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何斌  吴旭  陆斌 《新中医》2007,39(8):25-27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中药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胃镜及病理变化。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7例,采用黄芪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穴位:肝俞、胃俞、足三里)治疗;对照组46例,给予胃复春片口服治疗。疗程为3月。采用统一表格,对2组治疗前后的胃镜、病理分别进行检查、观察、记录,分析比较2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对CAG患者的胃镜征象、胃黏膜多种病变均有显著的疗效,对胃黏膜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皆有改善和控制作用,可以抑制CAG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控制胃黏膜炎症的活动。结论:穴位注射法能有效地防治胃黏膜病变,阻断其向癌发展,是预防胃癌、减少其发病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病源穴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胃镜征象及病理变化。方法: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采用病源穴埋线(穴位取T6-2号穴、T7-1、3号穴、T8-2号穴、T9-1、2、3号穴)治疗;对照组51例,给予胃复春片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对CAG患者的症状、体征、胃镜征象均有显著疗效,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能阻断其向早癌发展,是预防胃癌、减少其发病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穴位注射治疗瘀阻胃络型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YB  Yan CY 《中国针灸》2010,30(10):810-812
目的:客观评价穴位注射治疗瘀阻胃络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药物组,每组51例。穴位注射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穴取足三里、胃俞;药物组给予奥美拉唑等药口服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胃镜下胃黏膜病变改善情况。结果:穴位注射组临床总有效率96.1%(49/51),优于药物组的76.5%(39/51)(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明显降低,胃黏膜病变明显改善,且穴位注射组均优于药物组(均P0.05)。结论:穴位注射治疗瘀阻胃络型慢性胃炎疗效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萎胃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NF-κB和内源性抑制因子(IκBα)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随机单盲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治疗组服用萎胃颗粒;对照组服用胃复春片,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取病理活检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胃镜征象及病理表现的改善情况,对比两组胃黏膜NF-κB、IκBα表达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在疗效、胃镜征象及病理表现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胃黏膜NF-κB、IκBα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萎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CAG患者的胃镜征象及病理表现,增加胃黏膜IκBα的表达,抑制NF-κB的活化可能是产生治疗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
穴位埋线配合灸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灸法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脾胃虚弱型CAG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常规口服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和灸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通过对中医证候、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善情况及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三个方面评估两组之间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灸法治疗脾胃虚弱型CAG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型的效果。方法:10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给予叶酸片口服,观察组52例给予穴位埋线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胃黏膜病变评分及IL-11、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穴位埋线与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分别对两组进行临床症状评估、胃镜检查及胃黏膜组织病理检查,并比较疗效差异。结果:穴位埋线组临床总有效率96.9%,优于药物组64.4%(P0.01);穴位埋线组胃镜下改善黏膜病变程度总有效率89.2%,优于药物组62.2%(P0.01),且组织病理改善总有效率亦优于对照组(84.6%,56.6%,P0.01)。结论:穴位埋线可显著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内镜下表现和组织病理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疗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黏膜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空白组、模型组、埋线组、针刺组,采用20mmol/L去氧胆酸钠、0.05%~0.1%氨水、0.05%吲哚美辛和40%酒精等综合方法进行造模,24周制成CAG大鼠模型。埋线组选取足三里、中脘、胃俞进行穴位埋线,每2周治疗1次;针刺组取穴同埋线组,每天治疗1次,2组均治疗12周。治疗结束后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胃黏膜的差别。结果:针刺和穴位埋线治疗后的CAG大鼠胃黏膜超微结构损伤明显改善,埋线组与针刺组治疗效果相当。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能有效改善CAG大鼠胃黏膜超微结构损伤情况,疗效与针刺相当,且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解毒中药胃痞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及对胃镜、病理学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服用胃痞灵水煎剂,对照组则服用胃复春片,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侯疗效、胃镜及胃黏膜病理学改变。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胃镜疗效、病理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胃痞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疗效,能够显著改善CAG患者的中医证候、胃镜及胃黏膜组织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0.
周怀力  徐晓华  边壮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9):1421-1421,1454
目的 观察胃复春片治疗萎缩性胃炎(CAG)对内镜及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CAG患者36例,予胃复春片口服;1年后复查胃镜,比较治疗前后内镜及病理改变.结果 患者治疗前后内镜下黏膜炎症及胃黏膜萎缩程度、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均明显改善.结论 胃复春片可改善CAG胃黏膜萎缩程度,对CAG胃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的病理变化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1.
穴位埋线治疗月经过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月经过少的疗效。方法:44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和电针组,各22例。两组取穴均为气海、关元、子宫、次髎等,比较穴位埋线和电针2种疗法对月经过少患者各个治疗阶段月经量的影响,从而分析2种疗法对月经过少的不同疗效。结果:穴位埋线组和电针组的有效率分别是100.0%和95.0%,经统计学处理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2个月后对经量的改善程度均是穴位埋线组优于电针组。结论:穴位埋线和电针2种疗法均可有效治疗月经过少,但穴位埋线疗法起效较快,近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穴位埋线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ong ZM  Wang ZL  Chen XJ 《中国针灸》2011,31(4):311-313
目的:比较穴位埋线与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和西药组,穴位埋线组取穴天枢、大肠俞、足三里等,予埋线治疗,10天治疗1次,共治疗3次;西药组口服匹维溴胺片50 mg,每日3次,治疗30天.两组患者经治疗30天后进行临床疗效对比,3个月后观察...  相似文献   

13.
陈盼碧  崔瑾  杨孝芳 《中国针灸》2012,32(7):630-633
目的:探讨简易穴位埋线治疗哮喘的最佳穴位组方。方法: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简易穴位埋线肺俞膻中肾俞组(A)、简易穴位埋线肾俞组(B)、简易穴位埋线肺俞膻中组(C)、地塞米松组(D)、模型组(E)、对照组(F),每组8只。前5组用卵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制造大鼠哮喘模型,F组不做处理,各埋线组(A,B,C组)于实验第1天分别取相应穴位进行埋线治疗,E组和D组于实验第15天起分别给予注射用水、地塞米松腹腔注射治疗,每天注射1次,连续2周。观察6组大鼠哮喘发作症状,对各组大鼠气道病理组织学改变进行观察。结果:①打喷嚏、鼻痒抓鼻次数:与F组比较,E组明显升高(均P<0.01),D组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与E组比较,除C组打喷嚏外各治疗组均显著降低(均P<0.01);与D组比较,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A组比较,C组、B组均明显升高(均P<0.01)。②各埋线组大鼠哮喘发作症状减轻,气道病理组织明显改善,但A组较其他两埋线组改善更明显:支气管腔内未见黏液栓;支气管壁仅有少量炎细胞浸润。结论:简易穴位埋线法取"肺俞""膻中""肾俞"穴对于哮喘大鼠气道炎性反应的改善较仅取"肺俞""膻中"穴及单纯的"肾俞"穴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观察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并与西药治疗进行对照。方法:将116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采用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等穴位埋线,对照组60例口服柳氮磺胺吡啶4~6g/天,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6~8周时复查内镜评估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状况,大便性状及腹痛变化比较。结果:治疗组的近期及远期疗效为96.4%和98.2%,均优于对照组的86.79/5和91.7%(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佳,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5.
俞募配穴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埋线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法,将92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俞募配穴埋线法,针刺组采用俞募配穴针刺法,采用胃镜检查,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在1个疗程(4星期)结束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埋线组临床疗效优于针刺组。结论埋线组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埋线组治疗能够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愈率,亦可使患者的健康状况得到全面的改善及恢复。  相似文献   

16.
埋线治疗网球肘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对比穴位埋线及针刺对网球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各40例,埋线组穴取手三里及压痛点,针刺组穴取曲池、手三里、压痛点等,3周后统计疗效。结果:埋线组治愈34例,针刺组治愈25例,两组治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埋线对网球肘有良好效果,治愈率优于针刺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和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差异及治疗时间差别。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将120例患者分为穴位埋线组(A组)和针刺治疗组(B组)各60例。对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时间(次数)进行评定。结果A组痊愈37例(61.7%),显效19(31.6%),有效4例(6.7%),总有效率100.0%(其中愈显率93.3%):B组痊愈35例(58.3%),显效19(31.7%),有效6冽(10.0%),总有效率100.0%(其中愈显率90.0%)。A组、B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时间有明显差别(P〈0.01)。结论采用穴位埋线和针刺治疗本病疗效无差异,但穴位埋线治疗本病方便简洁,次数少,减少了患者治疗时间、针刺时的痛苦和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大鼠胃黏膜及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CAG的机制。方法:将60只成年SD雄性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与造模组48只,采用自由饮用100μg/mL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溶液,并配合饥饱失常法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埋线组10只、模型组9只、自然恢复组10只,模型组大鼠予以立即剖杀,采取相关标本以备检,自然恢复组、空白组不予干预措施,埋线组大鼠予以"足三里"(双)、"脾俞"(双)、"中脘穴"埋线治疗,每10 d治疗1次,共治疗6次,各组均正常饲养。采用肉眼和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体质量,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结果:①肉眼、光镜下各组大鼠胃黏膜有显著性差异,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埋线组改善明显;②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埋线组大鼠体质量增加明显(P0.05);③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自然恢复组IL-1β、IL-6、TNF-α表达均升高(P0.01);④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埋线组IL-1β、IL-6、TNF-α表达均降低(P0.01);⑤与模型组相比,自然恢复组IL-1β、IL-6、TNF-α表达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从而起到抗胃黏膜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太极拳运动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以穴位埋线配合太极拳运动治疗,对照组25例口服莫沙必利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太极拳运动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