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低位梗阻性黄疸SCT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常见低位梗阻性黄疸病因螺旋CT表现特征,以进一步提高CT对低位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分析我院1998年~2004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低位梗阻性黄疸123例,良性梗阻72例,其中胆总管结石60例,胆总管炎性病变12例,恶性梗阻51例,其中胰头癌25例,胆总管癌14例,壶腹癌12例.结果胆总管结石中有52例显示"新月征"或"靶征".胰头癌增强扫描均呈低密度.胆总管癌中有9例见胆总管腔内明显均匀强化的结节.12例壶腹癌中有9例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区充盈缺损,明显强化.良性低位梗阻中肝内胆管和胆总管轻、中度扩张分别为51例和65例,51例肝内胆管呈竹节状扩张,49例肝内、外胆管扩张不成比例;恶性低位梗阻中36例肝内胆管呈软藤状重度扩张,43例肝内、外胆管成比例扩张.结论 SCT扫描在低位梗阻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是一种有效而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②方法收集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CT资料,重点分析其影像表现。③结果14例胆管细胞癌患者中,多发11例,9例位于肝右叶,5例位于肝左叶。螺旋CT特征为,病灶以低密度为主的不规则肿块,内可见囊性更低密度区;病灶以边缘轻至中度强化为主,出现特征性的从周边到中心的向心性强化、延迟强化,呈“慢进慢出”表现;病灶周围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局部肝萎缩,肝包膜凹陷征。④结论多排螺旋CT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检出及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全世杰  王华  张莹  刘永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1):2873-2874
目的:探讨胆总管梗阻性疾病的CT表现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总管梗阻性病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胰头及壶腹部肿瘤23例(胰头癌18例,Vater’s壶腹癌2例,胆总管癌3例),胆总管结石20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或病理对照。结果:胰头及壶腹部肿瘤表现为胰头增大变形及低密度区;胰头周围组织侵犯;扩张的胆总管突然中断;“双管征”;肝内胆管软藤状中、重度扩张;十二指肠内侧壁结节;胆总管壁增厚或下端结节;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胆总管结石表现为胆管内环形或圆形致密影;“靶征”或“新月征”;梗阻以上胆总管轻度扩张。胆总管炎性狭窄表现为梗阻端扩张胆总管逐渐变细,范围较长呈鼠尾巴状;梗阻以上胆管轻度扩张;胆管积气。结论:螺旋CT对胆总管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检查方法,能为胆总管梗阻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岚 《黑龙江医学》2005,29(6):406-407
目的探讨壶腹部癌的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1994~2004年间的经手术病理证实,CT资料完整的24例壶腹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十二指肠降部腔内软组织肿块、胆总管腔“截断征”及肝内胆管中高度扩张,胆总管扩张,胆囊增大,“双管征”是壶腹癌的直接和间接征象。本组诊断准确率83.3%。结论螺旋CT诊断壶腹部癌是有效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赖海平  张广源 《海南医学》2012,23(17):87-88
目的 分析多例胆总管下端梗阻病例的CT表现,探讨常规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胆总管下端梗阻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总管下端梗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或病理等结果对照.采用螺旋CT行上腹部增强双期扫描,局部病灶加扫薄层.结果 胰头癌8例,均表现为胰头肿块,动脉期无明显强化,肝内外胆管扩张,肝内胆管扩张呈软藤状.壶腹周围癌11例(其中壶腹癌5例),5例表现为胆总管扩张至壶腹部,十二指肠乳头区结节状充盈缺损,动脉期明显强化3例有“双环征”,1例未见胰管扩张,增强扫描见胰管胆管分开进入十二指肠;胆总管下端癌4例,表现为胆总管扩张突然中断,管壁不均匀增厚,轻度强化;十二指肠腺癌2例,表现为十二指肠乳头区及附近十二指肠壁不均匀增厚,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局部边缘模糊.华支睾吸虫致胆道下段梗阻1例,CT考虑阴性结石或炎性狭窄,B超提示胆管下段结石可能.胆总管下端结石梗阻10例,表现为胆管内环形或圆形致密影,CT、B超均诊断胆管下段结石.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及薄层扫描,能较好显示胆管下端梗阻病变影像特点,结合B超等其他检查可使鉴别诊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胆道梗阻的CT表现特点。方法 搜集45例胆道梗阻的CT图片进行分析,其中胆管癌8例、胰头癌13例、肝癌肝门淋巴结转移4例、壶腹癌4例、胆结石16例。结果 除显示梗阻端以上胆管扩张外,胆管癌的阻塞端可显示截断或鼠尾状改变:肝门区胆管癌及胆总管胰上段癌可显示梗阻远端未扩张胆管,胰头癌、壶腹癌可见扩张胆总管下段突然中断,胰管扩张。肝癌肝门淋巴结显示肝内胆管扩张;胆结石可见胆管扩张及胆管内结石影。结论 CT是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胆总管梗阻性疾病的MSCT表现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 对47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总管梗阻性病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胰头及壶腹部肿瘤23例(胰头癌18例,Vater's壶腹癌2例,胆总管癌3例),胆总管结石20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或病理对照.结果 (1)胰头及壶腹部肿瘤表现为胰头增大变形及低密度区;胰头周围组织侵犯;扩张的胆总管突然中断;"双管征";肝内胆管软藤状中、重度扩张;十二指肠内侧壁结节;胆总管壁增厚或下端结节;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2)胆总管结石表现为胆管内环形或圆形致密影;"靶征"或"新月征";梗阻以上胆总管轻度扩张.(3)胆总管炎性狭窄表现为梗阻端扩张胆总管逐渐变细,范围较长呈鼠尾巴状;梗阻以上胆管轻度扩张;胆管积气.结论 多层螺旋CT对胆总管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检查方法,能为胆总管梗阻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MPR)与曲面重建(CPR)技术在胆管成像上的应用,能直观地显示肝外胆管的走行、胆管及其周围病变与扩张胆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胆总管梗阻性疾病的MSCT表现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 对47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总管梗阻性病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胰头及壶腹部肿瘤23例(胰头癌18例,Vater's壶腹癌2例,胆总管癌3例),胆总管结石20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或病理对照.结果 (1)胰头及壶腹部肿瘤表现为胰头增大变形及低密度区;胰头周围组织侵犯;扩张的胆总管突然中断;"双管征";肝内胆管软藤状中、重度扩张;十二指肠内侧壁结节;胆总管壁增厚或下端结节;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2)胆总管结石表现为胆管内环形或圆形致密影;"靶征"或"新月征";梗阻以上胆总管轻度扩张.(3)胆总管炎性狭窄表现为梗阻端扩张胆总管逐渐变细,范围较长呈鼠尾巴状;梗阻以上胆管轻度扩张;胆管积气.结论 多层螺旋CT对胆总管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检查方法,能为胆总管梗阻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MPR)与曲面重建(CPR)技术在胆管成像上的应用,能直观地显示肝外胆管的走行、胆管及其周围病变与扩张胆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动态扫描诊断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选取30例经手术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螺旋CT平面及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并结合乙型肝炎全套检查,其中6例患者行肿瘤标志物检查,24例患者行甲胎蛋白检查。结果30例患者经螺旋CT检查后27例患者可见明显肿块,肿瘤病灶直径为3~14 cm,14例病灶位于肝左叶,肝右后叶8例,右前叶3例,1例位于肝门区,1例病灶多发;2例患者螺旋CT检查未见肿块病灶,征象可见肝内胆管轻度扩张。经增强扫描22例患者征象典型,8例征象不典型。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行螺旋CT动态扫描诊断具有一定特异性,可以辅助肿瘤标志物检查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4例CT误诊的胆管癌,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分析其误诊原因,报告如下.例1,腹痛、黄染1月,肝功能AST、AKP均增高,GPT200U;B超: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无扩张;CT:肝内胆管扩张,肝总管可见等密度影.诊断胆总管高位梗阻,结石可能性大.术中见肝总管被肿块占据,质脆易出血.病理报告:胆管腺癌.例2,乏力、尿黄1周,肝功能AST、AKP均增高,GPT219 U,血清胆总红素68.5μmol/L;B超: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扩张;CT;肝内外胆管扩张,胰头增大,诊断胆总管低位梗阻,考虑胰头癌.术中见弥漫性肝硬化,胆总管增粗,腔内填塞乳头状坏死物.病理报告:胆总管腺癌.  相似文献   

11.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CT及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24例。所有病例均行B超检查,17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14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病灶均为低密度,边界不清,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伴中心低信号,动态CT及MRI检查病灶多表现为渐进性的向心性强化,病灶局部肝包膜可有回缩,周围肝内胆管可有轻度扩张和结石;病理表现镜下为低分化或未分化腺癌,血管分布稀少,癌巢之间为大量纤维结缔组织。CT早期强化17.6%(3/17),延迟强化82.3%(14/17),MRI检查14例T1WI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远端胆管迂曲扩张。MRI增强通常表现为早期轻度或中度不全边缘强化,晚期进行性同心性强化,在延迟期中心区通常为不完全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CT多期增强扫描及MR动态增强扫描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于肝内与其它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胰共癌诊断的价值,提高SCT对胰头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分析我院1998年7月-2004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头癌25例,其中24例为腺癌,1例为囊腺癌。将SCT表现与手术、病理和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统计学处理。结果胰头癌增强扫描均呈低密度。19例胆内胆管呈软藤状重度扩张。19例肝内外胆管成比例扩张,分别有22例和10例伴有胰管扩张和“双管征”,24例胆总管环影数在4-6个之间,15例伴有胰腺体、尾部的萎缩,15例侵犯邻近血管。结论S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头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且可对肿瘤的可切除性作出术前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增强CT瘤内动脉鉴别肝内胆管细胞癌与低分化肝细胞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于我院经病理证实为肝内胆管癌(n=40)、低分化肝细胞癌患者(n=50)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已接受动态增强CT扫描且影像学资料完整,分析增强CT扫描在鉴别肝内胆管细胞癌与低分化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结果ICC患者CT平扫及增强扫描以分叶征(77.5%)、肝内胆管扩张(72.5%)、动脉期肿瘤内肝动脉(47.5%)、环形强化(57.5%)、延迟强化(60.0%)等征象多见,所占比例均高于p-HCC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内肝动脉、对比剂迅速廓清、分叶征、肝内胆管扩张、动脉期环形强化、延迟强化等征象均为鉴别肝内胆管细胞癌与低分化肝细胞癌的重要CT征象,是两者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经章 《当代医学》2010,16(26):1-2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及与其他肝内肿瘤的鉴别要点。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肝叶萎缩2例,局部肝轮廓凹陷2例,肝内胆管扩张2例,肝内胆管结石1例,肝门后腹膜淋巴结肿大1例,门脉癌栓2例。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肿瘤外周部分轻度、较薄、不完全的晕环状增强或不强化,静脉期进一步强化,延迟扫描病灶随着时间的延长向心性逐渐增强,病灶内部呈斑片状、不规则细线状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因其病理特点决定其动态增强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大多能与肝内其他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讨论胆管癌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1 4例胆管癌经CT扫描后梗阻部位、病变形态、密度及胆管的改变 ,该病CT主要征象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本组 1 4例胆管癌经CT检查均有特异性征象 ,与胆管囊肿等主要良性病变有明显的影像区别。结论 CT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较清晰的显示胆管癌原发病变、胆管扩张程度及对周围浸润范围 ,在早期发现胆管癌和评估预后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低位梗阻性黄疸的CT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梗阻性黄疸病例的CT(16例)及ERCP(28例)表现。结果:良性梗阻一般表现为胆总管扩张较轻,肝内胆管呈枯枝状,胆总管由上而下逐渐变细,CT上显示为胆总管下端等或高密度结石影,ERCP表现为胆总管下端充缺;恶性者则一般表现为胆管中-重度扩张,肝内胆管呈软藤状扩张,CT显示为扩张的胆管由上而下突然狭窄、巾断,ERCP则显示为胆总管下端偏心性、向心性狭窄或截断状改变。结论:CT和ERCP均能对梗阻性黄疽作出较准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而两者联合运用,能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蒋宏平 《中外医疗》2011,30(15):27-28
目的对肝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的诊疗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来我院治疗并通过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47例患者均行开腹手术,其中根治性切除16例、姑息性切除15例、无法切除16例。结果根据随访调查,根治切除术患者术后半年、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93.75%、68.75%;姑息切除术为93.33%、40%、20%;无法切除术术后半年的生存率为31.25%,在之后的半年内患者全部死亡。结论肝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缺乏特异性表现,因此在对肝内胆管结石症状反复出现的病人进行诊断时,应加强对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的应用,以免因漏诊而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8.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及病理基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阮海威 《河北医学》2005,11(11):991-992
目的:研究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及病理基础,提高对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12例经病理证实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常规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所有病例为单发低密度病灶,其中10例病灶内和/或病灶周围见更低密度影,2例病灶内见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例均见不均匀强化,门脉期11例病灶强化更明显,延迟期11例病灶均持续强化, 8例可见胆管扩张.结论:CT是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重要影像检查方法,门脉期进一步强化和延迟期持续强化以及病灶内和/或病灶周围胆管扩张是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与肝内型胆管细胞癌螺旋CT鉴别诊断。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肝内型胆管细胞型肝癌15例。肝细胞肝癌30例,对MSCT期(动脉期及门脉期)增强及延迟扫描的CT特征和临床表现进行对照分圻。结果:肝内型胆管细胞癌在增强扫描过程中为动脉、门脉期强化不明显或边缘强化,并有延迟强化(10/15例)。肝细胞型肝癌为动脉期不均匀强化,而门脉期较周围正常肝组织密度低,无延迟强化(25/30例)。胆管细胞癌呈片状,无占位效应(15/15例),其内或周围有胆管扩张(15/15例),可伴胆管结石(3/15例),所在肝叶萎缩(5/15例),可有淋巴结转移(8/15例)。而肝细胞癌则伴肝硬化(14/30例),AFP升高(23/30例),少有淋巴结转移(2/30例)。结论:MSCT动态增强扫描加延迟扫描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组织来源的关键技术,两种病理类型肿瘤的强化方式的差别是其影像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