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耳穴压丸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北京中医医院延庆医院收治的60例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耳穴压丸治疗,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治疗前,两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耳穴压丸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相关症状、体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四妙丸加减联合中药贴脐治疗小儿盗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3月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中医院收治的50例盗汗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中药贴脐治疗,观察组给予四妙丸加减联合中药贴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妙丸加减联合中药贴脐治疗小儿盗汗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定痫丸加味方联合抗癫痫药(AEDs)治疗儿童原发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8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予丙戊酸钠联合定痫丸加味治疗及单纯丙戊酸钠治疗。观察患者癫痫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脑电图变化、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两组治疗后,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脑电图异常程度都有改善(P0.05),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评定,中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定痫丸加味方联合AEDs治疗原发性癫痫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王红坤 《基层医学论坛》2016,(17):2366-2367
目的:研究醒脑静辅助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服用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3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痫样放电与累及导联数、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痫样放电与累及导联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痫样放电与累及导联数均有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辅助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克痫散对小白鼠全身性持续性惊厥的影响。方法:56只小白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克痫散,安定和苯巴比妥组。以上四组动物每天用上述四种制剂灌胃一次,连续灌胃30天后,每只小白鼠腹腔注射盐酸氨基脲200mg/kg,诱发癫痫,记录出惊厥持续时间和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克痫散组的全身性惊厥较其他组轻微,惊厥持续时间较短。结论:吉林市船营中医院提供的克痫散对盐酸氨基脲诱发的小白鼠全身性持续性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固阴煎加减治疗肾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肾虚型月经过少患者,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乌鸡丸治疗,治疗组采用固阴煎加减,比较两组临床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VS 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主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虚型月经过少患者采用固阴煎加减治疗可取得更为理想的应用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风痰闭阻型癫痫患者通过定痫丸添加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风痰闭阻型癫痫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一组40人。对照组用常规抗癫痫药(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添加定痫丸治疗。针对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5%)比对照组(75%)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10%)与对照组(7.5%)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风痰闭阻型癫痫患者通过常规抗癫痫药治疗及定痫丸添加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均较显著,但合并用药与单独用药相比,治疗效果增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归肾丸加减治疗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在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间收治的46例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5例,采用归肾丸加减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25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7%,对照组21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1.4%,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在子宫内膜厚度、不良反应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归肾丸加减治疗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病的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何新华 《当代医学》2013,(5):155-156
目的探讨中药枳实消痞丸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选取功能性消化不良87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服枳实消痞丸加减方中药,对比两组治疗后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7%)明显优于对照组(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患者主要症状消除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枳实消痞丸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性不良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黄竹定痫胶囊对戊四唑(PTZ)点燃型癫痫大鼠癫痫发作的影响,探讨黄竹定痫胶囊抗癫痫作用机理。方法 :大剂量组灌服黄竹定痫胶囊6 mL,3次/d;小剂量组灌服黄竹定痫胶囊2 mL,3次/d;持续28 d。丙戊酸钠组灌服丙戊酸钠400 mg/kg,3次/d,连续28 d。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连续28 d灌服生理盐水,3次/d,1mL/次,持续28 d。观察癫痫大鼠体重、惊厥发作级别及持续时间的变化。结果 :PTZ点燃癫痫大鼠体重增加,惊厥发作级别降低,发作持续时间缩短。表明黄竹定痫胶囊具有良好的抗癫痫作用;而中药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表明黄竹定痫胶囊抗癫痫的作用与剂量成正相关。结论 :黄竹定痫胶囊能显著抑制大鼠戊四唑点燃发作。  相似文献   

11.
颜陶 《黑龙江医学》2014,(7):822-823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镇静剂在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引起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2例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1例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早期使用适量镇静剂治疗,对照组予对症降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特点、颅脑CT、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与对照组患儿对比热性惊厥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显著减少,体温正常后出现痫性发作减少,临床发作期脑电图阳性、颅脑CT病理改变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使用镇静剂对于热性惊厥患儿有显著缓解全身惊厥症状,并预防热性惊厥引起癫痫,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观察马钱子丸加减外敷配合耳穴压丸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阶梯止痛疗法治疗,对照组在阶梯止痛治疗基础上给予耳穴压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马钱子丸加减外敷治疗。治疗7d后,观察2组近期临床疗效、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血清疼痛介质水平的改善状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R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分级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5-HT、NE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血清5-HT、NE水平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社会功能、情绪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社会功能、情绪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钱子丸加减外敷配合耳穴压丸能够降低疗癌性疼痛患者血清疼痛介质水平,缓解疼痛程度,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左乙拉西坦对辅助治疗小儿热性惊厥反复发作的预防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就诊的80例热性惊厥反复发作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地西泮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地西泮联合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地西泮疗程1 d,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惊厥复发情况、发热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50%vs.75.00%,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惊厥和发热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惊厥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惊厥复发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发热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小儿热性惊厥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减少惊厥复发次数,降低反复发作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消栓通脉丸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7月宁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消栓通脉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L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栓通脉丸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级预防体系在预防首次热性惊厥后复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00例首次罹患热性惊厥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和临床护理,患者痊愈出院后,观察组采用三级预防体系。两组均随访两年,观察两组的发热次数、热性惊厥复发次数、热性惊厥复发率、癫痫发生率及满意率等。结果在随访期内,两组发热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热性惊厥复发次数多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热性惊厥复发率、癫痫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满意率为85.3%,观察组满意率为97.3%,两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级预防体系可显著减少热性惊厥复发、癫痫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率,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倩 《四川医学》2015,(1):75-77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治疗原发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左乙拉西坦,对照组应用丙戊酸钠,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生活质量。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癫痫发作完全控制率及QOLIE-31评分高于对照组,痫样波放电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新诊断原发性癫痫,能有效控制癫痫发作和痫样放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妥泰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8例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癫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病毒、降颅压、控制癫痫发作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再采用丙种球蛋白和妥泰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73.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癫痫治疗总有效率为94.%及68.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妥泰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癫痫临床效果较好,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疗效。方法:选取96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用中药方剂定痫汤,治疗6个月。观察组采用中药方剂联合针灸疗法,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采用总有效率评定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92%,高于对照组的79.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癫痫,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效果。方法:选取66例癫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癫痫发作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9%)明显高于对照组(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观察组癫痫发作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效果优于单纯丙戊酸治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治疗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患者106例,按照随机均等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研究组采用拉莫三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脑电图痫样放电、累及导联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采用拉莫三嗪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