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三磷酸肌醇(IP3)和survivin蛋白表达变化在genistein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 以肝癌HepG2细胞培养72 h为对照组,实验各组以60 μmol/L的genistein作用于HepG2细胞不同时间后,应用同位素试剂盒检测细胞IP3含量,Western blotting分析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 结果: 对照组IP3含量为(29.2±0.6) pmol/106cells, survivin蛋白与内参β-actin蛋白灰度和面积之积的比值V-survivin/ V-β-actin为0.63±0.06;细胞凋亡率为(2.6±0.1)%。Genistein作用于肝癌HepG2细胞12 h、24 h、48 h、72 h后IP3分别为(12.0±1.4)pmol/106cells、(7.5±0.8)pmol/106cells、(5.6±0.5)pmol/106cells、(3.3±0.6)pmol/106cells,与对照组(29.2±0.6)pmol/106cells比,P<0.01。V-survivin/ V-β-actin分别为0.36±0.13、0.33±0.03、0.23±0.04、0.18±0.04,与对照组(0.63±0.06)比,P<0.0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7±0.2)%、(7.4±0.5)%、(20.5±2.0)%、(30.7±1.6)%,与对照组(2.6±0.1)%比,P<0.01。 结论: Genistein能减少IP3生成,下调survivin基因表达,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磷酸肌醇( IP3) 和Fas基因表达变化在quercetin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以肝癌HepG2 细胞培养72 h为对照, 20、40、60、80 μmol/ L quercetin作用于 HepG2 细胞72 h和60 μmol/L quercetin 作用于HepG2 细胞6 h、12 h、24 h、48 h、72 h,应用同位素试剂盒IP3 - [3H] Birtrak检测细胞IP3 含量,RT-PCR分析Fas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 分析细胞Fas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各浓度的quercetin作用于肝癌HepG2 细胞72 h,IP3 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7.9±1.5 )pmol/106cells、(15.5±1.1)pmol/106cells、(5.7±0.9)pmol/106cells、(5.5±0.8)pmol/106cells vs (29.4±0.5)pmol/106cells],Fas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RI 0.26±0.01、0.30±0.01、0.30±0.02、0.37±0.02 vs 0.19±0.02],Fas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RI(灰度与面积之积的相对强度)1.10±0.08、 0.91±0.02、0.78±0.07、0.73±0.05 vs 0.15±0.01],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2±1.1)%、(15.5±1.1)%、(26.8±2.5)%、(27.1±1.5)% vs (2.6±0.1)%]; 60 μmol/L quercetin 作用于肝癌HepG2 细胞6 h、12 h、24 h、48 h、72 h ,各时相IP3 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23.3±1.4)pmol/ 106cells、 (12.0±1.4) pmol/ 106cells、(7.5 ±0.8) pmol/ 106cells、(5.6 ±0.5) pmol/ 106cells、(4.3 ±0.6) pmol/ 106cells vs (29.2 ±0.6) pmol/106cells,P<0.01];12 h后Fas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RI 0.26±0.02、0.28±0.02、0.26±0.01、0.24±0.01 vs 0.20±0.01],Fas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RI 0.65±0.17、 1.20±0.07、1.51±0.06、1.50±0.06、0.97±0.17 vs 0.18±0.01],24 h后各时相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4 ±0.5)%、(20.5 ±2.0)%、(30.7 ±1.6)% vs (2.6 ±0.1)%,P< 0.01]。结论: Quercetin能减少IP3 生成,上调Fas基因表达,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4,5,7-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对绒癌耐药细胞株JAR/MTX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侵袭的相关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MTT法、Annexin-Ⅴ和PI双染法、transwell 小室法,检测不同浓度genistein 作用于JAR/MTX细胞72 h后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RT-PCR技术检测雌激素受体(ER)以及与侵袭有关的MTA3、Snail基因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印迹法和明胶酶谱法检测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9(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 Genistein能抑制JAR/MTX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小剂量genistein(10 μmol/L)仅能引起少部分JAR/MTX细胞凋亡,而25、50、100 μmol/L genistein则引起大量细胞凋亡和坏死。JAR/MTX细胞经genistein作用后,ERβ和MTA3的mRNA表达量多于对照组,Snail基因的mRNA表达量少于对照组。E-cadherin的蛋白表达大于对照组,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量少于对照组。结论: Genistein能抑制JAR/MTX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坏死,通过上调E-cadherin和下调MMP-2以及MMP-9的表达、抑制JAR/MTX细胞的侵袭能力,MTA3→Snail→E-cadherin通路可能是genistein抑制JAR/MTX细胞侵袭的信号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对HBV稳定转染的肝癌细胞株HepG2.2.15的凋亡诱导效果。方法应用MTT法了解TRAIL对HepG2.2.15细胞的诱导效果,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和Caspase.3酶活性分析TRAIL诱导HepG2.2.15细胞凋亡过程。结果TRAIL(0.1μg/mL)作用于HepG2.2.15细胞株12、24、36h后,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7.91%、41.26%、59.85%;PI单染亚二倍体含量12h后为21.8%,高于对照组的8.7%;24h后DNA电泳200bp处出现特异性条带;6h后Caspase-3酶活性为对照组的4.76倍。结论TRAIL诱导后,HBV稳定转染的肝癌细胞株HepG2.2.15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细胞核素靶向治疗方法。方法:提取NIS基因片段并构建重组质粒pcDNA3/NIS,将重组质粒导入肝细胞癌HepG2细胞。转染后24 h利用Western-Blot法检测HepG2细胞NIS蛋白表达,采用125I结合试验评估转染后细胞的摄碘率,采用DAPI染色法评估HepG2细胞摄125I后的凋亡情况。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NIS蛋白表达、摄碘率以及细胞凋亡率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蛋白电泳表明经NIS基因转染后,实验组HepG2细胞已表达NIS蛋白,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2.693, P<0.05)。实验组HepG2细胞摄碘率B/T%平均为(18.4±5.8)%,显著高于对照组(t=36.842, P<0.05)。结合125I后24 h,实验组凋亡细胞数多于对照组,平均凋亡率为(19.2±5.3)%,显著高于对照组(t=3.086, P<0.05)。结论:转染外源性NIS基因可上调肝细胞癌HepG2细胞NIS蛋白表达,使其具备摄碘功能,加快细胞凋亡,为放射性碘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探讨柚皮素增强抗人DR5单克隆抗体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的凋亡作用及可能机制。MTT法检测柚皮素及抗人DR5单抗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的生长抑制作用;Annexin V/PI双染分析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记检测Caspase 8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细胞表面DR5的表达。结果显示,10 mg/L的mDRA-6作用于HepG2细胞12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为39%;10 mg/L的mDRA-6分别与200μmol/L、400μmol/L、800μmol/L柚皮素共同作用于HepG2细胞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增加至58%、79%、85%;Annexin V/PI双染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2 mg/L的mDRA-6作用细胞12 h后细胞凋亡率为16%,2 mg/L的mDRA-6和400μmol/L柚皮素共同作用于HepG2细胞12 h后细胞凋亡率增加为63%;mDRA-6和柚皮素共同作用于HepG2细胞后,蛋白免疫印记结果显示Caspase 8的激活片段明显显现,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细胞表面DR5的表达,其基础表达率为49%,400μmol/L柚皮素作用于HepG2细胞12后,HepG2细胞表面DR5的表达率增加为81%。实验显示柚皮素可增强抗人DR5单克隆抗体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的凋亡作用,其可能机制为柚皮素诱导HepG2细胞表面DR5受体表达上调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virus Xprotein,HBx)对肝癌细胞恶性程度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HBV。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用Bx,以脂质体介导转染HepG2肝癌细胞,建立可稳定表达HBx的肝癌细胞系HepG2-HBx细胞,同时设空载体pcDNA,转染细胞HepG2-pcDNA,及未转染HepG2细胞为对照组。PCR法扩增Neo基因检测插入的质粒DNA片段.免疫荧光检测HBx的表达。通过生长曲线测定、平板克隆形成实验、MTr比色实验、Hoechst33342核形态学染色观察及流式细胞仪测定.了解稳定转染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pcDNA√IBx的HepG2-HBx细胞生长速度加快.其倍增时间缩短(28h对32.5h或34h,P〈0.05),克隆形成率增加[(10.12±0.23)%对(5.33±O.19)%或(5.19±0.28)%,P〈0.0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由GdG,期-S期的进程明显加快。细胞凋亡检测显示HepG2-HB。细胞可抵抗放线菌素D(ActD)诱导的凋亡作用。结论HBx可提高肝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并增强肝癌细胞的抗凋亡能力.增加了肝癌细胞的恶性表型。  相似文献   

8.
杨丽 《医学信息》2010,23(15):2836-2837
目的研究水飞蓟宾-磷脂酰胆碱复合物(Silybin-phosphatidylcholine Compound,SPC)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SPC处理肝癌HepG2细胞,通过MTT法、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SPC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SPC可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其GI50为46.8μg/ml;50μg/ml的SPC作用HepG2细胞24h后,细胞出现早期调亡的形态;75μg/ml、100μg/ml的SPC对HepG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7.22&#177;3.45)%和(25.50&#177;5.72)%;50μg/ml、75μg/ml、100μg/ml的SPC作用于HepG2细胞24h后,细胞内的Ca2+浓度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 SPC能够诱导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凋亡,其机制与SPC升高细胞内Ca2+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对地西他滨联合丙戊酸钠促进肝癌细胞凋亡的相关机制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肝癌细胞HepG2经地西他滨联合丙戊酸钠孵育后,MTT法检测二者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Real-time 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9、Bax及Bcl2和ER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地西他滨联合丙戊酸钠能够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且二者联用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单独应用(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9及Bax表达明显增强(P0.05),Bcl2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ER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Ras、Raf及MEK和ERK1/2的表达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细胞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丙戊酸钠主要通过激活MEK/ERK信号转导通路抑制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丙戊酸钠(VPA)调节染色体组蛋白低乙酰化修饰对肿瘤细胞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蛋白表达及活性的影响,同时通过检测VPA与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特异性抑制剂协同作用后细胞凋亡的变化加以验证.方法:应用0.75~4.0 mmol/L VPA干预肝癌细胞HepG2、胃癌细胞BGC-823、乳腺癌细胞MCF-7 48小时后,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的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Caspase8、Caspase9活性;流式细胞仪间接免疫荧光法定量分析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0.75~4.0 mmol/L VPA干预48小时后,FCM分析可见HepG2、BGC-823、MCF-7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并且呈剂量依赖趋势;HepG2、BGC-823、MCF-7细胞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均被明显上调、活性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Caspase8活性及蛋白表达在HepG2、MCF-7细胞未见明显改变,BGC-823细胞仅轻度增加.VPA与Caspase3、9相应特异性抑制剂共同作用后,Caspase3、Caspase9活性被抑制,细胞凋亡率较VPA单独干预组显著降低(P<0.005);VPA与Caspase8特异性抑制剂共同作用组细胞凋亡率与VPA单独作用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应用VPA干预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对HepG2、BGC-823、MCF-7细胞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及活性可起明显的调控作用;对Caspase8的调控作用则随肿瘤细胞来源及表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采集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32名供者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后,应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外周血干/祖细胞采集。循环血量2~6 L。采集中,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率、呼吸、MNC(单个核细胞)、WBC、RBC、Hb、Hct和Plt及血清Ca^2+浓度的变化。采集的MNC液用CD34单抗标记后检测CD34^+细胞数,并同时作CFU-GM集落培养。结果32例共进行了89次干/祖细胞采集,机器平均每次循环血量2.5个血容量。MNC采集效率达(64.78±3.23)%,每次采得MNC液60ml,获得MNC为(3.1±0.6)×10^8/kg;CD34+为(2.8±0.6)×10^6/kg及CFU-GM(2.6±0.5)×10^5/kg。术中供者无任何不良反应。采集前后血压、心率、呼吸、RBC、Hb、Hct和血清Ca^2+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但Plt数从采集前的159.63×10^9/L下降到采集后的112.78×10^9/L,下降幅度达29.35%。结论采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小儿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供者仅需2~3次采集就能获得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移植所需的干/祖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儿童重型β-地中海贫血同胞脐血移植后的免疫重建情况,评价同胞脐血移植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效果。方法11例患者移植后均为稳定骨髓植入,分别于移植后1、3、6、12、18~24、36~48个月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细胞、CD3^+CD4^+细胞、CD3^+CD8^+细胞)、B淋巴细胞(CD19^+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CD3-CD56^+NK细胞)数量,动态分析脐血移植后患者的免疫重建。结果14例患者脐血移植后11例获得植入,植入率为78.6%。11例患者移植后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血小板计数≥20.0×10^9/L和≥50.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7、48、53d。总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在12个月内均恢复正常;B细胞和NK细胞分别在6个月和3个月内恢复正常。B细胞和NK细胞的恢复比T细胞快。11例患者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其中I度急性GVHD9例(81.8%),Ⅱ度急性GVHD2例(18.2%)。结论同胞脐血移植是根治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方法 10、25、50、75和100 μmol/L DHA处理C6细胞24、48和72 h后检测细胞活力;100 μmol/L DHA处理C6细胞24 h后,应用TUNEL方法检测凋亡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凋细胞的比例;应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剪切后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在凋亡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25、50、75和100 μmol/L DHA处理C6细胞24、48和72 h后,抑制细胞活力;100 μmol/L DHA处理细胞24 h后,能够检测到TUNEL阳性的凋亡细胞; 流式细胞术检测后发现,DHA能够明显上调凋亡细胞的比例;此外,细胞经100 μmol/L DHA处理后,免疫荧光能够检测到cleaved Caspase 3阳性细胞,Western blotting能够检测到cleaved Caspase-3阳性蛋白条带。结论 DHA具有促进大鼠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regnancy-induced hyertension,PI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1)测定40例PIH患者和16例正常妊娠妇女血清中UⅡ及血钙水平,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2)分别利用血清及10~(-7)mol/L的人重组UⅡ(rUⅡ)对离体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作用,同时将硫氮唑酮加入10~(-7)mol/L rUⅡ对离体培养的HUVEC作用。(3)流式细胞仪分析PIH患者血清和rUⅡ在不同作用时间内皮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1)PIH组孕妇血清UⅡ7.85±0.74pg/mL,血钙1.85±0.35 mmol/L,正常妊娠组血清UⅡ5.21±0.96 pg/mL,血钙2.26±0.18 mmol/L,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2.32,P0.05;t=2.84,P0.01),且PIH各组血清UⅡ及血钙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均0.05)。(2)正常孕妇血清对培养的HUVEC细胞凋亡率低,PIH患者血清及rUⅡ对培养的HUVEC有同样的促细胞凋亡作用,表现为凋亡率明显升高,两者呈时间依赖性。(3)硫氮唑酮可抑制UⅡ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 (1)UⅡ可诱导HUVEC的凋亡作用,且这种作用与细胞内Ca~(2+)升高有关。(2)UⅡ可能参与了PIH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和CD34^+细胞分选的ASCT对晚期神经母细胞瘤(NB)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7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诊断为Ⅲ、Ⅳ期NB并完成治疗随访8个月以上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传统化疗与ASCT和CD34^+细胞未分选移植与分选移植的疗效。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D34^+细胞分选前后酪氨酸羟化酶(TH)mRNA表达,监测NB的微小残留(MRD),并评估分选效果。结果55例NB患儿入组,其中Ⅲ期14例,Ⅳ期41例。Ⅲ期中的9/14例和Ⅳ期中的18/41例接受传统化疗;Ⅲ期中的5/14例和Ⅳ期中的23/41例接受ASCT。Ⅳ期13/23例接受ASCT治疗患儿移植物经CliniMACS行CD34^+细胞分选处理。所有移植患儿均以卡铂、依托泊苷和美法仑行预处理,平均采得有核细胞(7.1±2.5)×10^8·kg^-1,CD34^+细胞(4.0±1.5)×10^6·kg^-1,无一例因移植相关并发症死亡。随访患儿的生存时间及复发率:①Ⅲ期NB:化疗组平均随访33.5个月,3/9例(33%)复发;移植组平均随访37.0个月,1/5例(20%)复发,两组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0±15.7)个月US(18.0±29.9)个月,P=0.446。②Ⅳ期NB:化疗组平均随访20个月,13/18例(72%)复发;移植组平均随访29个月,14/23例(61%)复发,两组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0±5.4)个月vs(36.0±2.8)个月,P=0.006。③CD34^+细胞分选移植:未分选组平均随访27.8个月,7/10例(70%)复发;CD34^+细胞分选组平均随访30.0个月,7/13例(54%)复发,两组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0±11.8)个月US(36.0±5.1)个月,P=0.722。4例移植患儿CD34^+细胞分选前后的标本同时进行THMRD检测,结果显示移植前TH阳性的2例标本经分选后全部转阴。结论ASCT能显著延长Ⅳ期NB患儿的长期生存时间,但对Ⅲ期NB患儿的疗效不显著。CD34^+细胞分选能达到纯化NB细胞的作用,但可能因病例数较少,尚不能显示出ASCT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诱导干细胞分化的胰岛细胞形成胰岛样结构的技术方法。方法体外诱导人胚胎胰腺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细胞,将胰岛细胞制备成浓度分别为1×10^4/ml、3×10^4/ml、1×10^5/ml、3×10^5/ml(1×10^4/ml、3×10^4/ml、1×10^5/ml、3×10^5/ml组)单细胞悬液,在含有细胞外基质(ECM)的培养基中悬浮培养24h以诱导形成胰岛样结构,在荧光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胰岛样结构的形态和大小;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胰岛样结构中ECM成分及其细胞组成与定位。将胰岛样结构分别在含5.6和30.0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中体外培养2h,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上清中胰岛素水平。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经门静脉将胰岛样结构移植至大鼠肝脏,移植后连续3d经鼠尾静脉检测血糖水平。结果90%人胚胎胰腺干细胞分化的胰岛细胞形成了胰岛样结构,其包膜、大小均与天然人胰岛组织结构相似;以形成直径150μm大小胰岛样结构的比例为标准,比较各组细胞浓度与胰岛样结构形成率的关系,结果显示分别与1×10^4/ml、3×10^4/ml、3×10^5/ml组(25.0%±2.5%、28.0%±3.0%、21.5%±2.5%)相比,1×10^5/ml组胰岛样结构形成率最佳(36.5%±4.0%,均P〈0.01)。胰岛样结构包膜上含有与天然人胰岛组织类似的ECM成分,且其中含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C-肽阳性细胞,其细胞比例与分布均与天然人胰岛组织类似。30.0mmol/L高糖浓度刺激后胰岛样结构胰岛素释放水平[(110±12)μIU/ml]较5.6mmol/L基础糖浓度[(59.5±8.0)pIU/ml]明显增加(P〈0,01),胰岛样结构移植后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较移植前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技术方法可以将干细胞分化的胰岛细胞在体外大量、快速、高效地诱导形成具有功能的胰岛样结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氧条件下丹参酮IIA(Tan IIA)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用氯化钴(CoCl2)创建低氧模型,实验分为常氧对照组、低氧对照组和低氧+Tan IIA处理组。不同浓度的Tan IIA 分别作用于低氧下人肝癌HepG2细胞24 h、48 h和72 h,采用MTT法测定Tan IIA 对低氧下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Tan IIA 分别作用于低氧条件下HepG2细胞24 h和48 h后,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核的形态学变化并计算凋亡率。不同浓度的Tan IIA 作用于低氧条件下人肝癌HepG2细胞48 h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野生型P53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低氧条件下Tan IIA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和增殖。Tan IIA 作用于低氧下的HepG2细胞后,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细胞凋亡率呈时间、剂量依赖性的增加。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法显示常氧对照组的HIF-1α和VEGF表达较低,而低氧对照组的HIF-1α、VEGF蛋白表达较常氧组升高,低氧下随着Tan IIA 浓度的升高,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野生型P53蛋白的表达随着Tan IIA 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结论: 低氧条件下,Tan IIA能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上调P5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鼠肌成纤维细胞(C2C12细胞)分泌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的影响,探讨其内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TGF-β1(0、1、5、10ng/mL)干预C2C12细胞5h,200pmol/L siRNA-smad3转染C2C12细胞24h,用Western blot和Northern blot方法测定MT1-MMP及其mRNA表达。结果0、1、5、10ng/mLTGF-β1干预C2C12细胞5h,Western blot半定量检测MT1-MMP的结果分别为2.86±0.28、2.05±0.31、1.60±0.21、1.02±0.24,F=224.9,P〈0.01;Northern blot定性结果显示,mRNA条带显示逐渐变弱。5ng/mLTGF-β1干预C2C12细胞4、12、24h,Western blot半定量检测结果分别为1.02±0.29、0.80±0.21、0.4±0.12,各时间点值比较,均P〈0.05。Northern blot定性结果显示,mRNA条带显示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变弱。200pmol/L siRNA-smad3转染C2C12细胞24h,再用5ng/mLTGF-β1干预C2C12细胞5h,半定量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内对照组0.82±0.12(siRNA-control+5ng/mLTGF-β1)、空白对照组1.61±0.21(siRNA-control)、实验组1.84±0.23(siRNA-Smad3+5ng/mLTGF-β1),内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rthern blot定性结果显示:MT1-MMPmRNA表达在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较强,而内对照组较弱。结论TGF-β1抑制鼠C2C12细胞分泌MT1-MMP,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siRNA阻断Smad3表达可消除TGF-β1对MT1-MMP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