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观察患者服用氟伐他汀 (来适可 )的降脂疗效及耐受性。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方式进行研究 ,选取 78例中度原发性高胆固醇患者 ,每晚服用来适可 2 0mg ,疗程 6周。结果 来适可 2 0mg d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分别为 2 3.5 %、2 0 .4%及 18.7%(P <0 .0 1) ,其降低TC总有效率 89.8%,降低TC总有效率 6 1.5 %,升高HDL -C 81.9%,总有效率 5 3.8%。结论 来适可降脂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少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阳维德  郑萍 《广西医学》2003,25(9):1601-1603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血脂变化及早期他汀类降脂疗效。方法 :对 71例AMI患者发病 2 4~ 4 8小时内血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甘油三酯 (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进行测定 ,TC≥ 4 6 8mmol L或LDL C≥ 2 6 0mmol L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降脂治疗 ,全部患者于第 4周复查血脂。结果 :AMI非降脂治疗组第 4周TC、LDL C、TG明显增高 (P <0 0 1 ,P <0 0 5 ,P <0 0 5 ) ,HDL C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降脂治疗组第 4周TC、LDL C、TG明显降低 (P <0 0 1 ,P <0 0 5 ,P <0 0 5 ) ,HDL C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AMI后早期测定血脂水平低估了血脂风险 ,定期检测血脂变化有助于准确评价血脂水平 ;AMI后早期他汀类治疗能有效降低血脂风险  相似文献   

3.
对 40例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及对照组进行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载脂蛋白AⅠ (ApoA 1)、载脂蛋白B(ApoB)测定 ,并给予口服降血脂药物治疗。结果 ,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C、TG、HDL -C、Apo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血清HDL -C和Apo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降脂药物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有显著变化 (P <0 .0 5 )。提示 ,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载脂蛋白和组成成分发生变化及功能异常 ,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相似文献   

4.
536例精神病人的血脂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精神病人的血脂进行测定和分析 ,了解其血脂与健康人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对 5 36例精神病病例样本、2 2 4例正常对照 ,测定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载脂蛋白A1(ApoA1)及载脂蛋白B(ApoB)等六项血脂指标 ,并将病例样本根据病种分为四组进行比较研究。它们是精神分裂症 4 18例、抑郁症 3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2 6例 ,其它精神病 6 2例。结果 :5 36例病例样本与 2 2 4例正常对照比较 ,TC、HDL -C、LDL -C及ApoA1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TG及ApoB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其中TG升高、ApoB降低。与正常对照比较 ,精神分裂症组的TC、HDL -C、LDL -C及ApoA1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TG及ApoB显著升高 (P <0 .0 5 ) ;抑郁症组的HDL -C及ApoA1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TC、TG、LDL -C及ApoB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其中TC、LDL -C及ApoB下降 ,TG升高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组的TC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HDL -C及ApoA1显著降低 (P <0 .0 5 ) ,而LDL -C、TG及ApoB显著升高 (P <0 .0 5 ) ;其它精神病例组的TC、HDL -C、LDL -C及ApoA1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TG及ApoB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精神病人与健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进一步观察较大剂量血脂康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 76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 ,随机分为 2组 :A组 (n =36)日服血脂康 2 .4g ,B组 (n =40 )日服血脂康 1 .2g ,疗程均为 8周。结果  2组服血脂康后 ,TC、TG、LDL -C、(TC -HDL -C) HDL -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HDL -C较治疗前上升 (P 均 <0 .0 1 ) ,但 2组之间降、升幅度对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血脂康为一种降脂疗效好、耐受性好又安全的天然性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混合型老年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80例 ,随机分为二组 ,A组阿托伐他汀 10mg/d,B组辛伐他汀 10mg/d ,治疗 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的变化情况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二组均能明显降低TC、LDL -C和TG水平 (P <0 .0 1)。二组比较 ,阿托伐他汀降LDL -C作用明显优于辛伐他汀 (P<0 .0 1) ,降TC和TG水平与辛伐他汀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二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和少见。结论 :阿托伐他汀是老年人混合型高脂血症高效、安全的降脂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应用氟伐他汀后对血清C -反应蛋白 (CRP)的影响。方法 :将 69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 ,治疗组加用氟伐他汀 40mg ,qn ,连续 12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 (HS -CRP)、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水平。结果 :治疗组HS -CRP、TC、TG、LDL -C不仅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且较对照组也有显著下降 ,HS -CRP下降尤为明显 (P <0 .0 0 1) ,HDL -C较治疗前略有上升。对照组HS -CRP也明显下降 (P <0 0 5 ) ,血脂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ACS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除调脂外 ,还可以明显降低血清CRP浓度 ,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肝病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荣静 《中原医刊》2003,30(23):58-59
目的 :探讨检测肝病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13 5例肝病患者 ,包括急性肝炎 3 3例 ,慢性肝炎 5 4例 ,肝癌 12例 ,肝硬化 3 6例 ,空腹 12小时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TC、TG、HDL -C、LDL -C、ApoA1和ApoB水平 ,与 3 0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 :各型肝病患者血清TC、HDL -C、LDL -C含量均低于正常人 ,其中肝癌、肝硬化患者的六项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 <0 .0 1) ,肝癌组的TC、HDL -C水平又较肝硬化组显著下降 (P <0 .0 1)。结论 :肝病患者存在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的下降 ,其TC、HDL -C可以较准确反映肝细胞受损的严重程度 ,可作为评价患者病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白彩萍  段秀荣 《基层医学论坛》2004,8(6):532-532,52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舒降之)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异常24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2例Acs病人资料,共分为三组.A组102例未服用舒降之,B组198例口服舒降之10 mg qn,C组162例口服舒降之20mg qn,均没有服用其他降脂药物.基础血脂为发病24小时以内的血脂,随访24周,观察血脂(TC、LDL-c、HDL-c、TG)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B、C两组降脂作用方面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C组优于B组(P<0.01).不良反应三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降之明显降低Acs患者中TC、LDL-c,并能明显升高HDL-c,且有剂量依赖性,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舒降之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调脂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46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每晚服舒降之 5mg ,服药前及服药后 8周测定血脂及生化指标。结果 服药后 8周 ,TC、LDL -C分别降低 19.8%及 2 7.7%(P <0 .0 0 1) ,TG降低 10 .2 % (P >0 .0 5 ) ,HDL -C升高 2 .4% (P >0 .0 5 )。降TC、LDL -C的有效率分别为 93.2 %及95 .7%。疗程中 ,胃部不适及ALT升高各 2例。结论 舒降之能显著降低TC、LDL -C水平 ,口服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钠(来适可)强化治疗冠心病(CHD)伴高脂血症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所有60例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均经过氟伐他汀钠40 mg/d治疗后血脂已达标。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继续予以氟伐他汀钠20 mg/d;对照组停用氟伐他汀钠。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按常规治疗。分别观察3、6个月后血脂、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记录心力衰竭、心绞痛发作情况;观察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有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观察3个月和6个月后,TC、TG、LDL-C及hs-CRP均较前明显升高,HDL-C明显下降(P〈0.05)。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心衰加重、心绞痛发作例数与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氟伐他汀强化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汪维忠 《河北医学》2003,9(9):799-802
目的 :探讨来适可 (氟伐他汀 )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方法 :将 12 4例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来适可每次 2 0mg ,每晚 1次 )和对照组 (舒降之每次 5mg ,每晚 1次 ) ,分别于治疗后 4周、8周、12周后观察其血脂的变化和用药反应。结果 :两组有明显的降TC、TG、LDL作用 ,在升高HDL方面 ,来适可显著优于舒降之 (P <0 .0 5 ) ,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来适可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有较好的疗效是一个十分良好的调脂药。  相似文献   

13.
马盛优  黄尔宙  玉奇生  陆杨春 《广西医学》2002,24(10):1551-155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甲状腺激素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的疗效,探索其安全有效剂量。方法:123例DCM心力衰竭患随机分为A,B,C三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组上分别加服甲状腺激素20gm/d,40mg/d,60mg/d,疗程4周,治疗前后测血清T3,T4水平,观察心功能改善情况,以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观察心脏各参数变化。结果:经甲状腺激素治疗后三组血清T3,T4明显升高,C组高于正常值;A,B两组心功能改善优于C组,A,B两组心脏各参数较治疗前改善明显,而C组明显不明显。结论:甲状腺激素治疗DCM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剂量为20-40mg/d。  相似文献   

14.
王贵宾  关凯  李放  单建林  赵广民  刘秀梅 《医学综述》2012,18(12):1943-1944
目的观察小剂量甲泼尼龙(MP)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PLIF)术后对坐骨神经痛是否有效。方法将30例行PLIF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10例,A组:术后应用MP160 mg/d,连续6 d;B组:术后应用MP 160 mg/d,连续3 d,以后每天减量40 mg,共应用6 d;C组:不应用,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 d的视觉模拟评分。结果三组术前与术后比较下肢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PLIF术后应用小剂量MP是安全的,但对腰椎围术期缓解坐骨神经痛无明显帮助,术后下肢疼痛的缓解主要是手术解除了神经根压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贝那普利对IgA肾病患者蛋白尿及病理类型的影响。方法:选取IgA肾病患者120例,随即分为A组60例,即服用贝那普利10mg,B组60例即服用贝那普利20mg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两组按WHO分为Ⅰ~Ⅴ级,并在治疗2年后重复肾穿,设为自身对照。结果:比较发现两组治疗后尿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相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治疗后较A降低更明显,差异较显著(P<0.05);自身对照比较发现,治疗后两组病理类型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但20mg组较10mg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贝那普利可以降低蛋白尿,并且贝那普利20mg组较10mg作用更明显,对病理类型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14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以不同剂量顺铂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治疗。目的主要是观察其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依顺铂的剂量及用法不同分为三组。中小剂量顺铂组为20mg/次×5天;中剂量顺铂组为40mg/次×3天;大剂量顺铂组为100mg/次。结果显示:小、中、大剂量顺铂组的疗效(CR+PR)分别为36.54%(19/52)、38.18%(21/55)、40.48%(17/42)。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中剂量顺铂组肾毒性发生率最低。研究分析提示;以中剂量顺铂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肾毒性低,经济方便,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胺碘酮和索他洛尔治疗心房颤动的随机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比较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对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102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51例)和索他洛尔组(51例)。胺碘酮组服胺碘酮600mg/d,7d,400mg/d再服用7d,再减为200mg/d,转为窦律后200mg/d维持。索他洛尔组服索他洛尔40~80mg/a,7d,第2周增至160mg/a,转为窦律后40~80mg/a维持。两组患者服用3周转窦律均停用药物。随访12~24个月,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判断疗效。结果(1)胺碘酮组房颤复律成功40例,有效率78.4%;索他洛尔组房颤复律成功36例,有效率70.6%。(2)胺碘酮组在1周内转复窦律34例,索他洛尔组1周内转复窦律10例。(3)随访12个月,胺碘酮组27例(67.5%)仍维持窦律、索他洛尔组15例(41.7%);24个月,胺碘酮组12例(44.4%)维持窦律,索他洛尔组为4例(26.7%)。(4)随访6~12个月,索他洛尔组(80mg/d)10例患者因发生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动过缓停药,而胺碘酮组未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5)房颤持续时间〉12个月是窦律不易维持的预测因素。结论胺碘酮转复房颤有效率和索他洛尔相当,但维持窦律疗效优于索他洛尔.对心脏毒副作用小于索他洛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血脂和心脏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冠心病患者成功PCI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40mg/d和80mg/d,观察三组患者用药3个月后血脂、心脏缺血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阿托伐他汀有较好的降脂作用,且随着阿托伐他汀剂量的增加,降脂效果更为明显(P<0.05和0.01);40mg/d组和80mg/d组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较20mg/d组显著下降(P<0.05)。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PIC术后有明显的血脂降低作用,有预防PCI术后再狭窄的作用,且随剂量的增加疗效增加,无严重的不良反应,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与拜阿司匹灵对原发性高血压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原发性高血压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异常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在药物基础降压前提下,治疗组加用氟伐他汀(来适可)40 mg和拜阿斯匹灵0.1 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加用拜阿斯匹灵0.1 g,每日1次口服。治疗4周后检测两组病人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血浆TM、VWF、PAI-1水平显著下降(t=2.21-3.57,P〈0.05、0.01),但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t=3.27-8.47,P〈0.01)。结论氟伐他汀与拜阿司匹灵联合应用能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PAS疗法)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随机将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将其分为PAS治疗组、AS对照组和A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PAS治疗组40例,应用普罗布考(0.5 g/d),阿司匹林(100mg/d),阿托伐他汀钙(20 mg/d);AS对照组40例,予阿司匹林(100 mg/d),阿托伐他汀钙(20 mg/d);A对照组40例仅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共随访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检测血脂(TC、TG、LDL-C、HDL-C)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PAS治疗组及AS对照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hs-CRP含量均下降(P〈0.05),PAS治疗组更明显(P〈0.01);PAS治疗组的颈动脉斑块积分有轻微下降趋势(P〉0.05).结论 (1)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联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调脂、降低炎症指标hs-CRP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阿司匹林,也较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联用效果明显;(2)稳定颈动脉粥样斑块需长期进一步观察才能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