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妊娠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晶  陈奕 《北京医学》2016,(11):1181-1184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绒毛膜性对孕期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进而明确双胎的绒毛膜性诊断、产前管理及双胎特有并发症的处理规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4年的双胎病例435例,根据绒毛膜性分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monochrionic diamniotic twin,MCDA)和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dichorionic diamniotic twin,DCDA)2组,对其孕期并发症、畸形发病率、分娩孕周和新生儿体重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MCDA组的自然受孕率和胎儿畸形率(84.38%、7.03%)明显高于DCDA组(38.76%、3.91%,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DA组分娩孕周明显小于DCDA组(33.17±5.25 vs.35.39±3.32,P<0.001),其急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DCDA组[36.19% (38/105) vs.19.86% (56/28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CDA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小于DCDA组,新生儿的轻度、重度窒息率,流产率,胎死宫内发生率均高于DCDA组.生后死亡及死产率发生例数较少,暂无可比性.MCDA组特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DCDA组.结论 双胎妊娠的绒毛膜性判断对于双胎的产前管理及预后可起到关键作用,双胎特殊并发症由于发病机制的不完全明确,其管理及治疗还需要不断总结并个性化指导及治疗.  相似文献   

2.
3.
111例双胎妊娠分娩的临床分析广东省花都市胡忠医院马晓慧双胎妊娠母婴并发症多,胎先露异常、手术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率等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故临床已作为高危妊娠对待。本文就分娩方式和围产儿预后的关系对我院10年间111例双胎妊娠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4.
金杭美  胡文胜 《浙江医学》1997,19(3):155-156
双胎妊娠不仅流产率及早产率比单胎妊娠高,其围产儿死亡率亦是单胎妊娠的5~6倍。一旦发生一胎死于宫内是产科一个十分重要的并发症。鉴于双胎之一宫内死亡的原因和发生的时间不同,临床上处理亦不相同。现将我院1985年1月~1994年12月所收治的23例双胎之一宫内死亡病例报道分析如下。 资料和方法 23例双胎之一宫内死亡的孕妇,年龄24~35岁。同期双胎分娩604例,双胎之一宫内死亡占同期双胎妊娠的3.6%。双胎之一宫内死亡发生于孕29~40周不等,平均孕周35±3.0周。 23例中自觉一侧胎动消失或减少16例,检查一侧胎心音听不到21例。作B超检查20例,除均未见胎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双胎发育不一致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120例双胎妊娠对象按新生儿体重差异≥25%为界值分成两组,分析对比孕产妇年龄、分娩前BMI等一般情况、分娩孕周、是否辅助生殖术后受孕、双胎绒毛膜类型、孕11-13 +6周B超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值、头臀径(CRL)及妊娠合并糖尿病等合并症与新生儿体重差异是否存在相关性.两组间比较应用x2检验、t检验;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相关分析,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双胎发育不一致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绒毛膜类型双胎的体重差异值高于双绒毛膜类型双胎的体重差异值,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9,P=0.032).双胎体重差异大小与孕妇的分娩孕周存在负相关性(r=-0.332,P=0.001);与胎儿的NT差异存在正相关性(r=0.310,P=0.003);与孕妇的年龄、BMI及CRL差异未发现存在相关性.多变量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分娩孕周是发生双胎体重差异的保护因素(OR=0.821,95% CI=0.668-1.023,P=0.073),而NT差异是发生双胎体重差异的危险因素(OR=389.575,95%CI=269.429-612.203,P=0.012).结论 对于NT差值较大的双胎妊娠孕妇,可能存在早期双胎发育不一致的倾向或表现,尤其对于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胎儿体重容易出现更明显差异.应密切监护双胎发育,根据孕周,两胎儿体重差异程度及多普勒血流改变做出相应临床干预,以提高围产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确定双胎妊娠中双胎生长不一致的模式对产科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笔者医院进行产检和分娩的531例双胎妊娠孕产妇的病历资料。根据产检时的超声参数,将双胎间的不一致性分为4个模式,即:模式1:无显著不一致性组(268例)、模式2:早期进行性不一致(23例)、模式3:早期不一致伴平台期(91例)和模式4:晚期不一致(149例)。考察各模式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不良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模式2和模式3不一致性>10%(孕20.5周和20.7周)和>20%(孕27.7周和26.3周)发生时间相似。模式2不一致进展率最高(0.92%/周),孕36周时不一致达到峰值23.7%。模式3的进展速度较慢(0.49%/周),孕20周后的不一致幅度变化较小(从孕20周13.3%至孕36周16%)。模式4>10%的不一致开始时间在孕29.8周,不一致峰值(14.8%)低于模式2和模式3。使用模式1(无显著不一致)作为参照,在调整了相关协变量后,模式2和模式3是妊娠34和32周时早产和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模式2是5min Apgar评分<7分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双胎之一宫内停育是双胎妊娠的常见并发症 ,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 3例 ,现报道如下。【例 1】女性 ,2 7岁。孕 3产 1。孕期未行产前检查。孕 36周因阵发性腹痛 3h ,送院途中阴道排出一组织样物。查 :宫高 32cm ,右骶前位 ,胎心音 142次 /min。阴道口外可见一长约 18cm之桔干纸样女婴 ,与脱出阴道口的灰白色脐带相连。消毒外阴及脱出脐带后 ,剪断脐带 ,查宫口开大 7cm。入院后宫缩减弱 ,且不规律。予缩宫素静滴 ,3h后宫口缩小至 3cm。在家属要求下行剖宫产术。术后分娩一健康男婴 (体重 1750g)。术中出血约 …  相似文献   

8.
周艳舫 《黑龙江医学》2002,26(4):308-308
1 病例介绍患者 2 6岁。以阴道不规则出血 2 0d ,下腹突然疼痛 3h ,于 1998- 12 - 0 2急诊入院。平素月经正常 ,末次月经 1998-10 - 0 8。 11- 0 8起有少量阴道出血 ,色暗 ,持续约 2 0d ,并伴有腹部隐痛。 12 - 0 1血量增多 ,12 - 0 2晨无诱因下腹坠痛 ,伴恶心、呕吐 ,疑诊宫外孕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 :BP10 .7/ 6 .6 7kPa ,P10 2次 /min ,面色苍白 ,意识清 ,右侧卧位 ,腹平坦 ,右下腹明显压痛及反跳痛 ,移动性浊音 (+) ,肝脾触不清。妇检 :外阴正常 ,阴道少量鲜血如经血量。穹窿饱满 ,宫颈有举痛 ,子宫前位 ,漂浮感 ,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复杂性双胎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9月于郑州大学三附院终止妊娠的双胎妊娠315例。复杂性双胎65例为研究组,非复杂性双胎158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分娩期并发症和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胎儿丢失率、新生儿脑损伤发生率及新生儿体质量。结果 双胎之一胎儿畸形26例,其中双胎之一无心畸形3例。双胎之一胎死宫内(sIUFD)16例,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12例,选择性一胎宫内生长受限(sIUGR)24例,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症1例。其中并发两种以上复杂性情况者共14例。2组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贫血,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的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复杂性双胎妊娠组早产率70.80%,胎儿丢失率36.15%,新生儿窒息率13.80%,新生儿脑损伤发生率12.31%,新生儿体质量(2034±634)g,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杂性双胎有更差的新生儿妊娠结局,需要进一步的关注及研究以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双胎方式对双胎儿童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 114例双胎儿童按照双胎方式分为单卵双生和双卵双生组 ,同时用绘人试验对其智能进行了测验 ,比较两组儿童智商 (IQ值 )的差异。结果 :单卵双生组IQ值明显高于双卵双生组 (P <0 0 5 ) ,且中下智商人数的比例明显低于后组 ,而中上智商的比例显著高于后组 (P <0 0 1)。结论 :双胎方式可以对双胎儿童的智能发育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双胎妊娠其分娩方式的选择十分重要,经临床研究,剖宫产对于双胎妊娠而言,较阴道分娩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胎儿脐血皮质醇的表达差异与双胎生长不一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嘉兴市妇幼保健院诊断为双绒毛膜双胎的52对胎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双胎出生体质量差是否≥15%将其分为DT组(胎儿生长不一致,25对)和CT组(胎儿生长一致,27对)。收集两组孕妇及胎儿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孕妇、双胎胎儿间基本情况和两组胎儿脐血的皮质醇水平。结果 两组孕妇的年龄、分娩孕周、产次、孕前体质量指数、受孕方式、分娩时间、双胎是否同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T组和CT组胎儿的羊水深度、脐动脉SD值、脐带绕颈情况、胎盘形状、双胎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T组低体质量胎儿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高体质量胎儿(P<0.05),而CT组两胎儿的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胎胎儿脐血中皮质醇水平的差异可能与双绒毛膜双胎胎儿生长不一致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一家系三代8次产双胎年宏芳姚万仓(宁夏固原地区医院756000)一多产双胞胎家系,回族。经统计在此家系三代49胎中有8次产双胎,其中7次为异性别双胎,1次为女性同性别双胎,详见下系谱图:附图一多产双胎家系谱家系中产双胎者均否认用促排卵药及其它药物史。...  相似文献   

16.
刘婕 《吉林医学》2013,(25):5174-5175
目的:探讨绒毛膜性质对双胎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128例早中孕B超诊断为双胎妊娠者,根据B超及产后胎盘胎膜病理检查判断绒毛膜性质,将患者分为单绒毛膜双胎组及双绒毛膜双胎组,比较两组孕妇间妊娠胎儿丢失(流产+死胎),孕期复杂性双胎发生[1],分娩孕周,孕<34周早产,低体重出生儿,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的差异。结果:单绒毛膜双胎妊娠胎儿丢失率,孕期复杂性双胎发生率,孕<34周早产率均较双绒毛膜双胎高,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出生儿所占比例亦高于双绒毛膜双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结局均较双绒毛膜双胎差,故及早判断绒毛膜性质,并加强对单绒毛膜双胎的孕期监控及干预,适时终止妊娠,有利改善双胎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讨论双胎妊娠临床诊断.方法 B超检查是诊断双胎的重要工具,90%以上的双胎可借助超声波进行诊断.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 超声检查是主要辅助检查方式.由于双胎的类型与双胎特有并发症如双胎输血综合征等密切相关,且直接影响预后和妊娠期处理,故诊断为双胎后应注意区分其类型.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文献尚无双羊膜囊单卵双胎之一发生无脑畸形的报告。本例病案报告为此类疾病提供产科诊断及处理经验。  相似文献   

19.
患者,25岁,农民,初产妇。因孕38周,腹阵痛2小时于1991年9月13日23时10分入院。预产期1991年9月27日。入院时体查:一般情况好,BP16/10kPa高33cm,胎方位LSA、RSA,胎心:140次/分、128次/分,阴道检查:胎膜已破,宫口开5cm,先露为足,骨盆内测量正常。  相似文献   

20.
双胎妊娠是孕产妇和新生儿发生围产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双胎中单卵双胎发生率及其孕产妇和新生儿围产期并发症发生概率在增加。本文综述单卵双胎不良妊娠的结局、妊娠终止方式的选择及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