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方寸匕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代在調剂上,对散药常用“方寸匕”来作剂量的单位,如伤寒論中的“五苓散”,便是用白飲和服方寸匕。总之,伤寒论、金匱耍略、肘后方、千金方、外台秘要等古典医籍中,用“方寸匕”作剂量单位的处方,是不胜枚举的。从这些文献中,不仅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方寸匕”是一个调剂上的用具,而且还可以体现出它是古代调剂上一个专用量器。这个量器究竟形状若何?以及1方寸匕在现代应当用多少?尤其是后者,为我們运用古方时必須具有的知識,故今着重就后者作如下探討: 陶弘景在公元500年卽南齐永元2年左右所著的“本草經集注”一書的序例中說:“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为度”。此外陶氏  相似文献   

2.
《本草纲目》所引《肘后方》文,有些是有疑问的。兹举数例如下: 一、真丹《肘后方》卷一,救卒客忤死方第三:“真丹方寸匕,蜜三合,和服。口噤者,折齿下之。”此方中的“真丹”是什么东西?《本草纲目》既认为是“铅丹”,又认为是“丹砂”。例如:卷八“铅丹”条附方下之治客忤中恶引《肘后方》云:“真丹方寸匕,蜜三合,和灌之。”可知此方中真丹,当是铅丹。然卷九“丹砂”条附方下之治客忤死方引《肘后方》云:“真丹方寸匕,蜜三合,和灌之。”意味着真丹即是丹砂了。据此则《本草纲目》对《肘后方》中“真丹”一物,究竟是什么东西,未下定论。  相似文献   

3.
仲景之“头风摩散方”,见于《金匮·中风历节病篇》。药由“大附子一枚、盐等分”组成。其法是“为散,沐了,以方寸匕,摩疾上,令药力行。”笔者据《素问·风论》:“新沐中风,则为首风”,“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  相似文献   

4.
释“无在”     
“无在”是晋以后出现的白话词,始见于《晋书·刘耀载记》:“如其股也,关中不待撤而至;如其财也,一等死,早晚无在。”意谓“无所谓”、“都可以”。中医古籍中亦有用例,如:《千金要方》卷十二:第七:“服散者,细下筛,服一方寸匕,和水浆酒饮无在。”意调和木浆酒饮服都可。又同卷:“若不用丹妙者,内真珠四两天在。”意谓用真珠四两也可以。《医心方》卷十四第十《小品方》:“取鸡雌雄无在”。意谓雌雄都无所谓。又卷十八第甘二引《葛氏方》:“地黄干生无在,随宜用服取消。”意调干或生地黄都可用。又卷甘一第甘七引《葛氏方…  相似文献   

5.
武威汉代医简的中药学成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接第8期)5武威汉代医简所记载药物的计量单位武威汉代医简中记录了许多药用计量单位,有分、两、升、枚、颗、寸、尺、本、束、三指撮、方寸匕、一刀圭等。在武威汉代医简所用的全部药物中,用分作计量单位的有62味,用两计的有16味,用升、枚计的各7味,其他如附子以颗计,桂以寸  相似文献   

6.
一、方才匕:是依照当时长度单位“寸”所制造的一寸见方的容量器,形如刀匕。据考证和推算,一方寸匕的容量大约为现在的2.7毫升,用量金石药末,约2—3克,草本药末为1克左右。  相似文献   

7.
中医文献中的专病通治方陶晓华(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100700)关键词专病通治方中医文献学术探讨所谓专病通治方,就是针对临床各科某一疾病的若干证候均能通治获效的方剂,前人亦称其为主方,如徐灵胎《兰台轨范》说:“专治一病为主方。”它是中...  相似文献   

8.
“治伤寒遂风方付子三分蜀椒三分泽舄五分乌喙三分细辛五分术五分凡五物皆冶(数字为《医简》所编简、牍序号,以下同)合方寸匕酒饮日三饮。”  相似文献   

9.
什么叫中医?大致有三种解释.第一种解释:“中”,即中等之意,“中医”即中等医生.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一》说:“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又说:“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第二种解释:“中”,念zhòng,即“符合”之意,“中医”,即符合医理.《汉书·艺文志》曰:“(庸医)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意思是说若让庸医治病,反而越治越坏,即我们现代常说的医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这种情况不如不治,不治反而符合医理.在《备急千金要方》里保存了古印度佛教医学的学说:人体有自我修复功能,一些病可以“不治自愈”,但有一些病“须治而愈”,还有一些病“虽治难愈”.比如慢性肝病,经过长期的治疗,病情还是会发展、变化.再有一些病就是“真死不治”,如张仲景《伤寒论》里就有多条“死不治”的条文.第三种解释:“中医”,即指中国医学、祖国医学,亦即国医,与西洋医学相对而言.现代所谓“中医”,即取第三种解释.  相似文献   

10.
易理与养生     
医与易从一开始就有密切的关系。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医与易曾有很长一段时间融为一体.医生亦即巫师。《易经》作为筮书,其卦爻辞中自然也不乏上古的医理。据《左传》昭公元年记载:晋候生病,向秦国求医,秦国的医和给他看了以后说:“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疾如蛊”是说这种病就象《易经》蛊卦所描写的情状。蛊病也就是心志惑乱之疾。晋候沉迷女色,心志昏乱,这种病医家是无法医治的。  相似文献   

11.
马王堆医帛书抄定年代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经过整理注释,大部分已收进《五十二病方》一书中。医帛书的发现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对医帛书进行深入的研究,首先应该对它的抄写年代加以确定。《五十二病方》第四十六页中的一段文字,为医帛书的抄定年代,提供了可靠的语言依据:以黄枔(芩),黄枔(芩)长三寸,合卢大如□□豆卅,去皮而并冶。“合卢”,中药名。全句是说:用三寸长的黄芩,与大小如同□□豆的合卢卅粒,去掉  相似文献   

12.
浅析《脾胃论》遣药制方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李杲《脾胃论》中的遣药制方特点,历代医家毁誉贬褒,评价不一:有称其“擅用辛燥升补”,有赞之为“医中之王道”;有谓其“药杂方乱”,亦有评论“东垣用药如韩信将兵”,标本主次分明.本文依据《脾胃论》中六十三方及其“随时”、“随病”的加减用药,分析探讨其遣  相似文献   

13.
《内经》“缪刺”探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中医药学报》2001,29(4):66-66
缪刺是《内经》对疾病治疗的特殊刺法 ,属络脉的浅刺法。对于具体的针刺方法 ,后世医家多定义为“病在络脉而左病取右 ,右病取左的一种针刺方法”。代表医家如张介宾、吴等。《黄帝内经素问校释》、《素问注释汇粹》、《内经讲义》(五版教材 )、《内经选读》(六版教材 )等均取此注。其根据是《素问·缪刺论》篇中多次论及“左刺(取 )右 ,右刺 (取 )左”的缪刺法。亦有注家认为“缪” ,谬也 (错误的意思 ) ,并将此义引申为交错 ,如《针灸医藉选》注[1] :缪刺 ,“《辞海》 :‘缪通谬 ,错误’。如纰缪 ,在此有交错之意。”还有少数医家认为“…  相似文献   

14.
正仲景汤方应用薏苡仁共三方。薏苡附子散(《金匮要略》方)薏苡仁十五两,炮附子十枚,为末,每服一方寸匕,日三次。治疗寒湿而致之胸痹,平时痛缓,发时痛急。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方)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草五分。为粗末,每服一方寸匕,水煎顿服。功能排脓消肿。治肠痈已成脓,身无热,肌肤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脉数者。  相似文献   

15.
《肘后备急方》治卒患胸痹痛方载:“胸痹之病,令人心中坚痞勿痛……胸满,短气,咳嗽引痛,烦闷,自汗出,或彻引背膂,不治之,数日即害人。……方:枳实、桂等分捣末,橘皮汤下方寸匕,日三服。仲景方神效”。此处明言此为仲景方。所载之橘皮汤见于《金匮·呕吐哕下利篇》由橘皮四两,生姜半斤组成。其  相似文献   

16.
五苓散[1 ] 方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千百年来历经数十代医家的不断实践及笔者多年来临床体会 ,此方确是临床中行之有效的精方之一。现将五苓散的临床应用探讨如下 ,希望有所裨益。1 五苓散的组成及方义原方组成 :猪苓 (去皮 ) 9g、泽泻 1 5g、茯苓 9g、白术 9g、桂枝 (去皮 ) 6g。用法 :捣为散 ,以白饮和服方寸匕 ,日三服 ,多饮暖水 ,汗出愈。如法将息。现代做散剂每服 3~ 6g或做汤剂每日 1剂。方解 :《伤寒论》原用治太阳表证未解 ,内传太阳之腑 ,以致膀胱气化不利 ,遂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本方重用泽泻为君 ,取其甘淡性…  相似文献   

17.
十几年来。国内外就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以下简称《病方》)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成绩蜚然。但对成书年代和地域,除基本肯定抄写不晚于秦汉外,探讨较少。笔者认为:《病方》约成书于西周,反映了以齐鲁为中心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医疗成就。一、成书年代 1、上限、(?)病祝由方有“毋敢上下寻”一句,其“上下”原意指上天、下土,殷商时称为“上下”,为特有用语,如卜辞中的“下上若”。在周代文献中,虽然也可以见到“上下”,如金文中的“下上若”、《诗经》的“下上其音”,但“上下”开始使用,如《尚书·百爽》“我后嗣子孙大弗克恭上下”、《尚书·周公殷》“克奔走上下帝无冬命于有周追孝”等,成为周代文献区别殷商文献的一个文字特征。《病方》较多地使用“地”字,如“穿地□尺”、“产时居湿地久”、“五画地□  相似文献   

18.
五磨饮子临床新用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举痛论》曾谓“百病皆生于气”,故气机升降失调.也必然会涉及到某些脏腑的具体病变。临床上,抓住这一关键性的病机,笔者取五磨饮子(《医便》方)顺气降逆为主,随证加味,以治疑难杂症,取得一定疗效,兹举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19.
解郁合欢汤乃孟河医家费伯雄《医醇剩义》中治疗“郁火”之方。笔者根据其所治乃“所欲不遂,郁极生火”的特点.治疗内科杂病,疗效显著。现举几例,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本草经集注》《备急千金要方》《汉书》《孙子算经》等古籍原文的研究,以及对梧桐子的体积考察,认为1方寸匕的容量为2.5毫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