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评价免疫渗滤法在筛查临床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中的诊断效率。方法收集2009年6月-10月医院发热门诊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297例,分别用免疫渗滤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以评价免疫渗滤法的诊断效率。结果在297份咽拭子标本中,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为甲型H1N1流感166份,免疫渗滤法检出115份,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阳性91份,均为阴性107份,灵敏度为54.82%,特异度为81.86%,阳性预测值为79.1%,阴性预测值为58.8%,总符合率66.67%,两种方法在甲型流感病毒检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渗滤法可用于甲型流感病毒筛查,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大肠杆菌O157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筛查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建立一种大肠杆菌O157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筛查方法。方法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大肠杆菌O157,对该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和食品样品的适用性分析。结果该法能在15分钟内完成检测,检测不同的肠杆菌科细菌(非O157型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变形杆菌、柠檬酸杆菌、肠杆菌、沙雷菌、耶尔森菌)、葡萄球菌、李斯特菌、气单胞菌、弧菌等共24种30株常见细菌,未发现有交叉反应,显示该法特异性良好。检测大肠杆菌O157的最低检出浓度为1×105cfu/ml。方法适用于奶粉、面粉、淀粉、咖啡粉、饼干、蛋糕、果冻、燕窝和果汁等食品样品的检测。结论新建立的大肠杆菌O157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简便、快速,特异性和灵敏度较好,适用于现场样品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TecraTM大肠杆菌O157酶联免疫快速方法的准确度和特异度,与经典培养法进行比较,并针对不同种类的食品样品进行应用评价。方法用不同来源的大肠杆菌O157菌株考察其准确度;用多种标准非大肠杆菌O157菌株考察其特异度;利用加标回收实验结合国标方法测定其检出限;用TecraTM大肠杆菌O157酶联免疫快速方法与国标中经典法和免疫磁珠法对不同种类的食品样品进行检测,比较并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该方法准确度为100%;特异度为100%;检出限为1 CFU/25 g;630份实测样品的结果与国标方法对比其灵敏度为100%。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高效和准确,适宜食源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大批量样品的大肠杆菌O157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
王静  杨昀赟  杨瑞馥 《卫生研究》2007,36(3):376-378
目的初步建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免疫层析检测(PCR-ICT)技术。方法根据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的溶血性基因(hlyAB)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并分别经生物素和地高辛标记,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检测PCR扩增产物。结果用建立的PCR-ICT方法检测5株O157H7血清型大肠杆菌均得到阳性结果,检测5株非O157血清型普通大肠杆菌和5株其他肠杆菌菌株均得到阴性结果,检测冻虾仁、冻贝肉、冻鸡肉、冻猪肉等出口食品样品43份,未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与PCR-凝胶电泳和分离培养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用金标免疫层析方法检测PCR产物,其灵敏度基本与电泳法相当。初步应用表明PCR-ICT方法简便具有快速、易操作、检测时间短、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食品中大肠杆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杆菌是人及各种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食品中检出大肠杆菌意味着食品已经被污染。大肠杆菌作为各种食品的粪源性污染卫生细菌学指标,是国际上公认的卫生监测指示菌,因此大肠杆菌的检测技术显得十分重要,并相应出现了大量的大肠杆菌的各种检测方法。本研究阐述了大肠杆菌的几种检测方法,并与传统的检测技术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金标法)和胶体金免疫渗滤法(渗滤法)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的结果,了解这三种方法的优劣,探讨临床实验室初筛诊断HIV方法的灵敏性和准确性。方法对9725例血液样本用金标层析法、胶体金免疫渗滤法与ELISA法检测其HIV抗体。结果三种方法无1例漏检,其中以金标法假阳性率较高。结论三种方法均可适用于医学检测,金标层析法适合于急诊、流动采血点、基层单位的推广使用,而ELISA法适合于大中型医院HIV抗体筛查和艾滋病流行病学监测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两种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 分别用免疫渗滤法和胶体金法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500例流感样患者的鼻咽部拭子,以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标准,评价病毒抗原检测法的临床诊断效能.结果 免疫渗滤法与胶体金法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96.77%和82.26%、特异性分别为90.41%和91.32%,两种方法在甲型流感病毒检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0=4.64,P<0.05).结论 两种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中免疫渗滤法灵敏度更高,更适合临床诊断,而胶体金法操作更简便快速,适用于较大样本量的筛查或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8.
实验室检测献血者HBsAg一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1] ,其实验条件要求严格 ,操作程序较为复杂 ,费时较长 ,不适应流动采血。为适应街头无偿献血工作需要 ,笔者引用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对献血者进行HBsAg初筛 ,并与ELISA方法检测HBsAg结果作比较 ,并对HBsAg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检测试剂试验条件与假阴性方面进行了观察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HBsAg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试剂 ,郑州博赛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出品 ,批号 2 0 0 10 10 2 ,灵敏度 :1ng/ml ;ELISA法试剂 :厦门新创科技有限公司出品 ,批号 2 0 0 10 2 …  相似文献   

9.
基于纳米金固定大肠杆菌O157:H7酶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新型酶免疫传感器。方法:用静电吸附作用和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将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鼠抗固定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鼠IgG/纳米金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制备用于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酶免疫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法测定大肠杆菌O157:H7被固定在电极表面引起的电信号改变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含0.1 mol/L PBS(pH7.4),1 mmol/L二甲氨基甲基二茂铁,0.2 mmol/L H2O2,30℃的底液中该酶免疫传感器的检出限为1×102cfu/ml,检测线性范围为1×103~1×105cfu/ml,相关系数为r=0.997。结论:该传感器制备方法简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在临床医学和环境监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应用磁免疫技术快速检测食源性沙门氏菌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磁免疫分离技术建立快速检测食源性沙门氏菌应用方法。方法食品样品在含有免疫磁珠的循环体系中筛选,如有目标菌则被固化的免疫磁珠捕获,浓缩富集的免疫磁珠在显色培养基中直接培养,可疑菌落通过全自动细菌分析鉴定仪及荧光定量PCR方法确认。结果食品沙门氏菌免疫磁珠检测方法能快速有效富集食品基质中的目标菌,检测限达到〈10cfu/25g,检测周期约为40小时。结论成功建立了可应用于日常食品微生物检测的食源性沙门氏菌磁免疫分离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1.
斑点金免疫渗滤法检测血吸虫病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检测血吸虫抗体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与ELISA法对1 088份不同血清标本作平行检测,统计分析检测结果. 结果 DIGFA法检测急性、慢性、晚期血吸虫病和水牛血吸虫病的敏感性分别为100%、98.30%、82.86%和98.71%;特异性为97.52%~100%;检测肺吸虫病和蛔虫病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6.06%和2.78%,检测结果与ELISA相似. 结论 DIGFA法作为一种血吸虫病快速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操作简便快速,不需特殊仪器设备,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重组抗原金标免疫渗滤法检测弓形虫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弓形虫病诊断方法。方法:将弓形虫P30重组抗原包被于硝酸纤维膜上,以金标免疫渗滤法(DIGFA)检测兔血清中相应抗体,呈现红色斑点者为阳性。结果:检测弓形虫感染兔血清41份,阳性率为97.56%(40/41),检测正常兔血清20份,感染囊虫兔血清26份,感染血吸虫兔血清40份,感染丝虫兔血清21份,感染肺吸虫兔血清33份,仅2份血吸虫感染兔血清出现交叉反应。结论:弓形虫P30重组抗原金标免疫渗滤法检测弓形虫感染兔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多重PCR快速检测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HEC)的多重PCR方法。将样品增菌后 ,采用快速裂解吸附法制备模板 ,用多重PCR同时检测EHEC的三种毒力基因eaeA、hlyAB、slt1 2 ,相应扩增片段依次为 110 9、30 2、2 2 8bp。检测了 6 0株大肠杆菌和其它菌种。结果 12株大肠杆菌O15 7∶H7、1株大肠杆菌O2 6∶H11和 1株大肠杆菌O111∶H8同时检出上述三种基因 ,2株EAEC检出了eaeA基因 ,1株VTEC检出了slt1 2基因 ,其余 43株大肠杆菌和非大肠杆菌未检出上述基因。检测食品中EHEC时 ,从样品增菌培养到整个检测过程结束不超过 8小时 ,方法的检出限≤ 1 6cfu g(ml)。检测的 12 6份食品样品中 ,3份检出了EHEC(包括牛肉、猪肉和生菜各 1份 )。实验结果表明该法是一种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省时、省力的EHEC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功能化纳米粒子的大肠杆菌O157:H7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无需增菌即能快速、灵敏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新方法。方法制备一种表面包被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的纳米级免疫磁颗粒,用于样品中菌体的富集和分离;制备一种表面分别标记有大肠杆菌O157:H7多克隆抗体和生物素化核酸探针的胶体金颗粒;利用生物素-亲和素-酶系统信号放大作用,达到对目标菌的快速、灵敏检测。结果该方法可在1h内完成菌体的分离和检测,检测限为10cfu/ml。结论该检测体系基于功能化纳米粒子进行菌体分离及信号放大,具有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在环境、食品检测,临床诊断和流行病监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动物性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大肠杆菌O157:H7是近年来引发食物中毒事件的重要病原菌,对其建立灵敏、特异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是确保饮食安全,预防和控制大肠杆菌O157:H7传播的重要手段。方法:根据大肠杆菌O157:H7rfbE和fliC抗原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建立并优化了特异性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PCR体系,扩增产物分别为678 bp(rfbE)和560 bp(fliC)。结果: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以快速特异地检测出猪肉、牛肉等动物性食品中的大肠杆菌O157:H7污染,人工污染猪肉检测限达到2.2×102cfu/ml。结论:选择两对特异引物的多重PCR方法可简便、快速、特异地实现对动物性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常规培养法和酶联荧光免疫分析法对相同食品进行空肠弯曲菌检测,对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市面上销售的150瓶装酸奶同时采用常规培养法和酶联荧光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结果采用常规培养法检测出空肠弯曲菌3瓶,其阳性率为2.0%;采用酶联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出空肠弯曲菌7瓶,其阳性率为4.7%。结论酶联荧光免疫分析法的检出率较高,且方法操作简单、省时,建议有条件的检测机构尽量采用酶联荧光免疫分析法对空肠弯曲菌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7.
微菌落法快速定量检测食品中细菌总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微孔滤膜作载体,结合多媒体彩显显微放大计数系统,建立快速检测食品中细菌总数方法。方法将待测标本1mL接种于微孔滤膜上,以真空泵负压抽滤,取下滤膜将其贴于营养琼脂平板表面,37℃微菌落法培养3~5h,国标法培养48h,沙黄染色,通过显微摄像电脑放大系统进行计数。用微菌落法与国标法分别对6份不同浓度大肠杆菌悬液中大肠杆菌和36份食品中细菌总数进行平行检测。结果微菌落法对6个大肠杆菌菌液测得结果分别为205、100、117、105、160、184cfu.mL-1,国标法测得结果分别为200、110、120、100、150、180cfu.mL-1,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种方法对36份食品中细菌总数测得的结果最大相差为20cfu.mL-1,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该法具有快速、准确、简单易操作等优点,适用于现场对食品中的细菌总数进行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8.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几种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筛选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方法,初步了解在本地区家禽、家畜养殖场和肉类食品中的带菌状况.方法以自动酶标免疫测试系统(VIDAS)、自动免疫磁珠收集系统(AIMS)与传统常规分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应用自动免疫磁珠收集系统对79份实样的检测,检出率为6.33%,在4天内能做完全鉴定结果.该法能检出<10 cfu/ml模拟样品中的O157:H7,同时选择使用CHROMagar O157琼脂平板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山梨醇麦康凯(SMAC)琼脂平板.自动酶标免疫测试系统和传统分离方法未检出.结论以自动免疫磁珠收集系统结合CHROMagar琼脂平板建立的O157:H7分离方法具有特异性好、敏感性高、快速简便的特点,可以用于O157:H7外环境的监测和食品污染源调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结核抗体免疫学3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斑点免疫胶体金渗滤法(TB-DOT)、免疫层析法(TB-IgG)和酶联免疫法(TB-SA)3种结核抗体联合检测方法(简称:结核3项),对804例肺结核病人,76例非结核病肺部疾病及53例正常健康人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TB-DOT、TB-IgG和TB-SA3项检测肺结核病人的特异性高于93.00%,敏感性在61.90%以上。结核2项和3项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分别是84.80%和93.30%,结论结核3项联合检测方法由于提高了结核病诊断的特异性,且检测简便、快速、灵敏、价格低廉是一种快速结核病实验室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食品检验中多重PCR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食品中污染的病原细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的统计资料显示近十年来由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和涉及人数最多,其中又以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沙门菌(Salmonella)、大肠杆菌(Eschenchia coli)等病原细菌为主要的病原物质。因此,快速的检测与鉴定食品中病原细菌是及时有效控制与预防病原细菌传播、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前提。传统的细菌学培养方法需经富集培养、选择性分离、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等过程,操作复杂、耗时费力,而且无法对人工难以培养的病原细菌进行检测。随着现代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乳胶凝集法、免疫磁珠分离法、酶免疫测定等免疫学技术、核酸探针技术和PCR技术因其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操作简单快速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食品病原细菌的检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