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胃管固定方法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置胃管是临床常用护理操作,常规用胶布固定,但对胶布过敏患者或有些患者鼻部皮脂肪腺分泌旺盛,胶布固定不牢胃管易脱出,患者烦躁易拔胃管,可采用寸带固定胃管,大面积面颈部烧伤的患者可用止血带固定胃管.我们对留置胃管的固定方法进行了探索,通过实践总结出固定胃管的几种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胃管固定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书敏 《护理研究》2007,21(4):1003-1003
临床许多病人须长期留置胃管,传统采用胶布固定的方法易使胃管滑脱,病人常感觉鼻翼不适甚至发生胶布过敏。2006年以来,笔者采用一次性输液管及线绳固定胃管,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巧妙固定留置胃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床上常规固定留置胃管,是用胶布缠绕胃管后,胶布两端固定在鼻端或两侧脸颊部,由于患者面部出汗或油腻,导致胶布不粘,胃管易脱落,且脱管会对患者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所在科室采用了一种新方法固定留置胃管,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巧用纱布绷带固定胃管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置胃管的患者,常规使用胶布固定于鼻翼两侧,但对于烦躁及不愿留置的患者,通常都不易固定,且容易被扯去。我科采用绷带固定胃管,固定牢固,不容易滑脱。1材料与方法(1)材料采用普通纱布绷带竖着撕一长条,粗细适宜。(2)方法胃管插入后,在鼻翼前用绷带在胃管上打一死结,然后沿着耳后绕过后脑至对侧耳后打一活结,松紧度以伸入一指为宜。2优点(1)易固定,不易滑脱;(2)不易被烦躁患者扯掉;(3)取材方便,操作简便;(4)对于颜面部不宜贴胶布的患者可减少用胶布带来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留置鼻胃管作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传统的胃管固定法是采用胶布或鼻贴固定胃管于鼻翼及面颊部。但由于患者躁动、咳嗽、打喷嚏、鼻翼部油腻出汗等原因,易使胶布或鼻贴松脱导致胃管脱出;随着固定时间的延长,患者鼻翼及面颊部易留下难清洗的胶布污痕,部分患者  相似文献   

6.
胃管固定带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慧  尤倩 《护理研究》2010,24(8):2101-2101
留置胃管是一项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有效固定胃管,是减少病人因再次插管而增加痛苦的关键,也是疾病治疗的需要。常规的胃管固定方法是采用胶布固定于鼻翼和同侧面颊,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鼻翼区域富有皮脂腺、汗腺,油脂分舾旺盛且易出汗,胶布易松脱,导致胃管脱出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7.
两种胃管固定方法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范春仙 《护理与康复》2009,8(2):174-174
留置鼻胃管是临床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传统采用胶布固定胃管于鼻翼及面颊部。因鼻翼部油腻、出汗等易致胶布脱落,固定效果差,且长期鼻饲者需频繁更换胶布,易引起皮肤损伤、过敏现象,胶布痕迹又很难去除,临床上已较少应用。为探讨最佳鼻胃管固定方法,本院对179例留置鼻胃管患者应用扁纱带固定法及“∞”悬吊固定法进行观察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工作中,对留置胃管的病人进行胃管固定时存在着很多让护士烦心的问题,如传统的方法是用胶布固定勤更换,有些病人对胶布过敏,会影响面部皮肤,而且容易脱出。针对这一现象,我科创新了一个小窍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留置鼻胃管操作是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但应用鼻胃管胶布固定法,由于胃管粗、硬,加上患者面颊部出汗、天冷胶布粘性差等原因,固定胶布易松脱,常需反复粘贴,以防胃管滑脱。且胶布对局部皮肤有刺激,易引起皮疹、水疱,一旦发生,必须更换固定部位,不仅影响美容,浪费胶布,而且极大地增加护理工作量。而胃管“∞”悬吊法操作环节较繁多,操作费时。为避免以上缺陷,我科探索出一种白纱带固定胃管的方法,自2004年9月应用于临床,经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3种鼻胃管固定方法的效果,为临床选择最适合的胃管固定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本院普外科2008年1月~2011年6月留置鼻胃管患者300例,根据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每组各100例,分别采用3M绢丝胶布固定法、白编带固定法、3M加压固定胶布+3M透明敷料固定法固定鼻胃管,比较3种固定方法胶布更换频率、更换胶布所需时间、鼻胃管移位或脱出发生率以及患者舒适度的差异.结果 3M加压固定胶布+3M透明敷料固定组更换胶布所需时间短于其他两组,鼻胃管移位或脱出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均P<0.05);而在舒适度方面,患者感觉活动不便、担心脱管的发生率也低于其他两组(均P<0.05).结论 3M加压固定胶布+3M透明敷料固定鼻胃管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胶布更换频率低,且更换方便,降低了护理过程的工作量;同时避免了鼻胃管的移位和脱出,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是一种较好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留置鼻胃管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护理技术,食管癌或胃癌术后常规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以排除胃内胃酸等分泌物的积聚,以利食管胃吻合口的生长愈合,有效的胃肠减压关系着患者手术的成效和疾病的预后。目前,临床上常规留置胃管后大部分采用3M胶布固定后用胶布固定于鼻翼,用医用纱带固定同侧面颊,虽然方便,但由于食管癌或胃癌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鼻胃管留置时间较长,会出现鼻翼及面颊皮脂腺分泌旺盛或出汗污染后,胶布不易更换;还会由于医用纱带固定过紧或反复摩擦,出现患者耳朵上缘皮肤破损和勒痕,给患者增加痛苦。我院ICU对鼻胃管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良,现将改进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因各种原因,常需留置胃管,若胃管留置时间较长,妥善固定的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工作中常采用的方法有:传统的2条胶布固定法、丝线加胶布固定法等,然而因患者打喷嚏、咳嗽致胃管脱出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必须寻求一种更好、更牢固的固定方法。2004年3月~2006年6月,我们改进了固定方法后,为78例手术患者留置胃管,未再发生胃管脱落现象。给工作带来了方便,保证了护理安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胃管固定方法是一条胶布以交叉法固定在鼻翼,另一条交叉固定在脸颊。这种固定方法在临床上常由于患者皮肤油脂分泌,致固定不牢而发生胃管脱落,有些患者还存在对胶布过敏,皮肤易出现红斑、水泡等。为此,我科研究出新的胃管固定方法,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留置胃管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常用的护理操作,以往均采用胶布固定。但由于患者皮肤汗液分泌或躁动等原因,易使胶布固定不牢而致胃管脱出;且长期鼻饲者频繁更换胶布,极易造成皮肤不适或损伤。我科自2004年来采用绷带打节法固定胃管,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鼻饲营养在临床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对患者营养支持起重要的作用。其操作方法简便,但也不可避免地给患者带来不适感觉。常规方法用的鼻饲管材质是橡胶的,质硬、易腐蚀老化、留置时间短、管径细、易堵塞、鼻饲饮食种类单一;固定方法是用胶布固定在患者鼻翼侧及耳垂处,对胶布过敏的患者局部易红、肿,在洗脸或出汗时胶布易弄脏、脱落,需要经常更换。本文介绍一种硅胶鼻饲管及改进的固定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蝶形胶布改进胃管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慧  陈雪英  金巧丹 《天津护理》2006,14(4):222-222
目的:妥善固定胃管,防止滑脱,减少护理并发症。方法:将胶布剪成蝶形经酒灯灯加热后固定胃管的方法与传统的饶胃管1周后固定于鼻翼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蝶形胶布固定的胃管滑脱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1)。结论:蝶形胶布固定胃管的方法可减少胃管的滑脱,维持胃管的效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留置胃管是基础护理中最见的技术操作之一,留置鼻胃管若不能妥善固定则容易造成鼻胃管移位、滑脱,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因胃液反流造成窒息等严重后果.传统的鼻胃管的固定方法为胶布固定,胶布与鼻胃管、面部皮肤的接触面积较小,由于病人皮脂腺、汗腺的分泌,固定的胶布很容易受潮、脱落、污染,导致胃管滑出,鼻翼两侧及面颊部的胶布痕迹又很难去除,刺激皮肤而且影响美观,给病人造成诸多不适并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现采用简易留置胃管固定带固定胃管,经临床使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巧用止血带固定胃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及喉部手术患者术后长期不能从口腔进食,为保证其营养的供给,胃管的在位十分重要。临床常规以鼻贴胶布固定胃管。但有的患者对胶布过敏,或某些患者鼻部皮脂腺分泌旺盛,胶布固定不牢,稍一活动胃管容易脱出。为此,我科设计并制作了用止血带固定胃管的方法,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留置胃管固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少良 《护理学报》2003,10(4):32-32
2001~2002年,我科对传统的新生儿留置胃管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临床应用55例,效果良好。1资料与方法资料:本组55例,均为出生后数小时到28d的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为1500~3800g,其中足月儿25例,早产生30例。方法:按常规备好插胃管物品,如:一次性8号新生儿胃管、石蜡油等。患儿平卧位,量好胃管长度,润滑后沿新生儿口腔一侧缓慢送入至刻度,判断在胃内后,用10号缝合丝线在靠近嘴唇处胃管上打死结,打死结后留两线长约8cm,分左右用1cm×1.5cm胶布固定于新生儿左右脸上,而后线头返折再用1cm×1.5cm胶布重叠固定于前一片胶布上。2结果本组55例新生儿…  相似文献   

20.
《中国误诊学杂志》编辑部: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通过对802例留置胃管患,一改传统的胶布固定法,采用改良后的胶布固定法,均取得良好效果,无1例因固定不当致胃管脱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