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以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及系膜基质增多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表现有: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等。可由于长期蛋白尿,致低蛋白、低营养而并发血性坏死性肠炎。  相似文献   

2.
隐匿性肾炎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临床类型,由于临床表现轻微或毫无症状而得名.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及体征,仅部分患者可有腰酸、乏力,肉眼血尿等非典型表现以及持续性轻度蛋白尿或复发性或持续性血尿,故又称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血尿.病理改变为较明显的系膜细胞增生性、膜增生性、膜性肾炎和局灶硬化肾炎的早期.  相似文献   

3.
对50例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常见的病理类型为IgA肾病、非IgA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为单纯血尿者疗效最好,病理类型为非lgA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疗效最好,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4.
肾源性血尿是指血尿来源于肾小球,临床上表现为单纯性血尿或血尿伴蛋白尿,多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肾囊肿、多囊肾,也可见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孤立性C3沉积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2月期间入院的50例孤立性C3沉积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血尿、高血压、血清BUN、Cr、补体C3、免疫球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检查结果,并探讨其治疗情况。结果喷嚏、鼻塞、清水样鼻涕、咳嗽、咽干或灼热感是孤立性C3沉积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进展症状为无症状性的血尿、蛋白尿、慢性肾小球肾炎等。镜检可见肾小球源性血尿,且尿中红细胞呈多变性改变;尿中可出现C3和α2巨球蛋白等大分子蛋白;B超检查早期肾脏大小正常,晚期双侧对称性缩小,皮质变薄;光镜检查显示弥漫性增生,可伴有系膜区的增宽,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管腔内有少量蛋白管型,小叶间动脉内膜增厚。大部分患者采用抗感染、利尿、降压和抗凝等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导致孤立性C3沉积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原因较多,且其发病初期无典型临床表现,为了降低漏诊率,临床需结合多种检查予以确诊,并及时对患者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周春  李铭芳 《广西医学》2009,31(3):378-379
目的探讨肉眼血尿患儿的临床特点与肾脏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肉眼血尿患儿(其中58例行肾脏活检病理检查)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病理检查资料。结果本组患儿肉眼血尿大部分来源于肾小球损害(58例),原发性肾小球性血尿患儿37例,继发性肾小球性血尿患儿21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多见。血尿的严重程度与病理类型无关,但伴大量蛋白尿者病理类型损害较重。结论儿童期血尿病因复杂,需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和分析青少年和成人 Ig A肾病的病理学与临床特点。方法 :对 5 6例 Ig A肾病患者进行肾穿刺活检 ,按不同年龄分为青少年组和成人组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学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青少年组患者以镜下血尿、反复发作肉眼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 ,其次为蛋白尿 ,出现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的较少 ,病理表现以肾小球轻微病变和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主 ,小管间质病变相对较轻 ;成人组以蛋白尿、镜下血尿和 /蛋白尿为主要表现 ,常伴有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病理表现以弥漫性系膜增殖、局灶节段增生、硬化、新月体形成为主 ,可见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小管萎缩。结论 :Ig A肾病在青少年和成人之间存在一些不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 ,其病理和临床表现及肾功能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薄基底膜肾病(TBMN)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2例经肾穿刺病理检查确诊为TBMN的患者,对其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28例临床表现为单纯性血尿,6例血尿合并有少量蛋白尿,4例少量血尿合并有中等量蛋白尿,4例以肾病综合征为表现.肾组织光学显微镜检:42例患者中17例表现为肾小球系膜轻度增生,11例为局灶肾小球系膜增生,5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8例为肾小球轻微病变,1例为肾小球局灶硬化.免疫荧光检查:26例患者免疫荧光阴性,14例IgM±~+,2例IgM++.电子显微镜下42例患者肾小球基底膜均弥漫性变薄,厚度均<250 nm.血尿、蛋白尿的严重程度与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92、-0.98,P<0.01)结论 TBMN临床上多表现为单纯性血尿,也可伴蛋白尿,少数以肾病综合征为表现.确诊有赖于肾活检电镜下肾小球基底膜厚度的测定,研究TBMN的临床特点及病理改变的相关性后发现,其血尿、蛋白尿的严重程度与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呈负相关,而病程、红细胞变形率与肾小球基底膜厚度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炎是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伴缓慢进展的肾功能减退为临床特点的一组肾小球疾病。其病理类型主要为微小病变型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及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病,其共同的特点为肾脏双侧性损害的病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居多。  相似文献   

10.
1995年我科国内首次报道母女同患薄基底膜肾病,近期又收治姐妹3例病人,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姐妹3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大姐,48岁,体检发现蛋白尿,血尿1年,病史中有一过性高血压,无不适主诉。24h尿蛋白定量1.32g。尿检红细胞30~36/HP。光镜下肾活检病理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伴1个新月体形成。二姐,42岁。体检发现镜下血尿3年余,无蛋白尿。无临床不适症状。光镜下局灶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伴局灶球性硬化。  相似文献   

11.
陈国强  余宏川 《吉林医学》2010,31(18):2777-2778
目的:为了解小儿肾小球疾病的临床与病理相关性。方法:对98例肾活检的肾小球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临床表现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病检后符合临床诊断7例;轻度系膜增生性5例,微小病变1例,局灶节段硬化1例;余4例分别诊断为血清阴性乙肝相关性肾炎2例,IgA肾病1例,IgM肾病1例,临床与病理符合率63.6%。;56例临床表现为紫癜性肾炎,52例病检均为系膜增生性,占92.8%。其中Ⅱ级改变33例(58.9%),临床表现为血尿伴少量蛋白尿24例,符合肾病综合征9例;Ⅲ级改变19例(41.1%),临床表现为血尿伴少量蛋白尿10例,符合肾病综合征9例(16.6%)。余4例病检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8.2%),临床表现均为肾炎性肾病;临床表现为乙肝相关性肾炎6例。病理确诊5例,1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结论:结果显示,临床表现与病理大部分均符合,但有5例临床与病理诊断不符,且临床表现轻重与病理改变轻重并不平行,仅凭临床表现进行诊治,有误诊、过度治疗、延误治疗的可能,肾脏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报告22例系膜性IgM肾病(IgMN),占同期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活检证实)总数的13.92%。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NS)15例,单纯性蛋白尿5例,蛋白尿伴镜下血尿2例。血清IgM明显升高者16例,其中1例最高达4.09g/Lo病理检查全部病例肾小球系膜区以IgM沉积为主,其中20例为系膜增生性肾炎,2例为微小病变。15例NS患者经激素或激素 CIX治疗后,完成缓解12例,部分缓解3例,复发6例。2例NS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配合血液透析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正>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Proliferativeglomerulonephritiswith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 deposits, PGNMID)是一类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沉积的疾病,属于具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renal significance, MGRS)的一种类型。通常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包括血尿、蛋白尿、水肿,部分还可合并高血压和低补体血症(主要是补体C3)[1]。本病国内少见报道,无标准化治疗,预后不佳。笔者报道1例以血尿、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PGNMID,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4.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水肿、腰痛、乏力、蛋白尿、血尿、高脂血症、高血压、贫血等,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应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为主。参地颗粒(人参,茯苓,熟地黄,五味子,桑螵蛸,川芎)是根据《圣济总录纂要卷十三虚劳门》中的人参汤化裁研制而成,同时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本方用于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疗效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肾小球性血尿的病理类型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近5年诊治的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185例病例,分析病理类型及于临床的联系。结果:原发肾小球肾炎中,血尿主要以IgA肾病及系膜增生性肾炎为主,二者占总数的92.9%,干预治疗可使部分血尿或蛋白尿缓解。结论:及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可能延缓甚至防止肾衰竭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小球源性血尿伴/不伴少量蛋白尿青年患者病理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于我院行肾脏穿刺活检临床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伴/不伴少量蛋白尿的84例青年患者,对其病理进行分析。对肾活检标本均行光镜、免疫荧光检查,部分标本行电镜检查。结果 84例患者病理如下:15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肾小球轻微病变,10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6例IgM肾病,1例薄基底膜肾病,50例IgA肾病。34例非IgA肾病病理中无1例出现新月体,50例IgA肾病病理中有5例出现细胞性新月体或纤维素样坏死,5例出现纤维细胞性新月体。结论对于肾小球源性血尿伴/不伴少量蛋白尿的青年患者进行肾脏穿刺活检是非常必要的,对明确其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初梅  曹力 《北京医学》2007,29(2):87-88
目的 探讨儿童单纯性血尿的病理类型.方法 对67例临床诊断为单纯性血尿的患儿进行肾组织活检,并行光镜、电镜和免疫荧光检查.结果 本组单纯性血尿肾脏病理类型最常见的依次为IgA肾病22例(32.8%)、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7例(25.3%)和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8例(11.9%).结论 本组资料单纯性血尿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IgA肾病,其次是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血尿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33例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血尿进行临床与病理改变关系的分析.结果 单纯性血尿12例,单纯性蛋白尿4例,蛋白尿伴血尿17例.病理改变示IgA肾病(IgAN)15例占45.5%,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11例占33.3%.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7例占21.2%.蛋白尿伴血尿组中有IgAN 12例占70.6%(12/17),主要表现为中重度IgAN(Lee氏分级Ⅲ级及以上).结论 无症状蛋白尿和(或)血尿患者肾活检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病理改变,其中以IgAN及MsPGN为主.蛋白尿伴血尿组中IgAN的发生率最高,病理改变最重,大多为中重度IgAN及FSGS.肾活检时诊断和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免疫球蛋白A(Ig 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发病率较高,约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1辕3。其特点为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高血压和肾功能受损。活检免疫病理显示在肾小球系膜区以Ig 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以肾小球系膜增生为基本组织学改变而命名。本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3辕4患者起病于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后,故认为其与黏膜外分泌之免疫球蛋白A有关。Ig A肾病临床最常见的表现为发作性肉眼血尿和无症状性血尿,或有蛋白尿,大多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泌尿道感染史。在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实验性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复制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其对模型大鼠蛋白尿、肾功能及血浆蛋白的影响以及对肾脏病理的改善。同时设立苯那普利治疗为对照组。结果:疏血通注射液可明显降低尿蛋白,改善功能,减轻肾小球损伤,减少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其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血通对大鼠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它能减少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减少细胞外基质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