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重度膝骨性关节并屈曲挛缩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重度膝骨性关节炎并屈曲畸形患者进行全膝置换,术前平均膝关节屈曲挛缩角度(21.6±10.2)°、膝关节HSS平均评分(36.9±6.5)分。结果患者膝关节屈曲挛缩角度和HSS评分术后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正确的截骨及软组织平衡,结合术后规范的康复训练,应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骨性关节炎并屈曲挛缩畸形可达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内翻畸形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我科收治的骨性关节炎并内翻畸形患者56例(72膝),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随访12~24个月,观察其术后HSS评分及优秀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HSS评分为(92.5±9.6)分,显著的高于术前(41.6±7.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秀率为94.4%。膝关节的术后平均活动度为96.23°,明显的优于术前的62.47°的平均活动度。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骨性关节炎并内翻畸形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明显的减轻术后膝关节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的活动度,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骨二科28例(32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28例病例中90%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恢复满意,膝关节HSS评分平均89分,优良率93.4%。结论全膝表面置换为严重膝骨关节病病人解除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后关节囊切断松解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膝关节屈曲畸形的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膝后软组织松解的合适途径.方法 对12例膝关节不同程度屈曲畸形的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中对较难松解的后关节囊采用横形切断或局部切除的方法,对合并内翻畸形的膝关节通过去除胫骨平台内侧骨赘甚至部分骨质,以达到内侧副韧带长度满足截骨后膝关节间隙矩形化.手术前后按HSS评分系统进行评定,术后随访9~38个月.结果 术前平均HSS评分为38.8分,最后一次随访时平均HSS评分为83.1分.优:4膝,良:7膝,可:1膝.术后在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对屈曲畸形的膝关节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时,通过横断或局部切除后关节囊松解方法既能达到屈膝间隙和伸膝间隙的平衡,又能保持软组织平衡与关节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后内角松解在膝关节屈曲内翻畸形行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月获得完整资料的膝关节屈曲内翻畸形184例217膝,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1年观察畸形矫正情况及HSS评分.结果 184例获随访平均37个月,膝关节屈曲角度、膝外翻角度、HS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后内侧结构功能不稳.结论 在膝关节屈曲内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膝关节后内角松解,膝关节畸形矫正满意,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6.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骨性关节炎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度膝关节OA38例(59膝),其中,单膝置换17例,双膝关节置换21例;伴有膝关节内翻畸形28例,膝外翻3例,无内外翻7例;伴膝关节屈曲挛缩28例。采用胫骨固定平台假体36膝,旋转平台假体23膝。结果随访时间6~36个月。8例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膝前痛,经对症治疗可缓解。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屈曲度110~145度,平均(125.6±8.4)度。术前HSS功能评分为(49.3±13.6)分,术后2周评分为(86.6±5.1)分、6个月评分为(94.5±7.4)分,与术前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关节OA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行双侧同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双侧膝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9年1月23例双侧同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例,其中骨性关节炎18例,类风湿关节炎5例。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6个月,平均38个月,采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HSS)评定临床疗效[1]。结果术前评分平均31分,术后平均89.4分;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术前平均76°,术后平均105°;手术效果评定:优34膝(73.9%),良9膝(19.6%),可3膝(6.5%),差0膝,手术优良率93.5%。所有患者术后在疼痛、关节功能、活动度、畸形及稳定性方面均有明显改善,无一例发生感染。结论双侧同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双侧膝关节疾患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20例,共22膝,对所有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结果 根据HSS评分标准,20例患者中,优秀16例(80%),良好3例(15%),尚可1例(5%),差0例,优良率为95%(19/20)。术前HSS评分为(48.5±11.3)分,术后2周的HSS评分为(83.8±10.2)分,术后半年的HSS评分为(91.5±7.4)分,术后的HS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Oxford单髁置换(UKA)治疗膝单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结果。方法18例(18膝)膝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诊断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ACR)诊断标准,术前平均膝关节功能HSS评分64分,进行Oxford单髁置换治疗,分析疗效。结果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术后18例患者患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关节活动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术前平均膝关节功能HSS评分64分,术后6个月评分96分,术前膝关节屈曲挛缩0-15°,膝关节活动度为95-125°,术后6个月屈曲挛缩0-5°,膝关节活动度为125-135°。结论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单间室骨关节炎,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76例(84膝)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前后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本组均获随访,平均25个月(10~36个月),HSS评分由术前(40±6.68)分提高为术后(90±7.48)分,其中优67膝,良12膝,可5膝,优良率为94.04%。结论 TKA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膝关节置换术对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KOA)患者关节炎症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内侧间室KOA患者125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KA)组(n=39)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组(n=86),对照分析临床效果。结果:从炎症指标来看,UKA组术后低于TKA组(P<0.05);从HSS评分来看,6个月时UKA组高于TKA组(P<0.05),12个月时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KA比较,UKA可有效减少内侧间室KOA关节炎症,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保留滑膜对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进一步明确其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1 月—2016 年1 月248 例行单膝TKA 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TKA 治疗,对照组120 例术中切除滑膜,观察组128 例术中保留滑膜,对比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感染指标水平变化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及感染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89.56 ±26.35) min、术中出血量(472.42 ±86.18) mL、术后24 h 引流量(685.25 ±92.68)mL 及术后输血率29.17%均明显高于观察组[(71.25 ±21.58) min、(198.56 ±48.52) mL、(354.26 ±75.28) mL、10.94%](均P <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 周关节活动范围、住院时间基本相近(均P >0.05);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术后1 d、术后7 d 均较术前明显增高,于术后14 d 降至正常水平.观察组患者WBC、CRP、血沉水平在术前、术后1、7、14 d、术后6、12 周、术后6月、术后1 年8 个不同时间段均稍高于对照组,但经组间t 检验均P >0.05;观察组术后12 周HSS 评分表中功能评分(19.65 ±2.46) 分和总评分(86.06 ±1.68) 分均高于对照组[(18.92 ±2.36)、(85.06 ±1.58) 分](均P <0.05),其他项评分两组评分基本相近(均P >0.05);术后1 年HSS 评分表中各项评分和总评分基本相近(均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0.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P <0.05).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保留滑膜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输血量进而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且不影响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可在TKA 手术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与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ASR)治疗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效果.方法 将88例PVNS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4例.A组行TKA治疗,B组行ASR治疗,对比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及复发率.结果 A组术后ROM、Lysholm及IKDC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术后无手术并发症,与B组的4.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无复发病例,显著低于B组的11.36%(P<0.05).结论 TKA治疗PVNS的近期疗效优于ASR,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并发症更少且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的适应证、疗效。方法对2006~2009年施行的403例人工膝关节置换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 403例中,优283例,良82例,可31例,差7例,优良率90%。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是治疗膝关节病的有效方法;严格按适应证选择病例,规范置换操作及系统地康复训练,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保留髌下脂肪垫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行TKA病人21例(23膝),术中保留完整的髌下脂肪垫.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和1年,随访内容包括膝关节活动度、膝前痛发生率、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Insall-Salvati比值、髌腱短缩发生率以及术后髌腱损伤发生率.结果 手术后3个月(114.21±0.57)°、6个月(118.23±0.77)°和1年(117.26±0.87)°膝关节活动度、HSS膝关节功能评分[(84.88±0.82)、(85.78±0.37)、(86.56±0.66)分]高于术前(87.52±0.36)°和(52.36±0.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前痛发生率4.34%,Insall-Salvati比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髌腱短缩发生率4.34%,髌腱损伤发生率0.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保留完整的髌下脂肪垫,可以有效提高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术中对髌腱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可以有效防止术后髌腱短缩,降低膝前痛出现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刘飞  黄彰  江华  刘同玉  刘伟 《安徽医药》2017,21(8):1423-1425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置换(TKA)术中髌下脂肪垫的保留与切除对术后膝关节功能及髌骨高度的影响.方法 对56例骨关节炎病人(72个膝关节)采用人工全膝置换术,分为A、B两组,A组为保留髌下脂肪垫(36个膝关节),B组为切除髌下脂肪垫(36个膝关节),对两组病人术前和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Insall-Salvati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2年,A、B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及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及术后的Insall-Salvati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术前及术后的Insall-Salvati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中髌下脂肪垫的保留与切除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而髌下脂肪垫的切除可导致低位髌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膝关节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6膝)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根据软组织平衡情况采用后稳定型膝关节非限制性假体(12膝)或者限制性假体(4膝),记录骨缺损、手术时间、出血量、关节稳定性、髌骨轨迹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手术时间(125±15)min,术中出血量(150±25)mL,术后出血量(650±75)mL。所有关节获得良好的稳定性,平均活动度为(120±25)°。经过3~42个月随访,HSS评分由手术前平均25分提高至手术后平均95分,无一例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理改变复杂,手术的难度大,需要很好的软组织平衡技术,韧带损伤严重者需要采用限制性假体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宋红艳 《安徽医药》2019,23(8):1614-1616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循证护理对预防并发症的作用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并发症的220例病人进行循证护理,即由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护士组成循证护理小组,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及查阅资料,结合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并制定护理干预方案。结果 220例均顺利度过围术期,术后无一例因护理不当出现并发症。结论循证护理有效降低护理并发症,提高了病人的快速康复率,为病人制定了个体化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