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亚玲  程丽  王亚文  刘晖  郭冬梅 《实用全科医学》2011,(8):1261-1261,1324
目的探讨适合首次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及实施的重要意义。方法将160例首次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在术前、术中、术后有针对性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手术时间≤3min的患者例数。结果①干预组患者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1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组手术时间≤3min的患者例数(75例)明显大于对照组(4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首次未婚先孕这一特殊人群实施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保证人流手术安全、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及患者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基层医院更有条件开展,应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2.
阴式子宫切除术前综合性干预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前综合性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进行的阴式子宫切除术80例,按随机分表法随机分为术前综合性干预+常规护理40例设为观察组,单纯性常规护理4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前的焦虑状态、手术前后血压、心率波动情况、术后疼痛程度(术后用止痛药)、手术顺利进行等情况。结果①焦虑状态: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术前焦虑状态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血压、心率波动情况: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前血压和心率的波动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手术顺利进行情况:观察组术前无因血压、心率波动异常影响手术进行,而对照组有4例因血压、心率波动异常不能如期进行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术后疼痛:观察组疼痛程度比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前进行综合性干预能有效地改善阴式子宫全切术患者的焦虑状态、稳定患者血压、心率,提高疼痛阈值,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林娜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105-106
目的:探讨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对剖宫产患者手术室实施心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60例剖宫产患者根据是否实施心理干预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同时辅以一系列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焦虑自评(SAS)、抑郁自评(SD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干预住院第1天的SAS、SDS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两组的SAS、SDS评分比较,给予心理干预组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住院第1天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P〈0.01)。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心理干预,可以提高剖宫产手术的的安全性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择期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入院后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传统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焦虑量表(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量表(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手术前1 d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实验组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症、精神病性、敌对等心理症状的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择期开颅手术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的心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对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7)行常规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教育组(n=25)除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对患者和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两组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进行评估。结果两组焦虑、抑郁均得到改善,但教育组同时改善了恐惧和躯体化症状,并且教育组与对照组相比恐惧和抑郁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心理功能均有改善,教育组干预后躯体功能(P〈0.05)、心理功能(P〈0.01)、生活质量总分(P〈0.01)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教育组与对照组相比心理功能(P〈0.01)、生活质量总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干预能改善患者心理,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耳聋患者心理状态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40例耳聋患者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药物与高压氧治疗,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护理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焦虑、抑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护理组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的同时采取护理干预,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心理疏导、饮食护理和高压氧治疗护理等,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有利于心理状态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闫莉 《中国民康医学》2013,(24):100-100,104
目的:探讨自残性断指(肢)再植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30例自残性断指(肢)再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在心理护理干预前和干预一周后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干预一周后的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惧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自残性断指(肢)再植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眼外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4月在我院治疗的眼外伤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发放调查问卷,评价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总评分等。结果入院时两组抑郁和焦虑评分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出院后1个月干预组的评分较入院时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较入院时也有下降(P〈0.01),但不如干预组下降幅度大,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入院时,生活质量评价的症状与视功能、身体机能、社会活动、精神心理、总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出院后1个月,两组各项目评分较入院时均有显著下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出院后1个月,干预组精神心理项目和生活质量总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眼外伤手术治疗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基层医院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无痛人流护理常规进行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的护理方法。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患者术后呕吐发生率、宫缩痛程度,记录两组患者总体满意度及术前和术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两组术后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呕吐发生率及宫缩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的方法及措施列入人工流产护理计划中,改善了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态,明显提高了满意度并建立了信任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0.
潘永秀  徐银帆 《当代医学》2011,17(32):10-11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M的心理干预与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自2008年3月~201o年5月收治的16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80例,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SDS评分相似,而干预后观察组SDS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且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徐瑞英  王岩 《中外医疗》2012,31(30):33-34
目的问卷调查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心理状态,探讨心理干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该院行介入治疗的住院病人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调查干预组,于介入治疗前及出院前分别进行焦虑自评,分析调查干预组病人介入治疗前后所关心的一些问题,针对病人具体问题采取强化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术后有焦虑症状者24例(39.4%),调查干预组术后有焦虑症状者11例(15.7%),两组术后较术前均有改善,对照组:(χ2=4.32,P〈0.05);调查干预组:(χ2=5.24,P〈0.01)。治疗后对比,调查干预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χ2=4.07,P〈0.05)。结论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改善介入病人的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12.
印章   《中国医学工程》2012,(9):53-53
目的探究心理干预改善冠心病病人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干预护理。以DAS、SDS标准分≥50分为发生率;干预2周后,DAS、SDS≥50分观察组干预前26例,干预后10例,干预前后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干预前27例,干预后25例,干预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观察组对患者心理护理干预2周后,DAS和SDS评分值较入院前明显下降,P〈0.01;也明显低于2周后对照组。对照组入院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心理干预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的治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有利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亲情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乳腺癌手术患者共8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乳腺癌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存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亲情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焦虑状况评分。两组患者采用心理学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评分。自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方面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亲情护理干预能够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前心理状况,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普外科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100例普外科老年患者根据术前是否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术前准备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变化情况。结果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后,术前1h老年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均有显著改善:干预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X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患者出现的焦虑和抑郁状态的SDS、SAS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分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普外科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以最佳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去接受手术,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张俊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6):136-13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于本院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80例为观察组,对其应用有针对性的舒适综合护理方法,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一般常规护理方法,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价护理效果,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结果经6个月的护理干预,癌症患者的心身症状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理干预前后,观察组QLQ-C30功能分量表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对照组只有症状量表中的疼痛、呼吸困难两项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舒适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金霞 《中外医疗》2011,30(15):159-15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102例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于出院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遵医行为调查。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治疗心理状态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心理状态以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产生的不良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焦虑症状的中医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入选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评分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干预后评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S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3%和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焦虑症状,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覃艾新  叶翠红  杨秀美 《广西医学》2010,32(9):1149-1151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16例高血压患者按入院先后次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8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抗高血压治疗及常规高血压护理;干预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心理综合护理。结果干预组干预前SCL-90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均高于国内常模(P均〈0.05),干预后各因子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明显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疗效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能提高临床疗效,并能稳定患者情绪,纠正其不良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马宁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18,32(4):343-344,347
目的:观察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接受针对性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190例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案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神经痛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护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的改善、治疗期间不良心理状态例数。结果: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5.8%,高于对照组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6%,高于对照组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痛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为6.39±1.57天,对照组为8.83±2.0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时间观察组为9.15±3.20天,对照组为12.49±3.5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心理状态观察组仅有8例(8.4%),对照组有44例(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接受针对性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可以在治疗期间保持良好心态,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AMI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措施。所有患者入院后当天行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住院7 d后再进行第2次评定。结果:干预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后SA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且干预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SCL-90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症、其他等因子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2组患者SCL-90评分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恐惧、偏执和其他等因子得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AMI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