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17名某大型企业在职职工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某大型企业某部门在职职工糖尿病前期患病率. [方法]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某部门1817名在职职工开展空腹与餐后2 h静脉血浆血糖检测,检测出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者. [结果]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30%,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单纯糖耐量减低(IGT)、空腹血糖受损兼有糖耐量减低(IFG/IGT)的患病率分剐为0.72%、2.09%、0.50%. [结论]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要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特别是对糖耐量减低及单纯空腹血糖受损兼有糖耐量减低者,从而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2.
<正>糖尿病前期症状者是指血糖浓度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状态,即餐后血糖为7.8 mmol/L~11.1 mmol/L,或空腹血糖为6.1 mmol/L~7.0mmol/L,前者为糖耐量低减(IGT),后者为空腹血糖受损(IFG)。发展成糖尿病前,往往都要经过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低这一阶段,所以糖尿病前期被认  相似文献   

3.
《医疗保健器具》2002,(1):28-28
国内(1982年2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糖尿病研究协作组会议上确定,沿用至今): 1.有典型糖尿病症状或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者,空腹血糖>7.28毫摩尔/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8.96毫摩尔/升。不必作葡萄糖耐量试验,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2.需作葡萄糖耐量试验进行诊断者,可参照表1。  相似文献   

4.
李裕明 《大众医学》2011,(12):17-17
体检发现空腹血糖升高:做糖耐量试验 体检发现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参考值,是不是一定患了糖尿病?不一定。由于血糖受多种因素影响.故不能仅凭一次血糖测定结果就诊断糖尿病.需多次复查血糖。体检初次发现空腹血糖升高者,应尽早去医院就诊,做一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相似文献   

5.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糖耐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丘媛媛  邱先桃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8):2343-234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产后42 d 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的转归。方法:对224例产前确诊为GDM的孕妇在产后42 d行75 g OGTT。按1997年国际糖尿病专家组对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新建议进行再分类:即Ⅱ型糖尿病(Ⅱ型DM)、糖耐量减低(IGT)、空腹血糖损害(IFG)和血糖正常。结果:224例孕妇中,22例(9.8%)Ⅱ型糖尿病,78例(34.8%)IGT,10例(4.5%)IFG,114例(50.9%)血糖正常。结论:加强对GDM孕妇的血糖监测和控制,减少GDM孕妇产后糖耐量的异常率;加强对GDM孕妇的产后随访,减少各种并发症和远期Ⅱ型糖尿病的发生,可提高妇女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胡予  黄志宏  高鑫 《上海预防医学》2001,13(10):468-469
198 0年推荐并于 1985年修订的世界卫生组织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已被世界各国学者广泛应用[1] ,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重新修订了诊断标准。将诊断糖尿病的空腹血糖标准降至≥ 7.0mmol/L ,并建议[2 ] 在糖尿病筛查中 ,以空腹血糖 (FPG)为规范化及便于实施的调查手段 ,仅在FPG诊断为糖尿病或空腹血糖损害 (IFG)的病人中进行进一步核查 ,然而临床工作中还是经常遇到空腹血糖正常 (NFG)而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发现服糖后 2h血糖已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情况。我们就此问题对 2 34例实施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者以…  相似文献   

7.
空腹血糖和糖耐量试验在糖尿病筛检中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空腹血糖和糖耐量试验对糖尿病的筛检价值。〔方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本市 15岁以上4,682名受检者同时进行空腹和口服 75g葡萄糖后 2h血糖测定。〔结果〕 4,682名受检者中查出糖尿病患者 2 15人 ,其中经空腹血糖诊断 170例 ,检出率为 79.0 7% ,经糖耐量试验诊断 73例 ,检出率为 3 3 .95 % ;在新诊断的 13 2例糖尿病病人中 ,二种方法检出率分别为 71.2 1%和 43 .94%。而对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受检者在空腹血糖检测的基础上进行糖耐量试验 ,可使总检出率达到 98.14 %。〔结论〕在开展以检出糖尿病为目的流行病学调查时 ,应采用空腹血糖检测和对年龄大于 40岁、有高血压病史 ,肥胖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人群进行糖耐量试验 ,以提高糖尿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根据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G)程度,血糖异常升高患者通常分为: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和2型糖尿病3种状态。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对听觉系统的影响是可以引起高频感应神经性耳聋[1]。但IFG和IGT状态对听觉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航空人员血糖异常升高患者听力情况的调查,为预防听力损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应小于7.8毫摩尔/升。如果两次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则诊断为糖尿病。若空腹血糖正常,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后2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7.8毫摩尔/升,但小于11.1毫摩尔/升,称为糖耐量低减。一般认为,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是逐步发展的:从正常糖耐量到糖耐量低减,再到糖尿病。因此,糖耐量低减可以看作是糖尿病前期。糖耐量低减人群患糖尿病的危险比血糖正常的人高100倍,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干预,每年将有10%左右的糖耐量低减者转变为糖尿病。如果进行有效的干预,可使糖耐量低减发展成糖尿病的危险下降达50%,…  相似文献   

10.
6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综合干预管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管理的效果。[方法]对某大型企业在职职工1 817人,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和餐后2 h静脉血浆血糖。对检出的6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管理2年。[结果]干预管理后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经常锻炼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空腹血糖较干预前下降。60例中有14例发生糖尿病,其中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年转变率为3.8%,单纯糖耐量减低(IGT)为10.5%,空腹血糖受损兼有糖耐量减低(IFG/IGT)为27.8%。IFG与IGT糖尿病年转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FG/IGT糖尿病年转变率高于IF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GT与IFG/IGT糖尿病年转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FG、IGT及IFG/IGT者均应给予积极的干预,特别是对IFG/IGT者,从而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校卫生》2004,25(6):735-735
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诊断依据为wHO(1999)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损标准。 (l)糖尿病(DM)的判断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①本次调查中空腹血糖(FBG))7 .0~FL;②本次调查中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兀叨,),服糖后Zh血搪)1 1 .lmi刀ol/L;③经县级以上医院确诊。 (2)空腹血糖受损(  相似文献   

12.
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应小于7.8毫摩尔/升。如果两次餐后2小时血糖大干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则诊断为糖尿病。若空腹血糖正常,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后2小时血糖大干或等于7.8毫摩尔/升,但小于11.1毫摩尔/升,称为糖耐量低减。一般认为,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是逐步发展的:从正常糖耐量到糖耐量低减,再到糖尿病。因此,糖耐量低减可以看作是糖尿病前期。糖耐量低减人群患糖尿病的危险比血糖正常的人高100倍,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干预,每年将有10%左右的糖耐量低减者转变为糖尿病。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了解宁波市某区45~64岁人群空腹血糖和糖耐量分布特征,为中年人群的糖尿病防治提供依
据。方法 通过横断面调查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宁波市某区45~64岁中年人群,进行空腹血糖和糖耐
量试验,分析流行病学特征。采用χ
2 检验、趋势χ
2 检验、方差分析、调整率等进行统计描述及检验。结
果 共调查45~64 岁人群6170 人, 空腹血糖平均值为5.29 mmol/L, 男性高于女性(犉=9.35,犘=
0.002)。糖耐量2h血糖平均值为6.41mmol/L,女性高于男性(犉=18.67,犘=0.000)。联合筛查结果为
糖尿病检出率5.25%, 糖尿病前期检出率17.59%。仅检测空腹血糖, 中年人群糖尿病的漏检率为
45.37% (147/324),糖尿病前期的漏检率为75.85% (823/1085)。结论 糖尿病对中年人群的影响不容
忽视,加做糖耐量试验对减少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者的漏诊意义重大。
关键词: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糖尿病;人群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5 0486 04  相似文献   

14.
血糖仪检测空腹毛细血管血糖在糖尿病筛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血糖仪检测空腹毛细血管血糖在糖尿病筛检中的应用,为2型糖尿病的筛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比例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天津市武清区15~75岁居民为研究对象。以血糖仪检测毛细血管空腹血糖,对血糖≥5.0mmol/L者进行餐后2h血糖测试。数据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糖尿病检出率为42.83%,糖耐量受损检出率为27.88%,空腹血糖受损检出率为3.74%。以空腹血糖为测试变量,分别以餐后2 h血糖≥11.1mmol/L和餐后2 h血糖7.8~11.0 mmol/L为说明变量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2和0.405。结论血糖仪检测空腹毛细血管血糖在糖尿病筛查中有一定的应用意义,且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15.
糖耐量减低是葡萄糖耐量正常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过渡阶段,此时,患者空腹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已经超过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与正常人相比,糖耐量减低者发生糖尿病的几率非常大,并且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具备了与2型糖尿病相同的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因此,对于糖耐量减低的防治已成为目前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减少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患者筛查中糖化血红蛋白的作用。方法:选取待产或进行体检的孕妇12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3个组,其中38例为正常妊娠组,42例为妊娠期糖尿病组,40例为糖耐量受损组。分别对3组产妇进行糖筛查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对3组产妇的GCT、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糖耐量受损组、妊娠期糖尿病组的GCT、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产妇(P<0.05)。且糖耐量受损组、妊娠期糖尿病组的糖化血红蛋白阳性率(82.5%、92.86%)明显高于各组空腹血糖阳性率(37.5%、42.86%)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阳性率(57.5%、64.29%)(P<0.05)。而正常妊娠组中糖化血红蛋白阳性率(2.63%)明显低于空腹血糖阳性率(10.53%)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阳性率(15.79%)(P<0.01)。结论:在对产妇进行妊娠期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筛查中,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作为筛查的重要指标,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操作方便、快速、准确、阳性率较高,在临床上可以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年龄和家族史对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影响,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者进行OGTT检查的合适年龄。方法将两次空腹血糖检查都在5.6—7.0mmol/L,腰围(WC)男≤85cm,女≤80cm,总胆固醇(TC)≤5.70mmol/L,且既往无糖尿病史人群按年龄分为〉45岁组和25~45岁组;按家族史的有无分为无糖尿病家族史组和有糖尿病家族史组,同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排除2h OGGT≥11.1mmol/L者,对7.8mmol/L〈2h OGTT〈11.1mmol/L者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45岁组2h OGTT血糖明显大于25~45岁组2h OGTT血糖,差异有显著性(P〈0.05),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2)糖尿病家族史组2h OGTF血糖明显大于无家族史组2h OGTT血糖,差异有显著性(P〈0.05),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3)25~45岁有家族史组2h OGTT血糖明显大于45岁无家族史组2h OGTT血糖,差异有显著性(P〈0.05),空腹血糖无明最差异(P〉0.05)。结论年龄和家族史均是葡萄糖耐量减低的危险因素,对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应更早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空腹血糖分布规律及其对糖尿病的筛检价值。方法 :对无糖尿病症状的6 80例 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行 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对其空腹血糖水平分组分析 ,并评价不同水平空腹血糖对糖尿病的筛检价值。结果 :糖尿病、糖耐量低减和糖耐量正常的发生率分别为 19.85 %、2 0 .14%和 6 0 .0 0 % ;空腹血糖均值分别为 ( 6 .30± 0 .93) mm ol/ L、( 5 .2 5± 0 .83 ) mm ol/ L和 ( 4.5 6± 0 .74) mm ol/ L ( P值均 <0 .0 5 ) ;空腹血糖95 %的可信区间分别为 6 .10~ 6 .6 5 m mol/ L ,5 .2 0~ 5 .5 5 m mol/ L和 4.6 1~ 4.88m mol/ L。评价筛检试验显示在糖尿病高危人群中各指标在空腹血糖≥ 6 .0 m mol/ L或≥ 6 .5 mmol/ L时对糖尿病的综合预测价值略优于空腹血糖≥ 7.0 mmol/ L。结论 :在高危人群中筛检糖尿病效能较高 ,空腹血糖仍不失为发现糖尿病的早期简便方法 ,在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空腹血糖仍可以反应糖代谢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餐后血糖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与可行性。方法:对≥40岁人员先抽过夜空腹8~12h静脉血,测血糖血脂,随即口服含75g葡萄糖液300ml(已确诊糖尿病者除外),记录时间2h,再次抽血测血糖。以后体检对糖耐量低减者每年一次,对糖耐量正常者每三年一次进行餐后血糖检查。结果:对≥40岁的人员结合餐后血糖值比单凭空腹血糖值,糖尿病的诊断率提高44.6%,同时发现单凭空腹血糖值不能诊断的糖耐量低减人群。结论:餐后血糖检查作为社区或单位≥40岁人群健康体检的常规项目推广应用,易于操作,成本低。通过发现早期糖尿病人及糖耐量低减人群,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及生活指导,大大提高了糖尿病的干预效果,具有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我市糖尿病普查2040人的资料,发现糖尿病(DM)及糖耐量减低者(IGT)均有约半数伴有高血压,显著高于糖耐量正常组,DM与IGT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血压与血糖的相关分析,在糖耐量正常者和IGT患者中,收缩压、舒张压与空腹及服糖后2小时血糖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血压与血糖的正相关发生于糖尿病之前,高血压发生在出现DM之前的IGT阶段。为有效防治高血压,应首先控制糖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