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痿证与痹证 ,在《黄帝内经》中即有专题论述 ,但隋代《诸病源候论》统以“内”来概括 ;唐宋时期盛行服食风 ,人们好用温燥 ,《局方》沿其弊 ,痿痹不辨 ,概用温燥 ,贻害匪浅。朱丹溪论治痿痹 ,设立了痿证专论 ,以“痛风”来命名痹症 ,治痿重用泻火养阴 ,治痹注意凉润滋养以治本 ,兼用温通以治标 ,标本兼治 ,颇多创见。1 设立痿证专论由于痿证主要表现为肢体手足的痿软不随 ,与痹的病在手足相类 ,许多医著不设痿专论 ,而与痹并列 ,统述于“风”之下。如《诸病源候论》“风身体手足不随候”论述的是痿证 ,但冠以“风” ;《千金要方》“诸风”…  相似文献   

2.
管窥骨关节炎“痹痿并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印玉教授对于骨关节炎的病机,提出“本痿标痹、痹痿并存”的学术观点。我们通过跟师学习,渐感其含义深刻。 早期随师学习时,笔者如下理解“本痿标痹、痹痿并存”的学术观点,也有专文发表,摘录如下: 骨关节炎属痿,原因有四:其一,从本质上看,骨关节炎符合痿证病机,即骨关节炎多由肝’肾不足而发病。其二,骨关节炎发病符合痿证特点。本病多发中老年以后,女子六七,男子六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相似文献   

3.
痿证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新成 《新疆中医药》2006,24(5):122-124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驰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上以下肢为多见,故称“痿”。王肯堂曰:“痿者手足痿软而无力,百节缓纵而不收也。”陈士铎曰:“痿证终年不能起床,面色光鲜,足弱无力,不能举者。”又曰:“两足之弱,不能步履。”都给痿证下了较为确切的定义。痿证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素问·痿论篇》曰:“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伤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  相似文献   

4.
<正> “肺痿”一词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之后,历代诸家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予以探讨确系必要。《说文》云:“痿,痹也”。段玉裁注:“古人多痿痹联言,因痹而病痿也”。说明瘘证是继发性疾病,多由痹证发展而来。痹,闭也,壅闭不通之意。《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合论于同一篇中确有一定的含义。考诸痿证首见于《素问·痿论篇》,其以“肺热叶焦”立论。分列脉痿、筋痿、肉痿、痿躄之证,据此  相似文献   

5.
马建功 《中医研究》2009,22(7):59-60
痿证是指肌肉萎缩,肢体筋脉松弛、软弱无力、痿弱不用的一类疾病。《黄帝内经》中对痿证的病因、病机、治疗等作了详细的论述。痿证的病因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关于痿证的治疗,《灵枢·根结》载有“痿疾者取之阳明”,《素问·痿论》载有“治痿独取阳明”和“各补其荥而通其俞”,《素问·太阴阳明论》亦载有“脾病而四肢不用”。笔者现从脾胃论治痿证,探讨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6.
朱文锋 《辽宁中医杂志》1995,22(10):449-449
中医内科常见病类概况(10)朱文锋湖南中医学院(长沙410007)痿病类痿,或为萎,痿弱,萎缩而不用之义。《说文》:“痿,痹也。…痿病,又称痿证,实为病类概念。可分为肢体痿、内脏痿两部分,肢体痿系因邪气侵扰,经气阻滞,阴血亏损,肢体失养而致肢体筋脉弛...  相似文献   

7.
痹病与痿病,《内经》即有专题论述,但在中医学发展史上,曾一度痿痹不辨,究其原因有病因均与感受湿邪有关,症状均表现为手足肢体的病变,以及痹病日久可转痿病。痿病和痹病是有区别的,痹之为病必有疼痛及酸麻不仁感,痿病为筋肉弛缓枯细及肢体无力运动;痹病病因为外感风寒湿邪所得,痿病病因较复杂,有外感、感热和内伤;痹病以阴寒性质多见,痿病则以阳热为主。  相似文献   

8.
梳理古代文献中痿证的概念,对照当今痿病的相关资料,比较两者在概念上的差异。认为古代痿证具体合义主要分两层:一是广义的痿,指以功能衰退甚至不用为病机的疾病,如足痿、偏枯、脏痿、阳痿等;二是狭义的痿,指足痿。指出:广义的痿,范围明显广于今之痿病;狭义的痿,就发病部位而言较今之痿病范围偏小,就临床特点分析包合了今之痿病之外的硬瘫。古人对痿证的认识,对于当前痿病研究有参考价值。提示梳理古代痿证和今之痿病的异同,是合理继承前人遗产的首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正> 1 治痿独取阳明语出《素问·痿论篇》。原文是“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痿独取阳明,何也”?这是《内经》以前对痿证治疗的总结,被后世宗为治痿大法。痿证的范围较大,“治痿独取阳明”这一治则,能不能指导临床实践?从上文可以清楚地看出,黄帝和岐伯对此持怀疑态度。在原文中,岐伯全面地论述了痿的病因病机,指出“所求不得”,“悲哀太甚”,“入房太甚”,“有渐于湿”,“远行劳倦”等均可以致痿。这些意味着治痿不能“独取阳明”,所以岐伯提出要“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说明对痿证  相似文献   

10.
沈冯君 《中医正骨》2004,16(10):21-22
痹、痿的定义、病位、病因病机、证候、治法等在历代医籍中论述颇多.从临床学科的角度来看,痹、痿不仅发生于骨伤科,还涉及到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科等二级学科.进一步认识清楚痹、痿与病、证、症的关系;痹证(不同证或型)之间,痹、痿证之间的传变关系;痹与痿,无论从"病"的含义或"证"(型)的含义均可存在.探讨清楚这些关系,对辨病,审证求因,审因求治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中医古典医籍中论述痹、痿证的定义、病位、病因病机、证候表现、治法等散在可见。从现代医学的学科角度来看 ,不仅限于骨伤科 ,涉及到内科、神经科、外科、妇科等 ;从涵盖现代医学“病”的分布也较广。探讨清楚这些关系 ,对审因求治很有帮助。1 关于痹、痿证的定义《中藏经》曰 :“痹者闭也 ,五脏六腑感于邪气 ,乱于真气 ,闭而不仁 ,故曰痹也”。从此可以看出 ,痹证的定义是从病因病机入手的 ,是五脏六腑由外因导致气机不畅 ,血脉不和所致。《寿世保元》中所述 :“痿者 ,手足不能举动是也 ,又名软风。……此症属血虚。血虚属阴虚 ,阴虚…  相似文献   

12.
痹痿辨析论     
痹病和痿病是中医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两类疾病 ,可以囊括现代医学里的很多病种。其二者的临床表现、证候特征及发展演变有诸多相似之处 ,在某些医师的实践诊疗过程中往往不能透察明晰 ,称痹为痿 ,或称痿为痹。这种对疾病本质认识上的含糊不清会影响对患者的正确处方用药 ,而导致治疗上的错误 ,延误病情。为能更好地认识此两类疾病 ,笔者现将其二者做一辨析 ,阐述如下以飨读者 :1 病名溯源当分为二痹、痿两病 ,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为之设专文二篇“痹论”、“痿论” ,《灵枢》中也有专文“周痹” ,并散载于《内经》其他篇 ,广泛地…  相似文献   

13.
痿病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属于现代医学的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进行性延髓麻痹、原发性侧索硬化)、肌营养不良症、多发性神经炎、重症肌无力等神经性肌萎缩、肌肉性肌萎缩。 我国古代文献对痿证的认识渊源流长,上古时代的《本经》、《下经》两书中就有关于“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的记载,当时就已确立了“痿”的病名,并已具备了从五脏论痿的雏形,但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到了《内经》时代,中医对痿证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内经》设立专篇讨论痿证。说明当时痿证分类及  相似文献   

14.
"痹"与"痿"是中医学理论中十分重要的两个概念,虽然目前学术界对二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多有讨论,但尚未涉及出土文献材料的挖掘与利用。在整理先秦两汉简帛医书中涉及"痹"与"痿"的医学材料的基础上,对其医学内涵进行考察,发现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痿痹"合称,二者之间的联系体现在症状表现上,其区别体现在病因病机方面。同时发现,痹证理论与经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喉与四末均为人体与外界沟通的道路。在治疗方面,当时的技术已经涵盖了药物、导引、施灸等多种疗法,对现代临床对痹证与痿证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治痿独取阳明”是中医治疗痿证的常用法则。该文介绍1例亚急性联合变性病案的病机分析及诊治过程,阐释“治痿独取阳明”理论涵盖的中医病机,为痿证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痹病、痿病为不同疾病,在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方面有明显不同,但痹病可以导致痿病的发生。类风湿关节炎(RA)主要累及关节,亦可影响周围的筋脉肌肉,从而形成痹痿并存的病状。RA"因痹至痿"病因病机为热邪浸淫、肉痿筋弛,邪中于经为痹、邪中于络为痿、气虚邪滞等3个方面。治疗以痹为本以痿为标,急则治其痹,缓则治其痿,不可滥用风药免伤气血。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中医湿毒辨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痹痿证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在祖国医学中没有相应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病机,其早期类似痹症,后期类似痿症.<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  相似文献   

18.
痿证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早在《内经》中对其病因病机就有详细论述,而独取阳明被许多医家推崇为治痿之重要原则,但片面地理解其含义并非《内经》治痿之宗旨,笔者认为治痿要掌握辨证论治,充分发挥“治痿独取阳明”在治疗痿证中的独到之处,运用中药、针灸予以施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回溯复习有关“痹”“痿”的古代文献,阐述石氏伤科对于膝骨关节炎“本痿标痹,痹痿并存”的中医病机认识。  相似文献   

20.
“肺热叶焦”——痿证主要病机的地位不容动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读范华昌君《〈痿论〉质疑》[1]一文颇多启迪。范君针对《痿论》“治痿独取阳明”治则,提出“《痿论》以肺热叶焦概括痿证(这里似漏‘病机’两字)既不全面,又悖于临床主要治则,不如取‘阳明虚,故足痿不用’作为痿的主要病机”。此言固然令病机与“证治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