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腰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病,以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多见。X线检查、CT技术可以明确腰椎管退变性狭窄症患者的程度和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MRI具有多平面成像优点,MRM作为一种无创造影技术,具有广阔的临床用途。  相似文献   

2.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中小关节源性炎性因子作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小关节源性炎性因子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作用。[方法]选取本科接受后路手术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41例)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34例)共75例,采用Weishaup的分级标准评估小关节退变程度,记录术前腰腿痛、下肢痛及功能障碍评分。收集术中切除的一侧腰椎小关节标本;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bnent assay,ELISA)测定腰椎小关节退变关节软骨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结果]TNF-α各组测量均为阴性结果。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组IL-1β阳性率高于腰椎间盘突出组。IL-1β含量与腰椎小关节退变程度呈正比,随退变程度增加而升高。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组中IL-1β阳性患者腰背痛、下肢痛及功能障碍评分均高于IL-1β阴性患者,而腰椎间盘突出组内则无明显差异。[结论]退变性腰椎小关节软骨产生IL-1β增加;小关节源性炎性因子可能是导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腰背痛、下肢痛及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黄韧带肥厚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重要病理因素已被大多数学者公认。但对于黄韧带肥厚的致病方式尚存有争议 ,我们对 1989年以来 6 4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病人的完整病历资料进行了复习 ,并提出我们初步看法。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 4例中男 34例 ,女 30例 ;年龄 45~ 72岁 ;病程 6月~ 5年。1 2 临床表现  (1)腰腿痛 :包括单纯腰痛或单纯腿痛或腰腿痛 ,本组全部病例均有 ;(2 )间隙性跛行 :48例。1 3 体格检查  (1)平腰、侧弯伴腰伸屈受限 45例。 (2 )直腿抬高试验 ( ) 2 4例 ,加强试验 ( ) 2 8例。 (3)腰后伸试验( ) 5 2例…  相似文献   

4.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影像学表现与非手术治疗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病,发病率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占椎管疾病的第2位。临床上按病因一般分为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及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ISS)两类,LSS以先天椎板肥厚、椎弓根短缩及骨性中央管狭窄为特点,诊断较易明确,一般采用手术治疗。DLSS多因组成腰椎管相应结构发生退变,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关节突增生内聚以及黄韧带肥厚等导致腰椎管、神经根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选择性减压和减压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2008年10月-2010年10月81例行手术治疗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其中男37例,女44例,年龄39~72岁,平均(59.4±6.3)岁;单节段狭窄48例,双节段狭窄25例,三个及其以上节段狭窄8例;7例伴L4椎体I°滑脱,5例伴腰椎退变性侧弯,26例存在节段性不稳。根据无或有不稳行减压(A组)或减压融合(B组)。A组43例,行经后路常规椎板开窗减压或后路椎间盘椎管探查减压;B组38例,行后路减压椎体间或横突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采用JOA评分、ODI量表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8年,总体临床优良率82.1%,A组82.1%,B组82.2%。结论在仔细分析病情的基础上,选择个体化手术方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张功林  章鸣 《中国骨伤》2007,20(12):864-865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nenerative lumbar sp inal stenosisDLSS)是导致中老年腰腿痛或腰痛的常见病之一[1]。CT检查是确定狭窄程度的主要依据,为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CT分型在治疗中的参考价值,本文对一组综合保守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07年6月共综合保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89例,病例资料完整并获近期随访者52例,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9岁,平均63岁;随访时间3~30·7个月,平均12·9个月。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年4个月,平均4年6个月。1·2诊断标准及分…  相似文献   

7.
椎间盘退变是人体的一种自然衰老过程。但它可引起一系列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尤其是椎间孔狭窄)、退变性腰椎体滑脱、节段性腰椎不稳定和退变性腰椎侧凸等。至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来治疗椎间盘退变。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基础科学在椎间盘退变的组织病理方面做了大量研究。这使得椎间盘再生治疗成为近10年来的临床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预测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生及发展的危险因素。方法退变性腰椎滑脱及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71例,其中退变性腰椎滑脱病人3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35例。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片上测量骨盆投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度(PT)、腰椎前凸角(LL)、胸椎后凸角(TK)、腰椎骨盆前凸角(PR-LI,PR-L2,PR-L3,PR-L4,PR-L5)、骨盆形态(PR-S1)、腰4椎体倾斜角(L4S)、腰5椎体倾斜角(L5S)。所测退变性腰椎滑脱病例脊柱骨盆参数分别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及正常国人脊柱骨盆参数进行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参数间的差异。结果退变性腰椎滑脱组PI[(57.67±11.78)°]、SS[(37.83±9.17)°]、LL[(54.65±11.45)°]明显大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组[(44.47±8.75)°,(28.18±9.02)°,(38.97±15.59)°]及正常参考值[(44.75±9.01)°,(33.57±7.64)°,(48.75±10.03)°](P0.05);退变性腰椎滑脱组L4S[(8.18±9.98)°]、L5S[(19.96±8.33)°]明显大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组[(3.32±7.95)°,(10.87±8.02)°](P0.05);退变性腰椎滑脱PR-L4[(57.63±13.44)°]、PR-L5[(45.76±10.92)°]及PR-S1[(27.91±10.41)°]明显小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组[(65.48±10.70)°,(56.33±9.15)°,(38.63±7.29)°](P0.05)。结论高PI可能引起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生及发展,L5椎体倾斜角是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生的预测因素之一,退变性腰椎滑脱下腰椎骨盆前凸明显小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相似文献   

9.
1997年12月~2004年1月,我院采用自体椎板-棘突回植腰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28例,疗效满意。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8例,男21例,女7例,年龄35~68岁。病程3~8年。临床表现:均有腰腿痛或曾有腰腿痛史,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21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5°~60°)单侧10例,双侧5例;踝反射减弱22例;第1足趾背伸力减退27例。正、侧位X线片示:不同程度的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及退行性变。CT示:腰椎管狭窄9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单侧10例、双侧5例,腰椎中央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3例,多节…  相似文献   

10.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是指由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引起的以颈肩腰腿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包括了临床上常见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退变引起的椎间盘源性腰痛,退变性颈、腰椎不稳症和退变性颈、腰椎管狭窄症等.人的一生中均会出现或轻或重的DDD症状.据资料统计,DDD患者占美国骨科住院人数的1/3以上.了解IDD的发生机制必将为预测和治疗DDD提供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临床分布特点,探讨Modic改变的发生与腰椎退行性变的相关性。方法对腰腿痛就诊的348例患者根据Modic分级标准对患者腰椎矢状位MRI资料进行评估,记录有无Modic改变、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椎间盘退变,并通过X线测定椎间隙高度。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探讨Modic改变的发生与性别、年龄、腰椎节段、间盘膨出、间盘突出、间盘脱出、椎间隙改变、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的相关性。结果 348例共1 740个腰椎椎间盘中,89例(25.6%,包括手术患者7例)139个椎间盘(7.9%)邻近终板发生Modic改变,以Ⅱ型为多。按性别统计: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不同年龄组统计:50~59岁组最多,为34.31%;Modic改变在椎间盘突出或脱出者、椎间隙高度降低者、退行性腰椎管狭窄、腰椎Ⅰ度滑脱者的发生率较高。结论腰椎终板存在Modic改变,最常见的类型为Ⅱ型,Ⅰ型次之,Ⅲ型最为少见,其多发生于L5~S1节段,其次为L4~5。腰椎Modic的发生与年龄、腰椎节段、间盘膨出、间盘突出、间盘脱出、椎间隙改变、椎管狭窄、腰椎滑脱存在相关性。Modic改变可能是腰椎间盘退变严重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椎间盘退变遗传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是指由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引起的以颈肩腰腿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包括了临床上常见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退变引起的椎间盘源性腰痛,退变性颈、腰椎不稳症和退变性颈、腰椎管狭窄症等.人的一生中均会出现或轻或重的DDD症状.据资料统计,DDD患者占美国骨科住院人数的1/3以上.了解IDD的发生机制必将为预测和治疗DDD提供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田江宜 《颈腰痛杂志》2003,24(4):253-253
腰椎管狭窄病在老年人中较多见 ,因脊柱退变导致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韧带肥厚而造成椎管狭窄 ,从而压迫神经 ,产生腰腿痛症状。但不同年龄段的病人其治疗方法的选择也不同。我院自1998年 -2 0 0 1年共收治腰椎管狭窄病人 86例 ,其中 70岁以上高龄病人 2 1例 ,现对 2 1例病人采取不同方法治疗效果进行报告。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2 1例 ,男 17例、女 4例 ,年龄 73~ 86岁 ,L4-S1 狭窄者 7例 ,L3 -S1 8例 ,L1 -S1 6例。并有糖尿病 3例、高血压 5例、心衰 1例、肺气肿 1例。1.2 治疗方法  2 1例中手术治疗 5例 ,年龄在 73…  相似文献   

14.
刘磊  于秀淳  黄伟敏  陈宇  李新勃 《骨科》2018,9(6):438-444
目的 观察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病人术前邻近节段椎间盘的退变情况及分布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503例行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人的术前临床资料,其中男240例(47.71%),女263例(52.29%);年龄为20~84岁,平均48.8岁。腰椎间盘突出症352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91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60例。通过术前X线片评估腰椎稳定性;基于术前MRI,采用Pfirrmann分级标准评价腰椎间盘退变程度,记录Modic改变、高信号区域及许莫氏结节的发生情况。结果 503例中仅5例为单节段退变,12例为跳跃节段退变,余486例均为多节段退变。共1 863个(1 863/2 515,74.08%)腰椎间盘发生退变,5个节段椎间盘(L1~2、L2~3、L3~4、L4~5、L5~S1)均退变的病人比例为39.56%(199例)。不稳定节段数为127个,Modic改变为188个,高信号区域为241个,许莫氏结节节段数为161个。30岁以下男性病人腰椎间盘退变率较女性高;随着年龄增长,女性病人椎间盘退变率增加,退变程度加重。腰椎不稳、Modic改变、高信号区和许莫氏结节均与椎间盘退变存在明显相关性(P均<0.05)。某一腰椎节段(L3~4、L4~5、L5~S1)椎间盘发生Pfirrmann Ⅳ、Ⅴ级退变时,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Pfirrmann Ⅲ+Ⅳ+Ⅴ级)比例均超过了80%,且严重退变(Pfirrmann Ⅳ+Ⅴ级)比例也较高,超过60%。结论 术前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广泛存在,在临床工作中要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椎间盘退变是人体的一种自然衰老过程,但它可引起一系列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节段性腰椎不稳和退变性腰椎侧凸等.至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来治疗椎间盘退变[J].寻求椎间盘再生治疗的方法,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腰椎退变性疾病是一组由于腰椎退行性改变引起运动节段结构改变和功能紊乱的临床症候群,主要包括退变性椎间盘疾病、退变性腰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不稳、退变性腰椎滑脱等,其主要临床症状是腰腿痛、伴或不伴有双下肢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近二十年,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腰椎退变性疾病己经成为一个慢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外科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传统方法是椎管减压加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但融合固定增加了邻近节段的压力,而且有一些重要的缺点诸如供骨区疼痛、手术时间长造成感染、假关节形成、植入物疲劳失效等。为了能避免或延缓上述并发症的发生,保留运动的装置即动态稳定技术应运而生并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将主要讨论动态稳定装置的应用现状及其所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保留近端上半椎板减压腰椎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及其对预防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SD)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采用保留近端上半椎板、上半棘突和近侧棘上、棘间韧带减压术联合内固定融合治疗且获得2年以上随访的腰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124例(保留组), 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行腰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联合内固定融合治疗的腰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130例作为对照(全切组)。保留组男60例、女64例, 年龄(58.3±10.3)岁, 巨大腰椎间盘突出50例、腰椎间盘突出伴骨化11例、单纯腰椎管狭窄1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53例;全切组男62例、女68例, 年龄(59.6±9.2)岁, 巨大腰椎间盘突出51例、腰椎间盘突出伴骨化13例、单纯腰椎管狭窄11例、退变性腰椎滑脱55例。对两组患者手术节段数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椎板保留范围、切除范围、硬膜囊面积及矢状面参数进行比较。末次随访时评估融合情况、邻椎稳定性及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  相似文献   

18.
退变性腰椎滑脱后路内固定后不同融合方式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退变性腰椎滑脱主要指由于腰椎不稳、小关节突退变增生、椎间盘退变等下腰部退行性病变导致的腰椎滑脱,其峡部一般完整,因此又称假性滑脱,其发生率为各种病因所致腰椎滑脱的60%以上。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生于腰椎退变的基础之上,绝大多数合并腰椎管狭窄,后路减压后经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是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术式。在融合方法上主  相似文献   

19.
非退变性腰腿痛误行椎间盘摘除椎管减压46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82~ 1999年间我们共施行腰椎间盘摘除和 (或 )腰椎管减压术 4 872例,其中非退变性腰腿痛误行上述手术者 46例,占 0.94%。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 46例,男 25例,女 21例;年龄 27~ 71岁,平均 40.2岁。病程 2个月~ 15年。辅助检查 :拍摄腰椎正侧位 X线片 46例,椎管造影 14例, CT 23例, MRI 9例, CTM 3例。 二、原发疾病与误行术式 原发疾病与误行手术如表 1所示。 讨论 本组 46例误行手术中各类椎管内肿瘤 16例。椎管内肿瘤约 60%的首发症状为根性腰腿痛, 40%表现为足底麻木、行走乏力的长传导束征 [1],症状酷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97例退变性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腰椎板双边多节段对口开窗椎管潜行扩大术,解除狭窄,增加椎管容量。结果平均随访1.8(0.5—3)年,优良率92.8%。结论双边对口开窗椎管潜行扩大术,能彻底解除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