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望诊位于中医四诊之首,是中医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师韩学杰研究员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结合自身30余年临证经验,对中医望诊方法作进一步充实,提出“三维望诊法”,并与中医目诊相结合,望诊时从眼睛的颜色、形态、部位三种维度入手,根据眼睛不同部位对应不同脏腑定疾病病位,不同颜色及形态定疾病病性,综合分析,提高中医目诊的准确性与规范性,为辅助临床诊断疾病及其证类提供有效的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眼睛局部望诊是根据中医五轮学说和生物全息律,通过对眼睛的形态、色泽、血丝仔细观察,从而推断病性、病位、邪气性质的望诊方法。通过实例图片分析,说明配合四诊综合应用,可以更好地提高诊断准确率,为辨证、治疗用药提供确切依据和量化参考。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5):62-64
小儿由于生理"肺脾常不足",及后天外感、饮食、药物损伤而易导致气虚体质的形成。望诊居于"神圣工巧"之首,临床常通过望诊及结合闻、问、切诊,为小儿气虚体的辨证提供依据。随着对研究不断深入,望诊已不仅仅局限于运用医者双眼,现代科技发展对望诊的拓展和延伸,大大丰富了望诊内容。该课题从研究气虚体小儿望诊入手,优化中医辨证基本理论,形成小儿体质望诊规范化总结,以指导气虚体小儿日常养生防护、疾病防治以及病后调理,更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科学的研究方法体系,结合望诊现代化研究的突破,推动中医望诊及体质辨识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望诊"为中医诊法中重要名词术语之一。故从"望诊"一词源流出发,考证其规范名,明确其定名依据,同时列出"望诊"之同义词,并从字面含义及内涵等方面详细讨论"望诊"这一名词术语的演变过程。并根据其名词演变追源溯流,以明晰"望诊"这一名词术语的历史演变和准确含义。  相似文献   

5.
望诊信息客观化是中医诊断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舌诊仪、面部色诊仪是实现中医望诊客观化的重要工具,结合颜色空间提取、分析舌面部颜色参数,可为中医望诊提供客观化指标,该方法被广泛运用于中医健康管理、辨证论治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等方面。本文对目前颜色空间在中医望诊中的应用、望诊客观化仪器的发展进行概述,以期为中医诊断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哲学为指导。理学之前的"命门"是形而下的概念,可以指眼睛、可以指腧穴、可以指脏器、还可以指望诊部位等。理学影响下的中医将命门比为"人身之太极",是形而上的概念,这使得命门说理论上无着落,临床上意义不大,可谓哲学的成功,医学的尴尬。  相似文献   

7.
通过查阅文献和对临床经验及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病历的总结,归纳中医心理学望诊的内容。望诊是中医心理学具有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中医心理学望诊主要包括面部望诊(望神、望目、望表情和望色)和姿势形态的望诊,是疾病诊断过程中必用的方法,可把握患者最真实的精神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8.
"望而知之谓之神",由此可知望诊在中医诊法中占有重要地位.任何内在的疾病,均有其外在的表现,即"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急诊病人由于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护士可通过望诊,把患者病情变化资料及时反映给医师,对解除病人痛苦,争取时间挽救生命至关重要,现将笔者在急诊护理工作中运用中医望诊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医目诊理论是中医望诊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观察眼睛各部位的神气、色泽、形态和血脉等变化来辨析发病部位,判断病因病性和推测疾病的预后情况。综合近10年来的文献梳理,许多学者对于中医目诊有着自己独特的的见解。就中医目诊的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瘀热互结证模型大鼠中医表征指标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验证本课题组研究开发的中医实验动物证候表征采集分析系统,并对瘀热互结证模型大鼠的多项与望诊相关的表征指标进行测试与评价。方法:利用中医实验动物证候表征采集分析系统对瘀热互结证模型大鼠的毛色、眼睛颜色、耳廓颜色、舌色、足爪与尾部等多项中医证候表征指标采集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在眼睛颜色、耳廓颜色、舌色、足爪瘀血程度与尾部瘀血比例等方面相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多数指标RGB百分比值相比较,P0.05),且与肉眼观察到的症状及其它病理指标反应的病证情况相一致。结论:本系统初步实现了中医实验动物证候表征某些望诊指标采集的数字化,分析自动化,达到了客观、科学的要求,且实用性好。  相似文献   

11.
舌色面色诊断客观化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采用不同颜色模型进行中医舌色、面色望诊的客观化研究报道,在众多颜色模型如RGB模式、YUV模式、HLS模式、Lab模式等中,究竟哪一种模式更适用于中医舌色、面色望诊的客观化研究、更能准确的描述中医的望诊五色的各种参数特征,是中医舌色、面色望诊客观化研究的关键难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近年来中医局部望诊程序规范化研究现状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研究发现,目前中医局部望诊程序规范化研究中存在着诸如阐释术语不规范,局部望诊内容中的望诊方法、操作规范缺失等不少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思考及今后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医四诊中望诊居于首位。皮肤病学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其病多有形可征、有色可观,进一步决定了"望诊"在皮肤病诊治中的重要作用。谭城教授经多年揣摩,在中医整体观及五行理论的指导下,强调望诊应以患者最突出的外在征象为依据,如个人颜色喜好、形体动作。皮损方面援引取象比类法应用于宏观皮损及微观病理辨证,同时参合"时空"论治,即发病年运气候、十二地支等要素拟"两象定一象"方法,综合分析、灵活取舍归纳并形成一套独特的诊病理论,以期改变中医皮肤科某些疑难性皮肤病无证可辨或临床疗效欠佳的窘境。  相似文献   

14.
对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内镜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情况的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内镜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说明,将UC镜下表现直接作为中医望诊的一部分,是将望诊中微观的观察纳入中医的整体观,作为中医辨证的依据,是对中医望诊的延伸、扩展,或将弥补中医宏观辨证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胃镜望诊与中医辨证的关系张贵元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沈阳110032)望诊属中医“四诊”之一,“望以目察诊病情”。利用胃镜进行胃内望诊,使中医望诊扩大了眼界,可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一些客观指标。通过本院1万多例的胃镜检查,对胃粘膜的微细变化进行了详细观...  相似文献   

16.
正小时候,中医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把脉,经常在影视剧里看到白胡子老中医三指一搭,眼睛一闭,片刻后便对病情娓娓道来,不禁大为崇拜。学医之后才知道脉诊只是中医四诊之一,望诊方为四诊之首,有经验的医生能够对病情一目了然,既快又准。《难经·六十一难》亦有言道:"望而知之谓之神。"酒是陈的香,要成为一名好的中医,除了掌握扎实的理论功底,还需长期的临床历练,  相似文献   

17.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技术,因诊断是治疗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明确的诊断就没有有效的治疗。诊断错误则误人害人,活人救人,只在一念之间。因此,诊断先于治疗,诊断大于治疗。无论是传统医学、现代医学、佛家医学、道家医学部非常注重并且推崇望诊。"反射疗法师四、五级"教材谈到足反射疗法诊断方法中"望诊"一节是这样叙述的:"中西医都把望诊作为最基本的诊察方法之  相似文献   

18.
望诊古今谈     
夏永莉 《江苏中医药》2008,40(11):110-110
<难经·六十一难>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望诊遵经>言:"治病必先知诊,诊病必先知望."可见古代医家是非常重视望诊的.而在现代.面对利用日新月异发展的科学技术进行医学诊断的状况,中医人如何看待可谓古老的传统望诊方法呢?这是学习中医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内镜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情况的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内镜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说明,将UC镜下表现直接作为中医望诊的一部分,是将望诊中微观的观察纳入中医的整体观,作为中医辨证的依据,是对中医望诊的延伸、扩展,或将弥补中医宏观辨证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人中望诊是通过观察人中的色泽、形态、润燥等变化推测体内病变的方法 ,是中医望诊的特殊诊法之一,有关人中望诊的内容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人中所在部位是经络交织、经气灌注的要塞,由于经脉的络属关系,使人中与经脉及其相对应的脏腑相联系,因此可通过观察人中色泽、形态等的改变来推测脏腑经络的病变。通过搜集整理古今有关人中望诊的资料,从人中望诊的理论源流、基本原理、形态望诊、色泽望诊等方面对人中望诊理论进行总结,为中医临床辨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