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精神症状的分类只是一种汇类或分组,区分精神病性与非精神病性症状的临床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2.
精神症状的分类只是一种汇类或分组,区分精神病性与非精神病性症状的临床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3.
精神症状学中的各种症状名目繁多,各种精神疾病亦无相关的独特症状,甚至有些症状可见于正常人。要区分为精神病性症状与非精神病性症状既难划分,也无必要。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精神病性症状和非精神病性症状,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不同章节中各有不同叙述,认为二者不易明确区分.  相似文献   

5.
介绍精神病性症状与非精神病性症状的来源及精神症状的组合与诊断.  相似文献   

6.
区分精神病性症状和非精神病性症状有其临床、教学、司法意义。  相似文献   

7.
心理现象错综复杂,对精神病性症状目前也不易严格界定。  相似文献   

8.
对精神疾病应注意辨别有无精神病性症状。  相似文献   

9.
心理现象错综复杂,对精神病性症状目前也不易严格界定。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经常遇到奇奇怪怪的精神症状,无法按已有精神症状归类,迫使我们增加新精神症状名词;精神病症状学中的一些症状学名词解释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需要补充。只有这样不断增补,精神病症状学才得以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的精神症状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硬死性痴呆(MID)精神症状出现率及特点,以及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MI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48例精神分裂症(SC)对照。结果:MID有55.4%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多风的症状是意志减退,情感淡漠,妄想和幼觉。抗精神病药治疗阳性症状效果较好,与SC组无显著差异。副反应并不比SC病人多。结论:MID伴发精神症状相当常见,其阳性症状抗精神病药治疗可得到很好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癫疴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69例瘢疴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癫疴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患者86.96%为缓慢起病,精神病性症状出现于癫疴发作11.9年之后,88.4%的患者在癫疴发作控制和发作减少之后出现精神病性症状,76.8%患者的异常脑电图恢复正常或得到改善。临床精神症状以思维障碍和幻听为主。33%的患者有智能低下。结论良性病程,不呈精神分裂症性衰退,愈后无精神分裂症的残留症状。  相似文献   

13.
与性有关的精神病性症状在精神分裂症病人中是较常见的。其出现频率有多高,以什么症状多见,与病人的性别、婚姻、诊断分型等因素存在着什么关系的报道甚少。现将我们调查的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和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之间存在着各种生物学特性和治疗反应的不同。为了解此两者临床相,病程和预后是否存在差异,进行此研究。入组的患者均符合CCMD—2—R抑郁症诊断标准,一直接受家庭病床的治疗,每个月上门服务,每半年全面评估一次,共完成三年随访。入组者共89例,其中18例伴精神病性症状者为研究组,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71例为对照。结果发现,在三年随访中研究组每年缓解期短些,抑郁症状持续时间长些,更快出现复发,且在三年随访中发作频率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提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为一种更严重的、症状持续、频繁发作的抑郁性疾患。  相似文献   

15.
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和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之间存在着各种生物学特性和治疗反应的不同。为了解此两者临床相,病程和预后是否存在差异,进行此研究。入且和患者均符合CCMD-2-R抑郁症诊断标准。一直接受家庭病床的治疗,每个月上门服务,每半年全面评估一次,共完成三年随访。入组者共89例,其中18例伴精神病性症状者为研究组,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71例为对照,结果发现,在三年随访中研究组每年缓解期短些,抑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分裂样精神病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结构及远期预后有无差异。方法 对164例分裂样精神病或首发精神分裂症患随机给予氯丙嗪或氯氮平治疗;按DSM-IV标准划分诊断;于治疗前分别作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铁槽铁钉测验、利手测验、动作功能测验、手功能协调测验、连线测验A和B、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及言语流利性测验10项神经心理测查各1次,并作BRPS、SANS、CGI、功能总体评定量表、Simpson/Minidotes副反应量表、迟发性运动障碍评定量表(TD)各1项,于治疗12周末及治疗52周末再分别评定1次上述各项测查。结果 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末、治疗52周末分裂样精神病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状患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功能水平及迟发性运动障碍方面的差异均有显性,前阳性症状较重,阴性症状少,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恢复较好。TD发生少。结论 分裂样精神病具有独特临床特征。应在疾病分类学中保留其独立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利培酮治疗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利培酮对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5例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利培酮结合抗抑郁剂治疗(研究组)或单独抗抑郁剂治疗(对照组)。同时应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在治疗前、治疗后2、4、8周分别给予评定。结果:对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利培酮结合抗抑郁剂治疗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单独抗抑郁剂治疗。结论:利培酮可作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的临床特征。方法使用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及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的精神症状调查问卷,共收集135例"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并根据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是否与心境相协调进一步分成两组(非典型组59例和典型组76例),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的异同。结果在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中,伴有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的非典型躁狂发作占43.7%、伴有与心境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的典型躁狂发作占56.3%,非典型躁狂发作在起病形式、病程特点、病前社会功能、病前性格、首发症状及近期疗效与典型躁狂发作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典型组在起病形式上以急性起病者居多,病程多表现为间歇性病程,病前社会功能良好,性格以外向者居多,多以情感症状为首发症状及近期疗效相对较好。结论伴有与心境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的典型躁狂发作和伴有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的非典型躁狂发作在临床上均极为常见,非典型躁狂发作为躁狂发作的一个特殊的亚型,我们应对其加强认识。  相似文献   

19.
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0例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与65例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病人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表明: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女性占多数,发病年龄相对较晚,起病相对较急,焦虑激越、自责自罪、自杀行为等症状出现率较高,往往需联合治疗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20.
徐亚平 《上海精神医学》2002,14(4):226-226,233
脱髓鞘脑病伴发精神障碍在精神科比较少见。因其复杂多变的症状及反复缓解和复发病程,加之精神症状可在神经症状之前出现,故易被误诊为各类“功能性”精神病。本院收治1例。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