖、皮质醇、胰岛素值。结果 A组血压、心率较B组稳定(P <0 .0 5 ) ,A组麻醉前后内分泌各测定值无明显变化,而B组显著升高(P <0 .0 1)。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上腹部手术时对循环和内分泌功能影响小,麻醉较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在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心脏手术患者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BIS监测麻醉深度对照组参照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及体征调控麻醉深度,比较2组麻醉诱导前(t_0)、麻醉诱导后(t_1)、气管插管时(t_2)、开始切皮时(t_3)、术毕(t_4)及拔管气管插管时(t_5)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BIS变化,记录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及术后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清醒时间。结果 2组不同时刻HR及t_0、t_5时MAP和BI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t_1、t_2、t_3及t_4时BIS明显高于对照组,MA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中芬太尼、丙泊酚及维库溴铵使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及清醒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手术中采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麻醉深度有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麻醉药物使用量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七氟醚、丙泊酚复合麻醉辅以喉罩用于小儿腹股沟疝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ASAⅠ-Ⅱ级,1~7岁的小儿腹股沟疝手术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七氟醚、丙泊酚复合麻醉辅以喉罩麻醉)25例和对照组(非插管静注氯胺酮麻醉)25例,比较两组麻醉后意识消失时间、术后苏醒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以及各时间点Sp O2水平。结果:实验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意识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Sp 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丙泊酚复合麻醉辅以喉罩用于小儿腹股沟疝手术效果较好,对Sp O2变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龄全麻手术患者不同的麻醉诱导方法与复苏时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0月到2010年5月,于我院住院需全麻手术的高龄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三组,丙泊酚诱导组、七氟醚诱导组和异丙酚诱导组,每组26例,观察患者从术毕到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咽喉反射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对语言有反应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七氟醚组高龄患者的术后呼吸、喉咙反射、睁眼、语言反应、定向力和完全苏醒时间最短。与异丙酚以及内泊酚比较,苏醒时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诱导效果优于丙泊酚和异丙酚,其复苏时间短,可以用于高龄手术患者的全麻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镇静深度对老年胃肠手术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胃肠肿瘤手术的ASA分级Ⅱ或Ⅲ级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深BIS组(D组)30例术中BIS值维持在40~49,浅BIS组(L组)30例术中BIS值维持在50~59,从切皮至术毕通过丙泊酚靶控复合吸入七氟醚调节BIS值在目标值范围。记录麻醉开始(t0)、术毕(t1)、拔管(t2)、拔管后5 min(t3)的HR、MAP;记录麻醉开始、术中和拔管后5 min的BIS值;记录术中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麻醉时间、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术中知晓率。结果 2组各时点的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0和t3时的BIS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D组(P<0.05),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时间均明显短于D组(P均<0.05)。结论在老年胃肠手术患者术中BIS值维持在50~59可减少丙泊酚用量,提高全麻后苏醒质量,更适用于老年胃肠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诱导喉罩置入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与传统的单纯七氟醚诱导全麻比较。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下腹部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M组)和传统单纯七氟醚诱导组(N组),每组20例。M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 10 min后行8%浓度的七氟醚吸入诱导(氧流量2~3 L/min),患儿入睡后置入喉罩,术中保留自主呼吸,以七氟醚和芬太尼维持麻醉;N组采用传统单纯七氟醚诱导,麻醉维持同前。结果 M组均顺利完成诱导和手术,N组2例因患儿屏气、剧烈呛咳麻醉诱导失败,后改静脉诱导完成手术;麻醉诱导时间、术中芬太尼的用量M组均小于N组;2组术中血压与给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M组术中心率下降明显;术后M组有6例轻度烦躁,N组有11例烦躁,其中5例躁动评分4分以上,给予丙泊酚处理后缓解。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诱导喉罩置入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有利于患儿在安静的状态接受麻醉诱导,且诱导更迅速,麻醉苏醒期患儿躁动比例明显降低,两者复合使用使患儿在整个围麻醉期更安静、舒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腹部手术中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腔阻滞效果。方法:选取66例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复合组和全麻组,复合组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腔阻滞进行麻醉,全麻组使用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插管时、手术开始时和拔管时的血压、心率变化,记录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以及是否发生不适反应。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复合组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全麻组(P<0.05),两组心率、血压比较,复合组在插管时血压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而复合组手术开始时、拔管时心率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复合组发生躁动例数明显低于全麻组。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腔阻滞用于腹部手术的安全性优于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19.
孟庆永 《环球中医药》2013,(Z2):176-176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诱导插管前后对患者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择择期手术病人40例,入室后静滴咪唑安定2mg,氟哌利多2.5mg,芬太尼0.1mg;吸入6%七氟醚5分钟观察患者插管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患者插管前后血压、心率平稳。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血流动力学稳定,但诱导时间稍长。  相似文献   

20.
应用针刺复合安氟醚全麻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刺复合安氟醚全麻下实施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法观察 ,70名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 ,A组 (n =2 4)即针刺复合安氟醚麻醉组 ,B组 (n =2 3)即电极板穴位刺激复合安氟醚麻醉组 ,C组 (n =2 3)即单纯安氟醚复合麻醉组 (对照组 )。三组静脉诱导和气管插管方法相同 ,麻醉维持静注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用量相同 ,对安氟醚吸入浓度则根据病人血压、心率调节 ,术中A、B两组同时开放电刺激仪。结果 :A、B两组麻醉效果优于C组 ,A、B两组麻醉Ⅰ级率分别为 6 2 5 0 %和 6 5 2 2 % ,C组仅为 43 48% ,显著低于A、B两组。麻醉全程安氟醚用量A、B两组分别比C组平均少用 2 9 73%和 37 84%。上述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 ,显示针刺与全麻两者有协同作用。结论 :针麻复合安氟醚全身麻醉下施行食管癌手术 ,麻醉效果肯定 ,方法安全、新颖 ,并能减少安氟醚用量 ,降低麻醉费用 ,由于针麻可调节机体功能 ,能使并发症减少 ,故可作为食管癌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