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优势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遵义医学院成都附属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210例,随机分为接受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试验组)和利多卡因单纯局部麻醉(对照组),均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二组患者手术时间、镇痛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平均(43±1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56±11)min,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2,P=0.001)。试验组术后镇痛效果持续时间平均(10.4±1.6)h,长于对照组(4.2±1.3)h二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43,P=0.ooo),术后24d试验组无一例患者使用止痛药物,对照组有11例因疼痛使用止痛药物镇痛;术后3d试验组患者疼痛消失98例,对照组疼痛消失78例;术后7d,试验组有6例患者稍感局部疼痛,对照组有15例感局部疼痛,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290、7.870、4.881,P=0.000、0.005、0.027)。结论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混合局部麻醉下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麻醉效果满意,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患者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三亚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试验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术后第1天血清β-内啡肽(β-EP)水平,记录2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结果82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及随访,随访率100%,平均随访时间为(12.45±1.14)个月。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伤口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 h 2组VAS评分均最低,术后2 h至7 d 2组患者VAS评分均先升高后降低,且术后12 h及3 d试验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试验组血清β-E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急性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疝复发1例,试验组无疝复发病例。 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产生的应激反应更小,可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罗哌卡因不同给药方式对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神经阻滞麻醉效果、镇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于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拟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将罗哌卡因广泛注射于手术区域,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罗哌卡因周围神经浸润麻醉。分析2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检测2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对比2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评估2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统计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2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较麻醉前均有明显波动(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皮质醇、血糖水平较麻醉前均明显升高(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6 h,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稍高于对照组的4.00%(P>0.05)。 结论罗哌卡因周围神经浸润麻醉可有效减轻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加速麻醉起效时间,具有镇痛、镇静的作用,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对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0年2至10月内蒙古包钢医院收治的拟在局部麻醉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复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0.25%罗哌卡因联合1%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复合组给予0.75%罗哌卡因联合1%利多卡因进行麻醉。比较2组患者各时段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Ramsay镇静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患者苏醒状况与术中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术后2组患者术前1 d(T0)时,术后2 h(T1)和术后4 h(T2)的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呈下降趋势,术后各时间段复合组的VA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所有患者应激反应指标对比,T1时2组血清皮质醇、IL-6水平较T0时期增高,但复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T2时间段2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T1时间段下降,且复合组应激反应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术后苏醒情况比较,复合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合组(1/40)明显低于对照组(7/40)(P<0.05)。 结论0.75%罗哌卡因联合1%利多卡因对腹股沟疝术后的患者有显著的镇痛效果,可以降低炎症,不良反应少,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开放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差异。 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濉溪县医院行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手术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行前瞻性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2组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对照组应用0.2%罗哌卡因,观察组应用0.3%罗哌卡因。观察2组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变化。 结果2组患者在手术前,切皮时,术后2 h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h、6 h、12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均未出现麻醉不良反应。血清应激反应指标2组术前0.5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h、8 h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手术,采用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及腹直肌鞘阻滞的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均可以较好地维持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但是0.3%罗哌卡因更利于患者术后早期镇痛,降低人体应激反应程度,且没有增加药物不良反应风险。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观察帕瑞昔布结合切口局麻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200例,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50例。在手术结束前10 min,A组静注生理盐水4 mL及切口予生理盐水浸润(对照组),B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及切口予生理盐水浸润(帕瑞昔布组),C组静注生理盐水4 mL及切口予0.7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罗哌卡因),D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及切口予0.7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帕瑞昔布+罗哌卡因)。术后观察6小时(T1)、24小时(T2)2个时间点安静时的VAS值,并记录患者术后24小时内是否要求给予药物镇痛、对整体镇痛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在T1时间点,对照组与帕瑞昔布组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罗哌卡因组评分亦显著低于对照和帕瑞昔布组(P<0.05);帕瑞昔布+罗哌卡因组评分显著低于另外3组(P<0.05)。在T2时间点,帕瑞昔布+罗哌卡组评分显著低于另外3组(P<0.05),而其它3组间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帕瑞昔布+罗哌卡因组只有3例(6%)患者要求额外镇痛药物治疗,对整体镇痛质量满意度达86%,与另外三组比较,P<0.05,而另外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帕瑞昔布钠结合切口局麻可以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后早期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局麻无张力疝修补Lichtenstein手术和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 extrapentioneal repair, TEP)的优缺点。方法:回顾252例成人腹股沟疝分别进行TEP56例和局麻Lichtenstein196例的临床资料。术后1周和半年进行临床评估。结果:术后3d内应用止痛药频率、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术后半年内手术区域慢性疼痛等方面,TEP组均优于Lichtenstein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复发率,TEP组与Lichtenstein组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Lichtenstein组优于TEP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EP具有伤口小、疼痛轻、恢复快的优点,但费用高。局麻Lichtenstein手术操作简单、费用低、适应证广,适合老年病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APP)与Lichtenstein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80例,根据术式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90例。试验组行TAPP术式,对照组行Lichtenstein术式。比较2组手术临床指标及术后疼痛情况,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总费用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术前至术后6个月2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均呈下降趋势,且术后各个时间点试验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9% vs 12.22%,P>0.0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0% vs 2.22%,P>0.05)。 结论TAPP与Lichtenstein疝修补术各有优缺点,前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较轻,但住院费用较高;后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较长、住院费用较低,但术后疼痛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在腹股沟疝手术中局部麻醉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马鞍山中心医院接受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30例使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的患者作为A组,30例使用利多卡因联合0.375%罗哌卡因的患者作为B组,30例使用利多卡因联合0.75%罗哌卡因的患者作为C组。对比3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手术情况相关指标(手术耗时、失血量、住院时间)、麻醉效果相关指标[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术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在麻醉前、麻醉后1、5、10 min的MAP、HR、SpO2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手术耗时、失血量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B组和C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长于A组(P<0.05)。C组的麻醉持续时间长于B组,B组的麻醉持续时间长于A组(P<0.05)。C组在术后1、3、6、9 h的VAS评分低于B组,B组在术后1、3、6、9 h的VAS评分低于A组(P<0.05)。3组在术后12、24 h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的患者,采用含有利多卡因或者罗哌卡因的局部麻醉方法均可以保证手术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以及麻醉效果。利多卡因的起效时间更快,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维持时间更长,使用浓度为0.75%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联合使用,患者可获得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且用药的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探讨罗哌卡因辅助利多卡因在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联合组采用罗哌卡因辅助利多卡因局麻,对照组单用利多卡因局麻。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血清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β内啡肽(β-EP)的水平变化。在T0、T1、T2、T3时刻,两组MAP、HR、SaO2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12及24 h,联合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两组血清PGE2、SP、β-E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联合组血清PGE2、SP、β-E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与对照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辅助利多卡因应用于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能够降低术后疼痛,同时不会影响血流动力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应用自固定补片与缝合补片修复腹股沟疝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湖北省公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12例,均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自固定补片)和对照组(缝合补片)各56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异物感、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并发症(阴囊积液、切口感染)、复发率等临床指标差异性,观察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6、9、12个月的异物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3 d和1、3、6、12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术后阴囊积液、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均未出现复发病例;术后3个月,2组患者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应用自固定补片与缝合补片修复腹股沟疝的并发症均较少且无复发情况,使用自固定补片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和异物感,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但其住院费用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中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文昌市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诊治120例腹股沟疝患者资料。按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硬膜外阻滞麻醉,给予研究组患者局部神经阻滞麻醉。记录2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应激反应指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研究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与C反应蛋白等应激指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围手术期尿潴留、呕吐恶心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复发率、感染率、慢性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与硬膜外麻醉效果相当,但能缩短住院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较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联合全程护理干预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2组患者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临床参数、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住院期间护理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疝复发率。 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自主活动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2 h至7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12 h至7 d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房维护及管理、病情观察及并发症预防、护理操作及技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6个月,2组疝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