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已经结扎的颈外动脉能否通过结扎处或通过结扎处上下血管间形成的侧支循环吻合再通.方法1988年9月至1995年4月对9例严重顽固性老年鼻出血患者施行了颈外动脉结扎术,其中2例分别于颈外动脉结扎后5年和7年在结扎侧鼻腔再次出血,为明确患者已经结扎的颈外动脉和复发鼻出血之间的关系,对患者已经结扎的颈外动脉进行血管数字减影造影.结果已经结扎的颈外动脉不会通过双重血管结扎处,也不会通过结扎处上下血管形成的侧支循环吻合再通,而且在结扎处周围也不可能形成侧支循环的吻合支,已经结扎的颈外动脉和复发鼻出血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结论已经结扎的颈外动脉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重新再通.  相似文献   

2.
对颈外动脉结扎后,能否通过双重血管结扎处及结扎处上下血管间形成的侧支循环吻合再通,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颈外动脉结扎术是预防和治疗头面部出血的重要方法,通常用做头面部大手术的前置手术或诸法未能制止的顽固性动脉性出血。对颈外动脉结扎后将来能否通过双重血管结扎处及结扎处上下血管间形成的侧支循环吻合再通。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个体化序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9年7月诊治的23例(29侧)颈动脉体瘤患者,其中单侧颈动脉体瘤17例,双侧6例;经确诊后采用术前Matas试验-BOT试验-手术的序贯治疗方式。手术方法包括瘤体剥脱、瘤体与颈外动脉同时切除、颈内动脉切除后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远心端吻合或颈内动脉自体血管重建及颈内动脉单纯结扎。结果患者术前Matas试验结果:能持续按压阻断30 min无特殊不适者1周内17侧、2周内26侧、4周内29侧。其中2例女性患者在通过Matas训练后,于术前行BOT试验检测时出现阳性反应。所有患者颈动脉体瘤11侧肿瘤切除后动脉完好,5侧肿瘤切除同时结扎颈外动脉,6侧肿瘤切除后行颈内动脉破损直接修补,2侧肿瘤行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对端吻合,3侧肿瘤取大隐静脉及1侧取颈外静脉行颈总,颈内动脉搭桥,1侧单纯结扎颈内动脉。术后患者出现局灶性脑梗塞1例,Horner综合征5例,迷走神经麻痹6例,舌下神经麻痹3例,面神经麻痹2例,副神经麻痹1例。采用静脉重建的颈内动脉术后3~6个月复查彩超均见重建血管通畅。结论术前Matas试验-BOT试验-手术的序贯治疗方式能有效促进大脑侧枝循环建立;该序贯治疗对术中颈动脉重建是否需要采用转流手术方式提供准确依据,术中颈动脉破裂后单纯颈动脉修补及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端端吻合均不需要行颈动脉转流;仅行大隐静脉搭桥重建颈内动脉时才需要转流手术。颈动脉体瘤的个体化序贯治疗不仅避免了不转流导致造成脑缺血而产生偏瘫、昏迷等严重并发症,而且减少了盲目使用转流管所带来的血管损伤、血栓形成等风险及相关材料的浪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青少年鼻咽血管纤维瘤(JNA)术中出血量,以及如何防止术后肿瘤复发的措施与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80年2月~2001年12月间收治的45例男性青少年JNA患者的临床资料,将45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包括术前行颈外动脉结扎患者10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血管栓塞术8例;对照组为术前未作任何血管处理的患者(27例)。手术进路经传统或改良的腭问、鼻侧切开及颅面联合进路。术后放疗6例。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均随访6~84个月。治愈36例,复发9例,复发率为20.0%,其中有6例经再次手术完全切除肿瘤,3例未完全切除肿瘤,术后追加放疗,随访1~3年无复发。术前颈外动脉结扎、血管栓塞组的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手术进路依肿瘤分期选择,绝大部分手术可经传统或改良的经腭及鼻侧切开进路完成;②术前颈外动脉结扎及血管栓塞组的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与肿瘤分期有关;④肿瘤残瘤复发及晚期患者采用放疗是有效的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6.
报告 1994~ 1998年诊治颈动脉球体瘤 3例 ,术前误诊及诊断不明确 2例 ,手术 +放射治疗 1例 ,手术切除 2例 ;临床均治愈。指出诊断应有颈动脉球体瘤三主征和 B超三征 ,即颈部非甲状腺肿块包绕颈动脉并见颈动脉壁局限性增厚 ,管腔受压变窄 ;肿物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部并可见其大小范围 ;颈内外动脉间距增宽等临床可以诊断。结合彩超及/或 DSA和 MRI的诊断更佳。治疗上术前行颈动脉压迫训练或缓慢阻断或术时测颈内动脉残压 ;麻醉可清醒麻醉或清醒麻后全麻。手术先于颈总动脉下放橡皮带或细导尿管 ,结扎颈外动脉 ,术时尽量行肿瘤剥离术。术后应注意脑部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7.
血管结扎术治疗颈部血管破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侵犯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致动脉破裂后紧急行单纯血管结扎术的应用价值及并发症分析。方法回顾分析1989年11月~2004年5月间病例共11例(发生破裂为13例次),其中喉咽癌1例,鼻咽癌1例,食管癌2例,喉癌4例(1例喉癌反复破裂3次),口颊癌1例,甲状腺癌2例;有放疗病史9例,最大剂量130Gy:合并咽瘘7例。颈总动脉破裂10人次,颈内动脉破裂3人次。全部病例均是肿瘤复发患者,为动脉破裂后行紧急结扎止血。4例颈总动脉破裂者行术中残端血管测压。术后随访3个月~3.5年。结果颈总动脉结扎10例次,颈内动脉结扎3例次:其中1例喉癌第1次颈总动脉结扎后无并发症,18天后远心残端破裂行颈内动脉结扎,术后6小时出现轻度偏瘫;其他均无偏瘫、失语、精神障碍、肢体运动障碍等并发症。4例行术中颈动脉残端测压者其残端血压与动脉压之比值均>50%。结论①恶性肿瘤侵犯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后由于血管长期受压,脑血流代偿多已形成,单纯结扎血管并发症少,是一可行紧急处理方案;②术中残端血管测压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兔颈外动脉及其分支结扎对鼻部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颈外动脉或分支结扎后对鼻部血流的影响,方法结扎兔的不同水平的颈外动脉或分支,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动态观察手术前后鼻部血流的变化。结果4种结扎血管手术中,最有效控制手术侧血流量的方法是单侧颈外动脉结扎加同侧分支结扎。结论结扎有关的动脉后,侧循环的建立很快就开始并且以早期新建的速度为快。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例 1:患者男 ,36岁。因右上颈部无痛性肿块缓慢生长 1年入院。查体 :右颈动脉三角区 5cm× 5cm大小搏动性肿块 ,未闻及血管杂音 ,触压肿块可引起呛咳。右颈总动脉造影 :颈总动脉分叉处微血管团块影 ,结构模糊 ,颈内动脉虹吸部及大脑前、中动脉各分支未见异常。初步诊断 :颈部肿块性质待查 (右颈动脉体瘤 ,神经鞘瘤 )。手术治疗 :术中见肿瘤包绕颈总动脉分叉及颈内、外动脉 ,解离肿瘤失败 ,结扎颈总动脉 ,整块切除肿瘤。术后对侧偏瘫、失语 ,呛咳 ,患侧面瘫、舌瘫。术后 2个月 ,面瘫及舌瘫恢复。术后 1年 ,偏瘫恢复 ,可胜任一…  相似文献   

10.
采用介入放射选择性血管内栓塞作为替代外科结扎治疗头颈鳞癌患者的出血。栓塞物用膨胀气囊、铂圈和微粒。优点为减少住院时间和复发率,其效果与外科结扎一样甚至更好。1991年11月至1996年1月治疗12例13处出血,男9例,女3例,年龄26~72岁,平均55.5岁。出血原因:5例(处)肿瘤复发,1例(处)手术后10天出血,3例(处)放射性坏死,4例(处)咽皮肤疹出血。出血涉及的血管包括颈总动脉4例,颈外动脉及其分支8例。栓塞后血管造影显示所有出血血管闭塞成功,无再发出血。并发症:2例偏瘫,48小时内恢复;4侧面部疼痛,48小时内消失;1例…  相似文献   

11.
何晓年 《耳鼻咽喉》1994,1(1):26-26
介绍5例颈外动脉结扎术的临床经验,其3例结扎处选择在舌动脉与颌外动脉之间。与传统结扎处选择在甲状腺上动咏与舌动脉之间术后临床比较认为,选择在舌动脉分支以上可以避免舌肌障碍及误扎颈总动脉的危险。例1为男性,63岁,患右上颌窦癌,在行上颌骨全摘术前,结扎甲状腺上动脉与舌动脉间,术后两周出现患侧舌肌萎缩,舌活动受限。例2,男性58岁,  相似文献   

12.
颈部大血管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部大血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对1974~1999年诊治的18例颈部大血管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受伤血管颈总动脉7条,颈外动脉4条,颈内动脉2条,锁骨下动脉1条,颈内静脉4条。损伤类型切割伤8例,撕裂伤5例,离断伤2例,炎性损伤2例,肿瘤侵犯损伤1例。15例根据颈部伤口活动性或喷射性大出血作出诊断,2例血肿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检查明确诊断,1例术中探查得到诊断。手术采用血管缝合修补8条,颈外、颈总动脉结扎各3条,锁骨下动脉结扎1条,颈外动脉代替颈内动脉血管重建1条,颈内静脉结扎及填塞止血各1条。术后痊愈14例,肢体轻度偏瘫1例,锁骨下动脉经结扎后上肢坏死截肢1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11.1%。结论活动性或喷射性大出血是诊断的主要依据,治疗应根据损伤血管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颈外动脉结扎处的选择(摘要)何晓年介绍5例颈外动脉结扎术的临床经验,其3例结扎处选择在舌动脉与颌外动脉之间。与传统结扎处选择在甲状腺上动脉与舌动脉之间术后临床比较认为,选择在舌动脉分支以上可以避免舌肌障碍及误扎颈总动脉的危险。例1为男性,63岁,患右...  相似文献   

14.
筛窦位置深在,早诊困难,就诊时均已达晚期,现时多推崇用手术加放疗的综合疗法,疗效在17~56物间。该作者为评估各种疗法的效果,对来自三个单位的166例进行了观察,治疗方法如下:单纯手术16例,综合疗法59例,放疗加化疗77例,单用化疗14例。单纯手术的16例中,至期3例,正期13例,术式:颈外动脉结扎后鼻侧切开途径切除者12例,Denker术切除2例,余1例为颈外动脉结扎后鼻侧切开切除肿瘤加眶内容剜出木,治疗后5年以上生存率为43.7y0(V16例),另9例经6一15月后复发。59例综合疗法患者中,大多数是先经颈外动脉结扎,曼侧切开途径切…  相似文献   

15.
介入栓塞术在头面部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颌面部血管瘤数字减影成像(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显影下血管栓塞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例头颈部血管瘤患者行DSA血管成像术,21次成功地对颈外动脉分支进行了介入栓塞治疗:A组11例,为永久性栓塞,其中5例术后再用硬化剂行瘤体封闭;B组共8例,为术前栓塞,以减少手术中出血。结果:DSA血管成像19例清晰显示动脉期像。术后16例随访6个月~5年:A组栓塞后瘤体明显缩小,局部打硬化剂者疗效更佳;B组中,4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术中出血平均仅150ml,2例蔓状血管瘤术中出血平均200ml。2例患者出现短期轻度复视和偏瘫。结论:DSA下动脉栓塞治疗对蔓状血管瘤,有明确责任动脉的海绵状血管瘤显示良好的临床疗效,栓塞后辅助硬化剂注射可减少复发,对鼻咽纤维血管瘤等的术前栓塞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6.
颈部大血管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颈部大血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对1974-1999年诊治的18例颈部大血管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受伤血管:颈总动脉7例,颈外动脉4条,颈内动脉2条,锁骨下动脉1条,颈内静脉4条。损伤类型:切割伤8例,撕裂伤5例, 离断伤2例,炎性损伤2例,肿瘤侵犯损伤1例。15例根据颈部伤口活动性或喷射性大出血作出诊断,2例血肿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检查明确诊断,1例术中探查得到诊断。手术采用血管缝合修补8条,颈外、颈总动脉结扎各3条,锁骨下动脉结扎1条,颈外动脉代替颈内动脉血管重建1条,颈内静脉结扎及堵塞止血各1条。术后痊愈14例,肢体轻度偏瘫1例,锁骨下动脉经结扎后上肢坏死截肢1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11.1%。结论 活动性或喷射性大出血是诊断的主要依据,治疗应根据损伤血管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利于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21例(23侧)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检查、手术方法和要点及术后处理。结果:DSA和MRI对颈动脉体瘤的确诊率达100%。17例(19侧)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动脉外膜下分离单纯颈动脉体瘤切除术8侧,肿瘤并颈外动脉节段切除术9侧,颈动脉体瘤和颈总动脉分叉并颈内外动脉节段切除及颈动脉结扎1侧,颈动脉体瘤和颈动脉切除及人工血管重建颈动脉1侧。术后1例患者术前药物治疗未控制的室性心律失常自愈;1例出现声嘶,1周后完全恢复;1例颈动脉切除未重建的患者,术后出现经常性头痛,3个月后逐渐消失;其余患者无明显并发症。结论:DSA和MRI是目前诊断颈动脉体瘤的最佳手段。外科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措施,肿瘤和颈总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节段切除后,人工血管重建颈动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3例由于血管异常所致后鼻孔顽固性出血病例。第一例患者因右筛窦肿物行手术切除后致后鼻出血。经结扎右筛前动脉和栓塞右颌内动脉及面动脉均不能止住,颈外动脉造影发现右面横动脉发出额外支至后鼻孔,栓塞该动脉及再栓塞右颌内动脉后鼻出血停止。第二例患者30年前因大脑动脉瘤行左侧颈内动脉结扎。此次后鼻出血虽经左颈外动脉结扎仍无效。血管造影显示由左椎动脉经右枕动脉重建颌内动脉血液循环。行左筛前动脉和颌内动脉远端结扎术治愈。第三例后鼻孔出血曾行右倾内动脉和筛前动脉结扎无效。动脉造影发现  相似文献   

19.
耳部血管瘤是较少见的良性肿瘤。1986年正月至1995年1月我们收治10例,现予报道。10例中男8例,女2例,年龄15~40岁。均为单侧耳血管瘤。瘤体呈紫红色,患测温度较对侧高的大耳廓6例次,耳廓明显搏动者4例次,耳廓后包块3例次,耳部有大出血史者2例次。患者听力均正常。3例耳廓血管瘤术前作颈外动脉造影,2例给予栓塞。10例中8例行血管瘤切除术,其中2例同时行耳廓成形术、招风耳矫正术,1例行植皮术;1例行预外动脉结扎木;l例2次行供应瘤体的血管结扎术。病理报告为海绵状血管瘤4例,毛细血管瘤1例,血管畸形血管瘤3例,动静脉型血管瘤2…  相似文献   

20.
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鼻出血术后失明1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急症,其中血管造影下超选择动脉栓塞术是非常有效且迅速的止血方法.但有报道栓塞术后出现心脑血管意外、偏瘫、局部软组织坏死、偏盲或全盲、甚至死亡等并发症.我科曾于2003-02-24接诊1例鼻出血患者,行超选择动脉栓塞术后出现患侧失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