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粉尘螨滴剂舌下特异性免疫(SLIT)治疗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并且粉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呈阳性反应的106例4~14岁患儿随机分为SLIT组(n=53)和常规治疗组(n=53)。常规治疗组按照儿童哮喘规范化治疗方案治疗,SLIT组在常规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咳嗽哮喘症状评分改善情况及临床症状开始改善的时间,同时检测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以及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的变化。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5周后,SLIT组的症状评分降低值、PEF升高幅度及血EOS比例下降程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IT组症状改善时间较常规治疗组短,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SLIT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 vs 68%,P<0.05)。SLIT组部分患儿出现红、肿、瘙痒等局部反应,均于次日自行消失。结论:粉尘螨滴剂舌下免疫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在治疗期间及停药后1年对过敏性哮喘患儿的疗效.方法 开放、回顾性研究.选择2009年5月至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就诊的主要对尘螨[粉尘螨和(或)户尘螨]过敏的轻、中度过敏性哮喘患儿80例,年龄4 ~14岁.所有患儿入组时(基线)均已接受抗哮喘药物治疗3个月.分组:(1)SLIT组39例,抗哮喘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SLIT 2年,停止SLIT后再随访1年,共随访3年;(2)药物组41例,仅采用抗哮喘药物治疗,随访3年.比较SLIT组和药物组在基线,治疗第2年结束时、第3年结束时(停止SLIT 1年时)的哮喘症状评分、用药评分、停药例数、入组前1年、治疗第3年哮喘急性发作频率.结果 (1)症状评分:SLIT 2年结束时,SLIT组患儿哮喘日间症状评分低于药物组(0.18±0.06,0.93±0.12,Z=-4.873,P<0.05),夜间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止SLIT 1年时,SLIT组患儿哮喘日间症状评分(0.18±0.06)和夜间症状评分(0.05±0.04)均低于药物组(日间1.46±0.72,夜间0.66±0.14,Z=-5.082,-4.019,P均<0.05).(2)用药评分和停药例数:SLIT 2年结束时和停止SLIT 1年时,SLIT组用药评分(0.31 ±0.07和0.17±0.06)均低于药物组(0.75±0.12和0.87±0.17,Z=-2.813,-4.106,P均<0.05);SLIT组停药例数(20例,29例)均多于药物组(10例,13例)(x2 =6.167,14.581,P均<0.05).(3)入组前1年两组哮喘急性发作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3年(停止SLIT 1年)间,SLIT组哮喘急性发作频率小于药物组(0.69±1.20,1.20±1.44,Z=-1.968,P<0.05).结论 SLIT能明显改善哮喘的症状,减少药物使用和哮喘急性发作,同时在停止SLIT后1年仍能保持疗效.  相似文献   

3.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尘螨过敏性哮喘儿童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SLIT)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CS)与单独ICS治疗尘螨过敏轻、中度哮喘儿童的临床疗效,为哮喘的联合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方案。方法:对尘螨过敏的轻、中度哮喘患儿32例随机分为两组: SLIT组(SLIT联合ICS治疗,18例)和对照组(单独ICS治疗,14例)。两组共30例完成为期1年的临床观察。比较两组患儿ICS给药总量、哮喘日间和夜间症状评分、皮肤点刺试验、肺功能、血清sIgE和sIgG4值、VAS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的差异。结果:SLIT组在1年治疗结束ICS给药总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与对照组相比,SLIT组的日、夜间哮喘症状评分显著降低,肺功能FEF25- 75%值显著增加,sIgE值及VA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点刺反应计分、FEV1及sIgG4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随访期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SLIT联合ICS治疗在改善尘螨致敏哮喘患儿的日、夜间哮喘症状、肺功能及VAS评分方面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ICS治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5):344-347]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对癫痫患儿脑电图及血清S-100β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55例(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和对照组55例(仅予奥卡西平治疗)。对比2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脑电图背景活动情况、血清S-100β、GFAP水平变化。结果联合组控制率为69.09%,显效率为18.18%,有效率为9.09%,无效率为3.64%;对照组控制率为52.73%,显效率为20.00%,有效率为20.00%,无效率为7.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2,P=0.044)。治疗前及治疗后2组患儿的脑电背景活动均以α波活动为主,2组患儿的α波、θ波及δ波活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2组患儿血清S-100β、GF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和对照组血清S-100β[(0.415±0.086) μg/L、(0.473±0.091) μg/L]、GFAP[(2.60±0.44) ng/L、(2.93±0.40) ng/L]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39、6.703、3.001、3.364,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S-100β、GFA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35、4.116,均P〈0.05)。结论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患儿的效果优于单用奥卡西平,可降低血清S-100β、GFAP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AS),AS合并过敏性鼻炎(AS/AR)及慢性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中呼出气一氧化氮(eNO)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的水平及两者的相关性,以探讨eNOS检测在AS儿童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电化学法对5~14岁患有AS(n=12)、AS/AR(n=29)、CVA(n=10)的患儿进行eNO测定,同时测定EOS及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30例无特异性疾病史和家族过敏史,且近两周无急性呼吸道感染史的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AS,AS/AR,CVA 3组eNO和EO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AS/AR组eNO(50.3±6.7 ppb)和EOS水平(5.9±4.2×109)高于AS组(30.5±8.8 ppb,4.2±3.2×109)及CVA组(26.0±3.2 ppb,3.7±6.9×109)(均P<0.05),而AS、CVA组间差异无显著性;AS组eNO与EOS呈正相关(r=0.51,P<0.05),但与FEV1无相关性(r=0.144,P>0.05)。结论:eNO在过敏性体质中高表达,且eNO可以反映AS患者气道嗜酸性炎症水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2):986-988]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诱导性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粉尘螨滴剂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长期疗效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择对粉尘螨过敏的轻度支气管哮喘患儿60例,分为非SLIT组和SLIT组.非SLIT组仅接受药物治疗,而SLIT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年、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1年时分离2组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予粉尘螨浸出液刺激后检测诱导性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同时留取血清检测粉尘螨特异性IgE水平变化.结果 SLIT组患儿诱导性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较非SLIT组增高,并随着SLIT的进程逐渐增高,SLIT结束时达高峰并于SLIT结束1年后仍保持在较高水平;非SLIT组患儿在相应时间点诱导性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前后特异性Ig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LIT有可能通过上调诱导性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功能来诱导免疫耐受;诱导性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维持SLIT的长期疗效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阿司匹林在川崎病患儿中的抗血小板聚集功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北京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教学医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期为大剂量(30~50) mg/(kg·d),恢复期为小剂量(3~5) mg/(kg·d), 应用光学比浊法(light transmission aggregometry, LTA)测定应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的血小板聚集率以评价其抗血小板聚集功能, 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发生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的危险因素。结果 (1)川崎病患儿口服大剂量和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后的血小板聚集率(AA%)分别为 3.3 %(1.2%, 7.1%)及2.9%(1.5%, 6.4%),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A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4)。(2)大剂量阿司匹林组AR发生率为9.75%(23/236), 小剂量阿司匹林组AR发生率为8.05 %(19/236), 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7)。(3)小剂量阿司匹林组中19例存在AR与217例阿司匹林敏感(aspirin sensitivity, AS)患儿的年龄、 性别及凝血、 生化等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司匹林对川崎病患儿抗血小板聚集功能与剂量无关。在川崎病治疗中存在AR,AR发生率与剂量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雄激素受体基因(AR)第一外显子上的(CAG)n多态性与男性尿道下裂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342例男性尿道下裂患儿以及351例健康人。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全基因组DNA,对AR基因上的第一外显子(CAG)n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以Sanger测序方法对其测序,计算各样本的(CAG)n分布情况。采用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CAG)n分布,并分析(CAG)n对男性尿道下裂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病例组(CAG)n为15~44,平均长度23.65±3.36;对照组为19~31,平均长度23.14±1.87,两组CAG重复序列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3)。当n≥23,24,25,26时,尿道下裂发病风险分别为1.47(CI:1.081~2.001),1.356(CI:1.004~1.830),1.484(CI:1.063~2.071),1.565(CI:1.034~2.369),各组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当n≤19时,尿道下裂患病风险为2.111(CI:0.935~4.767),P=0.05。结论 AR基因第一外显子上的(CAG)n与男性尿道下裂发病有明显的相关性,CAG重复序列越长,尿道下裂的发病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双相情感障碍经不同药物方案治疗后代谢指标的变化及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220例儿童双相情感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单纯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112例患儿纳入对照组,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的108例患儿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水平,治疗前后代谢指标空腹胰岛素(FIN)、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以及代谢综合征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6%,高于对照组(82.1%,P < 0.05)。治疗前,两组FIN、HbA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对照组FIN水平高于治疗前,且高于研究组(P < 0.05);但研究组治疗前后F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前后HbA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TC、TG、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对照组TC、TG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高于研究组(P < 0.05);但研究组治疗前后TC、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前后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代谢综合征发生率(2.8%)低于对照组(9.8%)(P < 0.05)。结论 儿童双相情感障碍采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对代谢指标水平影响较小,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喘息综合征(PBPDWS)患儿的临床及肺功能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符合PBPDWS条件的患儿25例,另选取年龄一致、因喘息就诊的非BPD早产儿24例和足月儿26例作为对照组,对3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3组患儿围生期情况,出生1年内喘息发作的频率、患下呼吸道感染的例数、接受住院治疗的例数,出生1年时的潮气肺功能;PBPDWS组患儿因持续、反复呼吸道症状,在出生6~12个月行肺部CT检查,分析其肺部CT特点,并与出生时肺部CT比较。结果3组患儿出生1年时身高与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BPDWS组最低,非BPD早产儿组次之,足月儿组最高[(70.40±3.48) cm、(74.50±1.87) cm、(77.92±3.01) cm,P=0.000;(7.97±1.04) kg、(9.51±1.15) kg、(10.38±1.47) kg,P=0.000]。3组患儿出生1年内喘息发作的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389,P〈0.05),其中PBPDWS组最高,非BPD早产儿组次之,足月儿组最低[(7.4±1.8)次、(4.2±1.2)次、(3.4±0.6)次];出生1年内PBPDWS组下呼吸道感染18例,非BPD早产儿组9例,足月儿组3例,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05,P〈0.05);出生1年内PBPDWS组接受住院治疗16例,非BPD早产儿组7例,足月儿组2例,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60,P〈0.05)。3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达峰时间比(tPF%tE)和达峰容积比(VPF%VE)2个反映阻塞功能障碍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PBPDWS组最低,非BPD组其次,足月儿组最高[(15.69±4.29)%、(20.63±1.90)%、(25.95±3.79)%;(19.13±3.16)%、(21.51±2.17)%、(28.02±4.84)%]。PBPDWS组患儿6~12个月时肺部CT主要表现:局限性肺气肿9例(36%),纤维条索影、网格状影和胸膜下三角形不透亮影20例(80%),支气管扩张6例(24%)(同一患儿病变非单一存在,常2、3种病变并存)。结论PBPDWS患儿生长发育迟缓、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高,潮气肺功能阻塞程度重,肺部CT具有特定的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常频机械通气(CMV)与高频机械通气(HFOV)在治疗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1月 - 2009年12月收入NICU进行机械通气的64例重症MAS患儿,随机分为CMV组(32例)和HFOV组(32例),对比两种通气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儿上机前(0 h)的pH值、PaO2、PaCO2、PaO2/FiO2、O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上机后在2、12、24、48 h时间点上,除上机后48 h的pH值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外,其余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两组患儿的平均上机时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 = 3.30,P < 0.01);两组患儿上机后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01,P < 0.05);两组患儿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73,P < 0.05).结论 重症MAS的治疗可首选HFOV,HFOV治疗重症MA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不同时期的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CARDS)毒素水平,以了解其感染后变化的规律,并探讨其与患儿咳喘症状及炎性介质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患儿是否有喘息症状,将63例患儿分为喘息组(26例)及非喘息组(37例)。分别检测不同分组中患儿MP感染急性期、3个月后及6个月后CARDS毒素水平的变化,并对不同组别的IgE水平、IL-4等进行监测。结果1.喘息患儿与非喘息组患儿IgE水平分别为(384.96±316.62)×103 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87.32±66.32)×103 IU/L(P〈0.01)。2.急性期喘息组与非喘息组CARDS毒素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87±0.62) Delta Rn和(1.15±0.48) Delta R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急性期感染期13例重症患者毒素表达水平为(2.37±0.37) Delta Rn,较50例非重症患者的毒素水平[(1.21±0.45) Delta Rn]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急性期及感染后3个月喘息组的IL-4水平高于非喘息组,感染后6个月2组之间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喘息组及非喘息组患儿在MP感染后3个月及6个月CARDS毒素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96±0.35 ) Delta Rn比(0.99±0.40) Delta Rn,P=0.757;(0.67±0.20) Delta Rn比(0.69±0.32) Delta Rn,P=0.641]。6.喘息组患儿在MP感染后咳嗽持续时间较非喘息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89±7.04) d比(16.46±4.79) d,P=0.000]。结论CARDS毒素水平在MP急性感染后逐渐下降,于发病6个月后仍可检测,其表达水平可能与儿童咳喘症状及临床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对高原性心脏病婴幼儿的右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 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间到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临床诊断为高原性心脏病的患儿21例,根据患儿心功能改良ROSS评分,将患儿分为轻中度心衰组(13例)及重度心衰组(8例),同期来自上述地区因心脏杂音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健康婴幼儿(14例)作为对照组。超声常规测量右心室横径,右心室前壁厚度,三尖瓣返流最大返流速度,下腔静脉吸气塌陷率,及应用M型超声测量右心室游离壁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儿的血清脑钠肽浓度。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原性心脏病组患儿右室流出道内径显著增大,右心室前壁厚度显著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性心脏病患儿的TAPSE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婴幼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轻中度心衰婴幼儿相比较,重度心衰患儿的右室流出道内径,右心室前壁厚度及肺动脉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BNP浓度在重度心衰的患儿显著高于轻中度心衰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APSE 在重度心衰患儿则显著低于轻中度心衰患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TAPSE与婴幼儿心力衰竭ROSS评分、PASP及BNP均呈较好的负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517、-0.718及-0.749,P值均<0.05。结论 TAPSE可作为临床评价高原性心脏病婴幼儿的右心室功能提供一个简单、可操作性强、可重复性好的新方法。为协助诊断及评估高原性心脏病患儿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儿维生素D水平和骨密度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32例IBD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3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包括血钙、 血磷、 白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5-羟维生素D3 [25(OH)D3]、骨钙蛋白(BGP)、 骨碱性磷酸酶(BALP), 定量CT测定骨密度(BMD)。结果 IBD患儿中UC组15例(男9例,女6例),CD组17例(男10例,女7例),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IBD组与对照组相比BGP(U=332.5,P=0.444)、BALP(U=350,P=0.6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OH)D3浓度(t=-2.876,P=0.006)、BMD(U=39.5,P<0.05) 、血钙(t=-6.654,P<0.05)、血磷(U=216.5,P=0.007)、血清白蛋白(U=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BD组中血25(OH)D3浓度与BMD呈正相关(rs= 0.504,P=0.005),与血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s=-0.315,P=0.019)。UC与CD两组间骨密度Z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结论 儿童IBD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较健康儿童更易出现骨密度减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危重型手足口病(HFMD)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11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5例危重型HFMD患儿(临床分期3期)为研究对象(危重型组),选择同期感染科收治的经脑脊液等检查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25例普通型HFMD(普通型组)及25例重症HFMD(临床分期2期,重症组)患儿作为对照。测定3组患儿脑脊液及血清AQP-4表达的水平,并同时测定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去甲肾上腺素(NE)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分析其与AQP-4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危重型组血清AQP-4水平为(54.42±19.86) μg/L,显著高于重症组[(22.04±8.14) μg/L]及普通型组[(8.02±1.59) μg/L](F=36.684,P〈0.01),危重型组及重症组患儿治疗后复查血清AQP-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危重型组及重症组脑脊液AQP-4水平分别为(9.81±2.27) μg/L、(8.58±1.92) μg/L,显著高于普通型组[(6.56±1.79) μg/L](F=6.713, P〈0.05)。治疗后危重型组脑脊液AQP-4水平为(8.41±1.63) μg/L ,重症组脑脊液AQP-4水平为(7.14±1.69) μg/ L,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6.340、5.073,均P〈0.01)。3组患儿血清IL-6、NE、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血清AQP-4水平呈正相关(r=0.734、0.810、0.729,均P〈0.01),且与脑脊液AQP-4水平呈正相关(r=0.299、0.431、0.363,均P〈0.05)。结论AQP-4参与了危重型HFMD的病理过程,血清AQP-4可作为临床判断HFMD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血浆置换与免疫吸附治疗儿童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寻找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较为优势的方法.方法 收集2007年3月至2013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肾脏风湿科收治的27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采用血浆置换治疗11例,采用免疫吸附治疗16例.监测患儿临床表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ANA滴度、免疫球蛋白IgG、血清离子及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SLEDAI评分均具有可比性.(1)血浆置换组11例患儿共血浆置换治疗26次,治疗后SLEDAI评分明显下降(19.00±3.77 vs 5.34±4.35),ANA滴度明显下降(2 439.58±1 430.56 vs 303.54±169.32),血清IgG水平明显下降[(8.35 ±5.67) g/L vs(4.04±2.23)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免疫吸附组16例患儿共治疗44次,治疗后SLEDAI评分明显下降(18.25 ±4.62 vs4.25 ±2.23),ANA滴度明显下降(2 560.39±1 563.78 vs 289.62±137.62),血清lgG水平明显下降[(9.98±6.03) g/Lvs (3.23±1.37)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经血浆置换与免疫吸附治疗后,两组患儿SLEDAI评分、ANA滴度、IgG水平下降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血浆置换及免疫吸附治疗前后血清钾、钠、氯、钙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5)血浆置换组住院费用较免疫吸附组明显增加[(62881.6±8826.58)元vs (45 662.71±16 250.88)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血浆置换组住院时间与免疫吸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6±8.60)d vs (31.9±14.6)d](P>0.05).结论 血浆置换与免疫吸附均为有效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方法,但血浆置换费用较高,对降压药物血药浓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γ-氨基丁酸(GABA)治疗前后哮喘患儿血浆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变化。方法:75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GABA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哮喘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GABA口服 (每日25~30 mg/k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儿治疗前、缓解后血浆SP、CGRP的含量。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浆SP、CGR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缓解后治疗组血浆SP、CGRP含量分别为57±15 pg/mL、23±10 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7±12 pg/mL、 42±8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哮喘缓解后血浆SP、CGRP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患儿血浆SP与CGR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792,P<0.01)。结论:GABA可抑制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浆SP、CGRP的释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国产和进口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胎龄28~33+6周的98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应用枸橼酸咖啡因种类不同随机分为国产组(n=48)和进口组(n=50),两组患儿均在生后6 h内使用枸橼酸咖啡因。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并发症、不良反应及临床结局。结果 两组患儿生后7 d内呼吸暂停发生率、每天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呼吸暂停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技术失败率、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氧疗时间、用药时间、住院天数、血气分析指标、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国产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安全有效,与进口枸橼酸咖啡因比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评价不同能量喂养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营养状态、临床经过及转归情况的影响,为制定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营养管理策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纳入2017年1月1日至12月30日诊断为"室间隔缺损合并重症肺炎"并行外科手术治疗,且术前合并营养不良的6个月以下婴儿4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21)和对照组(n=22),观察组术后以高能量密度配方奶(100 kcal/100 mL)进行喂养,对照组术后以普通热量配方奶(67 kcal/100 mL)进行喂养。通过连续观察两组患儿3个月,记录体格测量结果、实验室指标、营养风险筛查结果等,并对患儿进行营养状态评估,同时对两组的预后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入院时体格测量结果、实验室指标、营养评估及营养风险筛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出院时、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营养不良程度及营养风险等级均高于观察组(P < 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体重、上臂围、年龄别体重Z值、年龄别身高Z值、身高别体重Z值及白蛋白水平均存在时间因素及分组因素差异,且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均有交互作用(P < 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平均每日摄入液体量低于对照组,而平均每日摄入能量高于对照组,喂养不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发热时间及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 0.05),两组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适当增加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的热量供应可以改善患儿的营养不良状况及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与青少年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Children and Youth Version,ICF-CY)核心分类组合的康复治疗方案对脑性瘫痪患儿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性瘫痪患儿分为观察组(n=63)及对照组(n=59)。观察组康复团队利用ICF-CY核心分类组合 < 6岁简明版对入组患儿进行评估,根据结果明确靶干预点并制定康复计划和目标,选择具体方法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康复团队采用传统的康复模式进行评估与治疗。对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or Children,WeeFIM)、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并对两组患儿环境因素干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WeeFIM、社会生活能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组内WeeFIM、社会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 0.001)。治疗后观察组WeeFIM、社会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环境因素方面,两组患儿在矫形器适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生活自助、移乘、交流类辅助器具和设施改造、家庭康复方面,观察组干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基于ICF-CY核心分类组合的康复治疗方案更加注重康复过程中环境因素的影响,能有效提高脑性瘫痪患儿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