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月间采用外科治疗的13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股骨颈骨折漏诊。全部病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股骨干骨折采用动力髁钢板固定3例,顺行髓内钉固定5例,逆行髓内钉固定2例,该10例患者合并的股骨颈骨折采用空心钉固定;股骨干及股骨颈骨折同时应用重建髓内钉固定1例,动力髋螺钉固定2例。结果随访时间11~37个月,平均21个月,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2例股骨干骨折延迟愈合。股骨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4个月;股骨干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5个月。患肢关节功能优良。结论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有一定的漏诊率,治疗较为复杂。手术治疗能获得较好疗效,可根据股骨干骨折的部位和股骨颈骨折的移位程度来确定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20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患者中,术前诊断为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18例,其中13例采用股骨重建髓内钉同时固定股骨干骨折和股骨颈骨折,5例采用空心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钢板固定股骨干骨折;术前诊断为股骨干骨折而漏诊股骨颈骨折的2例,术中均采用髓内钉固定,术后发现合并股骨颈骨折后,其中1例加用空心螺钉治疗,另1例更换为重建髓内钉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年,平均1.5年。19例于术后16~32周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0周;1例在术后1年时股骨干骨折仍未愈合,经再次植骨后24周愈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股骨头坏死。结论:对于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只要选用合适的内固定材料严格按规范操作,仍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侧股骨干、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漏诊原因及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07年9月本院11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32(25~57)岁.受伤原因:交通伤7例,高处坠落伤4例.术前诊断5例,术中诊断3例,术后诊断3例,其中2例采用股骨重建髓内钉同时固定股骨干和股骨颈,2例采用动力髋(DHS)固定,1例采用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再行闭合复位逆行带锁髓内钉固定股骨干骨折,2例采用顺行带锁髓内钉(UFN)结合空心钉或克氏针固定,1例合并髁上骨折,采用股骨髁解剖板固定股骨干和股骨髁上骨折,空心钉固定股骨颈,3例采用动力加压钢板(LC-DCP)固定3~35 d后发现股骨颈骨折,再行空心钉或克氏针固定.[结果] 同侧股骨干、股骨颈骨折常难以做出正确诊断,股骨颈骨折漏诊率较高,本组病人漏诊率27.3%,股骨干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股骨颈骨折多为无移位骨折,术后随访2~5年,平均3.3年,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无股骨头坏死,关节功能恢复好,Harris评分平均92分.[结论] 对高能量损伤引起的股骨干骨折,要分析其受伤机制,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常规拍摄髋关节X线平片,必要时行CT或MRI检查,骨折均应早期内固定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999年3月-2006年11月8例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术前详细体检,制定周密手术方案,采用股骨重建髓内钉和空心钉+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等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个月。股骨干和股骨颈骨折均获得愈合,无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结论: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有其特有的致伤机制及临床特点,股骨颈骨折比较容易漏诊,应详细体检,早期诊断,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建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2003年5月至2006年3月使用重建交锁髓内钉治疗我院35例股骨颈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结果随访6~24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未发生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肢功能良好。结论股骨重建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内固定方法,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和评价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或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索治疗复杂类型股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从1999年10月至2001年7月,对15例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或转子间骨折的病例采用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结果:所有病例随访3-21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8个月。无术后感染、股骨头缺血环死及内固定材料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患肢功能良好。结论: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或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失血少、固定可靠等优点。闭合复位对骨折端血供破坏小,符合生物学固定原理,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建型交锁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近端及骨干多处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使用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对34 例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严重骨折进行内固定治疗,牵引床牵引闭合或小切口复位置钉.结果 34 例患者随访7 ~48 个月,平均(28 ±2)个月,同侧股骨多处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短缩或成角畸形,骨愈合时间3 ~6 个月,平均(4.1 ±0.6)个月.其中,同侧股骨2 处骨折32 例,3 处以上的骨折2 例;股骨颈并股骨干骨折23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并股骨干骨折10 例;股骨干多段骨折1 例.骨折愈合后患肢功能优良率为94.1%,1 例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并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结论 重建交锁髓内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优良,是治疗复杂股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漏诊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防范措施。方法:对漏诊6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实施了空心钉钢板固定;长DHS内固定;股骨重建钉固定。其中1例漏诊3个月患者在固定的同时行植骨治疗。结果:术后随访2 a,6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均在术后12-28周愈合。结论: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相对较少,但漏诊率较高(38.5%),且治疗复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建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多段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同侧股骨多段骨折患者,应用重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11例患者经6个月~6年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对同侧股骨多段骨折,尤其股骨颈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者,应用重建交锁髓内钉治疗,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漏诊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2001/2007年收治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漏诊6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均为男性,年龄26~36(平均30)岁,致伤原因均为骑乘摩托车交通伤。同侧胫腓骨、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3例,同侧股骨髁上、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1例,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2例;开放性骨折4例,闭合性2例。漏诊时间3d~2个月。漏诊原因均为入院时未查骨盆X线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6年6月采用交镶髓内钉固定治疗3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3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期10~20个月.均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1例术后局部切口感染,2例肢体短缩,1例镇钉折断.平均骨性愈合时间闭合性骨折为15周,开放性骨折为18周.愈合率为l00%,下肢功能恢复优27例,良3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93.7%.结论:交锁髓内钉能防止肢体短缩和旋转,骨折固定可靠,愈合率高,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有效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秀华 《全科护理》2011,9(25):2280-2281
[目的]总结同侧股骨干并股骨颈骨折病人行内固定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64例同侧股骨干并股骨颈骨折病人行内固定,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结果]随访18个月~36个月,股骨干与股骨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0周、13周;术后髋关节评定(Sander标准):优47例,良17例;术后未发生手术切口感染、下肢血管及坐骨神经损伤、内科并发症,内固定无断裂、拔钉、电解等现象。[结论]加强同侧股骨干并股骨颈骨折病人行内固定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背景:骨折后植入物内固定主要有髓内钉和钢板两种,如何合理选择适宜的内固定器械,对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问题至关重要。目的: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钢板治疗股骨复杂性骨折的随访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转子下骨折,股骨干多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内固定植入物有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钢板两种。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随访3个月以上。重建型交锁髓内钉组的早期功能恢复、骨折愈合时间相对优于动力髋螺钉组。在并发症方面动力髋螺钉易出现髋内翻和内固定失败,重建型交锁髓内钉易出现锁钉松动。在切口感染和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生率方面,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故可认为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具有同时静力加动力固定两处骨折的功能,符合生物力学重建原则和骨折愈合快等优点,是一种优于动力髋螺钉的有效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14.
谭晓毅 《中国综合临床》2001,17(12):954-955
目的:总结分析带定位器的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和胫骨干骨折的效果及特点。方法:治疗股骨骨折17例,胫骨骨折23例,按AO分类法,对A、B型骨折,采用开放复位扩髓,静力交锁髓内钉固定;对C型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并扩髓,静力交锁髓内钉固定。结果:除1例A1型股骨干骨折远端上锁失败外,其余均完成远近端加锁。平均随访7.4个月,40例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3个月。结论:定位器的设计,简化了上锁过程,提高了成功率,对股骨干和胫骨干骨折采用带定位器的交锁髓内钉治疗,固定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10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手术内固定和术后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获1~9(平均4.3)a随访。8例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良好,2例发生股骨头坏死,分别于术后6个月行肌骨瓣植骨术和3a后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论:手术内固定和术后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是提高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治疗成功和恢复肢体功能的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间使用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股骨骨折36例。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龄38.9岁(23—65岁)。闭合性骨折32例,开放性骨折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2.5d(4h~7d)。结果:本组术中无医源性骨折,术后无感染,平均随访时间10.5个月(4~18月),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平均4.5个月(3.5~6个月),髋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带锁髓内钉技术是治疗股骨干骨折疗效较为可靠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干骨折并同侧股骨近端骨折(包括股骨颈或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股骨干骨折并同侧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长型PFNA固定治疗。结果 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均骨性愈合,无股骨头坏死、骨不愈及内固定断裂松动。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及膝关节KSS评分,32例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除了1例(伴同侧髌骨粉碎骨折)膝关节活动度欠佳外,其余31例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100.0%,膝关节优良率达96.9%。结论长型PFNA使股骨干骨折并同侧股骨近端骨折通过一次手术完成,具有创伤小、失血少、固定牢固、防切割、防旋转等优点,是治疗股骨干骨折并同侧股骨近端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8.
背景:近年来,交锁髓内钉逐渐应用于治疗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联合植骨术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钢板断裂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股骨干骨折术后钢板断裂患者,普通钢板13例,加压钢板7例.行钢板螺钉取出后均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交锁髓内钉固定联合植骨术治疗.均为静力固定,远近端各有两枚锁钉,术后评价其疗效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随访10~36个月(平均16.2个月).按照Hohl功能评价方法评价临床结果优12例,良6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90%.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5~12个月,平均7.4个月.表明交锁髓内钉联合植骨术疗效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满意,是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钢板断裂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背景:骨折后植入物内固定主要有髓内钉和钢板两种,如何合理选择适宜的内固定器械,对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问题至关重要。目的: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钢板治疗股骨复杂性骨折的随访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转子下骨折,股骨干多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内固定植入物有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钢板两种。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随访3个月以上。重建型交锁髓内钉组的早期功能恢复、骨折愈合时间相对优于动力髋螺钉组。在并发症方面动力髋螺钉易出现髋内翻和内固定失败,重建型交锁髓内钉易出现锁钉松动。在切口感染和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生率方面,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故可认为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具有同时静力加动力固定两处骨折的功能,符合生物力学重建原则和骨折愈合快等优点,是一种优于动力髋螺钉的有效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我院自1998年8月~2002年8月应用带锁髓内钉方法治疗股骨干骨折36例。方法 36例患者均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结果 36例全部获得随访,最长2年,最短4个月。平均12个月,皆获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1个月,按Jumer—Wrun评分标准:优29例,良5例,中2例。结论 带锁髓内钉属中心性髓内固定,设计合理,操作简便,是治疗各种类型股骨干骨折。特别是股骨复杂骨折的较好器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