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祛痰活血通络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2例,治疗组50例。2组均采取常规降糖及口服甲钴胺片营养神经,治疗组加用自拟祛痰活血通络方。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神经症状、体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前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2组治疗前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治疗后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痰活血通络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以补阳还五汤加味的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中药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4%,对照组总有效率56.6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中药口服加薰洗的方法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加益气活血通络中药口服加薰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口服阿司匹林片,静脉输注红花注射液。结果: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疗效比较,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股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法中药内服加熏洗较单纯西药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化痰通络理气法中药联合针刺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口服二甲双胍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化痰通络理气中药汤剂口服同时联合针刺疗法。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痊愈2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1%;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9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化痰通络理气法中药联合针刺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效果优于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  相似文献   

5.
针药并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气阴双补、化瘀通络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观察标准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常规饮食、运动和降糖治疗,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1和甲钴胺,治疗组加用针刺和气血双补、化瘀通络汤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陕西中医》2013,(9):1216-1217
目的:观察滋阴通络汤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应用甲钴胺片、怡开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滋阴通络汤配合中药穴位贴敷。2组疗程均为4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感觉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60.61%,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滋阴通络汤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单纯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滋阴通络益气化津汤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滋阴通络益气化津汤中药口服,对照组给予白芍总苷胶囊口服。观察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0.62%,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70.97%(P<0.05)。两组口干、眼干、干咳、关节痛、鼻干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上述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P<0.05)。两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G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1,P<0.05),治疗后ESR、CRP下降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滋阴通络益气化津汤能有效缓解干燥综合征主要症状并改善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调补阴阳通络方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58例同意接受中医治疗的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在口服西药羟苯磺酸钙片结合降糖治疗基础上,给予本院自拟调补阴阳通络方治疗,本组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本院同期采用西药治疗的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同时治疗前后超声检查所有患者足背动脉血流量,对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足背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而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17%,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补阴阳通络方针对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病变的病因,辨证论治,通络活血,补肾益气滋阴,健脾祛湿,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中药、针刺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例分为治疗组30例,西药对照组30.例,分别治疗2个月.结果:总疗效治疗组90%,对照组为53.33%.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活血温经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DP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4例,观察组46例,均于血糖控制稳定后开始观察。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活血温经通络方足浴,两组疗程均为3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运动神经传导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项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活血温经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针刺配合中药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临床观察。方法:将80例DNP的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甲钴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配合中药灸。治疗前后分别对血生化、血常规、双侧正中神经、双侧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检测评价,并对中医证候及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进行评分记录评估。结果:治疗前后,2组患者在血生化、血细胞分析、糖化血红蛋白等理化指标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而在中医证候积分、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积分、神经传导速度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灸治疗DNP疗效肯定,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显著提高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且较常规口服西药疗效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中成药口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及口服中成药天丹通络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口服弥可保片,治疗前后分别对血生化、血常规、双侧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检测评价,并对中医证候及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进行评分记录评估。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血生化、血细胞分析、糖化血红蛋白等理化指标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中医症候积分、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积分、神经传导速度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血生化、血细胞分析、糖化血红蛋白等理化指标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而在中医证候积分,双侧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及疗效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及化瘀通络中药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西药营养神经类制剂,有利于临床推广应用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疗法治疗慢性酒精中毒周围神经病的疗效。方法:40例慢性酒精中毒周围神经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电针治疗)和对照组20例(普通针刺治疗),以神经电生理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20例,完全缓解1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20例,完全缓解0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疗法对慢性酒精中毒周围神经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疏肝和胃法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失调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为治疗原则,观察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失调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口服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失调80例,并与西药吗丁啉治疗70例对照,对主要症状、体征等指标治疗前后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25%,对照组总有效率64.3%,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失调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痰瘀并治法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36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段红莉 《陕西中医》2006,27(3):284-285
目的:观察涤痰祛瘀类中药配伍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DPN)临床疗效。方法:在糖尿病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36例用自拟中药通络汤(海藻、泽泻、虫、当归等),对照组口服弥可保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12%,对照组总有效率69.14%(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P<0.01。对照组服药前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的比较,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汤化瘀消痰,并寓补气生津,养血润络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滋阴,养血润肠通便类中药治疗糖尿病便秘的疗效.方法:将7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4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口服西沙必利,治疗组加用中药益气滋阴润肠方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4%;对照组总有率61.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便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维生素B1100 mg.维生素B12 500gg,均每日1次肌肉注射.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中药治疗,每日!剂,水煎分2次温服.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3.34%,对照组总有效率56.6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中药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中选出100例为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对比两组的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0.0%,P 0.05;治疗后两组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对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药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治疗中应用疗效确切,促进患者周围神经传导功能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滋阴活血通络方对非增殖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非增殖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滋阴活血通络方,观察组6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检测治疗前后患者VEGF、IGF-1、视力、黄斑中央区厚度(CMT),评价中医证候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EGF、IGF-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力高于对照组,CMT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85%,61/65)高于对照组(81.54%,5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联合滋阴活血通络方治疗非增殖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视力,改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IGF-1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平衡针刺结合中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突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扩血管、营养神经、激素),治疗组平衡针刺联合中药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平衡针刺联合中药治疗突聋能有效改善患者听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